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和目的

本章首先闡述本研究的研究動機和目的,其次說明本研究的研究問題,最後 針對本研究所欲探討的研究變項施予操作型定義。

第一節 研究動機和目的

你曾經遇過上起課來幽默又風趣的老師嗎?研究者還記得高中上歷史課的時 候,歷史老師爆笑的教學常引起全班哄堂大笑,尤其在他自編的補充講義封面還 印有「ᝌܓֽזᏂࢡ۞።Ϋ͵ࠧ」一行字,每次想起這個標題就令研究者發噱,

久久難忘。

事實上,有幽默感的教師確實比較受到學生歡迎(Fortson & Brown, 1998;

Martin, 2007;Torok, McMorris & Lin, 2004),許多中小學及大學教師也懂得利用幽 默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建立師生間親密、投契的關係(Bryant, Comisky, Crane &

Zillmann, 1980;Neuliep, 1991;Wanzer & Frymier, 1990)。誠如 Martin(2007)所 言,我們可將運用在課室裏的幽默視為一種能達到多種目的的人際溝通形式,好 比教師透過分享生活(糗事)經驗及營造課室開放、自由氣氛的方式來獲得學生 對教學者的正向態度,在教學時使用有趣的故事、例子或生動滑稽的肢體表情去 吸引、維持學生的注意力與動機,或是在試題與教科書內容中添加幽默成分以提 升學生對科目學習的興趣。

就幽默對學習的影響,實徵研究證實課室中的幽默有助降低緊張、壓力、焦 慮、威脅感與無趣,增強師生關係、創造學習態度、刺激學生對學習訊息之注意 與興趣、使學習變得趣味……等(Berk & Nanda, 1998;Davies & Apter, 1980;

McMorris, Urbach & Connor, 1985;Smith, Ascough, Ettinger & Nelson, 1971;Torok et al., 2004;Wanzer & Frymier, 1990;Zillmann, Williams, Bryant, Boynton & Wolf, 1980)。此外,一些研究者也特別關注幽默用在教學中能否增加學生的訊息保留?

幽默用在考試上能否降低考試焦慮,進而提升學生考試成績?以及幽默用在教科 書中能否幫助學生更瞭解並增加學生學習教材的能力?回顧這些研究主題的歷來 文獻不難發現,儘管幽默在正向情緒促進上具有相當一致且強韌的效果,但相較 於幽默教學與幽默試題對提升學習表現的潛在效益(e.g., Smith et al, 1971;Ziv, 1988),在教科書中加入幽默似乎無助學習者對科目內容的學習、回憶、興趣或閱 讀動機(Bryant, Brown, Silberberg & Elliot, 1981;Klein, Bryant & Zillmann, 1982;

Martin, 2007;Oppliger, 2003)。

自美國1960 年開始一連串教育改革(如開放的課室、學生的權力)以及後期 電視節目「芝麻街」的問世,各種傳播媒介寓教於樂(education by entertainment)

的效果轉而受到教育工作者及學界的重視,插圖、漫畫或笑話等幽默刺激躍然於 高中與大學教科書中(Bryant, Gula & Zillmann, 1980;Martin, 2007),一系列的幽 默電視節目研究也提出「幽默之注意力-吸引效果」(attention-drawing effects of humor),並證實幽默電視節目較能吸引幼童注意,增進其對內容的回憶(Bryant &

Zillmann, 1989;Davies & Apter, 1980;Wakshlag, Day & Zillmann, 1981;Zillmann et al., 1980)。然而,Bryant、Brown、Silberberg 與 Elliot(1981)分派大學生閱讀不 同難度及不同幽默程度教科書內容的研究卻未發現任何學習促進效果。受試在不 同版本(無、中數量、高數量卡通插圖)的教材內容回憶量不僅沒有顯著差異,

加入插圖的教科書內容對受試評定之興趣、自陳的學習知覺(how much did you learn from the portion of the chapter you just read ?)以及繼續閱讀其他教材內容的動 機亦無正向效果。

類似的結果也出現在Klein、Bryant 與 Zillmann(1982)的研究。Klein 等人從 多本初級心理學教科書中隨機抽取90 篇章節內容,並請大學生針對章節中包含幽 默的內容進行閱讀並評定內容之趣味性、喜好程度及說服力等項目。相關分析結 果顯示,包含愈多幽默的章節愈受到大學生的喜愛,但這樣的章節內容不見得能 提高學生的興趣、文章的說服力、學習能力或閱讀更多章節內容的意願。整體而

言,教科書中的幽默或許能激起學生的喜好,但似乎無法提升學習訊息的能力

(Martin, 2007)。

這樣的結果是令人感到疑惑的,原因在於伴隨幽默的正向情緒應能增加學習 者對學習內容的動機,且幽默具備的新奇、失諧(incongruity)特徵也應可引起受 試注意,促進訊息獲取之認知與精緻化歷程,進而幫助訊息儲存至長期記憶中

(Oppliger, 2003;Teslow, 1995)。Zillmann、Williams、Bryant、Boynton 與 Wolf

(1980)的研究就曾發現穿插卡通片段的電視教育節目可持續吸引學童注意、維 持警覺(vigilance)狀態,其對節目內容的理解與回憶表現也優於觀看非幽默電視 節目的學童。那麼,是何原因造成幽默用在教科書中如此不理想的效果?環顧國 內、外現有文獻,除前述Bryant(1981)、Klein 等人(1982)兩項研究及 Bryant、

Gula 與 Zillmann(1980)曾調查幽默在溝通類教科書(communication textbooks)

的使用情形外,探討影響幽默用在教科書成效因素的研究付之闕如,顯示幽默在 教科書應用上仍有許多發展空間及待釐清的問題。

此外,就教科書在學習中的角色,教科書之於外國或台灣,都深為學生與教 師所依賴。在學校教育中,教科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以及教師教學的主 要依據,教科書的編撰與學生的學習息息相關(黃顯華、霍秉坤,2005)。國內自 1996 年教科書開放民編後,初期充滿多元創意的教科書漸趨同一、保守,即便近 幾年以教科書為研究主題的碩博士論文呈倍數成長,但這些論文大抵為教科書內 容分析(陳麗華,2008;藍順德,2004),例如:教科書中的性別角色分析或科目 內容的概念編排與圖文組織的跨國比較,甚少有研究關注結合幽默技術至教科書 內容呈現之可行性及相關議題。綜合上述,不難發現國內、外幽默應用在教科書 研究的實徵證據累積與應用層面上的不足。

另一方面,國外雖有超過 60%的大學教師在教科書中加入幽默來維持學生對 科目教材的學習興趣與動機(Browning(1977), 引自 Bryant et al., 1981),但也從 未有實徵研究探討哪些幽默刺激的呈現方式適合教科書或不同年齡的使用者,甚

或去瞭解怎樣將幽默刺激與教科書內容作結合。根據陳學志與徐芝君(2006)提 出的幽默引發匯合模式,幽默包含「幽默結構」與「幽默內容」兩種不同成分,

前者指幽默的使用技巧(如誇大),後者指幽默刺激指涉的意義與內容(如攻擊)。

有鑑於幽默刺激物的好笑程度牽涉其構成之幽默技巧與蘊藏的幽默內容,因此,

研究者欲據此理論嘗試發展、探討嵌入幽默技巧、幽默內容的幽默改編教材對學 習者之學習成效影響。除此,Bryant 等人(1981)的幽默教科書研究以外加幽默 圖片的方式設計幽默教材,本研究也一併納入外加形式的幽默改編教材進行檢視。

多數幽默試題研究的不一致結果警示未經檢核研究材料之幽默效果所可能產 生的風險。過去幽默用在試題的研究大多忽略研究者提供的研究材料是否真能引 發受試的正向情緒反應,因此幽默試題未達預期效果,可能是因為受試不理解或 不認為這些研究材料好笑,甚至覺得無聊所致(Martin, 2007)。在 McMorrie、

Boothroyd 與 Pietrangelo(1997)回顧的數十篇幽默試題研究中僅有 Smith、

Ascough、Ettinger 與 Nelson(1971)的研究曾事先請學生評定幽默試題的好笑程 度,研究結果也發現評定試題為有趣的學生,其考試成績顯著高於評定幽默試題 為不有趣的學生。此外,Schmidt 與 Williams(2001)亦指出卡通圖片確實能吸引 受試注意,但能真正使受試產生幽默、好笑感覺的卡通才能有助記憶表現,足見 幽默操弄效果檢核之重要性。據此,在發展幽默融入教材策略前也宜先「投其所 好」,瞭解研究對象喜歡何種樣貌的幽默。是以,透過實際幽默改編的方式收集並 歸納研究對象在幽默產出使用之幽默技巧、幽默內容類型為本研究的第一個研究 目的。

前已述及,迄今未有研究探討幽默刺激的呈現形式、內容或技巧適合教科書 或不同年齡的使用者,鑑此,收集相同年齡者對研究對象幽默改編內容的好笑程 度評定資料,應能幫助了解哪些幽默技巧及幽默內容的使用與好笑程度知覺有所 關聯,進一步奠定幽默融入教科書策略發展的有效基石。另一方面,Oppliger(2003)

指出過去幽默研究一直忽視幽默對學習或回憶表現效果間的中介因素,例如:接

收者特質(receiver characteristic)、研究使用的幽默類型及環境因素。有研究也發 現個體幽默風格與其幽默欣賞有不同關聯(葉季蓉,2010)。據此,納入個體幽默 風格(humor styles)及幽默感(sense of humor)特質變項,進行幽默技巧、幽默 內容類型數量與好笑知覺程度間的相關分析是本研究的第二個研究目的。

在幽默融入教科書內容策略的成效評估指標部分,本研究除檢視受試對融入 幽默之教科書內容的情感評價,亦探討不同幽默技巧對受試動機態度、學習知覺 及記憶表現的效果。就情感評價而言,學生普遍都較喜歡以幽默方式呈現的學習 材料,而且在幽默營造出的歡樂氣氛下進行學習多半能使學生產生愉悅或對學習 活動感到有趣。例如:McMorris、Urbach 與 Connor(1985)的研究發現八年級學 生偏好包含幽默的試題;Zillmann 等人(1980)研究發現觀看包含幽默卡通電視節 目的幼童對節目之愉悅評定皆顯著高於觀看無幽默卡通節目的幼童。Torok、

McMorris 與 Lin(2004)一項調查大學生對教師使用幽默的知覺研究也發現教師 使用幽默與學生的愉悅感受有顯著正相關。綜上所述,本研究探討不同幽默融入 策略對受試評定教材內容之好笑、愉悅與喜歡程度上的差異。

在Kaplan 與 Pascoe(1977)設計的幽默教學影帶研究發現,即使間隔六週,

大學生仍能記住與授課內容有關的幽默例子,因此,本研究好奇不同幽默融入策 略改編的幽默教材是否能對教材內容的記憶產生延宕效果。是以,在記憶表現指

大學生仍能記住與授課內容有關的幽默例子,因此,本研究好奇不同幽默融入策 略改編的幽默教材是否能對教材內容的記憶產生延宕效果。是以,在記憶表現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