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背景

所有賽事攸關勝負的關鍵時刻,總讓人有種窒息的感覺,例如:棒球的兩好三壞滿 球數、籃球的罰球線上罰球、足球十二碼球、射箭場上的對抗賽等,總是最扣人心弦的 一幕,場外觀眾已經緊張的喘不過氣來,更何況身歷其境的選手們,運動競賽本身就是 一種壓力的情境,不論在比賽的前中後都有焦慮的情緒存在,因為競爭激烈的運動賽場 上冠軍只有一個,獲得冠軍的人,有時不一定是實力最強的人,但一定是整體表現發揮

最好的人。而所謂發揮最好的人,也就是在身體素質、技術層面達最佳水準之外,競賽 時的心理素質更是勝負的最後關鍵。影響運動競技運動表現的因素,除應具備良好的體 能與技術之外,心理技能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劉照金,2002)。換句話說,運動員 要爭取好成績,主要靠實力,但也要靠良好的心理狀態來促使技術、戰術以及身體潛能 的充份發揮 (黃美珍,2002)。另一方面,在運動比賽的壓力情境下往往可以觀察到運動 員出現許多恐懼或緊張焦慮的現象,並妨礙到有效率的運動能力表現 (黃金柱,1987)。

在教學或是比賽過程中,影響成績表現的歷程,一般均歸因於焦慮所造成情緒上的不穩 定。如:害怕成績失常、成績表現是一種潛在性威脅等現象,因而造成阻礙專注力、和 導致成績表現不佳 (許樹淵,2000)。運動競賽時,一方面希望降低心理壓力以提昇較佳 狀態與心理情緒;另一方面則擔心因心理壓力所伴隨的動作協調失衡而導致運動表現欠 佳,因此減低選手賽前及賽中的心理壓力是改善運動表現的重要一環 (盧俊宏、卓國 雄、陳龍弘,2005)。

以競技運動的最高殿堂-奧運會為例,榮幸參與盛事的選手,皆是在自己國家當中 最頂尖者才有資格代表出賽,技術層面上當然都已達到一定的水準,甚至最後進到決賽 的幾位選手,在技術上幾乎相差無幾,因此最後勝負取決於臨場的心理素質。據統計 55%

的運動員都會受到比賽壓力的影響,並產生不利於奪取好成績的心理活動。雖然焦慮常 被一般人視為是一種負面的情緒,但是在運動世界裡,競賽焦慮未必對表現全然不利,

因為優秀運動員或是比賽經驗豐富的選手,堅信適度的競賽焦慮會激勵自己創造最佳的 表現 (黃英哲,2002)。總括來說,運動員在比賽中不可能沒有心理壓力,有效將情緒放

輕鬆並對自己將要做的動作保持適度的興奮,將促進和激活相關的內分泌,使肌肉和神 經系統達到最高的效能。

任何運動競賽的勝敗都是生理及心理技能綜合表現的結果,而根據研究顯示,心理 技能的影響至少佔了 50%,而一些需要高穩定性及專注的運動項目,其影響的程度更高 達 80%~90% (Weinberg & Gould, 1999)。網球名將康諾斯認為,當運動員的體能與技術 已達最佳狀態時,比賽的勝負有百分之九十五是取決於臨場的心理狀態 (Weinberg,

1988)。因此,運動競賽的成功與否,端看選手當天的心理狀況與臨場的抗壓性表現,

也唯有在心理狀態穩定之下,才能完全展現應有的技術水準,並獲得勝利,想要提升選 手的競賽水準並增進運動表現,唯有從強化選手的心理技能來加以訓練 (周文祥,1998)。

射擊、射箭等精準運動項目,若要有優異的表現,需要有高度的注意力和穩定性,

執行動作必須穩定專注且放鬆,情緒必須不能有太大的起伏和干擾 (洪聰敏,2005)。閉 鎖性的技能是在穩定、可預測的環境中執行 (Lidor & Singer, 2003);射箭屬於閉鎖性的 運動,其特性是站在發射線上時,是比較不受外在環境影響而獨立完成射出的動作;因 此在動作的執行上,注意力的焦點易受個人當下的想法影響;運動當下心理狀態的調整 就很重要,許多學者認為運動執行前幾秒鐘時間,執行者的心理狀態是影響技能表現的 關鍵 (Boutcher, 1992; Hatfield, Landers, & Ray, 1987; Salazar et al., 1990),而在一場高水 準的射箭比賽中,如:奧運場上它需要精確的動作、高度穩定性及技巧性,此時的心理 狀態就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性技能。

1988 年開始擔任我國國家級教練的韓國教練金亨鐸曾提起:目前執世界射箭運動之

牛耳的韓國,之所以能在國際箭壇稱霸的秘訣之一就是除了日常正規的技能、體力的訓 練之外,更重視心理技能課程。據了解,韓國隊的教練及選手,在國小階段的訓練目標 是培養興趣與基本動作的養成;國中階段則著重技術及體能層面的訓練;高中階段開始 加入心理技能訓練;大學階段則是將技能、體能及心理技能的統合訓練,做全力衝刺。

我國的選手,大多明顯起步較晚,幾乎都從國中才開始接觸射箭,更甚者是於高中才開 始接觸。訓練方面也較著重於技術、體能方面,對成績的提昇更是重視,在心理訓練方 面則有明顯的不足,甚至是沒有心理訓練的課程。

然而若如上述多位學者專家的論點,運動員的心理素質是否強健,往往是致勝的重 要因素,因此若要提昇我國的射箭成績水準,首當之要就是深入瞭解射箭選手的心理狀 態,如:特質焦慮、狀態焦慮的關係,同時要加強心理訓練,以解決「練習一條龍,比 賽一條蟲」的問題,以便在未來再度面臨高競賽的賽事時,選手與教練都可以有更足夠 的應對措施去因應各種比賽狀況。

陳冠旭與劉從國 (1966)指出射箭運動是一種屬於閉鎖性的運動,以奧運局的方式進 行 70M 選手並立的對抗賽,這是非常強烈的互動。而影響射箭運動準確性的因素極多,

其原因不外乎有天候環境因素的干擾,如風的強度、風向的轉變,致影響瞄準方位及判 斷上的準確性;其次,選手亦會受到臨場比賽氣氛或自我期許過高,而產生緊張、害怕 等心理的變數,干擾了射箭動作的穩定性及正確度;另外如射箭選手於瞄射時間的長 短、拉弓伸展動作、平衡控制能力等都可能影響箭著位置而左右比賽成績的好壞。儘管 影響因素眾多,倘若選手各方面已準備好,最後仍必須獨自去面對現今愈來愈高強度及

龐大壓力情境下所進行的奧運局射箭對抗賽,心理層面的因素就影響著臨場所需的高度 專注力與 (低)適度覺醒,此為優秀選手特質,因此;焦慮產生對射箭成績表現是一項重 要訊息。

關於焦慮的分類,學者 Spielberger (1966)提出特質一狀態焦慮理論,將焦慮區分成 特質性焦慮與狀態性焦慮。特質性焦慮是一種動機或後天環境形成的行為傾向,使個體 容易將許多客觀的非危險環境視為威脅,或是對客觀危險環境產生更強烈的狀態焦慮反 應。除了一般的特質焦慮外,因為情境的特殊性,也區分出特殊情境的焦慮,像是社會 特質焦慮、考試特質焦慮、運動競賽特質焦慮等。而狀態焦慮則是一種改變中的心情狀 態 (changing mood state),另一個解釋是主觀地、有知覺地感到不安與緊張,而且伴隨 著自主神經系統的激發或覺醒的一種情緒狀態。

另外,學者 Weinberg (1975)發現運動競賽特質焦慮高的人會因知覺到競賽情境中的 威脅,而動員或組織較多的肌肉能量來做動作表現,比低運動競賽特質焦慮的人使用較 多無效的神經肌肉能量。Weinberg and Genuchi (1980)也發現低運動競賽特質焦慮組比 中、高運動競賽特質焦慮組有較好的運動表現。高運動競賽特質焦慮的選手,在運動競 賽情境中產生較高的狀態焦慮,此種傾向使選手本身狀態焦慮提高而造成運動競賽表現 不佳。也就是說,一位高特質焦慮的選手會比低特質焦慮的選手感到較高的威脅而引發 焦慮 (李佳穎,2007)。一般認為,特質性焦慮高的人比較容易反應出狀態性焦慮的症狀,

因為他們能接收較多範圍的刺激,且在認知中容易將刺激視為一種威脅 (林建得,2003)。

陳惠華 (2000)以性別與自覺能力對運動狀態性焦慮與運動完美之影響,以大學籃球

隊員 (投籃得分)和射箭隊員 (射箭分數)為受試對象。研究發現:具較高認知性焦慮者,

導致影響成績表現不佳的假設獲得支持,而狀態性焦慮對成績表現具有負面的相關。宋 景宏 (2004)以配對假設的放鬆訓練理論對跆拳道精英選手賽前狀態焦慮與技能表現的 影響,對於選手賽前狀態性焦慮的因應有正面改善的功效,也提昇了選手的運動表現。

從上述文獻分析了解,特質焦慮與狀態焦慮對運動成績的影響意味深遠,是複雜 的,且是否增強成績表現或產生負面效果是頗值得注意的運動訊息。指導者或學習者必 須對焦慮的意義與焦慮水準多加認知,進而對焦慮情境作適切的心理處置策略。狀態性 焦慮是個體在不同的情境因素中,所產生的生理或心理反應。不同的特質焦慮型態所產 生的影響也不盡相同。籍由適當的測量技術了解焦慮的不同徵狀,才能有效的施予對應 的放鬆技巧,如此將有助於技能表現的提升。

目前取得的狀態焦慮與特質焦慮的相關研究雖豐富,卻也存在不足。目前對狀態焦 慮與特質焦慮型態的定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焦慮產生的原因,有時為了能更清楚呈現研究 結果而走向將兩種焦慮完全分離、割裂的極端,弱化和忽略了它們作為焦慮的兩個方面 和兩種型態的內在聯繫和不可分割性。

所以本研究嘗試同時以「狀態性焦慮」與「特質性焦慮」這兩個變項,以問卷調查 的研究方式來探討特質焦慮與狀態焦慮間的關係,對中學射箭選手的運動成績可能造成

所以本研究嘗試同時以「狀態性焦慮」與「特質性焦慮」這兩個變項,以問卷調查 的研究方式來探討特質焦慮與狀態焦慮間的關係,對中學射箭選手的運動成績可能造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