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盤子的意象-陳真美彩墨創作論述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盤子的意象-陳真美彩墨創作論述"

Copied!
9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美術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碩 士 論 文

盤子之意象-陳真美彩墨創作論述

Image of Plate – Discourse of Chen-Mei Chen’s

Ink Wash Painting

研 究 生:陳真美

指導教授:高永隆 博士

(2)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Image of Plate – Discourse of Chen-Mei Chen’s

Ink Wash Painting

Student: Chen-Mei Chen

Advisor: Dr. Yung-Lung Kao

(3)

盤子之意象-陳真美彩墨創作論述

Image of Plate – Discourse of Chen-Mei Chen’s

Ink Wash Painting

by

Chen-Mei Chen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美術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碩士論文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of

The College of Humanities

The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July, 2013

Thesis Supervisor:Professor Yung-Lung Kao, Ph.D.

中華民國 102 年 7 月

(4)

盤子之意象-陳真美彩墨創作論述

研究生:陳真美 指導教授:高永隆博士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摘 要

在後現代思想潮流風行下之藝壇,其藝術內容、形式與媒材皆走向多元發展與複合 風格,不再停留傳統水墨畫的山水、花鳥、人物、走獸等主題及「書畫合一」、「文人的 道統」的傳統精神上。科技的進步帶動著社會之繁華下,現代彩墨不斷的推陳出新,於 橫向發展下,彩墨之面貌千變萬化。創作者以盤子為主,藉由創作訴說生活之故事,並 以探討台灣生活文化為主,展現地方特色,民俗風情,美化人生,以彩墨繪畫之形式呈 現。本摘要分為參部份:第一部份陳述創作理念與架構;第二部份創作形式及技法之探 討,第三部份創作實踐過程及作品分析。 本研究範圍從 2008 年到 2013 年有關盤子的意象創作,第一章緒論中說明為何選用盤 子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名詞解釋、研究範圍。第二章為文獻探討,盤子之歷史 與相關探討。第三章創作理念與實踐;第四章創作作品形式與分析;第五章作品解析;第 六章結論。主題探討與生活有關之兩個系列:生活系列及祈福系列等。 本論述以盤子為主,蒐集有關之藝術、當代彩墨相關作品,把內容作詳細分析及彩 墨系統的脈絡整理。創作中由創作計畫之實行技法與論文之理念的陳述,使創作作品更富 意義與價值。不斷的學習與創作,藉由彩墨發揮無限的造境,以弘揚藝術美化人生。作者 認為面對時代的變動下,創作者除了具備傳統的精神涵養外,應該多注意自己的文化關懷, 在多元文化下,更應尋求自己的文化根源,不追隨流派,有自己繪畫方向,以開闢自我繪 畫表現風格。 關鍵字: 意象、彩墨、造境、盤子。

(5)

Image of Plate – Discourse of Chen-Mei Chen’s Ink Wash

Painting

Student: Chen-Mei Chen Advisors: Dr. Yung-Lung Kao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ABSTRAC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ostmodern trends, content, form and media of arts have moved towards a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and compound style with the subject matters not focusing on those of traditional water-ink painting, such as landscapes, flowers and birds, figures and animals, nor the style following the traditional spirits of “union of calligraphy with painting” and “Confucian orthodoxy of literati.” Advances in technology have driven prosperity of society. With the incessant development and renovation in the context of horizontal

development, modern color-ink painting has presented an ever-changing outlook. Using plate as the subject matter, the researcher narrates life story in her artistic creation. Aiming to explore life and culture in Taiwan,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lkways and customs are expressed to beautify life in color-ink painting. The abstract divides into three part .Part 1 describes creation philosophy and framework; Part 2 delves into creation form and techniques; and Part 3 analyzes process of creation practice and connotation of artwork.

Research scope of this research ranges from 2008 to 2013 pertaining to creation for image of plate. This research consists of six chapter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his chapter describes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and purpose to select plate as the subject matter, research method, explanations of terms and research scope;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this chapter delves into history of plate and related discussion; Chapter 3 Creation Concepts and Practices; Chapter 4 Form of Artistic Creation and the Analysis; Chapter 5 Analysis of Creation; and Chapter 6 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mainly delves into two series pertaining to life, life series and blessing series.

The discourse of plate. The researcher collects art-related and contemporary color-ink paintings before conducting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and collation of context in color-ink painting system., Techniques of practice of the creation plan and concept statement of the essay make the artwork more meaningful and valuable. By incessant learning and creation, the researcher brings into play the boundless scenario creation via color inks to glorify the concept that art beautifies our life. In face of an era of drastic change, author of thi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creator should lay emphasis on her own cultural concern in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spiritual cultivation. In multiple culture, the creator should also search for his/her own origin of culture with individual direction of creation, rather than following school. One should create his/her own painting style which wants to transmit.

Keywords:

(6)

目 錄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 ………ii 目錄………iii 圖次 ………iv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 ………11 第四節 名詞解釋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盤子的文化及圖像意義 ………16 第二節 盤子的文化與生活意涵 ………19 第三節 盤子題材的作品介紹 ………24 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實踐………29 第一節 生活記實………… ………31 第二節 生活美學實踐 ………35 第四章 作品形式分析………37 第一節 表現技法 ………39 第二節 構圖形式 ………44 第五章 作品解析………49 第一節 生活系列 ………50 第二節 祈福系列 ………67 第六章 結論 ………88 參考文獻 ………90

(7)

圖 次

圖 1-1 研究之流程圖………10 圖 2-1 明.嘉靖青花雲鶴紋盤………16 圖 2-2 海濱山水盤………19 圖 2-3 顧重光〈和諧〉………24 圖 2-4 顧重光〈蘋果及魚盤〉………25 圖 2-5 顧重光〈迷彩葡萄與魚盤〉………25 圖 2-6 威廉.卡爾夫 Kalf willem〈靜物〉………26 圖 2-7 齊白石〈小雞出籠〉………28 圖 2-8 齊白石〈多壽〉………28 圖 4-1 陳真美〈秋宴〉………41 圖 4-2 陳真美〈秋決〉………41 圖 4-3 陳真美〈秋宴〉………41 圖 4-4 陳真美〈伺候 2〉………41 圖 4-5 陳真美〈養生主〉………41 圖 4-6 牛奶白效果………42 圖 4-7 沙拉脫暈效果………42 圖 4-8 膠水顆粒效果………42 圖 4-9 陳真美〈富貴之夢〉………42 圖 4-10 陳真美〈富貴之夢〉……… 42 圖 4-11 gesso 打底效果 ………42 圖 4-12 gesso 肌理效果 ………42 圖 4-13 陳真美〈情有獨鍾〉……… 45 圖 4-14 陳真美〈伺候 2〉………45 圖 4-15 陳真美〈不大不小〉……… 46 圖 4-16 陳真美〈心誠則靈〉……… 46 圖 4-17 陳真美〈盤紅富貴一甲子〉……… 47 圖 4-18 陳真美〈七期富貴〉……… 47 圖 5-1 陳真美〈伺候 1〉……… 51 圖 5-2 陳真美〈伺候 2〉……… 53 圖 5-3 陳真美〈秋決〉………55 圖 5-4 陳真美〈情有獨鍾〉………58 圖 5-5 陳真美〈菜根香〉………60 圖 5-6 陳真美〈養生主〉………62 圖 5-7 陳真美〈不大不小〉………64 圖 5-8 陳真美〈秋宴〉………66 圖 5-9 陳真美〈盤紅富貴一甲子〉………69

(8)

圖 5-10 陳真美〈心誠則靈〉………71 圖 5-11 陳真美〈七期富貴〉………73 圖 5-12 陳真美〈展現風華〉………75 圖 5-13 陳真美〈富貴之夢〉………77 圖 5-14 陳真美〈幸福盤-秋紅谷〉……… 79

附錄與盤子系列有關創作圖於材質、技法的表現

附圖 1 陳真美〈神仙 1〉………80 附圖 2 陳真美〈神仙 2〉………81 附圖 3 陳真美〈神仙 3〉………82 附圖 4 陳真美〈神仙 4〉………83 附圖 5 陳真美〈神仙 5〉………84 附圖 6 陳真美〈神仙 6〉………85 附圖 7 陳真美〈神仙 7〉………86 附圖 8 陳真美〈神仙 8〉………87

(9)

第一章 緒論

保羅•瓦雷里曾說過:「觀看一件藝術作品時,不覺得陌生的話,就是虛假, 如果想讓作品真正、真實,那麼必須使之失去現實性。如何去掉作品的現實性,僅 有主體的進入,天馬行空之凝造,藝術的醞釀創作。即是主體凝造至陌生之層次過 程,此凝造世界的陌生感,象徵著對抗現實1 。」 生活在都會中的人們在這多元的社會中,似乎必須隨時保持著自我清醒,角色 的扮演上隨時掌握本身調適能力與方法。而繪畫的表現,必須具備不斷嘗試之精神, 與不怕失敗之勇氣,才可長可久。在完整的創作過程中,於不斷的摸索與嘗試中獲 得經驗。 藝術生命凝鑄的契機在於藝術家心靈與客觀世界的各種奇異遇合。新世紀台灣 水墨風格充滿異質及混融現象,時代的進步,社會之變遷,文化快速發展下,多元 面貌,有如一人一把號,各有各的調。對於希望不斷創新與超越的創作者,如何繼 承傳統精華並且從夾縫中尋求一絲突破,於後現代藝術思想的湧現下,又如何擷取 適當之養分融入水墨表現當中,對創作者更是一大的挑戰。繪畫所標榜的不在技巧, 而是在乎表達意念,而意念是在繪畫實踐之先,既古人所謂的「意在筆先」。生於 斯、長於斯,生活中的植物花卉、地標公園景物,生活中的器物也可以處處是題材。 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是盤子與我們生活之關係,透過藝術創作之手法,說我們的生活 故事。以美學概念漸次完成二個系列作品,探討詮釋盤子繪畫創作之內涵與作者生 活之間的關係。 1 保羅•瓦雷里〈Paul Valery1871-1945〉的《美學綱領》,法國人。寓意之美是繼馬拉美純詩學傳統 後,強調暗示性的重要。其創作中廣泛使用象徵手法,通過物象暗示某種情緒某種觀念。屬後期象 徵主義理念,與各國文學傳統和創作風格結合,詩歌中融入生與死、永恆及變化,行動及冥想等哲 學思想。晚年成名作品《海濱墓園》,述敘生命的意義在把握現在。引用段落之文筆經過修潤、增 補與原文略有不同。http://www.wiki 維基 pedia.org /,2012/02。

(10)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娓娓道來的縷述,且將鎖細入微之記憶畫破時空。創作者故鄉是南部高雄沿海 鄉下小鎮,家裡種植台糖白甘蔗以及忙於果園農事,農村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季節的更換下,農田各類蔬果碩大豐收,到了冬天十二月,烏魚的季期,海邊漁家 們的忙碌曬網捕魚,空氣中充滿著醎醎的魚臭味,烏金潮帶來人們的希望與期待。 大海白浪濤濤聲下,一波坡的往前推移,海邊的嬉戲、漫步、玩水,鄉村生活好不 快樂。60 年代鄉下農、漁業產品的加工盛行,鄉村生活刻苦耐勞的精神有如昨日, 歷歷心頭。午後跟著漁家的竹筏沿著溪邊圍堵之漁網的繩條前行下,撿獲蝦蟹魚群 的情景等,水邊涼爽,清風徐來,這種有趣情景有別於魚塭中之撒網捕魚,等待與 驚奇的喜悅是難以言語的。 在小孩成長的那些年,常往北部老家山裡打轉,滿山的茶園綠油油的一大片, 整齊的裁剪,有如海浪,一山接著一山,彎彎綿綿的。四月梧桐滿山遍野,樹梢泥 地上重疊的白花有如雪景,濕答答的,涼爽的春風讓人有說不出的舒服感。遠處彎 腰的蘆葦好像歡迎我們似的,帶領著我們回山上老家。屋舍前的菜園,各類季節的 有機蔬果又肥又大,絲瓜棚下的九斤雞雄糾糾氣昂昂的互相追逐著,不遠處傳來竹 林刮吟之聲,池塘周邊的野薑花,花香四溢,令人不禁不自主的尋那淡淡花香,池 塘的水常也因午後的山嵐陣雨,滿滿綠綠的。又肥又大魚群比賽似的跳躍著,疏疏 密密的有如大小落玉盤般,令人雀躍。於數人環抱般的大桂花樹下泡茶聊天談事情, 農友的辛勞也在談笑聲裡,回應山中我們的存在。涼亭傍的土地公婆總是守護著家 園,保佑著一家大小的平安與幸福。 人生終究是有夢想的。記憶中,90 年代曾看過嶺南大師歐豪年先生畫展,其 水墨技法及渲染之意境,直讓人心中澎湃不已,久久不能忘懷。也因住家位於國美 館公園附近,常看一般展覽及公辦比賽美展等,其中以水墨類別作品最讓我喜歡, 也因受藝文展覽的薰陶。而找老師學習及自己摸索,時間久了,水墨繪畫也成為生

(11)

活的一部分。 生活中的城市如公園、美術館、海邊、港口、農耕區等,是生活之地標也是生 活休閒區域。而台灣的風景優美,四季如夏,農、園藝發達,各類水果、蔬菜、海 產、花卉,聞名世界。有別於傳統畫家生長環境,相隔有如雲霄。藝術創作,古今 萬物皆可入題材,筆者選擇題材時擷取生活周遭印象深刻的事物,公園景物、花草、 及文本故事等等。別出心裁的組合,以不同的角度手法詮釋,有如西方之超現實有 更多的想像空間,以美學出發點,運用水墨媒材,解構與建構,虛與實,挪用切割 組合等方法,遊走空間之理念,發展出以盤子為主題敘述生活週遭的故事二系列作 品等等,作品擬以寫實及超現實技法等多元呈現。期許透過藝術創作之表現,探求 生活的面貌,和諧的心靈境界,重視本土愛鄉市的情懷,讓生活更美好。 主題盤子緣起因繪畫創作過程中曾經購買之花卉,因當時購買的花卉是太陽 花卉,而改良之太陽花大小比一般手掌小些。其象徵意義是希望、溫暖、生命的 力量。在畫面的佈局,花器的選擇,畫面的安排等等,剩餘空間上我無意間放了 盤子。也因此對盤子有了新的認識,它是生活中再也熟悉不過之器物東西,但是 在當時之畫面上是那麼的不重要、不起眼,令我很捨不得。想一想,盤子於我們 生活中的重要與關係種種。 再美麗的團花與食物,總不如記憶中鮮明。50 年代物質貧乏,作者小時後客 人來訪時,家母總是以炒米粉招待,在旁邊二廚的我,總是要聽從媽媽指示,小 心翼翼的把媽媽平日收藏好之漂亮白底花色瓷盤子拿出來清洗備用,好讓媽媽的 好手藝再配上精緻的瓷盤在美麗的組合下,於談笑聲中,客人總是讚嘆不止。那 些年盤子的事總是令我這一生難忘,難忘的不是那個盤,而是那盤子背後的故事。

(12)

二、研究目的

童年的溫馨,是一生難得的回憶,老子曰:「兄弟睦,孝在中。」生活中不外, 三餐四頓,從打菜的那張臉,我看到人的生活態度,及對別人的影響。曾聽過,一 個家庭的溫暖,從媽媽的聲音開始。但是我個人認為,母親那慈祥的笑容烙印心靈 深處,一輩子的牽引夢懷。而無限的愛與関懷皆可藉由盤子中之食物、態度、溫度 來傳遞情感。如生硬的、淡默的、人性的、溫暖的、熱情的、快樂的等等。也因生 活外地而外食的機會增加,想要擁有自己的廚房,個人之餐盤,對盤子背後之意義, 盤子與生活之關係,藉著盤子說時代的東西,以盤子代替生活講生活周遭的事。往 後在創作之過程中,我選了盤子作為我的主題,也藉由後面之創作,以試試看的心 情,選擇生活中如此親近的東西。由古至今它的歷史悠久,生活上不可缺失之器物, 由置內之食物,可看出年代之食物與民族性、國度及氛圍、生活的水準、價值觀及 食物認知。而祈福系列上以圖案裝飾之青花瓷盤為主來歌頌富貴、繁華,心靈的追 求,美化人生。相對的探討青花瓷盤子的歷史,使用價值的改變,盤內圖飾的象徵 意義,弘揚與珍惜這國寶。 「所謂書畫貴有奇,不在形跡問尚奇。靜與奇,是意境上之創作。所謂『運水 挑材,無非般若』,藝術家亦應關照人與人之間,運顯身手而為國畫未來開創新未 來、新生命2 。」 曾有這樣一句話,生活就是修行,面臨人生白髮之臨,凡事衰退,只有心靈是 豐富的。老來可選擇繪畫充實生活,得來不易。而繪畫有規律,藝術無止境。個人 認為,國畫當使創作迎合時代,畫家透過藝術之表現,以個人情感出發呈現生活化 之面貌。生命是何其短暫,只有藝術是永遠的,藝術創作源自於不同的生活體驗與 認知,將內心思緒呈現於作品中,化作永恆。 2曉雲法師,《禪畫禪話》,臺北,原泉出版,1994/07,頁 37。

(13)

本研究具體的創作目的歸納如下: (一)探討盤子彩墨畫作品之相關文獻及特質與人們生活之關係。 (二)實際創作盤子水墨畫之二個系列作品。 (三)省思及發展對於彩墨繪畫之創作及未來方向。 本論文研究動機與目的,藉由盤子述說我們生活的故事,以彩筆藝術的傳達, 於創作系列中展現個人的理念與實踐。

(14)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壹、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盤子創作實踐為主,以創作理念的架構為輔,探討相關的藝術理論 作為創作實踐的依據,使研究理論更有根據。首創作理念至創作實踐所使用的研 究方法敘述如下:

一、文獻分析

現代題材以生活之白盤子述說生活之事,事事新鮮、隨處是題材,以繪畫 性、多元的處理、統合,展現主題之意涵。第二章文獻探討青花瓷盤及白盤子 之歷史,展現藝術的美貌。而民國初年台灣早期民間盤子的歷史發展等等及國 內外有關盤子藝術家的介紹。並藉由書籍資料參考、相關畫論及期刊、現代研 討會及論文等,以相關的畫作分析,解讀元、明、清之青花瓷器之精髓,瞭解 前人對白、青花瓷盤的創作精神的宏觀、偉大,以解析其面貌,並藉由其發展 作者之系列創作畫作。

二、圖像研究

創作者參考圖像學〈Iconography〉,包括對藝術作品的主題、態度及圖示 等之描述與分類進而判別藝術作品的意義。圖像學就是象徵形式的解讀,此解 讀不只是追溯知識的歷史,圖像的傳統,涉獵範圍從生活至文本。通過圖像, 可讓觀眾回返到對藝術家的創作歷程所作之掌握,從而理解某一幅圖像的意義 產生過程。此認識方式,觀眾是讀者,經歷創作,意義的重建,是「靈魂與眼 睛所見之世界3 。」 圖像研究則強調藝術欣賞應著重對圖像內涵及內在意義而非形式的解讀。 3

瓊-呂克.夏呂姆 Jean –luc chaIumeau 著,陳英德 張彌彌 譯,《藝術原理》,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2007/11,頁 110。

(15)

內在意義以帕若夫司基〈Erwin Panofsky 1892-1968〉的看法,指由藝術作品形 象發現一個國家、時代、社會或政治階級、宗教或哲學,也是新康得哲學卡希 勒所說「象徵」的價值。 德裔美籍藝術史學家帕若夫司基在《視覺藝術中的意涵》〈Meaning in the Visual Arts, 1955〉一書中,將圖像研究分為下列三個層次: (一)層次1:解釋圖像的自然意義。 (二)層次2:解釋藝術圖像的傳統意義。 (三)層次3:解釋作品的內在意義及內容。 運用這個研究方法,作者對於探討的對象,不只有事件本身,也擴及其他 面向客觀之態度,進行研究分析。從中國繪畫之藝術、《青花名瓷》之圖文參 考、當代及現代水墨繪畫創作等有關之書籍,利用圖像分析將盤子之文飾圖案 內在意涵詳細研究整理。就如生活中之吉祥話語,牡丹象徵富貴,石榴多子, 鯉魚躍龍門,山水的隱逸性格,等整理出方向與脈絡。並希藉由從西方美術史 中之靈感與養份,形式技法,廣泛吸取各家之經驗,保留中國水墨的線條與墨 暈效果,由傳統出發中求新求變之精神,進而發展出自己的風格。文中分析理 論如下: (一)盤子之造境相關主題探討及有關盤子的作家之作品說明。 (二)真實與虛實之間、意境與造境之間的水墨特色,於盤子繪畫作品表現。

三、創作實踐

藝術作品除了表現時代之氣息外,也表現一個時代之審美價值觀、趣味與 風格。而繪畫之傳達,包括形象之取捨,設計及鋪陳,表現媒介之選擇應用, 如何瞭解題材,選擇素材、表現技法、畫面之統合等四方面是本研究考慮的四 個面像: (一)題材的認識:分兩方面進行,一是寫生,以觀察及描繪實地的拍照為參 考。預先的全盤設計,畫面之形象、架構、特質、佈局。二是理論資料

(16)

的解讀與分析,畫中理論之安排分析擷取印證立論,増進理念詮釋與畫 面的呈現之效果。 (二)素材的選擇: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表達效果,如何選擇材料表現示範, 以中國繪畫形式傳達,水墨材料為基礎,而作中學,錯中學,然後不斷 的嘗試與開拓。 (三)3.技法的表現:技法的運用原則是配合意念之傳達,不以技法而技法, 是豐富多變的並且嘗試不同的方式來作畫,以開拓意想不到之效果。技 法中諸筆墨、構圖、設色、落款的應用。以傳統的功夫出發,參考西方 的表現方式,中西相容,展現新意。 (四)畫面的統合:虛實的應用,色彩協調,元素之大小與佈局,對比色之 應用效果,同色系的協調與突兀,加強印象,主題跳脫、明確等。

貳、研究步驟

研究著重於筆者以自身的經驗,生活的白盤子說生活中的事情故事, 且將青花瓷的美,經由前人所留下的資料書籍,透過文圖的介紹,引入盤子 系列述說 另一人生生命的追求,美之境界-收藏品。兩種不同於生活層 次的需求,創作者以水墨繪畫思考著以何種形式呈現畫面,在水墨技巧表 達上,談著台灣這塊土地人們的生活,精神與物質並重。以切割拼貼的手 法,元素的任意組合及超現實手法,將傳統的元素並置融合,如何展現主 題意念,並藉由形式與分析,探討盤子於生活中不同之面貌,盤子背後之 意義,盤子並非只是盛裝食物的東西,解開公式化的思考模式,以繪畫技 法展現其生命力與價值。 因此研究步驟如下:以創作動機為首,將進研究所之前的創作歸納整 理,找出主題內容與形式風格。再確立主題,於各專題中找尋主題方向, 與指導教授幾次的面談後,將以水墨重彩為焦點,確立盤子為主題等的文 獻探討。蒐集資料上以博物館及各家畫論提供的資料,有關之文獻探討資

(17)

料和學校圖書館、國美及國圖之書籍期刊等,以及參考網路資料及有關盤 子的畫家作品參考;廚房器物及蔬果等實物的寫生,展現元素的真實樣貌。 創作理念之選寫以創作輔以理論之論述,以圖像為主,述盤子之生活 與富貴人生之追求,對周遭的生活,有新的體會,並對盤子建立新的解讀 意義。而內容與形式實踐上,將歸納出個人繪畫之形式於實踐創作中。論 文計畫發表與意見的回饋論文之前面三章,並聘請三位教授擔任論文研究 計畫發表會審查教授。論文的選寫及修正上,於論文計畫發表會之後,彙 集整理出三位教授的意見後,進行論文架構的調整及內容的刪減與補充。 而論文之完成與創作發表,按進度完成論文並申請「盤子之意象-陳真美 彩墨創作論述」之論文口考與作品發表。如期舉辦「盤子意象彩墨創作展」 和依照進度完成論文,於 2013 年 7 月進行論文口試。

(18)

圖 1-1 研究之流程圖 創作經驗 生活經驗的累積 媒材的選擇 創作思考 確立主題 彩墨創作 理論整理 創作理論選寫與整理 聯展及創作檢討 論文的選寫及再修正 論文提考 論文選寫與修正 創作品量的發展 創作發表及論文完成

(19)

第三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範圍,題材選定以盤子創作為主,由盤子談我們生活周遭事情,嘗試 使用「文獻分析」、「圖像研究」、「創作實踐」等來建構盤子的生活意象,使其印 象更寬廣更深刻。 內容材料部分談海產蝦、魚、蟹,時令季節的更換下、四時蔬果的豐收,民 生的富裕,物質與精神的對比分析等。第二章著重於其歷史演變,瞭解盤子的象 徵意義,白盤子及青花瓷盤的不同與使命和風光,白瓷盤子的真實生活,青花瓷 的富貴華氣、貴族象徵及其他盤子畫家作品方面作個比較以驗證個人的研究觀點。 第三章以理論輔以創作,美學為基礎。融入筆者生活的記憶,作品分成二個層面 個別探討。將創作作品進行初步的解析,進而能於第四章節深入論述自我的創作 之形式作品分析,作品以分割及超現實和裝飾等手法,媒材的彩度及肌理、墨暈 的效果運用。研究範圍鎖定以簡單的白盤賦予豐富多彩的人生,續後的精神上以 高貴的青花瓷收藏品為人生真善美的最高境界。 以盤子為創作主軸,由廚房的工具鋪陳起,思念故鄉的一切,螃蟹魚蝦、蛤 蠣與貝殼,蔥花香菜晴,豐收的蔬果,土地公的護佑,政府的德政及精神的追求 下談青花瓷的美。元素取自生活周邊寶島的景物或古書籍的文物參考。作品談生 活事務,反映台灣週遭環境生活及價值觀。內容以 2008-2013 為創作研究時期。

(20)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意象

藝術史家鞏布里赫說明〈Ernst H.Combrich〉1950 年在「藝術與幻覺」一書中 之主標題,「圖畫再現之心理學研究」主觀點是心理學的。他根據藝術史的事實, 指出「藝術品不外乎是意象之製作……是由於創製代替物而來」,又認為「一個意 象並不是對一個物體的外在形象加以模擬,而是對『該物體』的某些特定的或有關 的容貌加以模擬……,某些已在我們的世界裡我們會有所反應的特定的容貌4 。」 他認為以舊有的形相作為新形相的基礎,簡單的說:「一些常數控制了變數。」 但是「再現」層次的本質是由色彩與形象去建構所謂的意象。原始藝術家如何以簡 潔的形相去塑造真實的臉孔,表現自己所知道的樣貌,而不是所看到的一切。人類 不可能經驗到事務之自身,而是以經驗心靈去建構,藝術家們是從觀看到實物中所 「創作」出的某種東西來著。事物的本質並不存在其本身,而是存在其本身之轉換、 簡約,事務與事務之間的關係。 象徵是意念與視覺的共同體,是觀念和感情的表述形態,其像是某意的載體, 其意是某象的內涵,兩者是一個天衣無縫的契合物。…他主要是借物表意抒情,經 過精煉、概括、簡潔而突顯特徵的象徵表現5 。 而具象藝術的歷史只是反覆詮釋意象所構成一個連續性的傳統,是由記憶 指引,與生活經驗的影響有所關連。「意象的形成,是過往經驗的累積,從童少的 記憶至當下生活經驗等也都是創作上的好題材6 。」 4 轉引郭繼生,《藝術史與藝術批評》,臺北:書林出版,2007/05,頁 26。 5 袁金塔,〈中國遠古藝術與現代水墨創作〉,《教授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2001/07 ,頁 144。 6 張瑋苓,〈城市風情-以數位繪畫表現台灣意象〉,臺北:銘傳大學設技創作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06, 頁 44。

(21)

對事情之經驗直接的反應,情感上不經思緒,簡約、抽象的表達出來。生活中, 不管是在大都市或是鄉下,對於自己成長的故鄉,總會有份特殊情感。盡管歲月的 流逝、環境之變遷,故鄉的泥土、那花草、溪河、玩伴,記憶中依舊是無法抹滅的。

二、彩墨

談彩墨就需先從水墨畫談起,水墨畫是中國畫之一,而中國畫解釋……。 中國畫簡稱國畫,是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大 至可分,人物、山水、界畫、花卉、瓜果、翎毛、走獸、蟲魚等,有工筆、寫意、 鈎勒、設色水墨等技法。設色又可分為金碧、大小、青綠、沒骨、潑彩、淡彩、淺 絳等幾種。主要用於線條和墨色之變化,以鈎、皴、點、染、…。由於書畫同源, 兩者於用筆上,筆意抒情都是骨法用筆,線條有緊密聯結,因此繪畫同書法、篆刻 相互影響。…而近代之中國畫在繼承傳統和吸收外來技法上,有所突破和發展7 。 水墨畫,指水與墨所作之畫,是單純、象徵、自然的。始於唐朝,盛於宋元, 明清後及近代以來續有發展,以筆法為主,充分發揮墨的功效。墨就是色彩,指墨 的濃淡變化,也就是色的層次變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繽紛可以用多層次的水墨色 度代替,唐朝的王維對畫體提出之水墨為上,後人宗之。長期以來,水墨畫在中國 繪畫史上占極重要位置。 往後也因生活環境之改變,水墨與彩墨多元發展下,水墨畫上賦予色彩,畫面 色彩視覺上顯得比較豐富,易讓現代人接納與欣賞。且較能呈現實物樣貌。而彩墨 藝術之架構,組成要素是當代的思惟、廣泛媒材、人文關懷、本土意識、個人風格 等等之綜和表現。彩墨是由水墨的發展下符合至今現代環境的需求。

三、造境

7沈柔堅 主編,《中國美術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2,頁 3。

(22)

在《人間詞話》書中王國維先生寫出:「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 有造境則有寫境。人生中以的「境界」為上,是人通過對宇宙、社會、人生思考等, 進而道德、文化、心理、審美之各方面的修身養性,達到一定的程度,且遠離市井 的價值觀,獲取內化的、愉悅的完整生命,儒家們將之視作一種對「成聖人格」之 境域。如中國古代山水繪畫創作一種形象思維的核心,可使人留連、驚奇、欣賞的 詩意境界。 以自然之物,重新改造,再造之自然外形,使之失去現實性,賦予新奇,展現 美麗樣貌。

四、盤子

從生活中與我們關係密切的餐桌上白瓷餐盤到單色調高貴之觀賞收藏用的青花 瓷器及意象之圓通、圓滿、幸福之紅盤。而經濟的繁榮是人們生活中的追求與努力 方向,藉由盤子談論生活故事,富貴人生是百姓努力工作之追求與夢想。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社會的繁榮帶來民生的富裕,經濟蓬勃發展下人們消費能力增加,各方面 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相對的百姓的人文素養更是要時間的醞釀與培養才能提升。 「文化是記錄人類生活之軌跡,也是時代變遷的見證。文化融入生活中,並與商 品結合經由設計之整合,更能呈現文化存在之價值8 。」林功期於其〈青花瓷植物 紋樣於文化商品之裝飾設計研究〉論文中談過。 生活的盤子以圖像符號帶入,淺的、可裝東西之器物。英文 China 是中國之意, 小寫〈china〉瓷器之意,盤的中文解釋是盤算,周圍之運作,圓滿等之意。創作 者所指是餐桌上裝東西之白瓷圓盤與古代之青花瓷盤,供收藏、欣賞用。英文稱 plate「盤」單一字形容詞是繞的意思。副詞解釋是旋律。盤子的種類有木盤、瓷 盤、泥盤、紙盤、玻璃盤、水晶盤等。盤面的花紋多樣,圖案可以是幾何形、人 物、動物、植物、器具等,形狀多樣,有大小、昂貴或價廉、古董及生活器物等。 精緻生活的提升,必須實地由生活中做起,陶瓷是中華民族之塊寶,在時代 速食品便捷餐具充斥下,乃至一切器具講求用後丟棄巨潮之下,陶瓷之光輝,不 愧是洗滌人們心中的一劑甘泉。且看古代帝王之家,自有官窯打點著,舉凡是碗、 盤、碟,無一不精緻,無一不美麗。但民間也不甘寂寞,民窯的樸拙素雅之樣, 更透出中國人的堅韌、幽默之生命力9 。 陶瓷器的發明與發展上對於人類文化的進展有著重大影響。而陶瓷的織麗與多 彩樣貌,更牽動著無數人們求善、求美的心靈追求。價值與品質的不等,生活中 的熟悉與親密,平凡中又不可缺失。 8林功期,〈青花瓷植物紋樣於文化商品之裝飾設計研究〉,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頁 57。 9李正中、朱裕平,《中國青花瓷》,臺北:藝術圖書公司,1993,頁前 5。

(24)

第一節 盤子的文化及圖像意義

《證實美學》一書中黃光男先生提到「一個有文化的地方,必然保有很多之古 蹟及古文物10 。」而中國是瓷器的故鄉,其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 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詞已成為"中國"的代名詞。大約在西元前 16 世紀的商 代中期,中國就出現了早期的瓷器。到了宋代時,名瓷名窯已遍及大半個中國,是 瓷器業最繁榮的時期。明清時的瓷器工藝更是精湛,目前發現最早的青花瓷殘片是 唐代,而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現在元代時期,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在清康熙時 發展到了頂峰。青花瓷又稱為白地青花瓷,瓷器是由種一叫瓷石、高嶺土等所組成, 內含有氧化鈷的鈷礦原料,於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過高溫 一次燒成。鈷料燒後呈現藍色,著色力強、色彩鮮豔好看且穩定、燒成率高。 圖 2-1 明.嘉靖〈青花雲鶴紋盤〉,口徑 27 cm, 高 5.4 cm,底徑:16.5 cm,首都博物館藏。 青花雲鶴紋盤,盤面畫風自然,繞圓的三隻仙鶴飄動於浮雲之間,展翅飛翔著, 襯托出沖霄之魄力,群鶴的飛舞與流雲之飄浮,帶給人們一種鶴壽祥和瑞嘉的感受, 也因嘉慶皇帝信仰道教,此時期瓷器上較多繪雲鶴、纓絡和八卦、八仙等,與道教 有關的意識圖案。 10 黃光男,《證實美學》,臺北:天培出版,2000/01,頁 120 。

(25)

青花瓷以白底藍色花紋的獨特風格,展現出高雅簡潔不凡之特色,與其他的彩 繪瓷器有別。而其瓷上之紋樣符號具有訊息傳遞與審美價值的功能,且富有吉祥涵 意,可藉以寄情傳達心中嚮往的願望與祝福11 。 而清代的乾隆官窯青花瓷盤,以龍紋為主,四周是雲與蝠中間有一條龍,象徵 著吉祥事事如意。乾隆時期青花以早期的較好;後期龍紋則顯得青灰色,沒有初期 的官窯青花龍紋層次之清晰、色調柔和立體等。 〈青花瓷植物紋樣之文化商品之裝飾設計研究〉中林功期談到:「歐洲生產之 陶瓷器也極深受中國青花瓷之影響,大家紛紛學習仿效,可見青花瓷裝飾之美在藝 術設計上占著一席之地,並具其影響力12 。」 青花瓷於中國已有千年之歷史,最早起源於唐朝,日後隨著人們生活需求的增 加與審美價值觀,鼎盛發展之時期於明朝,藉由瓷器的出口貿易中促進溝通中外文 化交流,不但傳播了我國的陶瓷藝術並且對國外的民俗習慣宣傳也有很大影響。創 作者以收藏家之青花瓷器如青花龍紋圓盤等等為彩墨畫作之元素,為畫作之主題材 料。營造畫作之場景氛圍,一堆東方之收藏古物,場景的重疊推移,色彩之遊走, 元素的選擇搭配,左右之呼應,上下的連結,如何呈現作品的美。以青花瓷盤的高 貴、文雅、簡潔等與現實生活的連結,古今的對話,魚群的搭配,吉祥的寓意與祝 福,對生命美好、冨貴之夢的追求。 11 林功期,〈青花瓷植物紋樣於文化商品之裝飾設計研究〉,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9 頁 58。 12 同注 11,頁 10。

(26)

一、白瓷盤子

創作者所表達的是生活餐飲中的白瓷圓盤,無精雕細琢花紋圖案。似如明鏡一 般,一塵不染、潔白清晰地映出外在的一切。盤子是淺的圓形物件,可放置東西, 平凡而平常。以生活中故事藉由白盤子,盤論事物,繪畫性手法,讓它來帶動畫面, 解釋創作者所要表達之意涵。其於日常生活中隨處可看的到,是裝置餐食之器物, 一般常用於商店裝置雞腿飯,排骨飯,或餐桌上盛裝食物之盤。如康齡餐具之大圓 盤或是一般材質之瓷盤。 從創作品伺候1開始,談秋天美食螃蟹的盼望、等待心情,及後續的一些創作 發展。創作者在探討盤子圖像的周邊事務與創作思惟中,希望透過圓盤之外形象, 內涵或食物佈局來說生活有關之事件等及生活中的追求。

二、青花瓷

欣賞青花瓷盤的美之餘,看穿文物之背後,瞭解經濟、文化之脈動,讓古陶瓷 之面貌大放異彩。而生活的提升,必須藉由實地生活做起。綜觀歷史,中國陶瓷對 人類精神與物質文明有過舉世矚目貢獻並藉由青花瓷之藝術欣賞美化人生。 青花色彩的美高雅出奇,顏料是希奇貴重的,充份展現青花貴氣的氛圍。並藉 由盤內之圖案祥龍獻瑞、荷氣生財、鶴壽長青等具有社會正面的意義及明朝枇杷果 授鳥圖案的美,足以發揮作品之教化功能,振奮世道人心,達到文藝兼具真、善、 美的最高境界。創作者以青花瓷之收藏品,反應 M 型社會,生活富裕,精神層次的 追求,發揚民生富裕的精神,富貴之夢的追求,也是富貴權力的象徵 。

(27)

第二節 盤子之生活意涵

本文獻探討盤子與創作者部份,除對生活地方之認知與特殊情感外,主要探討 盤子淵源歷史及與我們的生活關係。早年社會重人情,商家客戶間的往來,每到年 節,就會送上盤子碗公或整套杯組,感謝用戶整年的關照及謝意。而瓷器邊緣印上 商家店號,柑仔店贈送的盤子,上面印有「某某公司敬贈」等字樣。而「吃飽未」 等,是民間常聽見問候語。小時候好奇,無論是不是吃飯用餐,老人家見面問候「吃 飽未」,後來才漸明白,早期台灣移民社會遺風,拓荒者之間相互關心,見面的問 後語是多麼感人問候語,說明了民以食為天,吃飯是件大事,飯要吃的穩,吃的好, 生活更是要有好福氣。 三餐吃飯的碗盤,是民間最密切的生活文化器物,不論家財萬貫或市井小民, 天天都會使用到。民國三十年間,台灣手工彩繪碗盤之興盛,於全世界之陶瓷系譜 中,胎土、釉料、彩繪、裝飾等,極具台灣特色吉祥圖樣,有魚蝦、椰風、海景, 四君子,福、祿、壽、囍等,是當時社會生活文化表現!台灣碗盤陶瓷釉色,最有 特色是胭脂紅及花青,從色彩看出臺灣民族熱情和生活文化。而 70 年代後,台灣 塑膠餐具的興起及機器生產的陶瓷,就更讓人懷念阿公阿媽時代,手繪盤子每一個 都不同。當時陶瓷是粗糙,有種古樸素雅風情,是台灣先民走過困苦歲月的歷史記 憶,極為珍貴文化資產。 圖 2-2 海濱山水盤,直徑 21cm ,民間使用,臺灣碗盤館藏。

(28)

台灣陶瓷產業的發展乃是圍繞著製作陶瓷所需之泥土材料和天然氣。因此台灣 陶瓷產業才會分佈於北部、鶯歌、苗栗、台中、南投等地方,使得陶瓷產業從早期 的 20 多家廠商,發展到 4-500 家之多,成就了台灣陶瓷產業盛名。而陶瓷發展的 過程中,北投的陶瓷與台灣其他各地鶯歌、新竹、台中、南投等地不大相同。於原 料方面北投使用貴子坑山麓所產白色陶土,其他地區則使用田園紅色陶土;技術方 面,北投是機器製陶,其他地區則手工,裝置技術方面,北投以長石釉,是以釉上 彩及釉下彩為主要裝飾技法,其他地區則實以灰釉和鉛釉彩,再以刻畫及鏤空及鑲 嵌等為主要裝飾技法;燒製方面,北投燒引用西式四角窯的燒製,其他地區則是蛇 窯等陶器,簡言之;「北投的製陶藝術是現代西方的製陶技術,其他大部分則為中 國傳統的手工製陶技術13 。」 北投燒無論陶瓷的材料、技術、產品等各方面與台灣傳統的粗陶有很大的差別。 北投燒刻意用台灣地方色彩,如原住民圖案、台灣水果。總之;北投燒之技術隨著 技術人員的流轉傳播全台各地,使台灣全台之陶瓷脫胎換骨、嶄新面貌,是台灣陶 瓷文化引進之最初的發源地,也是偉大貢獻之領導者。

壹、盤子與台灣之生活意象

一件事情之過程及內在氛圍之感動或與人之互動間所帶給來的感覺,好的或是 相反等等。具有台灣意象之人、事、物相當多,但每個人對台灣意象之台灣特有文 化認同不盡相似,本研究是創作者以盤子表現本土生長之情感,表現生活中過往的 情感。在生活上和作品間有著深厚的關係,創作者於兩者間不同面向遊走,創作就 是生活的語彙。 以民主的方式經由全民票選,凝聚全民意見,並積極推廣、認同,並隨時間、環 境、人、事、物之改變,導致每個人心目中的台灣意象不盡相同。創作者所針對「台 灣美食 」,以生活的故事題材,台灣美食世界聞名,由北至南,吃吃喝喝,什麼吃 13 陳新上,《台灣現代陶瓷的故事》,臺灣百年‧陶瓷‧北投燒,新北:柏楊文化,2011/08,頁 48。

(29)

的沒有,尖端的科技下帶動社會的繁榮,經濟的澎勃發展。 陳俊良在《尋找台灣紅》書中談到:「紅色的象徵是非常多元的,如代表真誠、 成熟、勇氣、喜慶、生命力、能量、自信、溫暖、富貴、吉利、熱愛、與赤誠……, 可說是感情最豐富的色彩14 。」 有人說流行就是美,一樣白米養百種人,每個人的喜好不盡相同,但流行風於 時代交替下,有台灣傳統意味的客家花布於時尚上大放光彩,它的紅討喜,它的色 彩繽紛。它陪伴著人民過著各種節日,看到它,有一份溫暖、懷舊、親情的喜悅。 生活中也因懷舊的色彩造型特別,設計師們喜愛搭配,重新詮釋下有嶄新的風貌, 百分百的台灣味。作者以牡丹之造型為創作中之元素,古老的記憶,生活的題材, 嶄新的組合。

貳、盤子的裝飾與圖像意義

在心理學的討論,Jaffe 曾把象徵之意義分成三類:一、自然物﹝石頭、植物、 動物、人、山、穀、日、月、風、水、火…等﹞;二、人造物﹝房屋、床、車等﹞; 三、抽象形狀﹝數字、三角、四方、圓…等﹞並在這些研究之中,這些意象就如同 催化劑一般,經由簡單之符號,啟發人們自我淺在之意識15 。 符號是為人們所公認的、認同,具有代表之事物,由繁雜之形狀中之萃取其象 徵之精神,再以簡化表現。而簡單之符號才因能讓人輕易記憶、輕易辨識。經過這 長久時間,而符號累積了許多人們共同擁有的歷史記憶、生活感情等等,才能逐漸 獲得人們的認同,永留其歷史地位。 14 陳俊良,《尋找台灣紅》,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01,頁 13。 15 鄧建瑋,〈屬性特徵比對理論應用於本土化設計〉,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頁 21。

(30)

《美的沉思》裡蔣勳談到「這些形式符號若是一種心理活動並不是個人特有的 現象,而是部族與民族共同心理的情感與記憶16 。」 由自然物及人造物的象徵意義,設計手法上的視覺效果、趣味性也因應產生。 為了塑造不同產品意象,經不同意象特徵和設計手法,發展出許多不同的意象語言, 與消費者間的「文化符號」認同,其意義強調是文化之累積,是許多部落及民族共 同生活經驗,逐漸凝聚成簡單的形式符號。 工藝活動提高了物質使用的價值,也帶來了精神層面的享受,透過造型的美, 體認物件型態多變而奧妙的世界,在心物交流的美感經驗下,自我淨化了,是真、 善、美的常日實現17 。 盤子記錄著人類文化歷史的軌跡。美食於食器上之相乘,美的身影,裝點出屬 於我們生活的點滴。一道美食,可以令人回味無窮,一個陶瓷,可以說盡故事的總 總。它涵容文化、藝術與科學於陶瓷工藝中,是從古至今人類不斷求新、求變、求 美的創作好題材。 生活歲月中美食的記憶,每個人不盡相同,喜愛的也有所差別。不管上山打獵、 下海捕魚,城市與鄉村,一切的勞動不外為了照顧家人、填飽肚子。且將不同文化 認知之差別,展現不同的面貌。而台灣寶島四季如春,生物自然的定律下農產品產 量豐沛,每一個季節總有盛產又大又便宜的蔬果。創作者以一位家庭主婦的心情, 每日於廚房中打滾,季節的變遷生活的繁忙中,潮起潮落,大自然的生生不息,披 上美麗的彩衣。以食物的萬種風情,讓廚房之器物,襯托出臺灣海島地形,蝦、蟹 豐富的資源,地理環境上的獨天得厚海產,在季節的等待中,盼望的美食佳餚,懷 念美食的滋味。 16 蔣勳,《美的沉思》,臺北:雄獅叢書有限公司,1986/02,頁 48。 17 陳郁秀,《美器與食趣的絕妙好戲》,南投草屯: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2003/08,頁序。

(31)

飲食與節令有密不可分之關係。是人們與自然間相依共存的法則。四時的運轉 展現了大地慷慨的給予,給了這一季勤奮工作的人們最佳的報酬,享受著大自然恩 賜之餘,懷著飲水思源的感念之情,一粒種子,一顆青菜,也都是農夫辛勤灌溉的 成果18 。 四季的節氣,應時而食,順天也應人。不同的節日裡,不同的風味飲食,各有 其特定意涵。歲時的輪迴,如象徵性的祈福。如敬鬼神、求平安,說好話、做好事, 一切都是好的寓意。而美食與餐具之間共存的之美及借由盤中的圖案傳達著民間生 活之意涵與祝福等等。如盤中的魚代表年年有餘,竹子代表高節的品性,菊花表示 隱逸性情,蘭花是君子高雅品格……等等,並藉由盤子的裝飾與圖像之意義對我們 生活寄予希望與祝福。

參、生活之吉祥喜事

在這物產充裕的海島中,豐富的物產成就了各地方別具特色的風味小吃,而台 灣南北的氣候溫差,各有不同的時令蔬果。北部寒冷潮濕,南部乾燥多陽,而那風 中的泥土,有淡淡的青草香,而香甜多汁的柑橘,清脆爽口的絞白筍,甘醇美味的 紹興酒等等。好山好水的小城中,天時地利之人和下,美食佳餚、當地特產、台灣 小吃。創作者藉由白盤子的裝扮,一道道的呈現。忙碌的生活下,不忙碌的享受, 有人樂在其中,也有人只求飽腹。 生活中免不了的是人情世故,喜事聚會,以繪畫創作給予美好的祝福。在漫長 的歷史文化裡,人們醉心探索藝術的美,如何食有盡,而意無窮。冷盤的搭配,肉 食料理,烤魚壽司,各式的料理等等。創作者以白色盤子繪畫性的手法,色彩的營 造、墨暈的處理、巧妙的佈局、表現節日之等待下快樂聚會的到來。 18陳泰松,《美器與食趣的絕妙好戲 戲說從頭》,南投草屯: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2003/08,頁 41。

(32)

第三節 盤子題材之作品介紹

作者認為藝術離不開生活,藝術是生活之表現,且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創 作者找來三位以盤子為題材之畫家,有中國水墨畫家齊白石先生,油畫家顧重光先 生及荷蘭的畫商卡爾夫同時也是位油畫家等。一般而言,有關盤子的作品是畫家們 作品中的部分作品,創作者選擇以下數件盤子為題材之作品介紹,與創作者作品相 較下,相同與相異性間作個比較。

壹、 顧重光〈1943 年生〉

繪畫技法從抽象到寫實間,作了極大改變,蕭瓊瑞於《顧重光創作展》書中談 到:在「變」與「不變」之間;顧重光拋出了一個極端的個案;其作品在「現代」 與「非現代」之間,顧重光也丟下一個引發思考的問號,挑戰畫壇固定保守思維19 。 圖 2-3 顧重光,〈和諧〉HARMOMY 各種花卉及小盤,1984 年,油畫,200X500cm。 以台灣多元之水果與花卉,色彩的鮮豔熱鬧與繽紛,技巧寫實如刻工,整個畫 面的重心是中間的小青花瓷盤子,畫面間花卉水果任意的空間組合,古今的對照, 軟硬不同的材質,對比色彩,而物件上的光影增加畫面的穩定性,水果上之光度與 露珠,更增加水果的新鮮真實性。 19 蕭瓊瑞,《顧重光創作展》,戈思明主編,新寫實再現自然,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4/10, 序頁 。

(33)

圖 2-4 顧重光,〈蘋果及魚盤〉,1986 年, 圖 2-5 顧重光,〈迷彩葡萄與魚盤〉, 油畫, 130x162cm。 1986 年,油畫,130x162cm。 作者以容易腐爛的水果對照歷史的多彩繽紛有魚的古碗,古今的對照,以油畫 細膩的寫實工夫表現其生硬、平凡、光滑,巨細靡遺的面像。水果上之水珠以增加 畫面的新鮮與真實感,影子使畫面穩定感。四周花卉蔬果的圍繞,與主題盤子軟硬 的對比,寫實色彩亮麗鮮豔,強調實物之真實感。而創作者強調繪畫性、墨暈,色 彩的轉換與藝術性。以物舒懷,以自然之景,再造之自然,切割畫面,再以塊面彩 的推移,使主題突兀等。而顧先生以花卉水果的圍繞,純寫實色彩亮麗鮮豔,對比 的彩度強,畫作如照片般真實,是新寫實回歸自然的最佳表現。

貳、威廉·卡爾夫 Kalf Willem

1622-1693

其作品提供一種有關財富的描繪,他擅長畫荷蘭人生活中的靜物畫,專有名詞 翻譯過來名稱叫作普龍克靜物畫。象徵著十七世紀生活富裕之荷蘭有錢人的生活。 如威尼斯的銀器與玻璃,中國的瓷器,還有土耳其地毯。很多富裕的家庭會邀請畫 師來為他們家的這些收藏珍貴物品作畫作。對他們這些有錢人而言,畫作中這些物 品不單單是華麗之擺設,同時也是有身份地位人之象徵。這些奢侈品或者珍貴文物 通常只有富人才能買得起,其中還有很多是從遙遠的國家進口來的,從這些畫作中 的物品就代表著荷蘭的海運貿易十分繁榮和發達,民族之富強自豪感。

(34)

圖 2-6 威廉·卡爾夫 Kalf Willem,〈靜物〉, 油畫,168X84cm,哈格曼(德)畫廊藏。 他是一位藝術收藏商,畫作的原物它們是否在卡爾夫的畫裡真實的存在過?卡 爾夫使人工製品變的重要,他的可信技巧十分出色,聲稱複製比原物更好。他作品 的說服力比三吋不爛之舌的炫耀更有意思,也是富貴符旨的代表20 。 精緻的寫實功夫下,生動的慾望與這番感受聯繫在一起,也改變了人們的想法 而以為那是世上最為寶貴的東西。靜物畫肯定了技術性的勞動,翹起的盤子及傾斜 的高腳酒杯,營造出畫面之不安定感,畫家面對無序想要有所探求。真實的物件呈 現於創作中所求之功夫,畫面之勞動就是以件為計價單位。 熟練的轉削技巧,精緻銅器與玻璃製品一旁的青花瓷盤等,調製的微光下,畫 面所營造的氛圍及反光的玻璃,水果皮與元素間的三角空間,小松鼠與畫面之互動, 增添畫面的活潑,青花瓷內置之食物,使整張畫面色調的協調統合非常完美。背景 20 英 諾曼布列松,丁 宇釋,《注視被忽視的事物》,杭州:浙江攝影出版,2000,頁 140。

(35)

是墓碑似的收藏品更增添畫作之富貴之說21 。 一個深暗的空間中物件上的微光為其光源,是十七世紀荷蘭富貴人家生活之描 繪。當元素轉化意境,共識的符號是高貴、精緻的,複製繪畫之技法把元素物件繪 得比原物件還要好。 其作品是多元的元素,盤子是要素之一,呈現各民族國家不同生活之面貌。畫 作的元素與生活是同等的關係……。荷蘭人富有人家之精緻生活收藏品,精緻的刻 工,以展場的氛圍,於主題打上小燈光之光影效果運用於畫布上的處理手法。静物 中物品的呈現是創作者主要表現之目的,視覺與環境是同等級的。而創作者是生活 中的器物、一般蔬果。以台灣本土,在地文物,談我們的生活,說我們的故事。創 作者之作品主題張顯,墨韻的流動,色彩極鮮豔,著重筆墨繪畫之趣味。

參、齊白石〈1864-1957〉

字渭清,號瀕生,原名齊純芝,別號寄萍老人,後人常將白石「山人」後二字 省略,故後常號「白石」。是現代繪畫大師,不論繪畫、書法、篆刻、詩句、無不 出類拔粹。白石先生不願在對事物未作真實觀察之前,不任意下筆。其解釋:「大 自然所產生的,一切決非草率或雜亂的結果」。而敏銳之觀察力來自於社會之環境 刺激。其作品方向,繪畫題材都是他於民間作深入的觀察,早年親近的花鳥、魚蟲、 蝦蟹、瓜菜、水菓、小動物、玩具、日出、農具、農舍等等,故鄉的溪山屋舍,童 年的趣事,行萬里路,破萬卷書,廣交益友、問教等等。創作者找出幾件與盤子有 關的畫作如下。 21 英 諾曼布列松,丁 宇釋,《注視被忽視的事物》,杭州:浙江攝影出版,2000,頁 140。

(36)

圖 2-7 齊白石,水墨 , 圖 2-8 齊白石,水墨, 〈小雞出籠〉,1943 年。 〈多壽〉,1947 年。 盤子有關的水墨畫作,簡單構圖,寫意筆墨,講形式及筆墨之趣味等。畫面的 簡潔有力、四平八穩,是生活繪畫記事。兩張畫作由盤子看來,以深遠的角度佈局, 盤子的造型沒有完整。〈圖 2-7〉小雞出籠,配上小雞及深遠的竹籃,民以食為天, 小雞們亦是,水墨畫之極致生動活潑有趣。〈圖 2-8〉,多壽,螃蟹及花卉的紅配上 墨色的對比,粗細的現條墨韻的處理使整張畫作視覺完美極致。花瓶的虛白和盤面 的留白與畫面空間處理令觀賞畫者心怡舒暢,過目難忘。皆以筆墨為技法,墨為主, 彩為輔,強調主題性,意涵清楚,強調墨彩的濃淡變化,筆墨趣味。

因畫作構圖上大小的關係,表現方向也不同。白石先生是簡潔意涵。屬那個年 代之作品代表,構圖上左出右進,畫面之協調與穩定,文字與圖案的互搭,並重視 文筆之趣味。而創作者的作品表達意涵屬後現代,畫面元素較多,畫面之結構與建 構為作品的特色,元素與彩的多元豐富,畫面之統合協調感,墨暈的處理,轉述了 創作者要傳達之意涵等。

(37)

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實現

創作者的繪畫理念來自林玉山先生之「以『自然』與『寫生』並重。畫風以寫 生,反映台灣特色22 。」以寫生的擇取、地方特色、生命意識等探討藝術之表現內 涵。任何的造形訓練是必須的,面對實物也因人而異。而應物象形,以寫生為創作, 實物各有各的面貌、特色,經視覺、感覺、知覺的意識層次整合,創作中才能使作 品富有生命感,對這塊土地的熱情,並藉由畫作窺探內心世界。 〈原始圖文神祕感探討〉中王厚芯談到有關:「西方作品表現告訴我們創作應 該忠於自己,忠於自己當下對生活的感受,把真實的觀感舒發在作品中23 。」 而藝術創作的泉源與靈感來自於對生活的認知,但絕不是生活的翻版。談盤子, 以青花瓷盤的貴氣象徵著社會的地位階級,白瓷盤子代表生活之象徵意義,生活的 實際樣貌,由創作中說生活的故事。而美的活動要素,是藝術家於構想完整於意象 上所作的努力。藝術美必要具體的表現於外在,藝術家除了具備內在的意象外,還 要能把這意象表現於創作品中,以純熟的技巧,將內在意相與內涵完美的釋放。 在國畫創作天地,海闊天空,無拘無束,任君馳鹏。但從歷史的發展軌跡中, 乃有其自生之「規律性」。有一些是「不變」的,有些則是「可變」的。……只有 掌握「不變」的本質,與「可變」的法則,深切體悟其相互間的關係,靈活應用, 才是創作正途。當然,人各有性,每個人的文化背景、成長、教育環境生活態度之 不同,對上述的「變」與「不變」的認知、選擇、取捨就有不同。但無論如何在創 作過程中,總要有所「變」與「不變」。不變的是傳統國畫的精華部份,與個人特 有的風格。可變的是時空的轉變,社會變遷與自我個性的發揮24 。 22 林玉山,〈典範傳移林玉山繪畫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台灣美術館,2012/05,頁 88。 23王厚芯,〈原始圖文神祕感探討〉,王厚芯水墨畫畢業創作論述,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2002,頁 22。 24 袁金塔,〈第 48 屆傳承與開拓省展國畫部評審感言〉,《台灣美展》,臺北,1991 年研究台灣全省美 展文獻彙編,頁 33。

(38)

創作者選擇題材時以生活之餐具盤子為符號代表,藉著白瓷盤子說生活的故事。 生活系列如:伺候 1、伺候 2。盤子不變,變的是生活故事,周遭的廚房器物餐具之 面向切割組合搭配及變化等,畫出同系不同作品之單元。 而台島海產豐富,魚、蝦、蟹自然資源物產的豐沛,期待的饗宴,不同時令, 豪客等待美食的心情。以畫作中談本土的名菜螃蟹、蝦、魚。蔬果方面,台灣以農 立國,四季蔬果產量豐沛,養生健康美食的概念下,生活中蔬果對生命的重要與生 活息息相關。 生活餐飲下所談的是台灣之人民的生活。生活中之相聚,習慣吃飯談事情,喜 事、宴客、聚餐等為台灣生活模式。而九十年後也因經濟的蕭條,M 型社會底層百 姓生活不易,政府鼓勵民眾消費,發放民生消費卷,促進社會經濟繁榮。生命中有 美的追求,事事也不盡如意,夢與追尋中,心情的起伏。祈求寧靜的心靈,藉由神 明地方官土地公婆的護佑,是生命的期望與寄託。公園中仰望七期豪宅的富貴,也 藉由青花瓷論述主題盤子,談青花瓷收藏品,富貴人生理想之追求。

(39)

第一節 生活記實

創作者如何將想法表現於作品上,而人是有情感的動物「喜、怒、哀、樂」等 等,且將想法、內容轉換靈魂,期許繪畫主題下作品能令觀賞者產生共鳴。在藝術 之表現說中托爾斯泰〈ToIstoi,1828-1910 〉:「他認為一個人為了把自己體驗過之情 感傳給別人,於是在心理喚起這種情感,並用某種外在之標誌『如色彩、調子、言 詞等』,把它表達出來,即是藝術之起源25 。」 創作者因小時候生活在台灣南部沿海漁港,每到傍晚時段,漁船入港,人潮洶 湧沸驣,吵雜的喊叫聲下,熟悉的魚產類及不知名的魚兒於竹框中或塑膠布中,展 現自己的新鮮與美麗。來往的批發商及人們所帶來的商機考驗著漁夫的運氣。汽笛 聲下,不斷的有漁船駛入港口。一眼望去,滿地的海產,在藍天下,人擠人,豪客 與批發商滿足之意掛著臉上。漁村的物產是豐富的,呼吸中是那麼的親切與自然, 連吞嚥下的口水都是鹼的,感覺真好。作者以蝦、蟹生活中的食材,以物思情,以 物寄懷,將回憶化作畫作,喚起對故鄉人無限情懷與思念。如:作品伺候1、伺候2。 創作者是位家庭主婦,每天忙於工作及家庭之間,廚房就是主婦的天地,給予家人 的健康與使命感的責任下,三餐的料理總是絞盡腦汁。美食何其多,但再好的美食, 也比不上故鄉的味道,以故鄉的美味蚵子竂螃蟹為主題延續著後面的發展。 〈真實與虛幻之間與中國林園對話的繪畫創作試探〉中莊連東教授說道:「藝術 如何的傳達,在形成畫面之前,是利用美感與反省之間,多少比重的意念去引導, 又利用何種形象為符號去創作畫面26 。」 25 袁金塔,〈第 48 屆傳承與開拓省展國畫部評審感言〉,《台灣美展》,臺北,1991/10 年研究台灣全 省美展文獻彙編,頁 33。 26 莊連東,〈真實與虛幻之間與中國林園對話的繪畫創作試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 論文,1993/06,頁 58。

(40)

而美感的呈現,有些是可說可寫的,有些是有感無言的。美學中,最易共感的 是畫中的意象與景象,也就是事實的常相,說與不說都有他的存在或是多餘;但事 實美的精華,是有一種說不出的情意。似如思念,似有又無,時有心中排廻,有時 清晰,而或消散。創作者盤子的意象及表達之間的互動,怎麼的轉換變成為關鍵所 在。藝術從生活而來,藝術工作者若不深入生活,則不可能創作真正的藝術。而生 活就像呼吸一樣,讓人感受一切有形、無形的物質與精神的總和,談生活讓創作源 源不絕。 「過去」就是「永恆現在」的一部分,也是帕若夫司基所說的,「人是死後留 下紀錄,而能使人從其遺物中,想見其思想之動物。」而「現在」就是化「過去」 一切為「現在」。因此個人認為,藝術是在傳達個人情感,價值觀念及想法,對一 般的歷史發展做見證。把記憶之過往,無國際性、空間美感的傳遞。創作者以彩墨, 現代性的思維與架構,呈現出創作生活多元之面貌。每個人對藝術作品的理解不盡 相同,美感的經驗、知識的淵源。從歷史的角度,試圖瞭解藝術家所表現的,表現 的方式,如何突破技巧與困境,表現成功與否,如何達到目的及成功的程度如何? 美的事物不在於多,欲望少一點就不會有名利得失的問題,少食一點就不會擔 心肥胖,少一點則令人精神氣爽,在這繁華的社會裡,多並不一定代表美。每個人 對環境的見解與知覺不盡相同,美的標準與水準也因人而異。生活中要有工作,以 工作換取生活所需,這是物質上的需求,進而精神層次上的追求以真、善、美的境 界之理念是最高指標。 創作者依據此理念下,誠以大自然為主體,以意境為內涵,以形象為綜合體。 空間之轉換,大小空間的互相呼應,製造畫面高低落差的效果。多種空間的對立, 是實物與空間的對立,傳統與現實之對立,多元的觸角,主題的呈現,墨韻的流轉, 造景,突兀與相容,切割與組合等。 而黃光男教授在《證實美學》中說到:「在康德美學意念中,藝術美重於自然

(41)

美,自然美之所以美,在人性的佈置與解釋27 。」不同國度的藝術家就有不同的抉 擇與表達方式,及不同的呈現方法。所謂的東西之分,歷史之別。藝術之素材不外 「形」與「色」之客觀的存在,而材料之特性所產生之風格,主觀的「情感」與客 觀的對待,是藝術家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於現實與非現實間,創作者以生 活題材,生活中不能沒有食物,更離不開蔬菜水果。以多食蔬食理念的呈現,以不 同面貌多元的境界,山水造境的寓意,以彩筆歌頌大地,向辛苦的農夫致意,偉大 來自於平凡,在他們的辛勤與努力下,讓我們生活無慮不缺蔬果。作者在觀察事物 時,總是依自我之想法,「自我主觀之認知」來自自我意識形態之安排,而意識形 態又建立在自我環境成長過程中總總之意念的執行。 以帕若夫司基的看法,藝術作品的功用不外乎兩種:對一般歷史發展做見證, 傳達價值觀念及思想等。因此創作者選擇盤子來意解述說生活的故事,而理智意向 範圍,盤子經線直向發展歷史潮流,及賦予由盤論述時代生活中曾經發生的記事的 發展。農村鄉野間樸實的生活,蔬果的豐收,各類魚蝦的補獲,季節的等待與收成, 感性的體認下是緯線橫向的情懷起廸伸展,在主題的意象過程中,靈感及主客觀的 之間的互動,而廚房器物引入創作中的理念逐漸萌芽意明。 《藝術史與藝術批評》書中郭繼生提到「藝術家要做的不是表現其時代內容, 乃是賦其時代予以內容28 。」如禪家之道:「順性求之,方能自然得道。」而人文思 想演變成陰陽相生的宇宙觀後,藝術作品就成為用來具體表現人類對自然背後原理 的體認,這也是中國藝術思想中形上學之根源。 「中國之藝術除形上學的意義外,它同時也一直具有相當程度的社會意義。所 謂『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並運,發於天然,非由 27 黃光男,《證實美學》,臺北:天培出版,2000/01,頁 129。 28 節錄自郭繼生,《藝術史與藝術批評》,臺北市:書林出版社,2007/05,頁 83-89。

(42)

述作』。足以代表早期藝術之社會與政治功能之看法29 。」 繪畫上我的心得,寫生是好的,如果時間允許,尋找題材,以實物觀察色彩、 造型、感覺,於手中觀察。以實物找出要之角度面像,怎麼組合,怎麼搭配,練習 練習,就會有所收穫。若是場景,最好是身歷其境,不只到此一遊而已,環境要泡 久一點,住上個幾天,真的有感受到大自然美的種種等。不止寫其形,還要傳其神 韻、意象及涵意之表達等。可嘗試新的媒材、新的技法,作品中加入新時代的東西 與精神。從材料著手,各類書籍為養分,工作也是學習,時間一久,就有心得。繪 畫不可故步自封,墨守成規,活在自我之世界,但這也並不是絕對的,有時候這才 是符合風格之條件。繪畫之題材也要有時代之使命感,不離開我們現有之生活才是。 打開電視,翻開報紙,一本傳記,朋友間的泡聊天,時事、家事、生活中的瑣事, 花花草草,一場電影、旅行散心放空,公園遊樂及宗教社團等生活中所遇到總總之 事及吃喝玩樂和個人喜好皆可成為繪畫之題材,從喜歡有感覺的容易下手之處著手。 題材取自生活,繪畫我們的人生,豐富我們的心靈世界。如創作作品,盤紅富貴一 甲子,理念來自於美好的祝福,不管認識或是或不認識的人。生命中每天都在重複 一樣的事物,同樣的日子,不同的是我們的心情、環境,而是否乃在原地,是否也 成長著,祝福我同時也祝福身邊的人。 作者創作品清晰的呈現了表達的符號與象徵。如何呈現生活之現象與面貌,社 會現象的反思與批判,在主觀與客觀之交集下,如何轉化成象徵的主體,也正是創 作者將意念轉化形成畫面形象的起點,將理念表現於創作中,理念是一切創作之根 本與表現來源,然而畫面的效果則是理念之實現。 29 郭繼生,《藝術史與藝術批評》,臺北:書林出版社,2007/05,頁 68。

(43)

第二節 生活美學與實踐

所謂文化者,為人生之美化,即人群生活藝術。自古易經:「觀乎天文,以察 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人生美化之行為及結果。星雲法語又說: 「如何美化人生?我們常說要美化家庭、美化環境、美化社會,要美化這個,美化 那個,其實最要緊的是美化自己,美化每一個人的心,美化我們的人生。」 藝術是一個國家的智慧與文藝形象,美化人生是人類生命於生活中以美化藝術 之過程。宇宙涵義,上下四方之空間為宇,往古來今之時間橫向為宇宙。人生涵義, 生命為縱線前後生存時間,生活為橫面不同活動空間。蓋人生含有生命與生活,前 者為從出生至終生之性命;後者為從此處至彼處之活動。

一、 時間的生命

:「從初生至終生,縱線時間的生命。生命線性發展際遇中,價值 觀的成長與認知、轉換每一個階段,不盡相同。 人生是很短暫的,懂得生的歡 慶的人,生命像個寶,彌足珍惜。他們不是只有稱心滿意時才快樂,在困境苦 難中,也能逗著自己笑。他們慣用之方法是逗趣、耶榆自己,找些有趣的事分 享30 。」 人生成長階段,各有不同的需求與發展,前面的處境,影響了後面的人生,節 節環環相扣,有苦有樂,且看處世態度的捏拿與造化。

二、 空間的生活:

從生活活動的多采多姿到各地,「橫線空間的生活。珍惜生活雅 事,生命是嚴肅的,但也必須是優雅的事物。要圖存,但也要有浪漫清閒的自 娛。所以每個人除了勤奮工作,努力學習和成長之外,要做一點隨心所欲的雅 事。它使生活變的有情趣,焦慮煩惱得以紓解,心靈生活得到充實31 。」 30 鄭石岩,《打造美好人生》,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01,頁 45。 31 同注 30,頁 96。

(44)

生活面向發展下,生活之追求,生命的進化,人們於生活中如何安身立命,精 神愉悅的生活下。藉由詩、書、畫等及收藏品青花瓷的美,美化人生,舒展身心。 《鄉情 美學》中藍蔭鼎先生說到:「藝術要創作,不要完全模仿自然,多看自 然可以瞭解自己,但不要被自然抓住,而要抓住自然32 。」如何能夠把自然的美和 力量予以強調、變化表現出來,就是你的創作力量。享受藝術創作之樂趣,有限生 命裡,如何活的有意義,心的力量,堅強面對生命的無常,面對生命中真實的自己。 32 藍蔭鼎,《鄉情 美學》,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11/04,頁 40 。

數據

圖 4-13 創作者以外圍之蔬菜,中間是以六個盤子的面像於兩者間的切割,衝 突與協調的曖昧,絲瓜布的拍打,質感的效果處理。墨韻中,金黃的背景處理, 為了凸顯中間的盤面主題,以三角形作了第二、三次的切割。而圖 4-14 由爐具、 工具及餐具往內推移,兩次回形的切割,色的渐層,使畫面的重心,不著痕跡。        創作者抽離物質本身之顏色,選出一色,為原物之主色調,讓色彩大為提高, 使畫作產生飽滿的量感和更大之張力。       二、超現實想像 不同屬性及元素間的隨意置放,大小錯落,不合理性且不協調,著重畫面
圖 5-10 陳真美,〈心誠則靈〉,2010,紙本彩墨、綜合媒材,100X200cm。
圖 5-13 陳真美,〈富貴之夢〉,2012,紙本彩墨、綜合媒材,100X200cm。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research refers to UTAUT model of Venkatesh, Viswanath, Michael, Gordon and Fred (2003) and even add the Hedonic Motivation of UTAUTⅡ to investigate the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atisfac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to identify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compare how a traditional narrative teaching method and a GeoGebra-based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al method affe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cross-strait visitor’s tourist experience.With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motives stated as above, 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In order to reach this research purpose, this research was probed into and gathered together to exactly happen in such four dimensions as product

This research includes the measurement of resection method, the principle of profile survey of tunnel and the application of 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language to

This research looks up the present enterprise or the company in the flow which recruits to select, all penetrates many kinds to select tools and so on tool lik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