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病理學研究上發現,當焦慮所帶來有害的作用大於好處時,就構成了病理上的焦 慮、或焦慮性疾病,對個人穩定性運動成績表現是不利的 (邱春吉,1999)。在教學或是 比賽過程中,影響成績表現的歷程,一般大多歸因於焦慮所造成情緒上的不穩定。如:

害怕成績失常、成績表現是一種潛在性威脅等現象,因而造成阻礙專注力、和導致成績 表現不佳 (許樹淵,2000)。任卓偉 (1997)以大專和研究生 (男性 16、女性 14)為受試對 象,隨機分派至實驗組與控制組,做高塔跳傘焦慮情境之實驗,研究發現:狀態性焦慮 對反應時間的中樞訊息處理系統、和身體伸展執行速度的影響。結果顯示:狀態性焦慮 會延緩反應時間、以及伸展動作之協調性與正確性、亦無法適時做偏差動作的修正。這 一研究結果和射箭放箭瞬間,手指勾弦部位、瞄準晃動之穩定、呼吸調節等協調適切與 否?對知覺偏差動作訊息處理反應速度、正確與否?兩者間是具有相同情境關聯性。

劉鎮國 (1998)針對參加世界大學運動女子排球代表隊運動員,狀態性焦慮之研究發 現:球員與不同實力球隊比賽,賽前並無明顯差異,對實力弱的球隊比賽,球員賽前焦 慮略低於對實力強的球隊。Spielberger (1970)的運動員成績表現和焦慮之研究,研究結 果發現:個人性運動項目的選手,臨場表現較佳的選手,對情境焦慮、和覺醒度控制訊 息處理較水準低的選手高,差異達顯著水準。這項研究與具高水準射擊成績表現之學習 者焦慮低於一般學習者 (張宏亮,2001)結論一致。射擊運動是屬閉索式無協力與交互作 用關係之個人運動項目,高度專注力與 (低)適度覺醒是優秀選手特質,因此;焦慮產生 對射箭成績表現是一項重要訊息。在射擊過程中的擊發、呼吸與瞄準圖精準的瞬間,必

須將此完美的協調動作適時輸出,而達命中目標,否則將產生視力模糊、疲勞等負面作 用而影響成績表現 (林登松,2000)。在射擊訓練過程中,除了強調射擊技能方面認知與 操練外,若能提供相關射擊運動心理學之認知予學習者。如;認知策略、自我能力和學 習動機、覺醒、放鬆訓練、壓力管理策略、焦慮之產生與適時調適等,指導學習者從正 向與負向的學習預測。如此,將會有效助益射擊成績提升。狀態性焦慮的產生,如:呼 吸急促、手臂顫抖、專注力分散..等外顯動作在射擊學習過程中,常出現在學習者肢體 伸展行為表現上 (林登松,2000),這種焦慮所產生外顯憂慮、不舒服的表徵,即屬於狀 態性焦慮,在射擊過程中是會影響射擊成績的表現。射擊、射箭等精準運動項目,若要 有優異的表現,需要有高度的注意力和穩定性,執行動作必須穩定專注且放鬆,情緒必 須不能有太大的起伏和干擾 (洪聰敏,2005)。

因此,從上述學者及實證性研究中可以得知,同屬閉鎖性運動項目的射箭,其焦慮 的產生與控管對於射箭選手是一項必須確實充分了解與掌握的訊息。王梅子 (2001)研究 跆拳道選手在對焦慮訊息處理過程中發現:利用適度焦慮喚醒適度覺醒,在跆拳道選手 施展攻擊與防備動作上有明顯增強之效果。由於過度的焦慮會影響到人體運動的操作,

使高度之激發水準導致肌肉張力增加、注意力的寬度變窄,專注與切換能力也會被鎖死 等失常現象,因此直接影響成績表現 (張宏亮,2000);莊英萬與張宏文 (2002)指出,

當選手的自我能力知覺較強時,即自認為實力明顯高於對手時,比較不會感受到焦慮。

在射箭訓練過程中,焦慮現象之呈現若無法與以適切處理,使其轉化為提昇成績表現之

助力時,則易造成學習上之阻礙,而過度的焦慮會影響到人體運動正常操作及過度覺 醒,而引發肌肉張力增加、注意力無法集中,而影響運動成績之表現 (盧俊宏,1999)。

Lander, Furst, and Danies (1981)以手槍、飛靶、步槍、飛鏢等項目研究發現:產生狀 態性焦慮選手,在外在與內在刺激過度負荷時,即產生無法將注意焦點集中,而影響射 擊成績之表現 (張宏亮,2000)。Gould and Spremen (1983)以不同運動項目之選手為研究 對象,並以自我威脅,為引發運動競賽焦慮的兩個重要因素,研究發現:選手在賽前之 心理認知與心理處理技巧,教練須於平時即訓練並加以指導,選手在內、外控情境中,

才能適時適切將焦慮轉化為提昇競賽成績表現之助力。莊英萬與張宏文 (2002)指出,當 選手的自我能力知覺較強時,即自認為實力明顯高於對手時,比較不會感受到焦慮。

Klavora (1977)以 145 位高中男子籃球選手為受試對象,探討籃球選手之賽前狀態焦慮 與成績表現的關係。結果發現,當選手賽前狀態焦慮水準在中等程度時,選手的成績表 現最好;當選手的成績表現是普通或很差時,選手的賽前狀態焦慮則呈現很高或很低的 水準。Sonstroem and Bernado (1982)以 60 位大學女子籃球運動員為受試對象,探討狀態 焦慮及特質焦慮對成績表現的影響,受試者依狀態焦慮及特質焦慮的高、低程度分為三 組。結果發現,三組受試者其特質焦慮與成績表現未達顯著性相關,而狀態焦慮與成績 表現之間呈倒 U 字型的關係。

另外 Lewthwaite and Scanlan (1989)以 9-14 歲的青少年摔角選手為受試對象,

探討青少年運動選手其運動競賽焦慮反應之表徵。結果發現青少年運動競賽焦慮的表徵 為低自尊傾向,當成績表現不佳時會引發更大的不安並有逃避運動競賽的情形;而在認

知焦慮反應的表徵則為擔憂失敗而引發父母、教練負面的評價及指責,進而使成績表現 更為低落。Martens (1980)的研究結果發現:賽前狀態焦慮與高爾夫球的成績無顯著相 關;而 Gould, Petlichkoff, and Weinberg (1984)的研究結果也發現:身體焦慮、認知焦慮 與摔角選手的運動表現在部分比賽有顯著相關。甚至在 Gould (1984)以大學男子角力選 手為對象,探討賽前狀態焦慮水準與對比賽得分的預測。結果只有賽前認知焦慮水準是 比賽勝負的顯著預測變項。Gould, Petlichkoff, Simons, and Vevera (1987)以 39 位警察大 學學生為研究對象,驗證賽前狀態焦慮與射擊表現的關係。結果發現:身體焦慮與表現 呈二次曲線關係,認知焦慮卻與表現無顯著的關係,但是自信心卻與運動表現呈現負向 的直線關係。

焦慮是誘發個體覺醒升高的心理來源因素之一,如果沒有焦慮激發適度覺醒之狀態 下,可能對運動成績表現也會不如預期之理想,而特質性焦慮是個人人格因素之一,其 高低也會影響個體對於外在環境與社會評價威脅程度的感受,同時誘發同水準狀態性焦 慮 (盧俊宏,1999)。焦慮對人的穩定度是會產生影響;而人的覺醒狀態是為了確定完整 的心理與生理穩定歷程,只有在最佳的覺醒狀態下,才能維持良好的注意力、清晰的感 知,對訊息的輸入、整合、記憶、儲存和整理,才能作出正確的判別與決定,這種覺醒 狀態就是醫學中所稱的「意識清晰」 (徐俊冕,199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