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產業發展與重大建設 產業發展與重大建設 產業發展與重大建設 產業發展與重大建設

第三章 東勢地區之發展概況 東勢地區之發展概況 東勢地區之發展概況 東勢地區之發展概況

第四節 產業發展與重大建設 產業發展與重大建設 產業發展與重大建設 產業發展與重大建設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產業發展與重大建設 產業發展與重大建設 產業發展與重大建設 產業發展與重大建設

一一

一一、、、、產產產產業發展業發展業發展業發展

經濟發展乃促進地方繁榮之首務;由於本地區地形限制,向為典型農業鄉 鎮,居民大多務農為生,尤以種植高經濟性果樹為本地之一大特色。同時因本地 可資利用開發之平原土地有限,造成土地價格昂貴,企業經營成本過高,投資意 願低落,影響工商業發展甚鉅。

以經濟活動而言,本鎮之經濟基礎主要以第一級產業為主,第三級產業居 次,第二級產業所佔比例不大,農林業從業人口約為總人口之 48﹪。比一般商 業市鎮之就業率高出甚多。由於本地氣候、土壤,所產水果品質優良,產量亦豐;

而林業亦為東勢最大之天然資源,造林面積廣闊。

以產業而言,本鎮早期除為木材集散地外,尚有製樟腦業興盛一時。至於產 業產量,以稻作、芭蕉栽培為其主要作物,其次為甘藷、蔬菜、水果等類。本區 工商,其實質發展,因受環境之影響甚鉅。大體而言,其人口、聚落以及公共建 築多分佈於大甲溪沿岸可耕土地上,易言之,本鎮三分之二以上人口、行政、文 教及交通、商業均集中於新伯公至石城間台三號公路與豐勢路沿線。其商業圈影 響範圍,概括卓蘭、和平、新社等地,亦可泛稱為山城貨物集散交易中心。

(一)農業

東勢區位於台灣中部屬台中市之東端,地勢在於丘陵與東部中央山脈之隔,

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形成天然屏障,又為本省南北兩種氣候之交會處,不但農 作少受風害,由於氣候、土壤、地勢均具有各地區之優點的會聚,成為理想之果 樹園藝區域,以農業發展而言,具有果樹栽培專業化、種類多樣化之優點。

日治時期,本區沖積平地為本鎮水田農作區,作物以稻米、甘藷、花生、黃 麻最為普遍,並以香蕉、椪柑及香水茅聞名;戰後逐漸轉為種植高經濟園藝作物,

至民國五十年代,本區積極從事柑桔生產輔導,改良品質與栽培方法,於是椪柑 產量大增,其生產量為全縣首位,形成著名特產,民國 60 年(1971),東勢鎮

的農業起了很大的變化,低價值的普通作物和特種作物急速的減少,而果樹的種

勢角設有台灣製腦株式會社東釋出張所,讓東勢角成為樟腦產業與製品重要的集 散中心,而在明治時期,東勢角仍屬於傳統農林業為主的聚落,民間工廠的生產 也是民生必需品為主,大正年間(1912-1926),因人口的增加及對房舍建築需求 的增加,民間工場也陸續增加;昭和時期傳統工業進一步發展,且項目逐漸增加,

另有小規模的食品加工業出現,其後化學工業、窯業及土石工業、製材及木製品 工業逐漸成形。(續修東勢鎮志,2010)

戰後,國民政府實行土地改革並實施四年經建計畫,推動工業發展。民國 49 年(1960)東西橫貫公路開通,東勢地區位於中橫公路進入山區的門戶,民國 51 年(1962)政府又在東勢鎮設置大雪山林業公司並建造大型製材廠及機具維修 廠後,帶動地區交通發展、人口成長及相關產業的發展,而東勢鎮主要工業的發 展則有:食品、紡織、木材、傢俱、精密機械,民國 70、80 年代(1981-2000),

新台幣升值、國內勞工短缺、勞力密集產業及製造業產生外移,產業政策走向經 濟自由化、降低進口關稅、減少貿易管制後,新興工業如電機、機械、電子器材、

運輸工具等產業,扮演重要的經濟角色。

民國 80 年代(1991-2000),台灣產業結構發生變化,已由輕工業轉成精密 工業,工業結構朝向資本與技術密集產業發展,東勢鎮在民國 80 年代至 90 年代 間(1991-2010),由於政府經營之伐木政策正式廢止,林業木材生產全面停止,

本身缺乏吸引外來人口之條件,加上受到民國 88 年(1999)之九二一大地震破壞 的影響,使得人口外流嚴重,從約 6 萬人口減少到 5 萬出頭,工商產業受到嚴重 的影響,也因交通設施與產業道路的破壞,部份廠商歇業或是遷移外地發展,使 得此期間製造、運輸相關的二級產業家數明顯減少,東勢鎮於民國 91 年(2002) 底已登記之工廠家數為 76 家,民國 98 年(2009)底已登記之工廠家數為 41 家,

相較之下,產業衰退、外移現象更加明顯(表 3-4-2)。

表 3-4-2 東勢鎮民國 91 年(2002)與民國 98 年(2009)登記工廠家數統計表

設廠數(家) 91 年 98 年

金屬製品製造業 15 9

食品製造業 11 6

雜項工業製品製造業 10 3

傢俱及裝設品製造業 6 0

塑膠製品製造業 7 3

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製造業 6 4

木竹製品製造業 4 1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6 4

運輸工具製造業 4 2

化學材料製造業 2 2

機器設備製造業 3 3

皮革、毛皮製品製造業 0

紙製品製造業 1 1

印刷及有關事業 1 0

金屬基本工業 0 0

菸草製造業 0 0

紡織業 0 1

成衣及服飾品製造業 0 0

化學製品製造業 0 0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0 0

橡膠製品製造業 0 0

精密器械製造業 0 0

飲料製造業 0 1

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 0 1

總計 76 41

資料來源:《台中縣統計要覽》,2002、《台中縣統計要覽》2009。

(三)商業

清朝時期交通不便,土牛至葫蘆墩(豐原)約 12 公里的距離仍為田間小徑,

運送貨物靠徒步,土牛至東勢渡溪,大甲溪寬約 500 公尺,水深且急,運送貨品 上困難且危險,商品進出困難,商業活動並不熱絡,且當時墾民生活較為窮困,

生活簡單,一切刻苦自給,商業行為較少,直到清政府正式開放漢人入墾,且對

抗原住民顯現效果,互有交流,入墾者漸多,在道光 15 年(1835),地方人士設 立船渡,解決東勢到土年間大甲溪船渡交通問題,且入墾順利已有多餘農畜產品 可外售,商機逐漸浮現,農民開始將自家產品運送至交通方便、人口聚集的寮下 販售,交易人口越來越多,自然形成市集,也慢慢形成「街」。當時的「寮下」

就成為東勢地區的商業中心。

日本統治台灣後,對市面之商業活動開始有所規劃及管制,1911 年開發八 仙山,築土牛至八仙山之窄軌運材鐵路;1912 年開闢新社苗圃,大批工人、技 師、農業專家湧入,帶動東勢商機,在明治 38 年(1905)人口已達 6000 人,交通 的條件及提供臨近鄉村商業上集散供應之條件,使東勢角在日治時代便已發展出 市街的型態,昭和 12 年(1937)東勢大橋落成啟用,交通問題大幅改善,對外交 通更加便捷,1926-1945 年的昭和時期,東勢人口數約為 2 萬 6 千人左右(1941),

人口的成長也帶動商業的發展,因此商業活動呈現越來越繁榮的景象,此時東勢 已有商店家數近二百,人口二萬餘人,成為東勢、新社、石岡的商品集散中心;

日治時代後段因戰爭的損耗過大,一切以軍需為優先,民生物資由政府管制以最 低的消費水準實施配給,物資的缺乏便導致了物價上漲,人民生活困苦,商業跟 著蕭條。

戰後由於長年的戰爭耗損,使東勢地區也跟著百廢待舉、經濟蕭條,且物資 嚴重缺乏,居民消費力減弱,商業經營陷入困境;4、50 年代起,由於政府的農 經政策改革及重大建設,使農民收入增加,改種植高經濟價值作物,農業發展形 態改變,改善農村經濟,振興東勢鎮的商業;而重大工程則包含台電天輪電廠、

谷關電廠、中橫公路的興建,長期的施工帶來大量的消費人口,以東勢為轉運站,

進進出出,假日更有許多休假人士湧進東勢或週遭地區度假,受益於此,景氣明 顯好轉,且工商業開始發達,就業機會增加,居民都有多管道收入,家庭經濟普 便大幅好轉,5、60 年代以後(1961~),促使東勢商商業經濟進入鼎盛時期,食 衣住行育樂各業都蓬勃發展;7、80 年代後(1981~)高接梨、甜柿開始上市,這

發展進入高原期,不再明顯往前躍進,加上景氣衰退,交易趨緩,商業也開始衰 退(續修東勢鎮志,2010)。

民國 88 年(1999)九二一大地震重創東勢,鎮內房屋全倒者數千,上百家店 鋪無法復業,耕地及農作物嚴重毀損,年輕人口大量外流謀生,附近旅遊景點也 多處遭受破壞,中橫公路甚至無法修復,東勢大橋的震毀也造成交通的中斷,連 年的不景氣,農產品的行情欠佳,使居民的消費力跟著降低,讓災後的一年成為 民國 50 年代以來,衰退最大的一年。近年來,台中縣政府因應地方建議,將東 勢至豐原廢棄鐵路沿線用地改建為觀光自行車道-東豐綠色走廊,帶動自行車出 租,也刺激飲食及周邊發展,在假日時,本、外地觀光客絡繹不絕,民國 93 年 (2004)將停駛的台鐵東勢車站用地改建為東勢客家文化園區,結合東勢林場、茂 興、慶東、中嵙等里的休閒農場與觀光酒莊,提振本地區的商業發展。

(四)林業

在清代,為造船艦所需,清政府派遣軍工匠進入內山區,砍伐所需材料,因 而東勢角成為當時重要經營據點,清庭並命匠首與匠人東勢角地區開辦軍工廠並 進一步開發此地區林業,特准入山採伐林木,並允許附帶採取樟木製腦,當清朝 不再製造戰船時,這些伐木工匠和他們的眷屬,也就跟著在東勢住下來,清朝東 勢林木運輸路線以人力與獸力為主,以匠寮作為木料、樟腦等林業產品,在大甲 溪左岸靠著豐富的山林資源發展出林木產業聚落。

日治時期日本開始針對台灣的山野進行調查,準備對珍貴的林木進行砍伐,

發現八仙山林區資源豐富,值得以官方力量進行開發,但八仙山林場在初期發展 並不順利,包括資金、原住民、自然環境等問題皆限制林場的發展,因此當局就 開始著手改善八仙山的運輸設備,交通完善之後,開始解決治安問題,由於警察 和軍隊可利用輕便鐵路和軌道,迅速的進入番地,因此對於理番的進行亦有重要 影響,種種問題的解決讓八仙山林場逐漸發展,東勢地區也因八仙山林場的發

發現八仙山林區資源豐富,值得以官方力量進行開發,但八仙山林場在初期發展 並不順利,包括資金、原住民、自然環境等問題皆限制林場的發展,因此當局就 開始著手改善八仙山的運輸設備,交通完善之後,開始解決治安問題,由於警察 和軍隊可利用輕便鐵路和軌道,迅速的進入番地,因此對於理番的進行亦有重要 影響,種種問題的解決讓八仙山林場逐漸發展,東勢地區也因八仙山林場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