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癌症

動物體內細胞分裂調節失控而無限增殖的細胞稱為腫瘤細胞

(tumor cells),其主要特徵為:1. 細胞生長與分裂失去控制:核質 比例增大,分裂速度加快,結果破壞了正常組織的結構與功能;2. 具 有滲透性和擴散性: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細胞最主要的區別是:惡性 腫瘤細胞的細胞間黏著性下降,具有滲透性和擴散性,易滲入周圍健 康組織,或透過血液循環或透過淋巴途徑轉移,並在其他部位黏著和 增殖;3. 細胞間相互作用改變:正常細胞之間的辨識主要透過細胞 表面專一性蛋白的相互作用,癌細胞在轉移過程中除了產生水解酵 素,而且異常表現某些膜受體蛋白,以便與他處細胞黏著及生長;4.

蛋白質表現譜系或蛋白質活性改變:癌細胞的蛋白質表現譜系中,往 往出現自胚胎中表現的蛋白,且多數癌細胞中具有較高的端粒?

(telomerase)活性。5. mRNA 轉錄譜系的改變:將乳腺癌和直腸癌 細胞與正常細胞中基因表現普進行比較。檢測的 30 萬個轉錄片段中

(transcripts),相當於 4.5 萬個所表現的基因中約有 500 個轉錄片段

(相當於 75 個基因)有明顯不同(6)。

癌症因其衍化的組織或細胞而分類:來自上皮細胞稱為上皮細胞 瘤(cacinomas);來自結締組織或肌肉組織稱為肉瘤(sarcomas);來 自造血系統者稱為白血病(leukemias)。約有 90﹪的人類癌症是上皮 細胞瘤,而最常見的前五種上皮細胞瘤是肺癌、胃癌、乳癌、大腸直 腸癌和子宮頸癌(7)。

根據九十一年版之衛生統計重要指標中的報告,發現在已開發國 家中,癌症(惡性腫瘤)一直是屬於高死亡率的一項因素。世界衛生 組織最新統計顯示﹐世界癌症新發病例每年約為 1000 萬,因癌症死 亡的人數每年約為 700 萬,癌症死亡率在世界各國中都佔了第一位。

二 、 乳 癌 ( breast cancer)

女 性 乳 房 之 發 育 主 要 是 靠 雌 激 素 ( estrogen ) 和 黃 體 激 素

(progesterone)的控制。雌激素由循環血液中的膽固醇轉化而來,

為第 3 位置上含有 OH 基的 18 個碳類固醇激素,包括三種激素:17 β-estradiol(E2)、estrone(E1)、estriol(E3),其中以 17β-estradiol 的作用性最強的雌激素。可由卵巢濾泡內膜(theca interna)、顆粒細 胞(granulosa cell)、黃體(corpus luteum)、胎盤等分泌,其生理功 能為:刺激濾泡的生長、刺激子宮內膜的增生、促進第二性徵的發育、

刺激乳房內管腺增生等。而黃體激素為含 21 個碳之類固醇激素,可 由黃體及胎盤分泌,其生理功能為:刺激月經前子宮內膜的增生、刺

激子宮頸及陰道的週期變化、乳腺小葉及腺泡的發育等。約三分之一 的乳癌病例中,發現乳癌的危險因子包括較高濃度或增加雌激素的暴 露。雖然由雌激素所誘發腫瘤形成的機制尚有爭議( 8),但關於雌激 素產生基因毒性的效應已經被提出(9)。許多的臨床研究、流行病學 和生物學的研究皆指出雌激素參與了乳癌的起始和擴展期(10-12)。

也有文獻指出雌激素之荷爾蒙取代療法會增加乳癌的發生率(13)。 當正常乳房細胞轉變成原發性或早期之乳癌細胞時,其生長雖仍 受雌激素影響,但卻轉變為對雌激素具高度敏感性,屬於雌激素相關 (estrogen-dependent)型乳癌。再發性或後期之乳癌細胞則有失去對雌 激素反應的現象,其生長轉變為不受雌激素的影響,屬於雌激素不相 關(estrogen-independent)型乳癌。而本實驗選擇 estrogen-independent 型的人類乳癌細胞(MDA-MB-231)作為實驗的細胞株評估藥物的作 用。

三 、 人 類 乳 癌 細 胞 株 ( MDA-MB-231 )

MDA-MB-231 類型為 human breast adenocarcinoma,種(species)

為 Homo sapiens(human)。其生長特性為貼附型的細胞,具有突變 的 p53 和缺乏功能性的雌激素接受體(14-15)。

第 二 節 石 斛 的 簡 介

石斛屬是蘭科中最大的屬之一,石斛性味甘,寒;歸胃、肺、腎 經。功能滋陰除熱,補脾進食,益精壯骨。《本草綱目拾遺》謂其:

清胃,除虛熱,生津,已勞損。以之代茶,開胃健脾。《本草備要》

載能治發熱自汗,夢遺滑精,囊澀餘歷(16-17)。

圖 2.1 石斛的外觀 一 、 石 斛 植 物 之 化 學 成 分

石斛屬植物具有其特殊之生物鹼和蘭科特有芳香類化合物,是主 要活性成分來源。其主要成份可分為 21 種類別,分別為 acylated anthocyanins (AA)、alkaloid salts (AS)、bibenzyls (B)、bidihydroph- enanthrene (BDP)、coumarins (C)、dendrobine-type alkaloids (DBA)、

9, 10-dihydrophenanthrenes (DP) 、 9,10-dihydrophenanthropyrans (DPP) 、 9, 10-dihydrophenanthraquinones (DPQ) 、 dendroxine-type alkaloids (DXA)、fluorenones (F)、glycosides (G)、indolizine alkaloids (IA)、nobiline-type alkaloids (NA)、phenanthrenes (P)、phenolic esters

(PE) 、 phenanthraquinones (PQ) 、 steroids (S) 、 spirophthalides (phthalide-pyrrolidine alkaloids) (SA)、sesquiterpenes (ST) 、others (O) 如:oleanolic acid、aurantiamide acetate、dimethyl terephthalate 等(18)。

二 、 石 斛 的 藥 理 ( 抗 癌 作 用 ) - 文 獻 回 顧

1994 年,馬國祥等人在鼓槌石斛及其化學成份的抗腫瘤活性作 用 之 研 究 指 出 ( 19), 分 別 以 鼓 槌 石 斛 的 乙 醇 提 取 物 及 毛 蘭 素

(erianin)、毛蘭菲(confusarin)、鼓槌菲(chrysotoxene)進行抗腫 瘤活性研究,發現對小鼠肝癌以毛蘭素作用最強,其抑瘤率為 62.25

﹪。且從小鼠的體重、精神狀態、毛髮脫落等情形,其副作用遠低於 腫瘤化療藥物 5FU。

1995 年,Lee 等人(20)從金釵石斛(D. nobile)中分離? 2 個 具有抗癌活性的并菲類(phenanthrenes)成分,為 4,7-dihydroxy- 2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 及 denbinobin。

1997年,王天山等人研究指出,鼓槌石斛中聯芐類化合物如:毛 蘭、鼓槌石斛素(chrysotoxine)、鼓槌菲(chrysotobibenzyl)及菲類 化合物如:毛蘭菲對體外培養的腫瘤細胞株K562的生長具有不同的抑 制作用,其抑制細胞增殖50﹪的藥物濃度(IC50)分別為0.0065、5.34、

0.32和46.15 µg /mL(21)。

1998年,馬國祥等人採用轉殖人類MDR-1(multi-drug resistance-1

)基因至對長春花鹼及阿霉素具有交叉抗藥性的鼠? 色素瘤細胞株,

投與從鼓槌石斛中分離的二個氫芐類化合物毛蘭及鼓槌素的抗腫瘤 多藥的抗藥性進行研究,結果證明鼓槌石斛中此兩化合物均能增加阿 霉素(adriamycin, ADM)在多抗藥性細胞株中的累積(22)。

2001年,張潔等人在探討銅皮石斛水提液的抗癌活性及其誘導 急性白血病細胞凋亡的發生機制之研究指出(23),當投與銅皮石斛 水提液至HL-60細胞株中,利用MTT assay檢測可以發現使細胞株之 生長停滯。利用DNA電泳、流式細胞儀及西方點墨法觀察誘導HL-60 的凋亡模式。利用DNA電泳檢測投予銅皮石斛水提液(6.25 mg/mL),

24-72 h的癌細胞,可以發現DNA裂解片段。利用螢光觀察顯微鏡則 發現,細胞在銅皮石斛水提液之作用下發生細胞濃縮、核染色質凝聚 的情形,並出現凋亡小體。利用西方點墨法檢測投予銅皮石斛水提液

(6.25 mg/mL)的癌細胞中凋亡抑制基因Bcl-2之表現,結果發現處 理6-12 h後癌細胞中Bcl-2蛋白質表現量增加,而24-48 h處理後Bcl-2 蛋白質表現量降低。

第 三 節 細 胞 週 期 ( cell cycle) 之 調 控 對 細 胞 增 生 的 影 響 細胞增生(cell proliferation)是細胞生命活動的重要特徵之一。生 命過程有長有短,但最終的命運無外乎兩種:其一,細胞分裂(cell division),由原來的親代細胞(mother cell)變成兩個子代細胞

(daughter cell);其二,細胞死亡(cell death),生命活動消失。細胞 增生受到嚴密的調控機制所監控,不僅要遵循細胞自身的增生調控規 律,同時還要遵守生物體整體調控機制的調節。一般而言,可將複雜 的細胞增殖現象分為三個時期:細胞生長期、DNA複製期、細胞分 裂期,這整個過程稱為細胞週期,如圖 2.2(24)。

圖 2.2 細胞週期的調節(24)

細胞週期可分為 Interphase (G0、G1、S and G2 phase)及 M phase

(24-25)。

Gap 0 (G0):細胞處於休眠期,可能為暫時性或永久性的停止生 長。當細胞得到訊號指使,會快速返回細胞週期,分裂 增殖。如結締組織中的纖維母細胞,平時並不分裂,一 旦組織受到傷害,它們會返回細胞週期,分裂產生大量 纖維母細胞,分佈於傷口部位,使傷口癒合。如神經細 胞(neuron)發展到最後階段便不再生長。

Gap 1 (G1):此期之細胞開始生長,細胞大小增加,同時產生 RNA 及合成蛋白質,目的是為 DNA 複製做好準備。在 G1的 晚期有一個特定時期,稱為限制點(restriction point)或 檢查點(checkpoint)。如果細胞走向分裂,則可以通過 限制點進入 S 期,開始合成 DNA。

Synthesis (S) phase:DNA 合成期,為了使分裂後的二個子細胞相似,

必須複製使含量增加一倍。

Gap 2 (G2):DNA 複製到有絲分裂的期間,此時細胞核內 DNA 的含 量由 G1 期的 2 n 變成 4 n。G2期也存在限制點,檢查 DNA 是否完成複製,細胞是否生長至合適大小,環境因 素是否有利於細胞分裂等。

Mitosis (M) phase:細胞分裂期,這個階段的細胞停止生長及蛋白質 合成,所有細胞的能量集中在複雜而有規律性的細 胞分裂以期得到兩個相似之子細胞。

文獻指出,當DNA受損時,週期便無法通過檢查點(checkpoints)

而停滯 (Cell cycle arrest),此時細胞內會進行DNA的修復,一旦修 補完成時才進入下一期,若是發現有無法彌補的錯誤時,細胞則選擇 走向凋亡 (apoptosis),以避免錯誤遺傳至下一代(26)。

在真核細胞中,經由一系列特殊的Cyclin-CDK( Cyclin-CDK complex)的活化與否來調控細胞週期進行,細胞的增生。對於多樣 的抑制增生(antiproliferative)訊號,包含有DNA損傷(DNA damage)、 分 化( differentiation)、接觸性抑制 ( contact inhibation)、和衰老

(senecence)則會促使CDK的抑制者來負向調控細胞週期的進行

(27-30)。

調控細胞週期進行的蛋白稱為Cyclins,而調控Cyclins活化的則是 一些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s)。這些Cyclins與CDKs會形成複 合物,而此複合物的活化與分解則調節著週期的進行。Cyclins家族,

主要在細胞週期中被合成。目前已知至少有8種Cyclins的存在,分別

為A、B1,2,3、C、D1,2,3、E、F、G及H,這些Cyclins在N-端與CDKs鍵

結處皆具有約150個胺基酸的相同區域,稱之為cyclin-box(30-33),

cyclin-box媒介Cyclins與CDKs的結合。

Cyclins C、D以及E,主要存在於G1時期,並在G1-S的過渡期間 被分解(34)。而Cyclins A與B被稱為mitotic cyclins,穩定的存在於 interphase,但在mitosis 時會迅速分解(34)。而Cyclin H則會和 CDK 7 形成一具有酵素活性的複合物,進而活化cdc 2 (CDK1) 及CDK2

(35-36)。

在哺乳動物細胞中,Cyclin A在G1期的早期即開始表現並逐漸累 積,到達G1/S交界處,其含量到達最大值並維持到G2/M期。Cyclin B 從G1期晚期開始表現並逐漸累積,到 G2期後期達到最大值並一直維持 到M期的中期,然後迅速分解。作為G1期之Cyclin D在細胞週期中持 續表現,而Cyclin E則在 M期的晚期和G1期早期開始表現並逐漸累 積,到達G1期的晚期,其含量到達最大值,然後逐漸下降,到達G2

在哺乳動物細胞中,Cyclin A在G1期的早期即開始表現並逐漸累 積,到達G1/S交界處,其含量到達最大值並維持到G2/M期。Cyclin B 從G1期晚期開始表現並逐漸累積,到 G2期後期達到最大值並一直維持 到M期的中期,然後迅速分解。作為G1期之Cyclin D在細胞週期中持 續表現,而Cyclin E則在 M期的晚期和G1期早期開始表現並逐漸累 積,到達G1期的晚期,其含量到達最大值,然後逐漸下降,到達G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