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知識產權對全要素生產力影響估計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知識產權對全要素生產力影響估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依循過去文獻的經驗累積和經濟理論的指引,本研究認為個別企業的生產效 率會受到該企業的自身特性、專利權的持有情況和所屬產業特性及所在地區專利 權的分布情形影響。為了檢驗專利權和其他因素對於生產力的影響,本研究建立 若干假設並利用迴歸估計加以驗證,釐清專利權對生產力提升的貢獻和實質效果。

假說一:持有愈多專利權的企業,生產力相對較高

持續投入技術開發和產品創新的企業被視為相較其他同業競爭者有更積極的 營運決策,也意味著在要素投入的資源調度和整合會有更積極的作為。而重大的 研發創新成果最後通常會轉化為具體的專利權資產,不論該專利的內容是較節省 成本的生產技術或是改良式的產品設計,甚至是新穎、原創的生產流程或產品功 能,都將為持有該專利權的企業帶來生產上的成本競爭優勢或是產品差異性的市 場有利地位,因而有效地節省要素投入或創造更高附加價值的商品產出,繼而反 映出較高的生產力,因此本研究預期個別企業專利權的持有數量將會與生產力的 水準呈正向關聯。

假說二:新舊專利權對生產力的提升效果不同,存在影響衰退現象

專利權對於生產力的正向積極作用導因於嶄新的技術或新穎的產品功能設計 及對於該專利內容的壟斷使用地位。因此隨著時間的經過,產業的擴張、進步,

同業競爭者發展出類似的替代技術等,專利權對於持有的企業生產力的正向影響 效果將會逐漸遞減,並隨著該項技術的過時和產品功能普及最終消散。

假說三:相同產業或地區的專利權數目總和影響個別企業的生產力

由於產業或地區內的專利權總和代表具體知識技術的累積成果,企業若處於 創新知識密度較高的產業或地區,則可以預期企業面臨的創新壓力較大,可供參 考的相關知識技術也較多,也比較容易尋求共同合作開發知識技術的策略聯盟對 象,繼而能夠提高企業自身的生產力;然而,專利權本身有法律賦予的壟斷地位,

有設立市場進入障礙的策略性功能,有效排除競爭對手的進入與限制其他人從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相關技術發展的結果,會削弱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力道,降低企業促進生產效率 和改善營運體質的誘因。

假說四:不同類型的專利權對於企業生產力提升的效果不一

由於資料允許進一步將企業持有的專利權區分為「發明」、「實用新型」與

「外觀設計」三種不同類別的專利類型,依照產業的性質,生產流程的實際搭配 和市場對產品接受度的變異,本研究好奇不同類型的專利權對於生產力提升的貢 獻效果可能存在不同的實證結果。例如:對於求新求變的消費性電子企業,外觀 設計類的專利權可能對生產力的影響效果較大,而對於著重實際營運、安全要求 較高的鐵路運輸業者,外觀設計類的專利權相較另兩類專利權對生產力的影響可 能相對極小。

此外為了得到專利註冊權對生產力影響的迴歸係數一致估計量,避免有變數 忽略產生的偏誤 (Omitted bias) ,迴歸估計式內除包含若干專利權的關鍵變數,也 放入其他如企業年齡、規模、國有資本及外國資本參與比例,以及所屬產業和時 間年度的控制變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