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盤子的文化及圖像意義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盤子的文化及圖像意義

《證實美學》一書中黃光男先生提到「一個有文化的地方,必然保有很多之古 蹟及古文物10。」而中國是瓷器的故鄉,其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

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詞已成為"中國"的代名詞。大約在西元前 16 世紀的商 代中期,中國就出現了早期的瓷器。到了宋代時,名瓷名窯已遍及大半個中國,是 瓷器業最繁榮的時期。明清時的瓷器工藝更是精湛,目前發現最早的青花瓷殘片是 唐代,而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現在元代時期,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在清康熙時 發展到了頂峰。青花瓷又稱為白地青花瓷,瓷器是由種一叫瓷石、高嶺土等所組成,

內含有氧化鈷的鈷礦原料,於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過高溫 一次燒成。鈷料燒後呈現藍色,著色力強、色彩鮮豔好看且穩定、燒成率高。

圖 2-1 明.嘉靖〈青花雲鶴紋盤〉,口徑 27 cm,

高 5.4 cm,底徑:16.5 cm,首都博物館藏。

青花雲鶴紋盤,盤面畫風自然,繞圓的三隻仙鶴飄動於浮雲之間,展翅飛翔著,

襯托出沖霄之魄力,群鶴的飛舞與流雲之飄浮,帶給人們一種鶴壽祥和瑞嘉的感受,

也因嘉慶皇帝信仰道教,此時期瓷器上較多繪雲鶴、纓絡和八卦、八仙等,與道教 有關的意識圖案。

10黃光男,《證實美學》,臺北:天培出版,2000/01,頁 120 。

青花瓷以白底藍色花紋的獨特風格,展現出高雅簡潔不凡之特色,與其他的彩

一、白瓷盤子

創作者所表達的是生活餐飲中的白瓷圓盤,無精雕細琢花紋圖案。似如明鏡一 般,一塵不染、潔白清晰地映出外在的一切。盤子是淺的圓形物件,可放置東西,

平凡而平常。以生活中故事藉由白盤子,盤論事物,繪畫性手法,讓它來帶動畫面,

解釋創作者所要表達之意涵。其於日常生活中隨處可看的到,是裝置餐食之器物,

一般常用於商店裝置雞腿飯,排骨飯,或餐桌上盛裝食物之盤。如康齡餐具之大圓 盤或是一般材質之瓷盤。

從創作品伺候1開始,談秋天美食螃蟹的盼望、等待心情,及後續的一些創作 發展。創作者在探討盤子圖像的周邊事務與創作思惟中,希望透過圓盤之外形象,

內涵或食物佈局來說生活有關之事件等及生活中的追求。

二、青花瓷

欣賞青花瓷盤的美之餘,看穿文物之背後,瞭解經濟、文化之脈動,讓古陶瓷 之面貌大放異彩。而生活的提升,必須藉由實地生活做起。綜觀歷史,中國陶瓷對 人類精神與物質文明有過舉世矚目貢獻並藉由青花瓷之藝術欣賞美化人生。

青花色彩的美高雅出奇,顏料是希奇貴重的,充份展現青花貴氣的氛圍。並藉 由盤內之圖案祥龍獻瑞、荷氣生財、鶴壽長青等具有社會正面的意義及明朝枇杷果 授鳥圖案的美,足以發揮作品之教化功能,振奮世道人心,達到文藝兼具真、善、

美的最高境界。創作者以青花瓷之收藏品,反應 M 型社會,生活富裕,精神層次的 追求,發揚民生富裕的精神,富貴之夢的追求,也是富貴權力的象徵 。

第二節 盤子之生活意涵

本文獻探討盤子與創作者部份,除對生活地方之認知與特殊情感外,主要探討 盤子淵源歷史及與我們的生活關係。早年社會重人情,商家客戶間的往來,每到年 節,就會送上盤子碗公或整套杯組,感謝用戶整年的關照及謝意。而瓷器邊緣印上 商家店號,柑仔店贈送的盤子,上面印有「某某公司敬贈」等字樣。而「吃飽未」

等,是民間常聽見問候語。小時候好奇,無論是不是吃飯用餐,老人家見面問候「吃 飽未」,後來才漸明白,早期台灣移民社會遺風,拓荒者之間相互關心,見面的問 後語是多麼感人問候語,說明了民以食為天,吃飯是件大事,飯要吃的穩,吃的好,

生活更是要有好福氣。

三餐吃飯的碗盤,是民間最密切的生活文化器物,不論家財萬貫或市井小民,

天天都會使用到。民國三十年間,台灣手工彩繪碗盤之興盛,於全世界之陶瓷系譜 中,胎土、釉料、彩繪、裝飾等,極具台灣特色吉祥圖樣,有魚蝦、椰風、海景,

四君子,福、祿、壽、囍等,是當時社會生活文化表現!台灣碗盤陶瓷釉色,最有 特色是胭脂紅及花青,從色彩看出臺灣民族熱情和生活文化。而 70 年代後,台灣 塑膠餐具的興起及機器生產的陶瓷,就更讓人懷念阿公阿媽時代,手繪盤子每一個 都不同。當時陶瓷是粗糙,有種古樸素雅風情,是台灣先民走過困苦歲月的歷史記 憶,極為珍貴文化資產。

圖 2-2 海濱山水盤,直徑 21cm

,民間使用,臺灣碗盤館藏。

台灣陶瓷產業的發展乃是圍繞著製作陶瓷所需之泥土材料和天然氣。因此台灣

的沒有,尖端的科技下帶動社會的繁榮,經濟的澎勃發展。

《美的沉思》裡蔣勳談到「這些形式符號若是一種心理活動並不是個人特有的

飲食與節令有密不可分之關係。是人們與自然間相依共存的法則。四時的運轉

第三節 盤子題材之作品介紹

作者認為藝術離不開生活,藝術是生活之表現,且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創 作者找來三位以盤子為題材之畫家,有中國水墨畫家齊白石先生,油畫家顧重光先 生及荷蘭的畫商卡爾夫同時也是位油畫家等。一般而言,有關盤子的作品是畫家們 作品中的部分作品,創作者選擇以下數件盤子為題材之作品介紹,與創作者作品相 較下,相同與相異性間作個比較。

壹、 顧重光〈1943 年生〉

繪畫技法從抽象到寫實間,作了極大改變,蕭瓊瑞於《顧重光創作展》書中談 到:在「變」與「不變」之間;顧重光拋出了一個極端的個案;其作品在「現代」

與「非現代」之間,顧重光也丟下一個引發思考的問號,挑戰畫壇固定保守思維19

圖 2-3 顧重光,〈和諧〉HARMOMY 各種花卉及小盤,1984 年,油畫,200X500cm。

以台灣多元之水果與花卉,色彩的鮮豔熱鬧與繽紛,技巧寫實如刻工,整個畫 面的重心是中間的小青花瓷盤子,畫面間花卉水果任意的空間組合,古今的對照,

軟硬不同的材質,對比色彩,而物件上的光影增加畫面的穩定性,水果上之光度與 露珠,更增加水果的新鮮真實性。

19蕭瓊瑞,《顧重光創作展》,戈思明主編,新寫實再現自然,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4/10,

序頁 。

圖 2-4 顧重光,〈蘋果及魚盤〉,1986 年, 圖 2-5 顧重光,〈迷彩葡萄與魚盤〉,

油畫, 130x162cm。 1986 年,油畫,130x162cm。

作者以容易腐爛的水果對照歷史的多彩繽紛有魚的古碗,古今的對照,以油畫

細膩的寫實工夫表現其生硬、平凡、光滑,巨細靡遺的面像。水果上之水珠以增加 畫面的新鮮與真實感,影子使畫面穩定感。四周花卉蔬果的圍繞,與主題盤子軟硬 的對比,寫實色彩亮麗鮮豔,強調實物之真實感。而創作者強調繪畫性、墨暈,色 彩的轉換與藝術性。以物舒懷,以自然之景,再造之自然,切割畫面,再以塊面彩 的推移,使主題突兀等。而顧先生以花卉水果的圍繞,純寫實色彩亮麗鮮豔,對比 的彩度強,畫作如照片般真實,是新寫實回歸自然的最佳表現。

貳、威廉·卡爾夫 Kalf Willem〈1622-1693〉

其作品提供一種有關財富的描繪,他擅長畫荷蘭人生活中的靜物畫,專有名詞 翻譯過來名稱叫作普龍克靜物畫。象徵著十七世紀生活富裕之荷蘭有錢人的生活。

如威尼斯的銀器與玻璃,中國的瓷器,還有土耳其地毯。很多富裕的家庭會邀請畫 師來為他們家的這些收藏珍貴物品作畫作。對他們這些有錢人而言,畫作中這些物 品不單單是華麗之擺設,同時也是有身份地位人之象徵。這些奢侈品或者珍貴文物 通常只有富人才能買得起,其中還有很多是從遙遠的國家進口來的,從這些畫作中 的物品就代表著荷蘭的海運貿易十分繁榮和發達,民族之富強自豪感。

圖 2-6 威廉·卡爾夫 Kalf Willem,〈靜物〉,

油畫,168X84cm,哈格曼(德)畫廊藏。

他是一位藝術收藏商,畫作的原物它們是否在卡爾夫的畫裡真實的存在過?卡 爾夫使人工製品變的重要,他的可信技巧十分出色,聲稱複製比原物更好。他作品 的說服力比三吋不爛之舌的炫耀更有意思,也是富貴符旨的代表20

精緻的寫實功夫下,生動的慾望與這番感受聯繫在一起,也改變了人們的想法 而以為那是世上最為寶貴的東西。靜物畫肯定了技術性的勞動,翹起的盤子及傾斜 的高腳酒杯,營造出畫面之不安定感,畫家面對無序想要有所探求。真實的物件呈 現於創作中所求之功夫,畫面之勞動就是以件為計價單位。

熟練的轉削技巧,精緻銅器與玻璃製品一旁的青花瓷盤等,調製的微光下,畫 面所營造的氛圍及反光的玻璃,水果皮與元素間的三角空間,小松鼠與畫面之互動,

增添畫面的活潑,青花瓷內置之食物,使整張畫面色調的協調統合非常完美。背景

20英 諾曼布列松,丁 宇釋,《注視被忽視的事物》,杭州:浙江攝影出版,2000,頁 140。

是墓碑似的收藏品更增添畫作之富貴之說21

圖 2-7 齊白石,水墨 , 圖 2-8 齊白石,水墨,

〈小雞出籠〉,1943 年。 〈多壽〉,1947 年。

盤子有關的水墨畫作,簡單構圖,寫意筆墨,講形式及筆墨之趣味等。畫面的 簡潔有力、四平八穩,是生活繪畫記事。兩張畫作由盤子看來,以深遠的角度佈局,

盤子的造型沒有完整。〈圖 2-7〉小雞出籠,配上小雞及深遠的竹籃,民以食為天,

小雞們亦是,水墨畫之極致生動活潑有趣。〈圖 2-8〉,多壽,螃蟹及花卉的紅配上 墨色的對比,粗細的現條墨韻的處理使整張畫作視覺完美極致。花瓶的虛白和盤面 的留白與畫面空間處理令觀賞畫者心怡舒暢,過目難忘。皆以筆墨為技法,墨為主,

小雞們亦是,水墨畫之極致生動活潑有趣。〈圖 2-8〉,多壽,螃蟹及花卉的紅配上 墨色的對比,粗細的現條墨韻的處理使整張畫作視覺完美極致。花瓶的虛白和盤面 的留白與畫面空間處理令觀賞畫者心怡舒暢,過目難忘。皆以筆墨為技法,墨為主,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