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關於生涯之相關理論,我們可以先從「生涯」的定義談起,接著再詳細介紹國內外 學者提出關於「生涯轉換」的相關理論,最後就「生涯阻礙」的理論作出介紹。

一、生涯(career)之定義

Career 一字,在韋氏字典(Webster Dictionary)中解釋為道路(course)以及途徑 (path)的意思,引伸為一個人一生中所前進的路程。關於生涯的研究,始於二十世紀,

發展的幾十年間,隨著時代背景的不同,國內外許多學者,對於「生涯」一詞,也有著 不同的定義。

1970 年代,國外對於生涯研究邁向一個高峰階段,許多學者紛紛對於生涯的定義,

提出個人的見解,Super, Donald E.(Super, 1978) 認為生涯是生活裡各種事態的連續 演進方向;它統合了人一生中依序發展的各種職業和生活的角色,由個人對工作的獻身 而流露出獨特的自我發展形式,也是人生自青春期以迄退休後,一連串有報酬或無償職 位之綜合;而 Hall, Douglas T.認為生涯是個人一生中,伴隨與工作或職業有關的經驗 或活動。到了 1980 年代 Super, Donald E.重新用更簡短的描述,定義了「生涯」,他認 為,生涯係指綜其一生,不同時期不同角色的組合(Super, 1980)。

除了國外的學者對於生涯有著不同的定義外,國內學者林幸臺指出,生涯包括一個 人一生中所從事的工作,及其擔任的職務、角色,但同時也涉及其他非工作或非職業的 活動,亦即個人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的活動與經驗(林幸臺,1988);而楊朝 祥認為,生涯就是一個人在就業前、就業中以及退休後所擁有的各種重要的職位與角色 的總和(楊朝祥,1980)。在上一章中,本論文將生涯定義為:「生涯」是個人所察覺到,

在其生活中與自己工作相關、活動相連結的重要事物或生活中各事件的演進方向與過程,

統括了人一生中包括學習、工作、婚姻、家庭、職位等各種角色,展現個人獨特之自我 發展型態。

表 2- 1 國內外學者對「生涯」之定義

(資料來源:參考邱美華等(1997)之「生涯發展與輔導」後由作者自行整理。)

學者 提出年代 生涯之定義

McDaniel 1978

生涯所包含的意義比個人的工作或職業還廣泛,它是一種

學者 提出年代 生涯之定義

二、生涯轉換(career transition)理論

在探討生涯轉換(career transition)的理論之前,我們先釐清一個容易混淆的概 念,也就是工作改變(job change);工作改變指的是在同一個工作領域裡,職位上下之 變動,而本論文所稱的生涯轉換,係指工作領域間的轉換,換言之,就是從一個工作領 域,轉換到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工作領域,和職業改變的概念定義相似但實質不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生涯改變(career change)的概念,生涯改變的領域較廣,

Sarason, S. B.將生涯改變分為重直式和水平式的(Sarason, 1977),垂直式係指在原 工作領域職位上之晉升,如同先前提到的「工作改變」的概念,水平式係指不同工作領 域之間的改變,同本研究中「生涯轉換」的概念。

國內外許多學者對於「生涯轉換」各有不同的理論與見解,在本論文的歸納整理之 下,可分為下列幾種模式:

(一)階段論

Super D. E. 提出生涯轉換的階段理論,他認為人的一生包括五個階段:成長期、

探索期、建立期、維持期、退休期,各個階段又有其各自必須發展的任務,例如現役合 球績優生在高中階段,是處於探索期,他們的任務就是要能夠探索自己的生涯特質,例 如找到己身的興趣、能力以及工作價值觀,並蒐集外在的資訊,如升學、未來職業方向 等訊息。

1.成長期:此時期為 0 到 14 歲,包括個體生理心理兩方面的發展,經由嘗試各種 經驗形成自我形象,以及認知的概念。

2.探索期:此時期為 15 到 24 歲,個體開始認識並接受職業選擇的需求,個體夠透 過外在的資訊來瞭解己身的興趣、能力,培養技能以因應將來就業。

3.建立期:此時期為 25 到 44 歲,個體進入成年期,經由工做的經驗與不斷地訓練 得到足夠的工作能力。

4.維持期:此時期為 45 到 64 歲,個體多半在這個階段已經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必 須藉由進修或持續訓練以保持己身競爭力。

5.衰退期:此時期為 65 歲以上,生理機能逐漸衰退,個體會慢慢減少工作產出,

結束自己的工作角色,開始自己的退休生活。

表 2- 2 Super D. E. 的生涯轉換階段論

圖 2- 5 Super D. E. 生涯彩虹圖

Super(1985)將生涯中的角色歸納為「兒童」(子女)、「學生」、「工作者」、「公民」、「配偶」、「家務者」、

「休閒者」、「父母親」、「退休者」等,並以彩虹光環表示人生許多角色於不同時期的不同重視程度需要。

從 Super 的生涯轉換階段論可以得知,不同階段的發展各具特色,尤其在探索期中,

分為「試探期」、「轉換期」以及「試驗及初做承諾期」,現役的合球運動績優生處在探 索期中的試探階段,這個階段的合球運動績優生,除了合球運動之外,必須要去培養或 嘗試個體有興趣的其他活動,藉以瞭解自己將來的職業取向。因此,在此階段初期,應 開始根據自身的能力、興趣、價值觀,進而瞭解自身的生涯角色與任務,並且擬定幾個 將來的方向,慢慢建立起將來的職業雛形。當然在這個階段建立的雛形可塑性極大,只 是暫時性的規劃,但是對於將來生涯轉換的影響,仍不可小覷。

(二)決定論

決定論的概念係將生涯轉換視為決定與衝突化解的過程,生涯決定理論是透過不斷 的自我認知,處理各階段應發展任務以及解決危機的過程。提出生涯決定論概念的 Tiedeman 與 O'Hara(Tiedeman & O' Hara, 1963)將做決定的過程,分為實踐決定前 的預期階段(Anticipation)以及實踐決定後的調適階段(Implementation and

adjustment),而預期階段,又分為探索期(Exploration)、具體期(Crystallization)、

選擇期(Choice)、沈澱期(Clarification),調適階段又分為入門期(Induction)、重整

運動傷害防護員、參加高普考試體育行政類科成為公務員等。在確定了幾個可能選項後,

便會開始蒐集相關資訊,在獲得各個選項的資訊後,大多數的學生會受到師長的看法、

學長姐的經驗、網路上的資訊、以及父母的期許等影響,在考量各種因素以及己身的能 力、興趣後,最佳的選項會逐漸浮現,在較明確地確定了將來的職業方向後,茫然無助 的心情也會從浮躁不安轉為平靜。

(三)心理狀態論

在生涯轉換的理論中,Hopson, P.和 Adams, J. D.提出「生涯轉換心理狀態模式」

(Hopson, 1981),將生涯轉換的過程分為七個階段:分別為固著期(immobilization)、

減退期(minimization)、自我疑惑期(self-doubt)、放下期(letting go)、檢驗期 (testing out)、尋找意義期(search for meaning)、統合期(integration)。

1.固著期(immobilization)

察覺到發生了個體想或不想的轉換情況,在轉換剛發生時,因個體處於震驚中,

所以通常沒什麼其他特別感覺,之後若此轉換是個體期待已久的,個體的情緒便會 越來越愉快,但若這種轉換是個體不想要的,則情緒震盪的時間會較長,個體的情 緒會愈趨消沈。

2.減退期(minimization)

興奮或者是難過的情緒不會持續,若個體原先處於高興的狀態,之後也會逐漸 對眼前的狀況產生疑義,之後會漸漸對眼前的情況產生一些疑惑,興奮的程度也會 隨之遞減;若個體原先處於消沈狀態,之後也會因為調適而逐漸恢復。

3.自我疑惑期(self-doubt)

個體對現況與自我產生疑惑,經常伴隨著失落、分怒嫉妒、挫折、失望等情緒。

4.放下期(letting go)

個體逐漸放下失落、憤怒、嫉妒、挫折、失望等感受,也慢慢放下不合現況的 期待,當這些都放下後,心情通常會回復。

5.檢驗期(testing out)

個體的心情通常是亢奮、急躁、缺乏耐性的,且對於朋友、親屬或同事有較高 的要求。

6.尋找意義期(search for meaning)

個體察覺到轉換帶給自己的意義,即使發生了原本不預期的轉換,也能從中找 到正面積極的意義。

7.統合期(integration)

個體統合了生涯轉換帶來的消極或積極影響,並接納轉換經驗。個體在經歷回 想起轉換的經驗時,也許可能引起個體的一些負面情緒,但轉換經驗也可能影響個 體未來的發展方向。個體在此時期,已徹底完成轉換歷程,投入新的生涯。

圖 2- 6 Hopson 的生涯轉換心理狀態模式(Hopson, 1981)。

(四)型態論

Louis, M. R.認為,生涯轉換包括角色間的轉換(inter- role transitions)及角 色內的轉換(intra- role Transition)(Louis, 1980)。「角色間」的轉換上,Louis 提 出了五種情況:

1.當個人由一個環境轉換到另一個環境。

2.當個人在同一公司內由某單位轉到另一單位。

3.當個人由某公司轉到另一公司。

4.當個人由某專業人員轉變為另一專業人員,如牙醫變成老師。

5.當個人自願或非自願離開組織或環境,進入另一組織或環境。

「角色內」的轉換,係指一個人在舊的角色下接受新的取向,有下列四種:

1.角色內適應:個人在某時期內本身所做的改變。

2.角色外適應:個人因應外在環境改變成某種新的角色。

3.生涯角色轉換:個人可能因生涯週期的經歷而改變現有的角色。

4.生涯轉換:個人由青春期到成人期,因為經歷了心理的變化,所面臨的生涯轉換 狀況。

(五)統合論

生涯轉換的統合模式(Rhodes, 1983)是由 Rhodes, S. R.和 Deoring, M.所提出。

生涯轉換的主要動機是工作不滿意等因素,影響工作不滿意的主因則是個人與組織間的 一致性知覺、工作表現、個人因素以及在工作結果與可選擇機會之間的評估,當有選擇

機會出現時,個人會對可選擇的機會與現在的工作之間作一比較,評估後得到訓練、完 成訓練、獲得新職位,在新職位上成功地得到預期結果之可能性。在評估選擇機會的歷 程中,不同的結果將導致日後不同的發展,當個人進而有尋求的意願,且實際地去尋找 之後,若發現有困難,則會重新評估可選擇的機會,進而調整對生涯或工作的滿意度。

這一套統合模式強調,當個體進入工作組織後,唯有工作的情境能符合格體需求、價值 與期待時,才能達到高度的工作滿足。

圖 2- 7 生涯轉換的統合模式。

資料來源:Rhodes, S. R., & Doering, M. (1983), An Integrated Model of Career Chan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s, 8(4), pp633.

(六)心理社會發展論

Erikson, E.首先將人生分為八大階段,如同 Super 的階段論,每一個階段有其主

Erikson, E.首先將人生分為八大階段,如同 Super 的階段論,每一個階段有其主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