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麼都不變,有的稍作改變,然而,整個大台北區的鄰近景觀卻大大改變了。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本論文以「大觀山河圖」為主旨,顧名思義,即是大台北之大屯山脈、觀音 山林口丘陵台地、淡水河沿岸…等風華景觀。

研究方法與步驟

(一)即時寫生

在大台北地區,很多藝術家、教師、學生或社會人士,最喜歡到淡水寫生、

詩詠淡水,故很多藝文活動多以淡水為主題,如:淡水藝術節。而在區公所、淡 江文錙藝術中心大力提倡下,有很多優秀作品呈現在世人面前。

但很可惜的是時代巨輪總是不停,很多景點一一消失,例如:淡江戲院後方 沿岸休憩涼亭、中正老街在中法戰爭所遺留下的炮孔壁面、紅毛城附近的日式建 築,以及最近還在爭議拆除的重建街等。渡船頭也改變了風貌,幾年前的寫生稿 跟現在比起來,景觀古蹟都變了。所以要把握時機,再慢一點不知又有哪一個古 蹟不見了。淡水有很多古蹟,例如:紅毛城、滬尾炮台、馬偕醫館、淡水教堂、

清水祖師廟…等。而最大的改變是台鐵淡水線變成捷運了,漁人碼頭更是年輕人 約會地方,情人橋上多浪漫啊!

(圖 1) 台鐵淡水線 筆者攝於 1984 年

(二)把握季節與氣候

淡水右岸一片紅樹林、關渡自然生態公園,都是踏青、寫生、賞鳥、戶外教 學最好的去處。關渡平原有一片很大的未開發地,從關渡宮後山望去一片綠意盎 然,偶爾一群飛鳥嘎鳴、或飛或停佇在船頭。單車道未興建時廟前的違建攤商,

賣著各式各樣的土產,及一些淡水河捉來的魚蝦、蛤、鰻魚、烏龜…等,每次都 吸引筆者駐足良久。後面違建的支柱與船塢頭的小漁船,均是很好的繪畫題材。

在淡水河與基隆河中的社子島,由於特殊景觀,又加上禁建,保留了不少原貌。

如在社子島觀賞河岸,那種兩山挾制的氣勢,若在山頂有白雲繞璇吐霧,再加上 三月的雨勢,簡直就是一幅水墨畫,渾然天成。就算吳道子、張大千再世,都要 讚嘆大地之奧妙了。

(圖 2) 關渡平原 (圖 3) 淡水老街碼頭

(圖 4) 八里坌渡船頭 (圖 5) 關渡橋近景 筆者攝於 1998 年

(三)從古資料舊原文獻去探討

橫跨北市、新北市最有氣勢、最有藝術氣息的日式舊台北大鐵橋,早已拆掉 了,只能從舊照片《戀戀三重》與自己的記憶中去尋找了。台北橋這段河岸(大稻 埕與三重的環河南路)好像乏善可陳,其實在五十年代左岸還是沙土河岸時,早上 一群婦女在河邊洗衣服、搗衣的情景,加上鐵橋的陪襯背景,晨霧中彼此的問候、

聊天,絕對比「蓮動下漁舟、竹喧歸浣女」的景,更來得詩情畫意。

大稻埕(迪化街這段)自古就是通商口岸,曾取代艋舺成為淡水河畔重要的商 街。其古老的巴洛克式建築,依然可見,只是少了一點原味了。當年的繁華,由 霞海城隍廟的大拜拜(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熱鬧的「台北迎城隍廟」(台語歌:

台北迎城隍,為女星方瑞娥主唱)可窺知一二。現在取代的是大龍峒的保生大帝文 化祭,這些在過幾年大概只剩下筆者們老一輩人的記憶了。

(圖 6) 昔日台北橋(一) (圖 7) 昔日台北橋(二)

(圖 8) 昔日台北橋(三) (圖 9) 昔日大稻埕碼頭 圖 6~圖 8 翻攝自 《戀戀三重埔》

(四)從中西繪畫理論、哲學美感去尋求

自原始人類以來,繪畫就是人性潛能的一種舒發情感的表現。先追求記象,

再追求逼真,又再回到藝術本位的追求。中國繪畫唐宋重形、明清重意,今日則 百家爭鳴、各自發揮,無一定所追求的意象。西方美學則重形重質,講透視、講 質感,故西畫總給人一種厚重感。

水墨畫重意、重感情,故每人所繪畫的形式與美感不同,但同樣都以最深觸 的情感去表達,「老來手拙,性亦堅,得趣乃在遊戲間」。雖然繪畫可在遊戲間完 成,但若無深厚情感與繪畫技法,也不太可能有精品的創作。宗少文論畫云:「山 川以形媚道,乃知畫裡精微,自有真實,觸景見心,仁者所樂,不離動靜。」這 是「大觀山河圖」最佳詮釋—吾心、吾情、吾感、吾畫。

台灣的歷史地理有文獻記載的並不多,較可靠的文獻也約三百多年而已(有文 字記載)。走前人所走過的路,是讓自己有根源可尋。文獻記載中雖然有舊石器時 代的長濱文化,但不在筆者的研究範圍之內。只有新石器時代(金屬器在內)的八里 坌文化,在台灣北部(十三行遺址),現建為十三行博物館。故研究創作的部份還只 限於淡水河沿岸,至於北部各鄉鎮藝術人文就更繁複了。

本次的研究中,受惠於自己年輕時就喜歡攝影,尚有很多舊照片可供參考。

再加上平時的寫生、蒐集資料,並用自己本身的知識、畫論、書法,與中西繪畫 理論中截長取短與融合,經過多年(從進師大以來,即著手繪製),串聯成今日的「大 觀山河圖」系列畫作。最後在於第五章將作品創作年代、技法、思維、創作理念 作一說明,並在第六章作總結。

第三節 研究創作的呈現架構

大屯山脈的探討 觀音山 淡水河

近代名家的畫作

與歷代長捲軸的研究

中西繪畫理論的研究

↓ 藝術與創作 中國水墨畫之意境

3D 空間的省思 材料元素與表現

創作動機

創作實踐

作品分析 完成作品

創作論述

檢驗 應用

修正 檢討

第二章 大屯山脈觀音山麓沿岸景觀探討

淡水老街的燈火、漁人碼頭的夜色,都說明了五十多年來,大屯山下的改變。

紗帽山依舊白雲繚繞,大屯山山頂偶爾白雲纏繞。有時一大早的晨霧,不見 山下任何景物,只有山頭的稜線,那優雅的弧形,就夠駐足寫生。唯大屯山山坡 上少了「中正」兩字罷了!

啊!巍峨的大屯山、優雅的大屯山、飄渺的大屯山,五十多年來,依舊聳立 在大台北的北側,觀看山下的子民。不管時空如何變化,人間的喧囂如此的沸騰,

你還是靜靜地擁抱著人們!

(圖 10) 大觀山河昔日地圖 翻攝自《台北歷史散步》

第二節 「坌嶺吐霧」觀音山

(圖 11) 紅鷹—栗鳶

可惜心動,手無法畫出來。今天三重、新莊、泰山、林口等地高樓迭起,古老的 建築,一個一個被無情地摧毀了。這是進步,文明科技的進步,但也留下多少的 遺憾、不捨…。

歷史總是要記載的,畫面是難得保存的,今天筆者畫的「大觀山河圖」中,

第二張就是五十年前的記憶,沒有添加與修飾,只是心中印記的一一呈現。已故 藝人鄧麗君所唱的「又見炊煙」中的一段:「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照大地…詩情畫 意雖然美麗…」讓筆者不禁又哼唱了起來。觀音山!妳給了筆者童年的快樂,妳 伴筆者成長了這半生,妳依然是妳,筆者卻垂垂老矣!筆者只能把妳畫出來,留 給後代一些冥想,妳是多麼美麗!多麼地優雅呀!

第三節 淡水河的來龍去脈

大漢溪和新店溪在艋舺會合,流經大稻埕、大龍峒、士林後,在社子島與關 渡之間與基隆河匯集而成淡水河,全長 160 公里,是全台少數全年有水的河流。

淡水河是早期大陸先民進入台北的重要水道。三百多年來,淡水河口一直是 兵家必爭之地,軍塞、城堡、砲台(淡水)、老廟、古街、教堂、洋樓,交錯林立,

各佔一區,留下該區的特殊景觀。在河面上則有帆船舟楫,可直駛到艋舺,造成

「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繁榮與特殊的人文風采。在流量大的時期,更可通航 至大科崁(今桃園大溪),成為台北盆地的大動脈,兩岸山光水色更是文人騷客吟詠 的題材。

淡水河河口因海水、河水交會,水質淡鹹各半。隨著潮汐變化,河床泥沙含 鹽份也大,能適應的生物有限,相對地競爭少,故族群反而變多且更具特色。例 如在紅樹林中的水筆仔、蘆葦、苦藍盤、漬水菜…等。而其中尤以「胎生苗」著 名的水筆仔,就好比台灣人落地生根那種適應環境的能力。在捷運紅樹林站旁就 有「紅樹林自然生態保留區」,作為學者、專家研究與人們休憩的好去處。

可惜河水日漸淤積,漸漸失去經濟價值,卻成為歷史人文的象徵。還好近來 發展河道單車道,才又慢慢地讓淡水河甦醒了。

(圖 12) 昔日觀音山 (圖 13) 昔日淡水河

第四節 沿岸鄉鎮的風華

一、八里坌的單車

淡水河出海口,左岸是八里坌註 3(今八里)或古稱龍仔形,是一個古老的小鄉鎮。

以前給人的第一個印象是一片墓仔埔的小漁村,非常落後。五十年前,當地交通 運輸不發達,只有老舊的客運偶爾一班車行駛。人口不多但還不至於不方便。也 許如此,坐在老舊的客運上,行駛在這人煙稀少的淡水河邊,則別有一番滋味。

一路塵土飛揚伴奏著山腰上的打石工廠,彷彿到另一個世界。八里老街不長,古 厝、低矮的房舍是它的特色。路邊有人販賣著從觀音山挑下來的芭樂、竹筍,那 種情景已很多年不見了,取代的則是觀光農園。

這幾年政府大力建設,河岸有單車道可從三重南下直達鶯歌,北上可朔至台 北港。整個河岸景觀變得很休閒,也帶來一片繁榮。但很可惜,僅限在渡船頭一 帶。而坐落在單車到旁的十三行博物館,污水處理廠與台北港則成了新地標。騎 單車邊騎邊逛沿岸風光,也是有另一番情趣。景觀的改變是好是壞不是筆者探討 的內容。舊時左岸荒涼的紅樹林,點綴著從挖仔尾來的小漁船,在日落時形成一 幅幅名畫。如今只剩一些老破船隻停靠在水岸邊,對照新型汽艇,強烈的對比也 是一種懷舊情境了。

淡水河依舊向西流,八里卻在改變中。大樓陸續建築起來,而過幾年淡江大 橋完成,又會變成什景觀,已不能想像了。河還是河,八里還是八里,「大觀山河 圖」的中間主角,五十年來只有硬體增多了,文化與當地人文依舊沒變…。不想 了,還是騎著筆者的單車一路瀏覽左岸的風光,不知不覺來到渡船頭了。

註 3:草圖意識設計工房主編(2005)。戀戀淡水河—魅力新北縣。臺北縣 : 臺北縣文化局。P.16

五十年前渡船頭很簡陋,從淡水來的船隻,還必須用人力拉繩才能靠岸。兩

五十年前渡船頭很簡陋,從淡水來的船隻,還必須用人力拉繩才能靠岸。兩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