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生涯發展與生涯阻礙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生涯發展與生涯阻礙之研究"

Copied!
10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生涯發展與生涯阻礙之研究. 指導教授:石明宗 研 究 生:楊家鑫 中華民國 101 年 6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

(3) II   . 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生涯發展與生涯阻礙之研究 2012 年 6 月 研 究 生:楊家鑫 指導教授:石明宗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一)瞭解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阻 礙的現況; (二)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在生涯發展狀況的差異; (三)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在生涯阻礙的差異;(四)探討高 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之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阻礙間的相關。研究對象以參與合球比賽 之高中學校,共 4 校,每校 28 人,共發放 112 份問卷,回收問卷 102 份,剔除資料填 答不全者,合計有效樣本為 85 份,有效回收率為 83﹪。以「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 的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阻礙問卷」為研究工具。資料處理採敘述統計、獨立樣本 t 檢定、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其結果主要為: 一、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在生涯發展情形尚可,各分構面上以生涯信念發展最 佳;二、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在生涯阻礙上,以「缺乏自信」 、 「資訊探索不足」及 「刻板印象」阻礙情形較高;三、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之不同背景變項大都與生涯 發展間無關係性存在,僅發現不同年級在生涯計畫上達顯著差異,三年級之運動績優生 在生涯計畫發展情形高於一年級;四、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之不同背景變項大都與 生涯阻礙間無關係性存在,僅發現女生缺乏自信上高於男生;學業成績 59 分以下之運 動績優生在「學用不符」高於 60~69 分及 70~79 分之運動績優生;五、生涯發展與生 涯阻礙間呈顯著負相關,其結果表示生涯發展情形愈佳其生涯阻礙情形愈少。. 關鍵詞:運動績優生、生涯發展、生涯阻礙、合球  .

(4) III   . 目. 次. 論文授權書 ................................................................ I  中文摘要 ................................................................. II  目次 .................................................................... III  表次 ...................................................................... V  圖次 ..................................................................... VI .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 5 .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合球運動簡介 ................................................. 7  第二節 生涯之相關理論 .............................................. 12  第三節 合球運動績優生生涯轉換之影響因素 ............................ 28 .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3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36  第四節 研究流程 .................................................... 43  第五節 資料處理 .................................................... 45 .

(5) IV   .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47  第一節 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在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阻礙之現況 ........ 47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在生涯阻礙之差異比較 .... 52  第三節 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之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阻礙間的相關 ...... 59 .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61  第一節 結論 ........................................................ 6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62 . 參考文獻 ......................................................65  附錄..........................................................73  附錄一、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生涯發展與生涯阻礙之預試問卷 .......... 73  附錄二、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生涯發展與生涯阻礙之正式問卷 .......... 81  附錄三、績優運動員就業輔導辦法 ...................................... 89  附錄四、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 .................... 93 .  .  .

(6) V   . 表. 次. 表 1- 1. 家庭社經地位換算分類表 ........................................... 6. 表 2- 1. 國內外學者對「生涯」之定義 ...................................... 13. 表 2- 1. Super D. E. 的生涯轉換階段論 .................................... 16. 表 2- 3. Tiedeman 和 O'Hara 決定論的各階段 ................................ 18. 表 2- 4. Erikson 的人生階段任務 ........................................... 23. 表 2- 5. 國內外各學者對生涯阻礙因素之分類方法 ............................ 27. 表 2- 6. 招收合球運動績優生各大專院校列表 ................................ 29. 表 3- 1. 合球運動績優生的生涯阻礙預試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 39. 表 3- 2. 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生涯阻礙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 40. 表 3- 3. 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生涯阻礙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 42. 表 4- 1. 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在生涯發展狀況之得分情形摘要表 ............ 47. 表 4- 2. 大學體育科系學生在生涯阻礙各題之得分情形摘要表 .................. 48. 表 4- 3. 高中學校合運動績優生球在生涯阻礙之得分情形摘要表 ................ 49. 表 4- 4. 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在生涯阻礙各題之得分情形摘要表 ............ 50. 表 4- 5. 性別在生涯阻礙之 t 檢定及差異情形摘要表 .......................... 52. 表 4- 6. 年級在生涯阻礙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3. 表 4- 7. 學業成績在生涯阻礙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4. 表 4- 8. 學業成績在生涯阻礙之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 55. 表 4- 9. 運動成績在生涯阻礙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7. 表 4- 10. 社經背景地位在生涯阻礙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8. 表 4- 11. 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阻礙量表間之相關摘要表 ....................... 60.

(7) VI   . 圖. 次. 圖 2- 1. 合球比賽用球 ..................................................... 8. 圖 2- 2. 合球比賽場地規格 ................................................. 9. 圖 2- 3. 合球框 ........................................................... 9. 圖 2- 4. 罰球區與自由傳球區 .............................................. 11. 圖 2- 5. Super D. E. 生涯彩虹圖 .......................................... 17. 圖 2- 6. Hopson 的生涯轉換心理狀態模式。 .................................. 20. 圖 2- 7. 生涯轉換的統合模式。 ............................................ 22. 圖 3- 1. 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阻礙研究架構圖 .......... 34. 圖 3- 2. 本研究實施程序圖 ................................................ 44.

(8) 1  . 第壹章 緒論 「運動績優生」是指利用優秀運動成績,經由甄審或是甄試管道進入大學就讀的學 生,這些運動績優生在進入大學就讀後,尤其在學業及人際關係上,普遍出現適應不良 的狀況,這種負面的發展,一直持續到運動績優生褪下運動員的身份,進入社會,因此 造成許多運動績優生在生涯的轉換上遭遇了許多不適應與衝擊,為了瞭解高中學校合球 運動績優生在生涯發展時所可能遭遇之阻礙,本研究以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為樣本, 採取問卷調查之方式,希望能夠完整呈現出合球運動績優生生涯發展與生涯阻礙的全 貌。 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敘述本論文命題的由來;第二節為研究目的, 敘述本論文主要四個希望經由本研究預期達到的成果;第三節為研究問題,在本節中, 作者依照本章第二節所希望達成的研究目的,歸納出七個希望藉由本論文研究所欲探討 的問題;第四節為名詞解釋,分別針對本論文的幾個重要名詞,如「生涯發展現況」 、 「生 涯阻礙」 、 「生涯轉換」 、 「社經背景」 、 「運動績優生」等,做一次符合本論文命題的名詞 釋義。.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009 年高雄世界運動會中,臺灣女子拔河隊勇奪金牌,這些金牌選手們,在世人矚 目的運動場上為國爭光,一時之間,成為各大媒體競相追逐的焦點,但在世運的熱潮退 燒之後,這些金牌運動員突然失去了鎂光燈的焦點,更現實的是要面對失業的窘境。1 中華民國 94 年 2 月 3 日體委競字第 09400025381 號令2發布之「各級學校專任運動                                                         1.   聯合晚報,99.7.16。拔河金牌軍失業…戴遐齡:要擴大選手就業市場。聯合晚報,A16 版。    「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資格審定辦法」第二條:「本辦法專用名詞,定義如下:  一、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以下簡稱運動教練) ,指具備本辦法規定之資格並經資格審定合格,而 得於各級學校專門從事運動團隊之訓練或比賽指導之工作者。    二、全國性體育團體,指依法立案以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以下簡稱本會)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並 經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認可之奧林匹克運動會(以下簡稱奧運) 、亞洲運動會(以下簡稱亞運)競賽種類相. 2.

(9) 2  . 教練資格審定辦法」中,能夠擔任「專任運動教練」的資格,只限定於亞、奧運等共 45 個項目,這其中並不包括世運之項目。然而當時替國家在世運拔河賽中奪冠的八位優異 拔河隊員中,目前有七人不是失業,就是以兼職工作為生,收入十分不穩定,這些選手 都是體育界的一時之選,卻因為上述的辦法規定只有亞、奧運項目的優異選手才能獲聘 為專任運動教練;這項規定無異扼殺了許許多多優秀體育人士在生涯規劃中擔任「專業 運動教練」這一個區塊的發展,對國家而言,也因為這些人才無法取得「專業運動教練」 的資格,造成人才浪費,十分可惜。 筆者多年來從事合球運動之訓練工作,本論文旨在探討高中合球運動績優生在遭遇 生涯發展時,所可能面臨的生涯阻礙,並藉由本論文之研究成果,提供運動績優生們瞭 解生涯轉換與生涯阻礙之意義,以期運動績優生們在面臨生涯規劃問題時,能夠有所因 應而不至於迷失方向。.                                                                                                                                                                           關國際體育組織正式會員之體育團體。    三、全國性運動競賽,指全國運動會、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及由全國性體育 團體主辦經本會核定之指定杯賽。    四、國內外大學或獨立學院,指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大學校院或教育部認可之國外大學校院。  五、體育相關科系,指體育系、運動教練研究所及以競技運動為本質之系所。    六、任職期間,指取得各級運動教練證或證書後,所擔任教練工作或職務之期間。」 .

(10) 3  .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論文以既有的文獻資料來作為問題研究的依據,經由文獻的蒐集、整理、研讀, 再加以分析,歸納設計出問卷題目,並選定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為對象,進行問卷 調查,在彙整相關之第一手資料後,再就分析結果,提出個人之見解,本論文之研究目 的可歸納如下: 一、瞭解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阻礙的現況。 二、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在生涯發展狀況的差異。 三、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在生涯阻礙的差異。 四、探討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之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阻礙間的相關。.

(11) 4  .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上述四項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探討下列問題: 一、就讀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其生涯發展狀況及生涯阻礙情形為何? 二、不同性別之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生涯發展狀況及生涯阻礙情形上是否有差異? 三、不同年級之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在生涯發展狀況及生涯阻礙情形上是否有差 異? 四、不同學業平均成績之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在生涯發展狀況及生涯阻礙情形上是 否有差異? 五、不同運動水準之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在生涯發展狀況及生涯阻礙情形上是否有 差異? 六、不同父母親社經背景之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在生涯發展狀況及生涯阻礙情形上 是否有差異? 七、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之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阻礙間是否有相關?.

(12) 5  .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生涯發展狀況 「生涯」乃指包括個人一生中所從事的工作,以及擔任的職務、角色,同時也涉及 其他非關工作或職業的活動,即個人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的活動與經 驗(林幸臺,1987)。本研究中生涯發展狀況係指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現階段生涯 定向及生涯探索的發展情形。生涯定向係指個體以有意識的態度、行動與思考,選擇學 校或職業,以符合社會預期的一種反應(Jepsen&Dilley,1974) 。生涯探索係指個體透 過蒐集的資訊、經驗的累積及自我的評估,以幫助個體選擇、準備、進入或在職業上適 應的行為(Blustein,1989)。 二、生涯阻礙 「生涯阻礙」:career barriers,亦稱為「生涯阻礙」或「生涯阻力」。係指生涯 發展的歷程中,個體所遭遇到的內在衝突或外在衝突,而影響其生涯發展 (Crites,1969)。 三、生涯轉換 生涯轉換有許多不同的翻譯,Robbins(1978)稱為「生涯改變」(career change), 王培瑾(1997)及羅寶鳳(1993)稱為生涯轉變(career transition),雖然名稱略有 不同,但其意義皆指個體的生涯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變化或變動。本研究對生涯轉換 之定義,乃指個人在生涯發展中,因各種外在或內在的因素,造成志願性或非志願性轉 換職業等工作上之轉變。 四、社經背景 本研究的社經地位係採用林生傳(1976)依據 A. B. Hollingshead(1957) 的分法所.

(13) 6  . 修訂的「兩因素社會地位指數」的測量方法,將樣本父母中教育程度與職業,予以加權 處理而得的綜合指數,做為區分社經地位等級之依據。 其中職業指數乘以七,教育程度指數採乘以四,然後再將兩者相加之後的總分,即 為該生的社經地位指數,共將社經地位指數區分為五個等級,並將其中第 I、II 等級列 為高社經地位,第 III 等級列為中社經地位,第 IV、V 等級為低社經地位。指數愈高, 表示個人的社經地位愈高,詳如表 1-1。. 表 1- 1 家庭社經地位換算分類表. 職業. 職業. 教育. 教育. 社經地. 等級. 指數. 等級. 指數. 位指數. I. 5. I. 5. 5*7+5*4=55. I(52-55). II. 4. II. 4. 4*7+4*4=44. II(41-51). III. 3. III. 3. 3*7+3*4=33. III(30-40). IV. 2. IV. 2. 2*7+2*4=22. IV(19-29). 區分界限. 社經地 位等級. 高社經地位. 中社經地位. 低社經地位 V. 1. V. 1. 1*7+1*4=11. V(11-18). 五、運動績優生 「運動績優生」係指在運動方面具有特殊性及天賦潛能,並經由後天在完善的學習 環境中成長發展,而顯露出優異的運動成就之能力(呂惠富,2008)。本論文對於運動 績優生之定義是以取得「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第 2 至 7 條所 規定之運動績優生甄審、甄試資格者,稱其為「運動績優生」。.

(14) 7  . 第貳章 文獻探討 合球運動雖在臺灣推行多年,但是普及性仍顯不足,本論文之第一節,先就合球運 動簡介;而在第一章的部分,我們探討完了研究動機、目的、名詞解釋後,在本章的第 二節,要對於歷來與探討「生涯」相關理論提出看法的學者的觀點,作一次文獻的分析 與探討,在閱讀完多數的學者的文獻後,本論文將生涯轉換的理論分為「階段論」 、 「決 定論」、「心理狀態論」、「型態論」、「統合論」以及「心理社會發展論」,分別於此章節 中介紹。.  . 而探討完各家學者對於生涯轉換的各種理論後,在第三節裡,本論文討論了合球運 動績優生生涯轉換之可能影響因素,本論文探討了合球運動績優生的「個人面向」以及 「社會面向」,從內在的角度以及外在環境的影響,在綜合了其他學者過去所做的研究 後,提出了合球運動績優生生涯轉換之影響因素。. 第一節. 合球運動簡介. 一、合球運動的起源 合球運動是由一位荷蘭體育教師尼克布魯克豪森(Nico Broekhuysen) ,在 1902 年 基於兩性混合教育理念所發明的一項男女混合團隊球類運動。 二、合球運動的定義 合球運動(korfball)是用手將球投進籃框(korf 是荷蘭文,意指「籃」 )的男女 3. 混合團隊運動。每隊由四位男球員及四位女球員組成 。合球運動主要的特色包括:全面 技能、合作、兩性平等以及有限度的身體接觸。.                                                        . 3.   在國際合球總會 IKF 的網站上,將合球定義為:合球是世界上唯一男女混合的運動,代表著男女平等的 一項體育活動。Korfball is the world's only true mixed gender team sport with the rules laid down so that both  men and women have equal opportunities. .

(15) 8  . 三、合球運動設備(林靜萍、黃英哲,2009) (一)用球(korfball) :球的圓周長為 68.0~70.5 公分,和一般足球大小相同 (五號規格球,國小比賽則使用規格較小的四號球) ,重量應介於 445~475 公克之間。 合球應是兩種顏色(以藍/黃兩色為宜) 。球應充氣至規定氣壓使球從約 1.8 公尺高(自 球的底部計算)的地方垂直掉落比賽場地時,反彈的高度(自球的頂部計算)應介於 1.1 至 1.3 公尺之間。. 圖 2- 1 合球比賽用球 國際合球總會指定用球:K5-IKF。. (二)比賽場地(court):正式合球比賽場地的大小為 40 公尺*20 公尺。比賽 場地由一條與端線平行的線(線寬 3 至 5 公分),劃分成為 2 個相等大小的場區。離 上空最理想的高度是 9 公尺,但不得低於 7 公尺。在教學時,比賽場地大小則可因學 生性質和技術水準加以調整,但須依長寬比 2:1 來增減。.

(16) 9  . 圖 2- 2 合球比賽場地規格 (資料來源:參考 IKF 網站後,由本文作者自行繪製). (三)合球框(korf) :籃框為無底之圓筒形,高 23.5-25 公分,上緣內直徑 39-41 公分,下緣內直徑 40-42 公分。籃上緣寬度為 2 至 3 公分。球框用以合成材料製成, 使用單色(建議用黃色)且必須和背景形成清楚對比。. 圖 2- 3 合球框 合球籃框是無底圓筒形的,2005 年起,由原本藤編的籃框,全面改用合成纖維製作而成的籃框。. (四)合球球柱(post):籃柱外直徑為 4.5~8.0 公分,須垂直固定在場地或放置 於場地平面上,兩支籃柱分別位於球場兩區兩邊線中央、距離端線 1/6 全場長度的位置.

(17) 10  . 也就是距離端線 6.67 公尺位置(40÷6=6.67) 。若球場面積不足 40 公尺x20 公尺,則依 照距離端線 1/6 全場長度之原則放置籃柱。而球柱本身高度必須達到 3.5 公尺,為配合 現場狀況或選手年齡,可略作調整。 四、合球運動簡易規則 合球運動是世界上除了舞蹈運動外,唯一一種男女混合的體育活動,類似籃球,每 投進一球得一分,投進多者勝。 比賽進行時,每一隊有八名球員,四男四女,並分為兩組,兩男兩女在進攻區,兩 男兩女在防守區,進攻的一方要利用機會在進攻區進攻投籃以取得分數,防守的一方則 是在符合規則之下進行防守,阻止對方得分,但不得跨越另外一區進行攻防戰。比賽中, 只能同性別防守,不可有類似包夾(兩人以上防守一人)的情形出現,更不能有肢體接 觸,如撞人、推人或抱人等。而在合球比賽中,只能傳球,不可持球行進或是運球。 和籃球更大的不同點在於,合球運動有所謂的「防守位置」的限制,在防守位置之 下,進攻者不可投籃,構成防守位置的條件如下: (一)防守者面對持球者,且在一個手臂長的距離之內。 (二)防守者有意圖阻止持球者投籃。 (三)防守者比進攻者更靠近球柱。 當有一方犯規,情節輕微,在原地重新發球;若有一方犯規,情節略為嚴重,但是 並不直接影響得分利益時,由對方在自由傳球區發自由球(free-pass) ,持球者必須在 裁判鳴哨後四秒鐘內將球傳出,且一定要經過一次以上的傳球才可直接投籃;若一方犯 規直接影響得分時,則在籃柱正前方 2.5 公尺處,定點進行罰球。.

(18) 11  . 圖 2- 4 罰球區與自由傳球區 左圖中,藍色長方形為罰球點,罰球者站在籃柱正前方 2.5 公尺處定點罰球;右圖中為自由傳球區的範 圍,雙方球員都必須在距離發球者 2.5 公尺。. 五、合球運動在臺灣的發展 國際合球總會於 1979 年選派技術委員主席史旺(Mr.Adri Zchwanswijk)來臺推廣 合球運動,當時取其音稱為「國富球」。1984 年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陳金樹、陳祐 正等體育界人士,基於兩性教育理念所發明的男女混合之團隊球類運動,進而改稱為「合 球」;同年成立臺北市體育會合球委員會為我國第一個民間推廣組織(周瑾璇,2009)。 1985 年中華民國合球協會成立負責推動全國各項合球相關活動,其中包含了每年舉 辦合球各級運動教練及裁判講習會;1986 年舉辦第一屆全國中正盃合球錦標賽及國家級 教練、裁判講習會(周瑾璇,2009) 。2006 年 10 月合球成為全民運動會正式項目,2010 年 的全民運動會,參加的縣市有:臺北市、桃園縣、臺北縣、高雄市、雲林縣、高雄縣、 臺中縣、花蓮縣、臺東縣,共 9 隊參賽。2009 年在高雄舉辦的世界運動會,中華民國更 拿下世界第三的成績,合球運動在臺灣的發展穩定且持續成長中。.

(19) 12  . 第二節. 生涯之相關理論. 關於生涯之相關理論,我們可以先從「生涯」的定義談起,接著再詳細介紹國內外 學者提出關於「生涯轉換」的相關理論,最後就「生涯阻礙」的理論作出介紹。 一、生涯(career)之定義 Career 一字,在韋氏字典(Webster Dictionary)中解釋為道路(course)以及途徑 (path)的意思,引伸為一個人一生中所前進的路程。關於生涯的研究,始於二十世紀, 發展的幾十年間,隨著時代背景的不同,國內外許多學者,對於「生涯」一詞,也有著 不同的定義。 1970 年代,國外對於生涯研究邁向一個高峰階段,許多學者紛紛對於生涯的定義, 提出個人的見解,Super, Donald E.(Super, 1978) 認為生涯是生活裡各種事態的連續 演進方向;它統合了人一生中依序發展的各種職業和生活的角色,由個人對工作的獻身 而流露出獨特的自我發展形式,也是人生自青春期以迄退休後,一連串有報酬或無償職 位之綜合;而 Hall, Douglas T.認為生涯是個人一生中,伴隨與工作或職業有關的經驗 或活動。到了 1980 年代 Super, Donald E.重新用更簡短的描述,定義了「生涯」,他認 為,生涯係指綜其一生,不同時期不同角色的組合(Super, 1980)。 除了國外的學者對於生涯有著不同的定義外,國內學者林幸臺指出,生涯包括一個 人一生中所從事的工作,及其擔任的職務、角色,但同時也涉及其他非工作或非職業的 活動,亦即個人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的活動與經驗(林幸臺,1988);而楊朝 祥認為,生涯就是一個人在就業前、就業中以及退休後所擁有的各種重要的職位與角色 的總和(楊朝祥,1980) 。在上一章中,本論文將生涯定義為: 「生涯」是個人所察覺到, 在其生活中與自己工作相關、活動相連結的重要事物或生活中各事件的演進方向與過程, 統括了人一生中包括學習、工作、婚姻、家庭、職位等各種角色,展現個人獨特之自我 發展型態。.

(20) 13   表 2- 1 國內外學者對「生涯」之定義 (資料來源:參考邱美華等(1997)之「生涯發展與輔導」後由作者自行整理。). 學者. 提出年代. 生涯之定義 生涯所包含的意義比個人的工作或職業還廣泛,它是一種. McDaniel. 1978. 「生活形態的概念,而此種生活形態是一個人終其一生所 從事的一連串工作或休閒活動所形成。」. Super D.E.. 1980. 生涯係指一個人綜其一生中所擔任角色的組合。 生涯是為個人一生職業、社會與人際關係的總稱,亦即個. Webster. 1986 人終身發展的歷程。 生涯可分為主觀和客觀兩層面來談討,主觀的生涯指個人. Cascio. 1989. 成長過程中,態度、價值、動機等之變化,客觀的生涯指 個人一生中所擔任職位之延續。. Zunker. 1990. 生涯係指因職業與工作而帶來的活動與職位、角色 工作是一個總名稱,如果把工作當作個人一生的事業來看. 牛格正. 1986. 即是生涯,生涯包跨了個人一生中所涵蓋的職位、職務、 職業與行業等。. 金樹人. 1988. 生涯是個人一生中所扮演的系列角色與職位 生涯就是一個人在就業前、就業中以及退休後所擁有的各. 林幸臺. 1989 種重要職位與角色的總和 生涯除了職業工作(生計)外,還包括其他社會、家庭、. 蔡培村等. 1994. 生活層面。生涯的意義涵蓋生計亦一詞的意義,生計則是 生涯的一個下位概念。 生涯為個人醫生的道路或進展途徑,它統攝工作、家庭、. 羅文基等人. 1995. 休閒和愛情等層面,可視為個人整體謀生活動和生活形態 的綜合體,也就是人生發展的整體歷程。.

(21) 14  . 學者. 提出年代. 生涯之定義 生涯的定義有兩種:廣義的生涯係指個人一生中各種角色 活動的綜合體;狹義的生涯則是指個人在一生中或生命中. 梁瑞安. 1996. 某一時期的各種工作角色相關活動的綜合體。生涯包含了 下列特質:多面性、獨特性、長時性、可便性、價值中立 性、意義的外延性。 生涯乃是個人一生中所有生活層面的總合,在縱的方面,. 孫國華. 1997. 強調個人生命全程的延續與發展;在橫的方面,強調整體 生活層面的整合。 生涯是個人在其生命的過程中,所從事職業工做的相關活. 林靖芬. 1999 動與發展. 范揚焄. 2001. 生涯為個人一生中所有生活層面的整體發展. 二、生涯轉換(career transition)理論 在探討生涯轉換(career transition)的理論之前,我們先釐清一個容易混淆的概 念,也就是工作改變(job change);工作改變指的是在同一個工作領域裡,職位上下之 變動,而本論文所稱的生涯轉換,係指工作領域間的轉換,換言之,就是從一個工作領 域,轉換到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工作領域,和職業改變的概念定義相似但實質不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生涯改變(career change)的概念,生涯改變的領域較廣, Sarason, S. B.將生涯改變分為重直式和水平式的(Sarason, 1977),垂直式係指在原 工作領域職位上之晉升,如同先前提到的「工作改變」的概念,水平式係指不同工作領 域之間的改變,同本研究中「生涯轉換」的概念。 國內外許多學者對於「生涯轉換」各有不同的理論與見解,在本論文的歸納整理之 下,可分為下列幾種模式:.

(22) 15  . (一)階段論 Super D. E. 提出生涯轉換的階段理論,他認為人的一生包括五個階段:成長期、 探索期、建立期、維持期、退休期,各個階段又有其各自必須發展的任務,例如現役合 球績優生在高中階段,是處於探索期,他們的任務就是要能夠探索自己的生涯特質,例 如找到己身的興趣、能力以及工作價值觀,並蒐集外在的資訊,如升學、未來職業方向 等訊息。 1.成長期:此時期為 0 到 14 歲,包括個體生理心理兩方面的發展,經由嘗試各種 經驗形成自我形象,以及認知的概念。 2.探索期:此時期為 15 到 24 歲,個體開始認識並接受職業選擇的需求,個體夠透 過外在的資訊來瞭解己身的興趣、能力,培養技能以因應將來就業。 3.建立期:此時期為 25 到 44 歲,個體進入成年期,經由工做的經驗與不斷地訓練 得到足夠的工作能力。 4.維持期:此時期為 45 到 64 歲,個體多半在這個階段已經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必 須藉由進修或持續訓練以保持己身競爭力。 5.衰退期:此時期為 65 歲以上,生理機能逐漸衰退,個體會慢慢減少工作產出, 結束自己的工作角色,開始自己的退休生活。.

(23) 16   表 2- 2 Super D. E. 的生涯轉換階段論 (作者自行整理)。. 階段. 成長期. 年齡. 次要階段 幻想期. 0-10 歲. 興趣期. 11-12 歲. 0-14 歲. 階段任務 形成自我形象 產生對工作世界的正確態度. 能力期. 13-14 歲 瞭解工作的意義. 探索期. 試探期. 15-17 歲. 使職業偏好從具體化、特殊化到能夠. 轉換期. 18-21 歲. 實現. 15-24 歲 試驗及初 22-24 歲 作承諾期. 建立期. 嘗試期. 25-30 歲. 個人工作經驗增加,從經驗或訓練中. 穩定期. 31-44 歲. 獲得足夠的工作能力. 25-44 歲 職業穩定發展,不易有新的突破. 維持期. 45-64 歲. 經由在職進修或訓練以保持技能 發展退休的財源或計畫. 退休期. 衰退期. 65-70 歲. 身心狀況衰退,此階段的發展特徵為. 退休期. 70 歲以後 減速、解脫與退休. 65 歲以後.

(24) 17  . 圖 2- 5 Super D. E. 生涯彩虹圖 Super(1985)將生涯中的角色歸納為「兒童」(子女)、 「學生」、 「工作者」 、「公民」、「配偶」、「家務者」、 「休閒者」 、 「父母親」 、 「退休者」等,並以彩虹光環表示人生許多角色於不同時期的不同重視程度需要。. 從 Super 的生涯轉換階段論可以得知,不同階段的發展各具特色,尤其在探索期中, 分為「試探期」、「轉換期」以及「試驗及初做承諾期」,現役的合球運動績優生處在探 索期中的試探階段,這個階段的合球運動績優生,除了合球運動之外,必須要去培養或 嘗試個體有興趣的其他活動,藉以瞭解自己將來的職業取向。因此,在此階段初期,應 開始根據自身的能力、興趣、價值觀,進而瞭解自身的生涯角色與任務,並且擬定幾個 將來的方向,慢慢建立起將來的職業雛形。當然在這個階段建立的雛形可塑性極大,只 是暫時性的規劃,但是對於將來生涯轉換的影響,仍不可小覷。 (二)決定論 決定論的概念係將生涯轉換視為決定與衝突化解的過程,生涯決定理論是透過不斷 的自我認知,處理各階段應發展任務以及解決危機的過程。提出生涯決定論概念的 Tiedeman 與 O'Hara(Tiedeman & O' Hara, 1963)將做決定的過程,分為實踐決定前 的預期階段(Anticipation)以及實踐決定後的調適階段(Implementation and adjustment),而預期階段,又分為探索期(Exploration)、具體期(Crystallization)、.

(25) 18  . 選擇期(Choice)、沈澱期(Clarification),調適階段又分為入門期(Induction)、重整 期(Reformation)、整合期(Integration)。. 表 2- 3 Tiedeman 和 O'Hara 決定論的各階段. 階段. 次要階段. 描述 個體對於生涯選擇,感到茫然無助,可能會 有幾個較感興趣的選項,並分別蒐集相關的. 探索期. 資訊,但暫無結論,心理狀態由原來的穩定. Exploration. 統整狀態開始分份,個人開始檢視自己的興 趣、能力以及需求,因此在這個階段,個體 的情緒是不安的 較感興趣的選項中,各個選項的優缺點漸漸. 預期階段. 具體期. Anticipation. Crystallization. 明朗,個體想選擇的選項優點會不斷浮現, 而其他選項的缺點則不斷出現,此時個體心 中已經有了暫時性的決定,情緒逐漸趨於平 穩. 選擇期 Choice. 做出選擇 所選擇的,缺點開始浮現,越來越明顯,之. 沈澱期 Clarification. 前沒有選擇的其他選項,優點開始浮現,因 此個體會開始矛盾疑惑,若一直持續著這種 掙扎的情緒,就必須回到探索期,開始重新 做決定的歷程. 入門期 Induction 調適階段 Implementation. 重整期. and adjustment. Reformation 整合期 Integration. 個體開始進入新的生涯環境,舊的思考模式 遭受挑戰,這是個辛苦的階段,影響生涯決 定是否能貫徹的關鍵期 個體的舊思考模式逐漸被新經驗影響,調整 自身後,產生了新的行為模式與思考方式, 此時,個體對於新環境已逐漸適應 個體對新環境已相當適應,並可應付各種新 環境的要求,個體的心境漸趨自信成熟. 大部分的現役合球運動績優生正處於於 Tiedeman 和 O'Hara 決定論中的「預期階 段」。此時期個體大多對於生涯選擇,感到茫然無助,在大部分人的心中,對於將來從 事的職業已經有幾個預備選項,例如:前往荷蘭成為職業球員、擔任國內合球代表隊教 練、研讀碩、博士成為體育研究學者、進修教育學程擔任體育教師、學習相關知識擔任.

(26) 19  . 運動傷害防護員、參加高普考試體育行政類科成為公務員等。在確定了幾個可能選項後, 便會開始蒐集相關資訊,在獲得各個選項的資訊後,大多數的學生會受到師長的看法、 學長姐的經驗、網路上的資訊、以及父母的期許等影響,在考量各種因素以及己身的能 力、興趣後,最佳的選項會逐漸浮現,在較明確地確定了將來的職業方向後,茫然無助 的心情也會從浮躁不安轉為平靜。 (三)心理狀態論 在生涯轉換的理論中,Hopson, P.和 Adams, J. D.提出「生涯轉換心理狀態模式」 (Hopson, 1981),將生涯轉換的過程分為七個階段:分別為固著期(immobilization)、 減退期(minimization)、自我疑惑期(self-doubt)、放下期(letting go)、檢驗期 (testing out)、尋找意義期(search for meaning)、統合期(integration)。 1.固著期(immobilization) 察覺到發生了個體想或不想的轉換情況,在轉換剛發生時,因個體處於震驚中, 所以通常沒什麼其他特別感覺,之後若此轉換是個體期待已久的,個體的情緒便會 越來越愉快,但若這種轉換是個體不想要的,則情緒震盪的時間會較長,個體的情 緒會愈趨消沈。 2.減退期(minimization) 興奮或者是難過的情緒不會持續,若個體原先處於高興的狀態,之後也會逐漸 對眼前的狀況產生疑義,之後會漸漸對眼前的情況產生一些疑惑,興奮的程度也會 隨之遞減;若個體原先處於消沈狀態,之後也會因為調適而逐漸恢復。 3.自我疑惑期(self-doubt) 個體對現況與自我產生疑惑,經常伴隨著失落、分怒嫉妒、挫折、失望等情緒。.

(27) 20  . 4.放下期(letting go) 個體逐漸放下失落、憤怒、嫉妒、挫折、失望等感受,也慢慢放下不合現況的 期待,當這些都放下後,心情通常會回復。 5.檢驗期(testing out) 個體的心情通常是亢奮、急躁、缺乏耐性的,且對於朋友、親屬或同事有較高 的要求。 6.尋找意義期(search for meaning) 個體察覺到轉換帶給自己的意義,即使發生了原本不預期的轉換,也能從中找 到正面積極的意義。 7.統合期(integration) 個體統合了生涯轉換帶來的消極或積極影響,並接納轉換經驗。個體在經歷回 想起轉換的經驗時,也許可能引起個體的一些負面情緒,但轉換經驗也可能影響個 體未來的發展方向。個體在此時期,已徹底完成轉換歷程,投入新的生涯。. 圖 2- 6 Hopson 的生涯轉換心理狀態模式(Hopson, 1981)。.

(28) 21  . (四)型態論 Louis, M. R.認為,生涯轉換包括角色間的轉換(inter- role transitions)及角 色內的轉換(intra- role Transition) (Louis, 1980)。「角色間」的轉換上,Louis 提 出了五種情況: 1.當個人由一個環境轉換到另一個環境。 2.當個人在同一公司內由某單位轉到另一單位。 3.當個人由某公司轉到另一公司。 4.當個人由某專業人員轉變為另一專業人員,如牙醫變成老師。 5.當個人自願或非自願離開組織或環境,進入另一組織或環境。 「角色內」的轉換,係指一個人在舊的角色下接受新的取向,有下列四種: 1.角色內適應:個人在某時期內本身所做的改變。 2.角色外適應:個人因應外在環境改變成某種新的角色。 3.生涯角色轉換:個人可能因生涯週期的經歷而改變現有的角色。 4.生涯轉換:個人由青春期到成人期,因為經歷了心理的變化,所面臨的生涯轉換 狀況。 (五)統合論 生涯轉換的統合模式(Rhodes, 1983)是由 Rhodes, S. R.和 Deoring, M.所提出。 生涯轉換的主要動機是工作不滿意等因素,影響工作不滿意的主因則是個人與組織間的 一致性知覺、工作表現、個人因素以及在工作結果與可選擇機會之間的評估,當有選擇.

(29) 22  . 機會出現時,個人會對可選擇的機會與現在的工作之間作一比較,評估後得到訓練、完 成訓練、獲得新職位,在新職位上成功地得到預期結果之可能性。在評估選擇機會的歷 程中,不同的結果將導致日後不同的發展,當個人進而有尋求的意願,且實際地去尋找 之後,若發現有困難,則會重新評估可選擇的機會,進而調整對生涯或工作的滿意度。 這一套統合模式強調,當個體進入工作組織後,唯有工作的情境能符合格體需求、價值 與期待時,才能達到高度的工作滿足。. 圖 2- 7 生涯轉換的統合模式。 資料來源:Rhodes, S. R., & Doering, M. (1983), An Integrated Model of Career Chan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s, 8(4), pp633.. (六)心理社會發展論 Erikson, E.首先將人生分為八大階段,如同 Super 的階段論,每一個階段有其主 要發展任務,這八大階段分別為(張春興,1997): 1.嬰兒期,其年齡為 0-1 歲。 2.幼兒期,其年齡為 1-3 歲。 3.嬉戲期,其年齡為 3-6 歲。.

(30) 23  . 4.學齡期,其年齡為 6 歲,到青春期。 5.青少年期(青春期)。 6.青年期(成年早期)。 7.成年期(成年中期)。 8.為老年期(成年晚期)。 在這八個階段中,每一個階段都會出現兩種互相糾纏看似對立的性格,一個是和諧 的一個是不和諧的,每個人在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必須活躍的參與而且對人格發展都有 舉足輕重的地位。 表 2- 4 Erikson 的人生階段任務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階段. 心理社會危機 信任他人(trust) vs. 不信任他人(mistrust) 此時期的嬰兒全然依賴母親,嬰兒與母親的互動決定了 他要用信任或不信任來看待這個世界。假如母親對於嬰兒的. 嬰兒期 infant. 生理要求非常有反應,並提供充分的情感與安全,則新生兒 將會發展出信任的感受。當開始對環境產生信任並有所回應 的那一刻起也就是健康的嬰兒發展希望的時期。如果母親的 行為是拒絕、不注意,則嬰兒會發展出一種不信任的感覺。 變得多疑害怕與焦慮。 活潑自動(autonomy) vs. 羞愧懷疑(shame and doubt). 幼兒期 muscular-Anal. 此時期孩童快速的發展出一連串的生理能力與心理能 力,並能夠做許多事情。孩童對這些新技巧感到非常自豪,.

(31) 24  . 階段. 心理社會危機 並盡可能去做,做到最好,靠意志促使自我駕馭能力從生疏 轉變為成熟,而能隨心所欲支配身體當父母阻擾孩子練習自 主的意志時,孩童就會發展出一種自我懷疑的情緒以及與他 人往來的羞怯感。 自動自發(initiative) vs. 退縮內疚(guilt) 此時期肌肉與心理能力持續發展中,孩童能夠完成更多. 嬉戲期 的事情。能做與想要做的事也愈來愈多。他們現在有強烈的 locomotor. 慾望要在許多活動中主動爭取。假如父母處罰小孩並禁止這 些行為,那麼小孩將會產生內疚感。如果小孩能調節這兩種 相反的驅力,可以發展出追求目標的勇氣。 勤奮努力(industry) vs. 自貶自卑(inferiority) 孩童開始上學,並置於新的社會影響下。由於家庭與學. 學齡期 latency. 校的兩者作用,使孩子學習到勤勉,而好的學習態度就會得 到讚美。孩童如何知覺到他們發展好壞,決定在父母、師長 的態度。假如童年時的努力被斥責、嘲笑,則可能發展出自 卑的感覺。因此,讚美有助於孩童不斷的努力與發展。若適 應良好,可以從勤奮中發展出能力,有創意的發展才華。 自我認同(identity) vs. 自我混淆(confusion). 青少年期 (青春期) adolescence. 此時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由童年轉接到成人,面臨 的挑戰是如何融入社會瞭解社會的運作、教條、思想,我們 必須運用所長、結合興趣、並在衡量之後做出最明確的抉擇 才能定出與自己最相稱的角色,如果無法解決自我認同,就 會面臨角色混亂。不知道自己是誰、要做什麼?該往何處.

(32) 25  . 階段. 心理社會危機 去?如果能經過積極的參與,能夠選擇自己堅持的價值或角 色,就能夠發展出忠於所選的力量。包含與他人的關係中誠 摯、真實及責任感。. 青年期 (成年早期) young adulthood. 友愛親密(intimacy) vs. 孤獨疏離(isolation) 我們開始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親密友誼與性)真誠的 與人互動。愛人與被人所愛,若不能建立這種親密感,會感 到孤立,避免與社會接觸並拒絕其他人。 精力充沛(generativity) vs.頹廢遲滯(stagnation) 有了愛的力量之後,人類開始繁衍後代。照顧、養育、. 成年期 (成年中期) middle adulthood. 保護子女是生產繁衍的基礎,甚至可超越家庭的範圍,包括 對未來的子孫及他們所生存的社會。所有的制度也提供生產 表現的機會,可以成為顧問或是老師,當無法發現或選擇這 樣一個出口,就有可能因為停滯厭煩、及人際關係的貧乏而 感到挫敗。若能夠積極參與取得平衡之後就會產生關懷後 代、關懷別人甚至關懷社會的力量。 自我統整無憾(integrity) vs.悲觀絕望(despair) 此為人生最後一個階段,體力已大不如前,但其挑戰卻. 老年期 (成年晚期) maturity. 是必須面對已活過大半的人生週期,回頭看生命中的成功與 失敗,若有完成與滿意的感覺,即達到自我統整,產生智慧 的力量。假如回顧生命時有挫敗,對於錯失的機會感到生氣 及懊悔,就會感受到絕望、厭惡自己,對所經歷的事情感到 苦不堪言。.

(33) 26  . 三、生涯阻礙(career barriers)理論 過去有許多學者對生涯阻礙做了不同的論述。Crites(1969)是最早提出生涯阻礙之 學者,他將生涯阻礙定義為個體在生涯發展的歷程中,所遭遇到的內在衝突(像是自我 概念、成就動機等)以及外在挫折(像是工作場所的歧視、薪資不平等),進而無法順 利完成下一階段的生涯發展。而 Swanson (1997)將生涯阻礙定義為個人之內在或其外在 環境中使生涯發展受到困難的事件或情境。田秀蘭(2000)認為,生涯阻礙在生涯發展的 過程中扮演重要之角色,實務上卻常被忽略,生涯阻礙因素常是造成生涯發展不順的主 要關鍵,雖然生涯阻礙會使得個體的生涯受到限制,但相對也會促使個體看到生涯環境 中所蘊含的契機,化阻力為助力,進而能有所發展。李詠秋(2002)認為,生涯阻礙雖會 影響個體生涯發展之過程與結果,但若能對這些問題做出適當的處理,則能夠減少面臨 生涯阻礙時的焦慮情形,促使其能從中獲得滿足而發展成功的生涯。 不論哪一個學者對於生涯阻礙提出的論點來看,生涯阻礙不外乎來自個體,包括年 齡、性別種族、教育背景等或來自家庭,包括婚姻狀況、子女數與經濟狀況,亦即家庭 社經地位等。除了內在個體的影響之外,外在的影響,如工作收入、職業條件、歧視、 工作環境、職業聲望等等,都是影響生涯阻礙的外在因素。 對生涯阻礙做過研究的學者,大部分都將生涯阻礙二分,分別為「內在阻礙因素」 與「外在阻礙因素」 。內在阻礙因素可分為自我概念、自我效能、人格特質、生涯態度、 角色衝突與生涯資訊等;外在阻礙因素分為歧視、刻板印象、職業條件限制、他人影響、 學用不符、生涯相關課程與輔導與過去阻礙的延續、社交網路的困難等。主張二分的學 者以及其他分類方法的學者,分別列表如下:.

(34) 27   表 2- 5 國內外各學者對生涯阻礙因素之分類方法 資料來源:參考傅琇悅(2001)以及許惠評(2006)後自行整理。. 學者. 分類法. Crites(1969). 採用二分法,分為個人內在的衝突以及外在挫折。 個人內在衝突:動機、自我概念、雙薪家庭、角色衝突與 角色負荷。 外在挫折:收入、歧視、對女性的態度。. Farmer(1976). 採用二分法,分為內在自我概念的阻礙及外在環境的阻礙。. Harmon(1977). 採用二分法,分為心理阻礙因素及社會阻礙因素。. 採用二分法,分為外在阻礙與內在阻礙: 外在阻礙:在甄選、升遷和評估領導行為時的性別歧視、 Weitzman(1992) 同工不同酬、因生育被要求離職、性騷擾。 內在阻礙:個人面對多重角色時的心理壓力。 Fitzgera &. Sobol(1963) Swanson &. 採用三分法,針對影響女性外出工做的因素分為三類:個 人教育背景與工作經驗、家庭方面因素、個人態度及經濟 狀況。. Tokar(1991). 採用三分法,分別為態度、個人背景及環境互動,以及社 會人際因素。. 簡文英(2001). 採用二分法,分為社會因素及個人因素。. 田秀蘭(1999). 採用三分法,分別為背景情境因素、個人心裡因素以及社 會人際因素: 背景情境因素:個人背景因素包括體力、年齡、語言、工 作經驗、能力、個人經濟狀況等;客觀工作條件包括工作 量、保險福利、薪水、考試制度、升遷機會、工作環境、 離家遠近、職業聲望等。 個人心裡因素:如自我觀念,個人的興趣、個性、人際風 格以及職業觀念等。 社會人際因素:包括家庭社會互動因素與性別差異現象。. 綜合上述,本論文採用 Crites 的理論,將生涯阻礙定義為生涯發展的歷程中,個 體所遭遇到的內在衝突或外在衝突,而影響其生涯發展之情形。.

(35) 28  . 第三節. 合球運動績優生生涯轉換之影響因素. 觀念的轉變之下,「生涯」一詞代表著一個人為生活,終其一生所從事的活動、扮 演的角色,包括了自我、家庭、工作、健康等等層面,意即代表著人生發展之整體歷程 (李欣靜,2005)。 一個合球運動績優生的生涯,從小開始,就接受一連串的訓練,對於自己的運動目 標雖然有很明確的方向,也一直很專注於合球運動的訓練,較少思考整體人生的規劃, 然而運動員的選手生命短暫,又可能受到其他外在因素,如運動傷害,心理因素或整體 環境等影響,隨時可能面臨運動生涯終結的一天,若在這個時候才開始考慮將來的發展, 多半為時已晚,因此,本研究鼓勵合球運動績優生,除了專長訓練之之外,要能夠盡早 對人生作適當的規劃,在平常去接收相關的知識與技能,作為日後就業的基本條件,以 降低在運動員生涯結束後,對個人所造成的不適應及衝擊。 過去合球運動績優生的升學管道僅限於運動績優保送制度,且保送的科系多是體育 相關類科,例如:國立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以及國立臺東大 學體育學系。 現今多元入學的管道除了體育類的科系,開放了許多非體育相關科系的名額供合球 運動績優生選擇,例如:實踐大學開放企業管理學系、資訊科技與管理學系、風險管理 與保險學系、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社會工作學系、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家庭研 究與兒童發展學系、財務金融學系及會計學系等九個科系,提供合球運動績優生保送名 額。.

(36) 29   表 2- 6 招收合球運動績優生各大專院校列表 (資料來源:參考各大學甄審簡章後,作者自行整理). 招生學校. 招生系組.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體育學系 國立臺東大學. 學制. 部別. 招生名額. 大學. 日間部 合球:2 名. 體育學系. 大學. 日間部 合球:4 名. 企業管理學系(企業管理. 大學. 日間部 合球:2 名. 資訊科技與管理學系. 大學. 日間部 合球:1 名.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大學. 日間部 合球:2 名. 大學. 日間部 合球:1 名. 社會工作學系. 大學. 日間部 合球:1 名. 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 大學. 日間部 合球:1 名. 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 大學. 日間部 合球:1 名. 財務金融學系. 大學. 日間部 合球:1 名. 創意商品設計學系(文化創 大學. 日間部 合球:1 名. 組). 實踐大學(臺北校區) 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 意商品設計組) 亞洲大學. 創意商品設計學系(流行精 大學. 日間部 合球:1 名. 品設計組) 社會工作學系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體育學系. 大學. 日間部 合球:2 名. 大學. 日間部 合球:2 名. 經過一系列的文獻探討,參諸各位學者的理論與意見,本論文試圖歸納出影響合球 運動績優生生涯轉換的因素,茲就個人面向與社會面向兩個角度探討,並分述如下:.

(37) 30  . 一、個人面向 (一)學業能力:合球運動績優生比一般生花費較多的時間在專長項目的訓練,相 對於學科,花費較少的時間,長久以來,就產生了「學科能力普遍不足」的 困擾。 (二)人際和諧:誠如上述,合球運動績優生因為耗費多數時間於專長訓練上,大 多時間都待在運動代表隊,因此,較常相處的同儕,皆為同樣運動項目的學 生,人際關係因而限縮。若是合球運動績優生本身並非主動、健談的個性, 更會導致人際關係上障礙。 (三)學習意願:李詠秋(2001)的研究發現,高年級之體育績優生以及接觸體育 專長時間越久之運動績優生,均在「學習意願」較其他族群為低。合球運動 績優生不管是在猶豫行動、資訊探索、方向選擇等,都只對自己的專長項目 熱衷,而不重視學業成就,相對而言,學習意願較為低落。 二、社會面向 (一)制度因素:影響合球運動績優生的相關升學輔導制度的主管單位為教育部, 在升學制度上,運動成績優秀的選手,可以依其運動成績直接選擇想念的學 校以及科系,進入該系所就讀,但是先決條件,必須有系所開設缺額,才能 依個人專長與運動優異成績申請入學。國內對於運動績優生的升學制度堪稱 完善,但問題在於進入大學之門後,該運動績優生課業上銜接的問題。 (二)社會地位:在臺灣社會近年來,運動員的社會地位越受重視,尤其在國際上, 有許多臺灣運動員在國際舞臺上發光發熱,加上媒體渲染,傳播媒介的幫助, 使得運動員的收入增加,社會地位相對而言較高,使得社會大眾對於運動員 較為尊重,這對於運動風氣的促進助益不小,但是通常這些社會地位較高的 運動員,只限於少數幾個項目,例如棒球、籃球、跆拳道或高爾夫球等,目 前仍為非亞奧運的合球運動,較鮮為人知。.

(38) 31  . 經由上述學者的分析研究,可見運動績優生之運動生命有限,當一般人開始為自己 生涯做出規劃時,運動員已經開始從競技場上漸漸退出,因此生涯的轉換,對於運動績 優生而言相當重要,必須要提早、事先做出規劃,才能在轉換跑道的同時適應良好。 合球運動績優生長期以來處於一個高度競爭的環境中,雖然目前教育制度下,有較 為健全的升學管道,但這些運動績優生保送到大學後,仍必須面對將來卸下運動員光環 後的出路,尤其在大學畢業後,再無任何保障,運動績優生們的將來發展,必須各憑本 事,而過去人生大多以合球運動為核心,使得運動績優生們能夠發展的方向有限。除此 之外,現役的合球運動績優生,由於大多數的時間必須從事運動的專門訓練,學科方面 的實際授課比一般生還少,再加上社會價值觀認為:「不會唸書的孩子才去學體育!」, 使得運動績優生的學科能力相較於一般生處於弱勢,尤其就讀非體育相關科系者,這種 情況更為常見。這些運動績優生的生活重心長時間被比賽、專長訓練以及學業所佔據, 因此較無閒暇時間參與其他社交活動,導致人脈的建立受到影響(莊翠玉,1996)。這 諸多因素都直接地影響到運動績優生在將來生涯轉換的能力。 Remer 等人(2000)研究指出,大學時期的學生運動員將大多數的時間花費在運動 上,導致這些學生運動員對他們運動生涯以後的生活缺乏準備。Brown 等人(2000)亦 指出,學生運動員若是對自己除運動員外的角色認知不清的話,就會降低其對於自我生 涯的決策能力。Lally 與 Kerr(2005)在研究中指出,學生運動員在就讀大學時間的前 半段,其重心投注於運動員之角色,而忽略學生角色與生涯方面的目標,直到大學生涯 的後期才發現學生角色的重要性,而逐漸放棄在運動場上的雄心,並開始重視學生的角 色。國內學者曾逸誠(2005)研究,發現運動績優生的生活適應各層面表現愈佳時,其 生涯定向、生涯探索同時也會表現得更好。.

(39) 32  .

(40) 33  .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係以問卷調查法本章就其研究架構、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實施程序與資料 處理等五節逐節說明。.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的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阻礙為研究主題,主要在 探討其背景變項、生涯發展狀況及生涯阻礙間之關係,經國內外相關文獻整理及參酌全 國高中學校之現況,提出研究架構,詳如圖 3-1。 由圖 3-1 可知,本研究之背景變項計有性別、年級、學業成績、運動水準、及父母 親社經背景等五個變項;生涯發展狀況包含生涯感受、生涯信念、生涯探索及生涯計畫 四個層面;生涯阻礙包含學習狀況、個人特質表現、缺乏自信、人際關係不良、他人影 響、學用不符、資訊探索不足、刻板印象等八個層面。茲將本研究的背景變項說明如下: 一、性別:男與女。 二、年級: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 三、上學期學業平均成績:59 分以下、60~69 分、70~79 分、80~89 分、90 分以上 四、運動水準:參與過國際級賽事 、全國比賽前三名、全國比賽前四至八名、縣市級 前六名、未獲名次。 五、父母親社經背景:高社經背景、中社經背景、低社經背景。.

(41) 34  . 圖 3- 1 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阻礙研究架構圖.

(42) 35  .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對象以參與合球比賽之高中學校,共 4 校,每校 28 人,共發放 112 份問 卷,回收問卷 102 份,剔除資料填答不全者,合計有效樣本為 85 份,有效回收率為 83 ﹪。.

(43) 36  . 第三節. 研究工具. 研究採用蒐集資料的測量工具為「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的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 阻礙問卷」 ,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基本資料調查表」, 用以了解受試者之個人背景資料;第二部分是「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的生涯發展狀 況量表」,第三部分是「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的生涯阻礙量表」。 計分方式採李克特(Likert-type)四點計分量表,受試者根據實際感受的同意程 度填答。預試問卷回收後,隨即進行統計分析,以考驗問卷之信度與效度。其所得結果 如下所述: 一、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基本資料調查 本調查表旨在了解受試者之個人背景資料,內容包括「性別」 、 「年級」 、 「上學期學 業平均成績」「運動水準」及「父母親社經背景」等,均採用選擇題的方式作答,由受 試者依個人情況,於各選項中選擇適合的答案。 本調查表中的五個題目皆以類別變項的方法歸類,題目之內容及選項說明如下: (一)性別:男與女。 (二)年級: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 (三)上學期學業平均成績:59 分以下、60~69 分、70~79 分、80~89 分、90 分以 上 (四)運動水準:參與過國際級賽事、全國比賽前三名、全國比賽前四至八名、縣市 級前六名、未獲名次。 (五)父母親社經背景:高社經背景、中社經背景、低社經背景。.

(44) 37  . 二、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的生涯發展狀況量表 本研究之生涯發展狀況量表引用自蘇鈺婷(2002)編制之「在學青少年生涯發展量 表」為研究工具,計分方式採李克特(Likert-type)五點計分量表,受試者根據實際 感受的同意程度填答。該量表採驗證性因素分析法來建構其效度,信度則採 Cronbach α 內部一致性來考驗其信度,量表之效度及信度說明如下。 生涯發展指青少年在其生涯階段的成熟度,包括生涯態度與生涯行動二層面。受試 者分數愈高,表示其面對生涯發展時,態度愈愉快樂觀、篤定期待,行動愈多元探索, 詳細計畫,朝向目標。而正式題本的第 1 題到第 40 題總分即為生涯發展。 本量表作答方式採用 Likert 四點量表,生涯態度與行動二個領域各 20 題,全量表 共 40 題。即生涯感受為 1-10 題,生涯信念為 11-20 題,生涯探索為 21-30 題,生涯計 畫為 31-40 題。在計分及解釋方面,選完全不符合得一分,有些符合得二分,大部分符 合得三分,完全符合得四分。反向題則完全不符合得四分,有些符合得三分,大部分符 合得二分,完全符合得一分。反向題有 1、2、3、4、5、6、7、8、9、11、12、14、15、 16、17、18、19、20,需反向計分。1-10 題分數相加即為生涯感受得分,11-20 題分數 相加即為生涯信念得分,21-30 題分數相加即為生涯探索得分,31-40 題分數相加即為 生涯計畫得分。生涯態度總分為生涯感受得分加上生涯信念得分,生涯行動得總分為生 涯探索得分加上生涯計畫得分。將生涯態度與生涯行動二個領域分數相加即為生涯發展 總分。分數愈高,則表示受試者在此類發展愈成熟,狀況愈佳。本量表可採取團體或個 別施測,施測時間約 20 分鐘。 (一)效度部分 「青少年生涯發展量表」先以主成分分析,再進行斜交轉軸,得其因素分析後,可 分成四個因素。其中因素一可命名為生涯探索,因素二可命名為生涯感受,因素三可命 名為生涯信念,因素四可命名為生涯計畫。因此因素分析結果符合研究者所設計的建構。.

(45) 38  . 其中 31、32 題橫跨因素一(生涯探索)與因素四(生涯計畫) ,但在考量題目本身含意 後,仍將其歸在生涯計畫中。四個因素斜交轉軸後之組型(pattern)負荷量介於-.30-.73 之間,共同性在.19.53 之間。而四個因素共可解釋全量表 40 題目總變異量的 34%左右。 (二)信度部分 生涯感受、生涯信念、生涯探索與生涯計畫之信度,以生涯信念最低,尚為.78, 以生涯感受最高,高達.84,生涯態度與行動二領域,分別為.83 及.88。生涯發展全量 表信度更高達.87。就信度而言,該量表可供瞭解青少年生涯發展之用。 三、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的生涯阻礙量表 本研究採自編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的生涯阻礙量表來調查所需資料,預試問卷 回收後,以 SPSS for windows18.0 版套裝軟體進行項目分析,刪減題目,項目分析方 法包含:各題與總分之相關及決斷值兩種,茲說明如下: (一)相關分析法(Correlation analysis) 分析每一個題目與總分的相關係數,除需達顯著相關且相關係數須達.30 以上,如 未達標準,即表示該題未能區分受試者反應的程度,而應予刪除。 (二)決斷值(Critical ration)檢定 將得分前 27%為高分組,得分後 27%為低分組,再以最高與最低分組進行獨立樣 本 t 考驗,以求出高、低兩組樣本在每題得分平均數差異的顯著性考驗,若題目之決斷 質達顯著水準(p<.05)。 項目分析結果如表 3-1 所示,第一題及第三十二題與總分之相關系數未達.30,因 此予以刪除,其他各題皆與總分之相關係數皆達.30 以上,且決斷值皆達顯著水準,具 有良好鑑別度,所以均予於保留,進一步做因素分析。.

(46) 39   表 3- 1 合球運動績優生的生涯阻礙預試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P<.05. 與總分之相關 .28 .49 .45 .54 .57 .61 .53 .61 .51 .49 .50 .67 .70 .56 .59 .65 .50 .39 .32 .38 .24 .35 .58 .38 .47 .41 .47 .52 .55 .46 .42 .23 .65 .60 .60 .61 .59 .72 .50 .44 .49 .51. 決斷值(CR) -2.17 -4.60 -3.40 -4.67 -4.22 -5.22 -5.82 -7.24 -3.91 -4.66 -4.59 -7.40 -6.99 -6.83 -5.14 -5.60 -5.31 -3.72 -3.13 -3.31 -2.15 -3.60 -4.93 -2.85 -4.08 -4.67 -3.77 -4.87 -5.18 -3.11 -4.05 -1.45 -6.02 -6.14 -6.25 -6.41 -5.45 -7.77 -4.90 -3.11 -4.05 -4.79. 是否刪除 刪除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刪除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47) 40  . (三)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 考驗「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生涯阻礙量表」的因素分析是為了探討本問卷的各 因素的因素解釋量及各題之因素負荷量大小,以作為選題之參考及了解其建構效度是否 良好。在本研究中,以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抽取共同因素, 保留特徵值(eigenvalue 值)在 1.0 以上的共同因素,捨去因素負荷量.40 以下之題目。 再以最大變異法(varimax rotation)進行正交轉軸(orthogonal rotation)。在進行因 素分析前,先進行 KMO 與 Bartlett 檢定,如果 KMO 值小於 0.5 時,較不宜進行因素分 析,KMO 值要大於 0.5,愈高愈好(Kaiser, 1974)。 由表 3-2 得知,經因素分析。本研究的 KMO 值為.72,表示適合進行因素分析。並 且從 Bartlett`s 球型考驗的 Chi-Square 值為 2419.71 (自由度 861)達顯著水準,代表 母群體的相關矩陣有共同因素存在。接著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經轉軸後萃取 8 個因素, 經檢視各因素內之題目後將其分別命名學習狀況、個人特質表現、缺乏自信、人際關係 不良、他人影響、學用不符、資訊探索不足、刻板印象等,累積解釋變異量 67.10%, 顯示量表具良好建構效度。 表 3- 2 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生涯阻礙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項目.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Q2 Q3 Q4 Q5 Q6 Q7 Q8 Q9 Q10 Q11 Q12 Q13 Q14. 資訊 探索 不足. 人際 關係 不良. 學習 狀況. 個人 特質 表現. 缺乏 自信. .474 .412 .692 .726 .756 .483 .509 .756 .682 .702 .439 .443 .702. 他人 影響. 學用 不符. 刻板 印象.

(48) 41  . 資訊 探索 不足. 人際 關係 不良. 學習 狀況. 個人 特質 表現. 缺乏 自信. 他人 影響. 學用 不符. 項目. 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特徵值 解釋變異 量 累積解釋 變異量. Q15 Q16 Q17 Q18 Q19 Q20 Q21 Q22 Q23 Q24 Q25 Q26 Q27 Q28 Q29 Q30 Q31 Q33 Q34 Q35 Q36 Q37 Q38 Q39 Q40 Q41 Q42 4.36. 3.95. 3.89. 3.25. 3.23. 3.02. 2.94. 2.17. 10.90. 9.89. 9.74. 8.13. 8.07. 7.56. 7.35. 5.44. 10.90. 20.79 30.53 38.67 46.74 54.30 61.66 67.10. 刻板 印象. .745 .528 .675 .564 .699 .857 .839 .879 .746 .660 .651 .571 .730 .580 .754 .804 .642 .699 .823 .748 .686 .800 .588 .745 .860 .540 .423. (四)信度分析 (Reliability Analysis) 本研究經過以上分析建構量表效度,並以 Cronbach α係數進行信度之考驗,係數 值介於.70~.98 屬高信度,低於.35 屬低信度,需加以拒絕(Kidder, 1981)。由表 3-3 得知,本量表整體信度為.93,其他構面信度介於.70 至.90,顯示本量表具有良好信度。.

(49) 42   表 3- 3 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生涯阻礙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因素名稱 學習狀況 個人特質表現 缺乏自信 人際關係不良 他人影響 學用不符 資訊探索不足 刻板印象. 內含題目 2、3、4、5、6 7、8、9、10、11 12、13、14、15、16、17 18、19、20、21、22 23、24、25、26、27 28、29、30、31 33、34、35、36、37、38 39、40、41、42 總量表. 題數. Cronbach's α. 5 5 6 5 5 4 6 4 40. .82 .80 .84 .88 .79 .70 .90 .74 .93.

(50) 43  .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之流程如圖 3-2,依序分述如下: 一、確立研究範圍:研究者經參考各類文獻瞭解相關背景後,依據研究目的與動機,確 立研究之主題與範圍。 二、蒐集相關文獻:朝研究方向蒐集相關文獻或資料,經閱讀後,予以分類整理。 三、建立研究架構:依據文獻探討,擬訂本研究之架構。 四、量表編制:依據文獻編擬修訂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生涯發展狀況量表與高中學 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生涯阻礙量表。 五、預試:以預試量表實施預試,依據結果進行項目分析、相關分析及信度分析。 六、完成正式量表:依預試結果修訂完成正式量表。 七、進行正式施測:以正式量表施測。 八、資料處理:將施測結果進行各項統計分析。 九、撰寫報告:依據統計分析結果與相關文獻撰寫報告內容。.

(51) 44  . 圖 3- 2 本研究實施程序圖.

(52) 45  . 第五節. 資料處理. 一、描述統計(百分比、次數分配、平均數):瞭解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之生涯發展 狀況、生涯阻礙與基本資料的分佈情形。 二、獨立樣本 t 檢定:檢定不同性別之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在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 阻礙上之差異。 三、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 LSD 事後比較:檢定不同年級、不同運動水準、不同學業成績 及不同家長社經背景地位之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在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阻礙上之 差異。如有顯著差異即進行事後比較。 四、皮爾遜積差相關檢定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的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阻礙間相關的 情形。 五、本研究中所有統計考驗之顯著水準均訂定為α=.05。.

(53) 46  .

(54) 47  .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本章就所獲得的資料分析其結果並加以討論。全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高中學校 合球運動績優生在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阻礙之現況;第二節為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學校 合球運動績優生在生涯阻礙狀況之差異比較;第三節為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之生涯 發展狀況與生涯阻礙間的相關。. 第一節.  . 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在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阻礙之現況. 本節旨在瞭解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在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阻礙各分量表及各 題上之得分情形,並進行結果的分析與討論。共分為二部份來敘述,第一部份是高中學 校合球運動績優生在生涯發展狀況之現況;第二部份是高中學校合球在生涯阻礙之現 況。 一、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在生涯發展狀況之現況 由表 4-1 得知,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在「整體生涯發展狀況」平均得分為 2.80, 標準差為.36,在「生涯感受」平均得分為 2.70;在「生涯信念」平均得分為 3.27,在 「生涯探索」平均得分為 2.85;在「生涯計畫」平均得分為 2.38。 表 4- 1. 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在生涯發展狀況之得分情形摘要表. 生涯發展狀況.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整體. 85. 2.80. .36. 生涯感受. 85. 2.70. .57. 生涯信念. 85. 3.27. .50. 生涯探索. 85. 2.85. .59. 生涯計畫. 85. 2.38. .57.

(55) 48   表 4- 2 大學體育科系學生在生涯阻礙各題之得分情形摘要表. 題號. 題. 目. 平均數 標準差. 1. 我對未來感到困惑徬徨。. 2.76. .68. 2. 現在的成績,讓我不敢想像以後能找什麼好工作。. 2.66. .73. 3. 面對未來,無論升學或就業,我覺得壓力很大。. 2.53. .81. 4. 談到未來的工作,我覺得很遙遠而陌生。. 2.75. .79. 5. 決定自己的未來,是件很辛苦麻煩的事情。. 2.85. .92. 6. 2.76. .88. 2.81. .78. 8. 只要想到自己未來不知道會如何變化,就感到緊張害怕。 每個人的建議都不一樣,讓我不知道該選哪一種工作比較 好。 對於未來的發展,我擔心會做出錯誤的決定。. 2.65. .95. 9. 我想到要確定未來的工作目標,就覺得很煩惱。. 2.88. .79. 10 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信心。. 2.29. .87. 11 我覺得選擇工作時,薪水重於興趣。 只要努力唸書,念好高中、升大學就好,未來的工作目標 12 到時候再說。 13 與其相信命運,不如採取實際而明確的人生規劃。. 3.02. .84. 3.12. .79. 2.93. .83. 14 工作只要穩定就好,無法從工作中成長也沒關係。 只要選擇高社會地位的工作,像醫生跟律師,至於有沒有 15 興趣不重要。 16 先唸書升學,到時候選熱門科系就對了。. 3.34. .70. 3.46. .80. 3.33. .71. 17 只要薪水高就好,選擇什麼工作不重要。. 3.32. .85. 18 船到橋頭自然直,事先考慮未來的工作或職業都是多餘的。. 3.53. .68. 19 唸書都來不及,根本沒空去瞭解不同的工作或學校科系。. 3.31. .79. 20 找工作是畢業後的事情等到快畢業再來想就好。. 3.38. .82. 21 我會透過學長姊瞭解升學的管道. 3.05. .80. 22 我會問老師以後念哪一間學校比較好。. 2.80. .88. 23 我會和同學朋友討論升學管道。. 3.00. .76. 24 我會跟兄弟姊妹討論升學的事情。. 2.65. .86. 25 我會跟同學朋友討論未來的工作。. 2.98. .80. 26 我會透過報章雜誌瞭解升學管道。. 2.56. .85. 27 我會和導師或任課老師討論升學管道。. 2.80. .83. 28 我會透過自我檢討來瞭解自己的專長與缺點。 我會透過同學的看法或與同學的討論,來瞭解自己的專長 29 與缺點。 30 我會透過電視雜誌來瞭解工作世界。. 2.94. .71. 2.98. .71. 2.73. .78.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3、在我國大專校院畢業,取得副學 士以上學位之外國留學生、僑生 或其他華裔學生之證明文件(符合

計) 正取 黃正昕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附屬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安捷企業社 04 機電整合 正取. 04

私立大成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37 造園景觀 廖晁偉 1 國立台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37 造園景觀 陳昭儒 1 國立台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37 造園景觀 王為 2 國立淡水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37

1、學員高中(職)一年級由合作學校安排日間接受 學校教育課程,高中(職)二年級安排日間接受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職業訓練局臺南職 業訓練中心、國立 臺中高級工業職業 學校附設高級工業

國立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國立花蓮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國立花蓮特殊教育學

(4)分署得外聘講師,邀請熟稔青少年職涯規劃、促進就業

提供學習楷模。以活潑生動、高互動性之方式,辦理職涯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