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節 討論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特質性焦慮與狀態性焦慮間對中學射箭選手運動表現之關係 為何,由上述表 1 至表 8 結果發現:

經 Pearson 積差相關顯示,特質焦慮與狀態焦慮具有顯著相關。透過 t-test 考驗分析 結果顯示,國中射箭選手在特質焦慮與狀態焦慮的表現均達顯著差異。也就是國中射箭 選手在特質焦慮與狀態焦慮感受上,明顯高於高中射箭選手,這也許是因為大部分高中 選手的運動年資較長,自我調適及適應比賽情境的調整較快。再根據階層迴歸的相關性 推論,特質焦慮與射箭分數呈顯著負相關。即特質焦慮愈高,射箭分數愈低,反之愈高。

此結果與蔡閔與賴世烱 (2010)年級、運動年資以及認知焦慮都對短發球得分有顯著 的預測效果,年級越高,短發球得分越高;運動年資越長,短發球得分越高,盧俊宏 (1990) 之研究發現,較有經驗之選手,其運動競賽特質性焦慮較無經驗者為低;劉照金 (1998)

認為有經驗選手較能掌握比賽狀況,並且較能自我調整比賽心理狀態等研究結果相符 合。

而簡單線性迴歸分析結果顯示,除了高中射箭選手的狀態焦慮與射箭分數未達顯著 相關外,高中射箭選手的特質焦慮與國中射箭選手的特質焦慮、狀態焦慮對射箭分數呈 顯著負相關。此研究結果大致與 Weinberg and Genuchi (1980)發現低運動競賽特質焦慮 組比中、高運動競賽特質焦慮組有較好的運動表現。高運動競賽特質焦慮的選手,在運 動競賽情境中產生較高的狀態焦慮,此種傾向使選手本身狀態焦慮提高而造成運動競賽 表現不佳。李佳穎 (2007)一位高特質焦慮的選手會比低特質焦慮的選手感到較高的威脅 而引發焦慮。特質性焦慮高的人比較容易反應出狀態性焦慮的症狀,因為他們能接收較 多範圍的刺激,且在認知中容易將刺激視為一種威脅 (林建得,2003)。陳惠華 (2000) 具較高認知性焦慮者,導致影響成績表現不佳的假設獲得支持,而狀態性焦慮對成績表 現具有負面的相關。Weinberg and Hunt (1976)結果發現高特質焦慮組有較高狀態焦慮。

賽前自信心與運動表現成正相關,而運動表現與認知性焦慮、身體性焦慮呈負相關 (黃 淑貞,2002)。賽前自信心與運動表現成正相關,而運動表現與認知性焦慮、身體性焦 慮呈負相關 (林建得,2003)等研究結果相符合。

最後,經過階層迴歸的統計分析,國、高中射箭選手的特質焦慮與狀態焦慮對射箭 分數均無法做出有效預測。原本國中或高中特質焦慮與狀態焦慮的相關係數介於-.039 至-.185 間,根據統計相關程度的區分,僅屬低度相關,因此再進一步做迴歸而沒有達 到顯著預測能力,這也是可以被預見的。

本研究以國內 2013 年全國青年盃射箭選手為對象,探討特質焦慮與狀態焦慮間的 關係。特質焦慮量表和狀態焦慮量表同為測量焦慮的工具,一為針對一般總體情境,另 一為針對運動情境,因此其彼此間具顯著相關為可理解的結果。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特質焦慮與狀態焦慮對中學射箭選手運動成績之影響。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以作為提昇射箭選手運動心理技能及技術之參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