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謝明瑞(2002)於「知識經濟與競爭力」文中指出,根據經濟合作發展 組織(OECD)在一九九六年所作的定義,所謂「知識經濟」(knowledge-based economy, KBE)是指直接建立在知識與資訊的創造、流通,以及利用的經 濟活動與體制;另方面,歐洲共同體則將知識經濟的定義內涵作較大的修 正,由建構在知識上的經濟基礎,轉為更積極的呈現「以知識為驅動力量 帶動經濟成長、財富累積與促進就業」的特質;亦即知識經濟不僅包括新 經濟與資訊經濟的概念,而且從高科技產業擴大至所有的產業部門,大部 分的產業均有逐漸朝向知識密集的發展趨勢。

企業要轉型成知識型組織,才能保有長期競爭優勢。一家知識管理型 的企業,也就是一個不斷創新求變的組織實體。就廣義而言,組織與個人 的知識管理是一種長期的學習過程。知識管理不會自行運作,需要有系統 的知識管理推動措施,包括建立積極性的學習環境。

(一) 知識的定義

根據維基百科條目指出,知識是對某個主題確信的認識,並且這些認 識擁有潛在的能力為特定目的而使用。認知事物的能力是哲學中充滿爭議 的中心議題之一,並且擁有它自己的分支—知識論。從更加實用的層次來 看,知識通常被某些人的群體所共享,在這種情況下,知識可以通過不同 的方式來操作和管理。

儘管知識是日常生活裡的中心組成部分,但知識的確切定義仍然是哲

述,知識必須具備三個特徵:被證實的(justified)、真的(true)和被相 信的(believed)。

Davenport & Prusak (1998) 在「Working Knowledge」一書中把知識定 義為一種資訊流動的綜合體,含有許多不同的元素;其中包括結構化的經 驗、價值、文字化的資訊、專家獨特的見解以及新經驗與資訊的整合等;

在組織中,知識不僅存在於文件與儲存系統中,也蘊涵於日常例行的工 作、過程、執行與規範中。知識需要經由客觀分析與主觀認知形成,且與

「人」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知識的重要性無庸置疑,Quintas (1997) 就定 義知識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其類型有:(1)市場及顧客資訊;(2)產品資訊;

(3)專業知識;(4)人力資源資訊 (human resource information);(5)核心商業 流程;(6)交易相關資訊;(7)管理資訊-特別是主要的決策策略;(8)供應 商資訊-著重在交易協議及服務資訊等。Nanoka (1994) 則定義知識為正 確的真實信念 (justified true belief ),此真實信念為動態、具相關性、具不 穩定性且因人而異。

(二) 知識的分類

Nonaka & Takeuchi (1995) 將知識區分為內隱與外顯兩種,如 表2-1 所示。

1. 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隱性知識是屬於個人的,即使連專 家也無法使其充分表述的知識,但能藉由長期師徒關係由一人轉移 至另一人。隱性知識指的是內心的模式與信念,容易表現在行動或 工作上,但因為高度個人化,很難將它公式化,所以容易流失且難 以用文字或句子表達或記錄,包括企業、經營者或員工的經驗、技 術、文化、習慣等。隱性知識為個人主觀的經驗性、類比性、具個

別情境特殊性的知識,通常無法直接辨認,它保存於個人身上、一 般製程或關係等型式中。隱性知識不但深植於個人的行動和經驗 中,同時亦深植於個人之理想、價值和情感上,所以難以透過文字、

程式或圖形等具體條列規劃之形式向外傳遞。隱性知識比較複雜,

產生的成本較高,傳遞較為費時,可重複使用之機會較低。

2. 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顯性知識存在於團體,比較具體 客觀,能以明確的語言形容,有規則也有系統可循,且容易藉具體 的資料、科學公式、標準化的程序或普遍的原則來溝通和分享。能 夠編纂、易於流通,常記錄於各種儲存體或系統內,包括一切以文 件、手冊、報告、程式、圖片、聲音、影像等方式呈現的知識,不 論是傳統的書面文件,或電子化後的檔案,可以透過正式形式及系 統性語言傳遞的知識。顯性知識是關於過去的事件或涉及非此時此 地的對象,與特殊的現實情境較無關聯;能夠被重複使用並與人分 享,且具廣泛使用性。

表 2-1 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的比較

隱性知識(主觀的) 顯性知識(客觀的)

經驗的知識(實質的) 理性的知識(心智的)

同步的知識(此時此地) 連續的知識(非此時此地)

類比知識(實務) 數位知識(理論)

資料來源:Nonaka, I. and Takeuchi, H. (1995)

Quinn(1996)等人認為:知識是存在於專業人員身上的智慧資產,可分 為四個層次,愈後面的層次愈重要:

1. 認 知 性 知 識 (cognitive knowledge ) 或 稱 「 知 道 該 做 什 麼 」 (know-what):是指專業人員經由基礎訓練和認證(certification) 所得 到的知識,這種能掌握特定領域的基本知識很重要,但要成功仍嫌 不足。

2. 先進技術 ( advanced skills )或稱「知道如何做」(know-how):能轉 化書中學到的知識,使之有效地運用,從而創造出實用的價值,這 也是最常用來創造價值的專業技術層次。

3. 系統的了解 ( systems understanding )或稱「知道為何如此做」

(know-why):是指經過高度訓練後具直覺判斷力的專業人員,對特 定領域的因果關係能有深入的瞭解,能夠從單純的執行任務,進而 解決更大的複雜問題,以創造更大的價值。例如,某經驗豐富的研 究主管擁有深刻的洞察力,能直覺地知道該提供經費給哪些研究計 畫,以及何時該提撥經費。

4. 自我激勵的創造力 ( self-motivated creativity )或稱「在乎為何如此 做」(care-why):這種創造力包括追求成功的意志、動機與調適能

(三) 知識管理的定義

美國生產力與品質中心(American Productivity & Quality Center,APQC) 認為,有系統去發現知識、瞭解知識、分享知識與使用知識,以創造價值 的方法,讓資訊與知識能在適當的時間流向適當的人,使這些人能工作的 更有效率與效能,就是知識管理。KPMG管理顧問公司認為:透過系統化、

組織化的方法運用企業內部知識,以提升營運績效,就是知識管理。

Microsoft認為:讓人們可以適時的存取資訊,並且利用該資訊來提供解決 問題的方案及把握商業機會就是知識管理。也就是說,將最適當的方法用 在最適當的人,並在最適當的時機去獲得最適當的效益,產生最好的成 果,就是知識管理。日本知識管理專家森田松太郎(Matsutaro Morita)則說:

尋找研究一個最好的實踐方法,靈活運用在公司內部,就是知識管理。

勤業管理顧問公司在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劉京偉譯,2000)中提出有 關組織知識管理的公式如圖2-1:此公式意指「組織知識的累積必須透過電 腦科技將人與資訊作充分結合,並在分享的組織文化下達到乘數的效 果」。其中人是知識的載具,也是知識創造的核心,而電腦技術則是知識 管理的重要工具,它使知識得以數位化,並便於儲藏、複製、傳播與分享。

圖 2-1 組織知識管理公式

資料來源:勤業管理顧問公司( 2000,劉京偉譯)

知識的價值是在愈多人分享及使用,他所呈現的價值會愈大,所以對 企業來說,知識的管理是有其重要性的。但是須注意的事,知識管理不是 用來解救身處危急中的企業,而是針對企業現有策略去做充分運作,幫助 企業成功及提升效率的執行策略。陳永隆(2008)於知識管理一書中將知識 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KM)定義為:能協助企業團體或個人,透過 資訊科技,將知識經過創造、分類、儲存、分享及更新,就是知識管理。

(四) 知識管理的流程

勤業管理顧問公司(Arthur Andersen Business Consulting)認為知識管理 的執行活動可分為四大步驟,如圖2-2:

圖 2-2 知識管理執行活動的四大步驟

資料來源:Arthur Andersen Business Consulting (2000),引自(劉文良,

2008)

2. 發掘問題與運用知識以解決問題:蒐集到的知識將用以發現新問題 與解決問題,為解決知識運用所產生的難題,需將知識運用的方式 加以明確化,此外,也必須與員工進行深度溝通,讓員工明白知識 管理的用意、實行之目的等。

3. 組織學習與累積知識:透過個人知識的活用,可以強化解決問題的 層次,並建立學習型組織。其中讓企業員工分享知識,並用激勵制 度鼓勵員工貢獻所擁有的知識。

4. 革新與創新知識:此階段的目的在創造價值,須以全企業發展的角 度來思考,如何使用知識才能獲致最佳成效?高度創造力所創造出 來的知識,會形成核心能力。為了產生有價值的知識,須設立知識 長,整合組織內外部資訊及策略並且不斷更新。

陳永隆(2008)指出知識要經過創造、分類、盤點、儲存及分享,還要 經過更新,才能建立知識地圖,協助企業產生價值。圖2-3為知識管理的核 心流程,其說明如下:

圖 2-3 知識管理的核心流程

資料來源:知識管理-價值創新與開放分享(陳永隆,2008)

1. 知識創造:企業對知識源頭的發掘與知識的分享,可透過下列三種 方式作為傳遞管道:

(1) Inter-Knowledge:網路世界知識傳遞。

(2) Intra-Knowledge:企業內部知識傳遞 (3) Extra-Knowledge:企業之間知識傳遞。

知識透過不同的傳遞管道進入企業內部後,就成為知識創造的源 頭。創造的流程包含企業內部與企業外部,同時,企業亦須致力於 將內隱知識引導成為外顯知識。

<創造> 創新的源頭 Inter-、Intra-、Extra-

<分類> 知識種類,檔案、技能、思考

<盤點> 重要知識、知識地圖

<儲存> 文字、圖片、聲音、影像

<分享> 線上學習、知識社群

<更新> 知識更新、不斷改變

<價值> 知識行銷、知識價值鏈

資源整合、虛擬團隊、協同合作 資訊科技應用

2. 知識分類:企業在日常營運流程中會自然產生各種文件,不管是作

3. 知識盤點:知識盤點(Knowledge Audit)是指經由有計畫的流程設計 與檢視,針對企業內部的專業領域與企業外部的客戶需求,進行系

的知識、內隱式的技術與經驗、外顯示的文件檔案、以及否與外界

最大功效,分享給有需要的人;採用管理主要是定義知識內容之使用原

Karl Wiig(1994)提出知識管理的三個支柱與一個基礎。Wiig (1994)認 為,知識管理是一種包含所有可以促使企業在足夠基礎上產生「智慧性行

Arthur Andersen (1996)在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中提出了一個包含七項

Arthur Andersen (1996)在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中提出了一個包含七項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