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表達」是人類傳遞思想與情意之重要方式,語言及文字即是將心中的想法、感情 表現出來的兩大方式,但單憑「語言」是無法保存並跨時間、空間的溝通,只能藉助

「文字」來留存記憶且延伸溝通的距離。近年來,新移民子女(New Immigrant Children)

比例逐漸增加,其教育議題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由於所處家庭多為社經地位低落,新 移民母親語言不通及文化差異,影響其子女的語言發展,導致新移民子女在理解能力 及表達能力等高層次語文能力上有先天上的弱勢(盧秀芳、黃琬玲,2004;陳璽琳,

2005)。為提升新移民子女之表達能力,透過課後額外的輔導時間,期使他們能補足弱 勢之處,培養自身具有良好的表達工具。

本章就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名詞釋義及研究限制等四節分別闡述如下: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者在學校修習師培課程時,於教學現場接觸幾位新移民子女,其課業成績落 差甚大,有優秀的,也有較差的,如黃怡樺(2008)以高成就學業之新移民子女作為 研究對象,發現到父母良好教養態度,是子女很好的學習鷹架,其結論破除以往對於 新移民子女皆為「弱勢學生」的刻板印象。研究者欲瞭解影響新移民子女學習態度及 課業成就之相關因素,並聚焦於語文學習方面來探討,因此,積極投入新移民子女的 研究中。本研究主要基於下列動機進行研究:

壹 壹 壹

壹、 、 、新移民子女的教育問題 、 新移民子女的教育問題 新移民子女的教育問題值得深入探究 新移民子女的教育問題 值得深入探究 值得深入探究 值得深入探究

隨著新移民子女陸續進入國小求學階段,所衍生的教育相關課題已引起政府及教 育界的高度重視。除了強調新移民子女人數比例增加外,也呈現出某些擔憂與疑慮,

這些新移民配偶在不熟悉臺灣文字、語言及文化的情況下,如何教養下一代?而新移 民子女會不會因為新移民配偶不識國字、教育程度低、操有口音的國語或臺語,而影

響在各方面的學習能力,甚至影響學習成就與學習適應?因此,國內許多研究便針對 新移民子女之學習成就與學習適應進行探討(黃琬玲,2004;黃綺君、張淑猜,2005),

而政府於 2003 年將新移民子女納入「教育優先區計畫」中,針對新移民子女提出了許 多輔導措施,期望能藉由額外的教學時間來補足新移民子女先天弱勢之處,並定期辦 理許多活動,如舉辦國際日、母職教育活動、教師教學知能成長活動、相關研究及研 討會及親子共讀等,將多元文化及語言融入,使得新移民家庭融入我國文化,欣賞並 學習彼此的文化,慢慢消除在新移民子女先天教育條件上的差別。

因此,研究者有鑒於新移民子女學習低落之教育問題的重要性,欲深入瞭解新移 民子女學習困難所在,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貳 貳 貳

貳、 、 、新移民子女相關研究有待澄清與驗證 、 新移民子女相關研究有待澄清與驗證 新移民子女相關研究有待澄清與驗證 新移民子女相關研究有待澄清與驗證

國內單獨針對國語文學習情形作研究探討的論文較少,諸如:陳湘淇(2004)、吳 雅惠(2005)、莊文連、王振世與蔡清中(2008)等學者,大多以學校學期成績或國語 科學年成績作為分析語文能力的主要資料,僅能探討表面現象,無法針對語文能力之 聆聽、說話、閱讀及寫作各項能力進行深入地探討及分析,以瞭解新移民子女在哪一 方面佔優勢,哪一方面較為弱勢。此外,從新移民子女之口語能力作為研究者有陳璽 琳(2005)及吳怡蒨(2007),其研究可得知在「聽覺理解」和「語詞表達」能力較為低 落,而且家庭環境影響極深;但對象皆為幼兒或低年級學生,而中、高年級新移民子 女的口語能力是否也低於本國籍子女,則無從得知。在課程綱要中,中年級階段開始 運用原有的口語表達過渡到書面表達,然而新移民子女在口語發展不足的情況下,會 不會導致其書面表達也面臨缺乏材料、無法描述及表達不清的困境。

因此,從上述有關新移民子女之語文能力的研究,可提供教學現場的教師作為初 步瞭解的參考,而當前研究對於新移民子女在表達能力上的探討,以及中年級於表達

能力的發展情形較為不足,遂而引起研究者欲著手探究之方向,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叁 叁 叁

叁、 、 、受限於授課時數及補教教學成效不彰 、 受限於授課時數及補教教學成效不彰 受限於授課時數及補教教學成效不彰, 受限於授課時數及補教教學成效不彰 , , ,欲尋求解決之道 欲尋求解決之道 欲尋求解決之道 欲尋求解決之道

從教學現場觀察,在國小的國語科授課時數,已從以前的十小時減少為五至六小 時,如此大幅的變化,導致現場教師教授課文進度的時間有限,甚至需要在學科評量 前加課、趕進度,在不足的授課時間之下,更無暇顧及學業成就低落或學習困難的學 生。尤其在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實施要點中,國語文領域以 閱讀為教學核心,口語能力及寫作能力的教學僅能利用彈性課程或課餘時間來補充,

但陸又新(1992)強調口語教學不是隨興所至的教學,而是有計畫的隨機教學,規畫 出好的教學搭上適當時機,便能產生事半功倍之效能,間接提升書面表達的能力。

根據上述的現象,政府也積極推動新移民子女的教育輔導計畫,以教育均等的概 念,站在性別、種族、家庭環境及社會地位等的多元因素下,提供彌補不利的機會,

促進立足點的平等(陳奎熹,1995),因此,政府冀望藉由各種補救政策來扶助低成就 的學生,消除城鄉差距級貧富階級的現象。但從白政弘(2007)及陳玉娟(2009)針 對輔導措施的執行調查來看,在輔導措施的執行普遍實施不均,且補救教學的師資良 莠不齊,有些學校僅能聘請未具合格教師資格的人員進行課後輔導,其補救的效果容 易大打折扣。

因此,如何最簡便且有效的協助新移民子女彌補教育弱勢的不足之處,為當前之 務,雖補教教學僅是一種輔助且具時效性的教學,但在探究新移民子女的學習困難後,

針對學生的難點設計出適宜的教學策略,能不能在短期的時間內,有效提升新移民子 女的語文能力,促使研究者研擬口語引導策略來進行研究,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是故,基於前述在當前教育問題、相關文獻澄清及研擬策略之三方面的動機與後 續思考,研究者乃基於新移民子女在語文表達能力低落的假設上,認為如果藉由提升

口語教學的策略,幫助新移民子女在與人口語溝通和表達方面的能力,應能正向遷移 而影響他在寫作表達能力方面的進展。因此,研究者欲從相關研究的結果分析與建議 中反思,突破當前研究僅描述表層現象、無法具體採取對策的可行方向,並根據能力 指標之內涵,設計一系列適合口語引導的教學,激發新移民子女的學習興趣及培養其 寫作表達能力,寫出表達完整、語句流暢的作文。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