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成果

3.3. 第三年度:限制理論供應鏈之動態補貨機制研究

3.3.2. 瓶頸產能監控

本研究從過去一段時間之歷史市場銷售數據中求得市場需求之平均值、標準 差兩項資料,由這兩項資料界定出管制圖之中心線與上下界線,以市場需求平均 值(X)作為管制中線,並以X正負三倍標準差作為上界與下界。

在完成繪製市場需求的樣本點後,在進行判讀的過程中因需判定市場需求為 上升或者下降。因為兩種情況管理者需做出的決策方向有略為差異,兩種情況需 因應決策說明如下。

1. 市場需求下降:產品生命週期可能邁入衰退期,使得銷售量下降,形成 對瓶頸產能的需求銳減,當工廠擁有過剩的產能時,此 時建議可降低補貨頻率,以減低各項商品之最大庫存 量。

2. 市場需求上升:產品於市場銷售良好,且瓶頸機台的產能已滿載或接 近,此時建議拉長補貨頻率使用減少換線次數、時間的 方式增加生產的比例。

由於市場平均銷售量的上升或下降,所對應的決策皆不相同,故再判斷管制 圖時應該也一並斷定平均銷售量的變動趨勢,以表1 所提到之十點判斷準則並沒 法判定平均值是上升或下降,僅僅只知道有變動。

因此本研究將前人所提到之準則做小幅度修正,以適用於本研究,在偵測平 均值變動之際,同時得知變動之趨勢(平均值之上升或下降)。所做修正如下表 3.3.1 所示。

表 3.3.1 修正之管制圖的判斷準則

修正之管制圖的判斷準則 法則1 一點或多點掉在 LCL 管制上界線外

法則2 連續三點中的兩點掉在兩倍標準差外 (落於 CL 之上) 法則3 連續五點中的四點掉在一倍標準差外 (落於 CL 之上) 法則4 連續八點掉在中心線的下側

法則5 連續六點持續下降 平均值

下降

法則6 連續十五點掉在中心線上側之 A 區 法則1 一點或多點掉在 UCL 管制上界線外

法則2 連續三點中的兩點掉在兩倍標準差外 (落於 CL 之下) 法則3 連續五點中的四點掉在一倍標準差外 (落於 CL 之下) 法則4 連續八點掉在中心線的上側

法則5 連續六點持續上升 平均值

上升

法則6 連續十五點掉在中心線下側之 A 區

在確立了判定準則後,管制圖中還有一個重點要素,即為樣本點。本研究所 採用的樣本點為工廠產品在市場上實際銷售量轉化成對瓶頸機台的產能需求的 程度作為樣本。此舉有使用上方便之特性,因工廠內生產之產品眾多,若每一個 產品都需繪製衣張管制圖,不僅繪製上繁雜且判定上困難。故本研究將工廠內產 品銷售量轉成對瓶頸產之需求,使得工廠內僅需依張管制圖就可以監控市場端支 銷售量是否有異常變動之情形。

若偵測市場銷售量有異常變動,可再進一步繪製各產品銷售數量的管制圖,

即可得知是哪一個產品都市場銷售量增加或減少了。使用這樣子的二階段管制 圖,可使監控市場銷售量之方法簡化,且達到效果。

將樣本點繪入管制圖且使用表 3.3.1 的判定準則,而經過監控判定樣本點之 有異常時,即可得知市場銷售量之變化為增加或減少,此時因在重新計算新的市 場銷售量的平均值與標準差,但這會牽扯到計算期數的問題,若用來求平均值與 標準差的期數過長,會使銷售量的變動趨勢遭到淡化,故建議在選擇採用之期數 不宜過長。

3.3.2.1. 個別需求產能監控

在確認瓶頸產能確實有變動之情形後,由於瓶頸產能為各產品彙總而得的結 果,所以可將瓶頸產能展開監看分別各產品之需求變化,以確認是何種產品有明 顯的變化而造成瓶頸產能的改變。如圖3.3.2 所示,瓶頸產能的變動是產品 C 有 明顯之變化所造成的,在產品 C 銷售量有上升之趨勢,可做的管理手法有以下 三點。

 僅拉長產品 C 的補貨頻率。

 所有產品的補貨頻率皆拉長。

 大單補貨頻率縮短,小單補貨頻率拉長。

圖3.3.2 產能監控展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