• 沒有找到結果。

4.2 第二次原型測試

4.2.4 測試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5

4.2.4 測試結果

1. 音效提示

經過第一次原型實驗後,第二次實驗加入了有聲 Beacon 的概念,讓受測者在聽到

「請在周圍搜尋號誌燈,碰到後快按兩下按鈕修正方向」後,貼身觀察人員立即播放音 效至受測者快按兩下按鈕為止。此機制精實測後,每位受測者皆在短時間內順利找到號 誌燈,觀察人員亦觀察到有受測者會去觸摸音源的位置,受測者回饋為使用有聲號誌的 習慣,並表示音效旋律選擇適當。另有受測者表示,道路上車聲吵雜時會瞬間聽不清楚 音效,因此需更專注,針對上述問題,除了擁擠路口音量加大之外,可減少旋律中的休 止時間,讓音效更連續。

2. 按鈕操作

本次實驗將原裝置設計使用的實體按鈕,修改為利用 iPhone 耳機線控的方式,並從 三種模式修改為兩種模式,使用者只需記憶:重聽按一下,修正方向則按鈕快按兩下。

圖 54 測試後進行深度訪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6

經過實驗前的教學加上有使用耳機的習慣,每位受測者皆能快速學習操作方法,實驗中 僅有 D2 表示有一次快按兩下按鈕卻報讀成重聽,其他操作狀況皆正常。其中三位經歷 第一次原型實驗的受測者皆表示耳機線控較易使用,操作策略的改變有助於記憶與大幅 減少誤按的機會。

3. 語音內容

語音內容於第一次實驗後已確認敘述方式適當,但在方向調整正確後的提示,則由 系統自動進入直走修正改為由受測者判斷可過馬路時再操作按鈕,上述修正讓受測者不 會誤解可過馬路的時機。未來若能結合紅綠燈秒數報讀,則可較完整且明確地告知使用 者何時行走,並同時開啟自動修正面向模式。

另外在行走間的提示頻率是否適當,第二次直線修正報讀機制為:受測者表示即時 修正有助於馬上調整,一開始重複聽到需要修正的提示會有些緊張,經過上路前的訓練 可知道調整幅度該如何拿捏,並熟悉微調的範圍。觀察人員發現,因定義之方向為一範 圍,面向落至該區間皆會被系統判斷為正確,因此會發生如圖 55 之情形,受測者在過 馬路前經過面向調整被告知方向正確,角度落點卻是在正確範圍的邊緣,因此在一踏上 斑馬線時即會被提示「向左偏」。雖然此舉會造成受測者困惑,但卻能有效幫助使用者調 整面向並且走在斑馬線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7

4. 裝置設計

第二次實驗採用 3D 列印之塑膠模型,讓受測者夾於胸口衣領,為使順利佩戴,於 實驗前已告知受測者穿著簡便的 T-shirt。實驗後針對裝置的重量與佩戴的感受訪談受測 者,受者者們的回應皆是正面的,重量也在可接受的程度,唯久戴會摩擦皮膚有些微不 適。亦有受者者希望未來可有項鏈式的設計並有較多樣或客製化的外型。

4.3 小結

本章記錄了兩次實走的使用者測試,並從回饋中歸納出修正項目。第一次原型設計 驗證導航策略與提示語,確認引導方式可輔助調整過馬路時的面向並提醒直線行走時的 偏向問題,而第二次原型設計主要修正了操作策略以加強引導連貫性。除了訪談受測者 關於系統設計的回饋,也詢問受測者對整體服務的期待與感受如:你認為 GuidePin 有助 於解決目前行走時的問題嗎?你會想要使用 GuidPin 來輔助行走嗎?針對以上問題受測

圖 55 過馬路之調整行為與行走軌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8

者多表示正面回饋。D6 提到「我覺得這個設計的優點是偏離了他會馬上告訴我,修正好 了也會跟我說直行讓我知道,我覺得可以實際幫助到我過馬路」,D7 亦表示「在過馬路 時常因為外在因素導致方向錯亂,而這個設計可有效提示,覺得很有幫助」。D4 則與第 一次測試比較後提到「直行時一開始沒有提示會怕怕的,但方向偏了會馬上講,覺得提 示頻率很適當」,並表示此設計可幫助自己在行走超過二十公的馬路不會走到分隔島(如 圖 56 之路段)。綜合以上,本研究將從測試與修正的經驗中提出設計建議於結論,作為 日後相關研究的參考。

圖 56 四線道馬路,可於紅箭頭處佈點加強提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