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知識結構引出方法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擬援用知識結構評量的概念於圖書館網站資訊架構研究中,以提高圖 書館網站內部尋獲度為目的,分別以卡片分類法與相似性評定作為知識結構引出 方法,並將兩種方法蒐集得到之資料分別以群集分析及徑路搜尋分析兩種知識結 構表徵方法建立網站架構圖,期望找到可協助網站架構建置最佳的方法。

在進行研究之前,須先瞭解卡片分類法及相似性評定的基本精神及施測細節,

也應瞭解群集分析及徑路搜尋分析的原理及方法。本章首先介紹用以引出知識結 構的卡片分類法及相似性評定法,繼而說明群集分析及徑路搜尋分析這兩種知識 結構表徵方法,最後則闡述尋獲度的概念‧

第一節 知識結構引出方法

知識結構引出常見的方法有字詞聯想、分類法、相似性評定、構圖法等。在 社會科學的領域裡,已長時間運用分類分析(sorting analysis)方法來幫助收集 資料,使研究者能更加瞭解個人對於某些概念的思考方式(Deaton, 2002),而 卡片分類法更經常被許多資訊架構師或相關學者用以分析網站架構(Morville &

Rosenfeld, 2006)。相似性評定則是教育心理學家預測學習者的學習成效時經常 使用的引出方法,本節將對卡片分類法及相似性評定之基本原理及實際實驗過程 做進一步的文獻探討。

一、 卡片分類法

Maiden 與 Hare(1998) 認為分類不僅只是簡單地作為實際事物的表達,也 是一種個人積極建構的活動。Coxon(1999)定義「分類」的行為是將某數量的 事物分到數量較少的群體項目,且這種配給行為是存在某些規則的。他同時也指 出,分類不只是運用在實驗研究,當我們需要整理大量物件時,我們隨時都在從

9 想法(Morville & Rosenfeld, 2006);除此之外,也能對網頁選單的組織和結構 做設計前的測試(Dickstein & Mills, 2000)。

在實行分類研究時,必須有適當的物件來輔助使用者進行分類動作,卡片分 類法即是使用「卡片」作為物件,讓使用者進行分類的一種實驗方法。Upchurch、

Rugg 與 Kitchenham(2001)指出卡片分類法源於 George Kelly 的個人建構理論

(personal construct theory),因個人建構理論中提到,不同人對於分類事物的看 法不同,但存在著足夠的共同性讓人們瞭解彼此的想法,也存在著足夠的相異性 展現個人的特質(Fincher & Tenenberg, 2005)。卡片分類法至今已被許多資訊架 構師或相關學者用以分析網站架構(Morville & Rosenfeld, 2006),Hudson (2005)

認為卡片分類法是一項資訊獲取的方法,經常被資訊架構師、人機互動設計師、

使用性專家用於建立或評估網站架構。Courage 與 Baxter(2004)則認為當我們 需要得到對於網站之內容、專有名詞或是產品組織上的使用者反饋(feedback), 2007),並發現使用者在查找內容或功能時的心智模式(Spencer & Waefel, 2004)。

10

簡單來說,卡片分類法是用以收集使用者使用網站時的心智模式與建議,作為設 計時參考的方法。

當網站設計者有大量資訊需要分類處理、設計網站導覽、網站改版或新增區 域,以及想瞭解使用者對分類的想法時,都是使用卡片分類法的時機(Spencer &

Waefel, 2004)。透過卡片分類法可以瞭解以下問題:使用者希望資訊被組織的 方式為何?不同使用族群中,相同及不相同的需求為何?網站擁有多少潛在的主 要類別?這些類別要如何命名?(Spencer & Warfel, 2004)

Fincher 與 Tenenberg(2005) 指出卡片分類法的優點在於:它是一種簡單 的管理尺度,簡化了在此種大規模研究中研究者與受試者間的訪談過程。而且分 類這項任務,並不會對任何研究課題有特定的負擔,例如時間壓力或記憶力的限 制,因此適合所有的專業知識範圍。即使受試者之間沒有使用共同的語言,卡片 分類法仍然可以比較各個受試者的想法,不會受到語言上的刺激。Upchurch、

Rugg 與 Kitchenham(2001)指出,相較於傳統的訪談或問卷調查方法,卡片分 類法可以進一步促使半隱性知識(semi-tacit knowledge)的取得。

(一) 卡片分類法實施過程

卡片分類法基本實施方式,是讓受試者將一系列由網頁內容或功能性所定義 的卡片項目,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分類(Spencer & Warfel, 2004)。根據實驗的 進行方式,卡片分類法也分為不同類型,大多數文獻將之分為開放式卡片分類法

(open card sorting)及封閉式卡片分類法(closed card sorting)(Boulton, 2007;

Spencer & Warfel, 2004;Morville & Rosenfeld, 2006 )。

封閉式卡片進行時,已存在既有的類別幫助受試者建立架構,受試者可仔細 思考不同類別的意義,將適當的網頁標籤置於各類目下(Boulton, 2007)。開放 式卡片分類法則是適合用於最初架構設計之階段,讓受試者對最底層的網頁標籤

11

做分類,由下往上建立網頁架構,並進行分類(Category)項目標籤之命名(Boulton, 2007)。

不同類型之卡片分類法能達到不同之研究目的。封閉式卡片分類法,可用於 觀察使用者如何對網頁內容進行分類、對於既有的資訊架構提出問題、識別模糊 的標籤及內容,或對各階層進行測試。開放式卡片分類法則可用於建立網站中一 般性的網頁標籤、確認網頁內容標籤是否適當、聚焦於有問題的區域及各項目之 間的親和度(Boulton, 2007)。另外,在開放卡片分類法中,分類標籤的命名是 基於受試者所聚集的卡片項目內容而定,可避免以研究者為中心的主觀意識

(Fincher & Tenenberg, 2005)。

卡片分類法的實施可在實體平台與虛擬平台等兩種平台上進行。實體平台即 是在書桌上進行,其優點在於可促進研究者與受試者間的溝通,也讓受試者對於 攤在書桌上的卡片一目了然。虛擬平台則是利用電腦軟體,如USort、EZsort 等,

雖然受限於螢幕大小,但可以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Martin & Kidwell, 2001)。

Hinkle(2008)整理了各種卡片分類法的軟體,如表 2-1 所示。

12

表 2 - 1 卡片分類法之軟體

Application (URL) Platform Availability

CardZort(www.cardzort.com) Windows Commercial product

WebSort(www.webzort.com) Web-based Commercial OpenSort(www.themindcanvas.com) Web Commercial OptimalSort(www. optimalzort.com) Web Commercial SynCaps

(www.syncaps.co.uk/design/sycapsv2.shtml)

Windows Commercial xSort(www.ipragma.com/xsort) MAC OS X Commercial

WebCAT

(zing.ncsl.nist.gov/WebTools/WebCAT)

Windows/

UNIX

Free

Usort/EZCalc(IBM) Windows Free but now archived; no longer supported

資料來源:”Card-sorting: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card sorting results.” by Hinkle, V., 2008, Retrieved May 22, 2012, from

http://www.surl.org/usabilitynews/102/cerdsort.asp 者皆有對卡片應選擇的數量提出建議:Upchurch、Rugg 與 Kitchenham(2001)

認為使用 8 張以下的卡片會有失去研究標準的風險,20 張以上卡片將分類變得 繁瑣。Spencer 與 Warfel(2004)認為少於 30 張卡片不足以建立完整的分組,多 於100 張的分類受試者會感到消耗過多時間及疲倦,因此 30~100 張之間的卡片 數量是較理想的。但如果是對於網站內容相當瞭解的受試者,甚至可使用到200 張卡片。Kaufman(2006)認為基本的卡片數量應介於 20~50 張之間,但根據時

13

間是否充足與內容複雜性,卡片甚至可以使用到 200 張的數量。Zimmerman 與 Akerelrea(2002)建議將項目控制於 75~100 張卡片以內。Courage 與 Baxter(2004)

認為卡片數量不要超過90 張,因為受試者無法在同一時間思考多於該數目的分 類。Hahsler 與 Simon(2001)讓受試者分類 120 張卡片,但成效並不理想,有 些受試者因此失去耐心,也有無法完成分類或命名分類名稱的受試者,因此該研 究者認為卡片數量不要超過100 張。

表 2 - 2 卡片分類法建議之卡片使用數量

研究者 數量

Upchurch, Rugg & Kitchenham(2001) 8-20 張 Spencer & Warfel(2004) 30-100 張 Kaufman(2006) 20-50 張 Zimmerman & Akerelrea(2002) 75-100 張 Courage & Baxter(2004) <90 張 Deaton(2002) 8-15 張 Hahsler & Simon(2001) 少於100 張 修正(Spencer & Warfel, 2004)。

卡片項目選擇來源的內容可能為網站中一個單獨頁面、功能、一小群的頁面 或是整個主題階層。無論選擇為何,卡片分類法實行時,最不樂意見到的情形是 受試者不斷反應卡片項目過於無關而沒辦法分類;因此各項目之間應該具有足夠 的相似度,讓受試者可以進行分類的動作(Spencer & Warfel, 2004)。Kaufman

(2006)對於卡片項目的選擇給予一些提示:通常主題的選擇應為重要頁面或重 要功能,除非是小型的網站,否則不用每一個頁面都給予一個主題。

14

最適當的卡片項目選擇應該來自使用者(Hawley, 2008)。研究者也可以用 問卷調查的方式,讓受試者列出心中認為與研究個案有關的主題,或是利用使用 性測試(usage surveys)調查受試者經常使用的內容或功能,再從中挑選適合列 入卡片項目的主題(Kaufman, 2006)。使用自由列表(free-listing)的研究方式 可以自受試者取得具有高價值的內容或要素,決定出代表受試者心目中的分類。

自由列表的實施方式如下(Hawley, 2008):

(1) 請受試者列出所有想到的項目;

(2) 或者,請受試者根據他人的回應思考應列出的項目;

(3) 評估各個內容元素出現的頻率。

決定自由列表受試者人數的最佳方法為先使用5~6 人做測試,確認受試者的 研究結果後,再增加1~2 位受試者,檢視研究結果是否有明顯的變化。如果結果 是穩固的,則不需再增加其他受試者(Courage & Baxter, 2004)。我們可以使用 自由列表做開放式卡片分類法的前置作業,從中選擇較適當的內容作為卡片分類 法的研究項目(Hawley, 2008)。

項目的命名應該要簡短易懂,如果有必要,可以在卡片的背面輔以簡短說明 或圖樣。將每一張卡片標明號碼可以幫助分析之後的分類結果(Kaufman, 2006;

Spencer & Warfel , 2004)。標籤的書寫建議使用印刷的方式,方便事前的組織,

在實驗中也增加了易讀性(Kaufman, 2006)。

卡片的規格建議使用10 公分乘以 15 公分的大小,除了進行分類的卡片以外,

必須額外準備空白卡片讓受試者可以增加或修改項目(Spencer & Warfel , 2004)。 Robertson(2001)建議使用 7.6 公分 12.7 公分大小的卡片,此大小足以書寫 和掌握,也能在書桌上有好的呈現。

15

2. 受試者

Spencer 與 Warfel(2004)認為 7~10 位受試者是適當的,但如果受試者是以 團體為單位做測試,則3 人一組,共使用 5 組當作實驗組,共 15 位受試者會得 到較佳的效果。Kaufman(2006)認為至少需要 10 個受試者,或是 5 組各 3 人

Spencer 與 Warfel(2004)認為 7~10 位受試者是適當的,但如果受試者是以 團體為單位做測試,則3 人一組,共使用 5 組當作實驗組,共 15 位受試者會得 到較佳的效果。Kaufman(2006)認為至少需要 10 個受試者,或是 5 組各 3 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