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觀山河圖 許正益水墨繪畫創作論述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大觀山河圖 許正益水墨繪畫創作論述"

Copied!
9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系 美術創作班 碩士論文. 大觀山河圖 許正益水墨繪畫創作論述 The Pictures About Tatunshan and Guanyinshan An inspired research and a collection of Chinese ink paintings. 指導教授:李振明 研究生:許正益. 教授 撰. 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一月.

(2) 謝誌 「大觀山河圖—江山風華君易改,藝術本性志難移」在延宕多年後,眼看同 窗均已完成學業,回歸本業,而只剩下我尚躊躇不動。在內助及一雙兒女及師長 的督促下,終於拿起筆來,一字一畫地將它完成。. 我從小就喜歡畫畫,六歲時在鄉里間、長輩、師長、同學均稱我為「小神童」 , 在學校的美術比賽均能輕鬆得獎。但畢竟畫畫不能當飯吃,心中壓抑了半世紀, 在「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之年,終於在頓挫中完成了人生的心願,在師大就 學學期中畫了將近三、四百幅作品。五次個展首先感謝王友俊教授的激勵,完成 了三幅「故宮三寶」的臨摹。感謝孫家勤教授、梁秀中教授、林昌德教授、王瓊 麗教授…等的用心指導,更感謝前歷史博物館館長—黃永川教授的肯定,讓我在 山水畫中(夜景)大膽的嘗試,才有今天「大觀山河圖」中其中幾張「夜」的全幅作 品。最後感謝李振明教授的督促寬容下,讓我自由自在毫無約束下躍飛紙墨,完 成了「大觀山河圖」的作品及論文。. 繪畫是快樂的,同學之間也均是良師益友。「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更何況同 窗十人,良師更多了。「一日之所需,百人之工」、「一將功成萬骨枯」,那我今日 能一展雄心,更感謝了「天」、「父母」、「師長」、「賢妻」的支柱、兒女的協助, 要感謝的人太多了。最後再一次感謝師大給我的再造。. 研究生. 許正益. 敬筆 2012. 9.

(3) 論文摘要 「月是故鄉明,夜是故鄉美」 ,能在台北大都會成長,是何等的幸福。台北有 說不完的人文與地理景觀等待大家去研究探討。本研究論文「大觀山河圖」 ,顧名 思義即以大屯山、觀音山、淡江為題材,一面追朔台北的歷史與近代的景觀改變, 一面研究現代的夜景所帶來的璀璨美景。在中國山水畫中,古人無太多的夜景畫 作,能參考的非常有限,故本研究希望能紀錄一些台北夜景。. 先從動機談起,再研究歷代畫中有關的文獻記載,並闡述淡水河兩岸景觀古 今風貌,並加入夜景的畫法,以突顯「大觀山河」此系列作品的特色。. 本論作共分六章: 第一章:緒論,闡述自己的動機、目的、方法和範圍、規劃方向與步驟。 第二章:大屯山、觀音山…等的歷史變遷與環境人文變異。 第三章:淡水河沿岸風光的興衰 第四章:從古今名畫中找尋繪畫表達形式 第五章:「大觀山河圖」的形式與創作來源的契機 第六章:對此系列作品分析作一個總結. 關鍵字:大觀、淡江、中國名畫、水墨.

(4) Abstract The moon of home town is brighter than others. I’m so pleasure that I grow up in Taipei. There are many artificial and geographical scenery which were waited to research. This thesis is about “The Pictures About Tatunshan and Guanyinshan” they represents Tatunshan, Mt. Guanyin, and Tamkang. The works is talked about Taipei history and the changes of the scenery in the recent years. However, there are few acient works about these scenery, so I don’t have many references on former works.Therefore, I hope to memorize the Taipei scenery.. First, we will talk about the motion. Second, research the resemble documents. Third, describe the difference of Danshuei scenery between the ancient periods and the modern times. In this way, “The Pictures About Tatunshan and Guanyinshan” will have its features.. This thesis separate into six chapters as following.. Chapter one---Introduction. It’s including Motive, Purpose, Methodology, and Subjects of the Research. Chapter two---the history about the difference of Mt. Tatun, Mt. Guanyin, and the variety of the surrounding and humanities. Chapter three---the scenery along the Tamsui River, and its prosperity and declination. Chapter four---seeking for the form of the paintings from the acient works. Chapter five---the chance about the creation of the pictures about Tatunshan and Guanyinshan. Chapter six--- analysis and summerize the series of the works.. Keywords: Guanyinshan, Dan Jiang, the acient Chinese paintings, ink painting.

(5) 目 第一章. 次.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的範圍與方法……………………………………………………3. 第三節. 研究創作的呈現結構…………………………………………………7. 第二章. 大屯山脈觀音山麓沿岸景觀探討. 第一節. 大屯山脈的古今探討…………………………………………………8. 第二節. 「坌嶺吐霧」觀音山………………………………………………..10. 第三節. 淡水河的來龍去脈. 第四節. 沿岸鄉鎮的風華 ……………………………………………………14. 第三章. ………………………………………………13. 「大觀山河圖」創作相關源流探討. 第一節. 從中國山水畫史論述「大觀山河圖」之創作 ……………………20. 第二節. 詠大觀山河與創作關聯的詩詞 ……………………………………31. 第三節. 「大觀山河圖」系列的架構與內涵 ………………………………34. 第四節. 「大觀山河圖」的創作風格形塑 …………………………………37. 第五節. 台灣水墨畫的走向與未來 …………………………………………39. 第四章. 台灣現代水墨的發展與探討. 第一節. 理想美、藝術美的比較 ……………………………………………41. 第二節. 台灣水墨畫之開創 …………………………………………………43. 第三節. 實景與繪畫展現的省思 ……………………………………………44. 第四節. 材質美與形式美 ……………………………………………………46. 第五節. 現實性與藝術性 ……………………………………………………47. 第六節. 傳統、創新與融會貫通的基本原理 ………………………………48.

(6) 第五章. 創作理念與作品說明. 第一節. 創作理念 ……………………………………………………………50. 第二節. 創作形式與風格 ……………………………………………………51. 第三節. 作品說明 ……………………………………………………………52. 第六章. 結論 ………………………………………………………………………82. 參考書目 ……………………………………………………………………………84.

(7) 作 品 圖 次 作品一. 大觀山河圖(一)……………………………………………………………53. 作品二. 大觀山河圖(二)之夜景……………………………………………………55. 作品三. 觀音山暮色(一)……………………………………………………………57. 作品四. 觀音山暮色(二)……………………………………………………………59. 作品五. 八里坌漁火 ………………………………………………………………61. 作品六. 淡水古街 …………………………………………………………………63. 作品七. 關渡暮色 …………………………………………………………………65. 作品八. 濕地之晨 …………………………………………………………………67. 作品九. 關渡月色映虹橋(一) …………………………………………………69. 作品十. 關渡月色映虹橋(二) …………………………………………………71. 作品十一. 台北夜空之大稻埕碼頭. 作品十二. 台北夜空之北. 作品十三. 台北夜空之一零一. 作品十四. 大關山河圖(三)之夜景. ………………………………………………79. 作品十五. 大關山河圖(四)之夜景. ………………………………………………81.  .      . ……………………………………………73. ………………………………………………………75 …………………………………………………77.

(8) 圖 次    圖1. 台鐵淡水線………………………………………………………………………3. 圖2. 關渡平原…………………………………………………………………………4. 圖3. 淡水老街碼頭……………………………………………………………………4. 圖4. 八里坌渡船頭……………………………………………………………………4. 圖5. 關渡橋近景………………………………………………………………………4. 圖6. 昔日台北橋(一) …………………………………………………………………5. 圖7. 昔日台北橋(二) …………………………………………………………………5. 圖8. 昔日台北橋(三) …………………………………………………………………5. 圖9. 昔日大稻埕碼頭…………………………………………………………………5. 圖 10. 大觀山河昔日地圖 ……………………………………………………………9. 圖 11. 紅鷹—栗鳶……………………………………………………………………11. 圖 12. 昔日觀音山……………………………………………………………………13. 圖 13. 昔日淡水河……………………………………………………………………13. 圖 14. 六十年代八里渡船頭(筆者繪) ………………………………………………15. 圖 15. 淡水遠眺觀音山………………………………………………………………18. 圖 16. 淡水港…………………………………………………………………………18. 圖 17. 昔日淡水………………………………………………………………………18. 圖 18. 關渡橋夜色(筆者繪) …………………………………………………………19. 圖 19. 大稻埕碼頭……………………………………………………………………19. 圖 20. 大稻埕街道……………………………………………………………………19. 圖 21. 遊春圖…………………………………………………………………………20. 圖 22. 江帆樓閣圖……………………………………………………………………21. 圖 23. 明皇幸蜀圖……………………………………………………………………21. 圖 24. 瀟湘圖…………………………………………………………………………22. 圖 25. 筆者仿郭熙早春圖……………………………………………………………23. 圖 26. 筆者仿李唐萬壑松風圖………………………………………………………23. 圖 27. 筆者仿范寬谿山行旅圖………………………………………………………24.

(9) 圖 28. 鵲華秋色圖……………………………………………………………………25. 圖 29. 筆者仿清明上河圖……………………………………………………………27. 圖 30. 清明上河圖(宋. 張擇端) ……………………………………………………28.

(10)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西方的藝術有多元的改變主義,在筆者看來只是隨著時代的空間在改變。每 一時期的思潮都有它的藝術價值,無法推翻,更無須改革。直到今天,二十世紀 的現代藝術,在塞尚、高更、梵谷努力擺脫理性的科學、反透視、反解剖、不重 比例原則下,各種藝術紛紛出籠,如「普普」 、 「達達」 、 「現代裝置」 ,甚至「前衛 藝術」 。一門藝術,若沒有恆久性,那只是短暫的火花,燦爛後終究歸零。雖然時 下年輕人所謂「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 ,但藝術是否能讓人覺得有時 代性、價值性,似乎是身為今天的吾輩所該省悟的。. 中國的繪畫,自唐宋以來就蓬勃發展了,尤以宋的璀璨文化,將中國繪畫推 展的淋漓盡致。只可惜有些人在個人理念下犧牲掉某部份藝術,輾轉至東洋,卻 變成該國的國粹了。筆者不是歷史學家,也不是政治文獻者,所以筆者不研究南 北宗的優劣,因為這已成為歷史了。. 民國百年五月,筆者在國父紀念館展出「大觀山河圖」時,有位彼岸教授問 道:「您畫的是什麼畫?」筆者即答道:「台灣現代水墨畫。」他愣了一下,遞給 筆者一張名片即離開。看畫還需要動機嗎?筆者不曾與大師學畫,並認為「師心、 師自然、師當代種種人文」才是作畫的心態。有些人拜師幾年,到頭來走不出其 師的風格,甚至罷手不作畫了。筆者所謂的動機有四種,一是「看畫」 ;二是「賞 畫」 ;三是「買畫」 ;四是「賣畫」 。而筆者的動機只是將現有的人文景觀作一個時 代的詮釋,無須讚嘆,更不需辱罵,褒貶無義。作畫不是炫耀,而是希冀觀者的 共鳴罷了。. 五十幾年前,筆者家從基隆搬至三重埔(今新北市三重區) 。五十多年來,基 隆改變不大,唯港區碼頭變美了,麻葉依然在空中自在翱翔,中正公園的觀音像 依舊矗立山頭。相反的,三重埔的改變震懾筆者心。五十年能改變什麼?有的什  . 1.

(11) 麼都不變,有的稍作改變,然而,整個大台北區的鄰近景觀卻大大改變了。. 五十多年前,三重、蘆洲、五股、八里、泰山、新莊、淡水左岸的城鎮,筆 者幾乎踏遍了。當年純樸的景觀變成大樓林立、交通便捷,人口的增加使整個景 觀徹底改變。全世界的大都市旁幾乎有一條大河、大港,如倫敦的泰吾士河、巴 黎的塞納河等,萊茵河畔的一些大城市亦是如此。而台北為台灣首善之區、政商 金融中心,亦有淡水河、基隆河流串或沿岸經過。猶記筆者唸中學時,曾有一則 笑話如下: 『一日,已故總統蔣經國先生與友邦大使搭直升機巡視台北交通,大使 問經國總統: 「聽說台灣交通很紊亂,我看不見得,因為地上有兩條馬路都沒車子, 怎會壅塞呢?」經國總統說道: 「您說的是那兩條馬路?」原來一是基隆河,一是 淡水河。』姑且不論笑話的真實性,憶起四、五十年代的淡水河,的確很髒很臭。 三重埔河岸亦充滿垃圾。記得某日,先母養了一隻烏龜,後來要筆者把烏龜帶到 淡水河放生。筆者心想,這是「放死」吧!最後怕先母臭罵,還是硬著頭皮帶著 烏龜,將牠放生到淡水河。但願那隻烏龜至今仍長命百歲。. 當年三重、蘆洲地區的確很落後,但卻帶著幾分人文藝術氣息,例如:三重 農會舊址、重新路二段新鐵工廠之鐵塔、國定二級古蹟先嗇宮、日式幾所國小等。 又如:蘆洲的李氏古厝、新莊味全工廠之大煙囪、五股濕地、八里渡船頭等。. 淡水右岸更是精采絕倫,右擁大屯山,直到中和一帶的烘爐地山。淡水沿岸 的淡水、關渡、社子島、大稻埕、艋舺等。淡水河左岸景觀變化較大,使得畫作 題材更豐富。. 筆者想以微薄的藝術天份,加上五十年來對此地的深厚情懷,把筆者心中想 表達的感覺,用最淺顯的技法展現。筆者未學過西畫,因此,畫風中無所謂中西 合璧的畫法。筆者以疏淺的美學、中西畫論來佐證筆者對此地的情感,盼創作出 屬於大台北的現代景觀圖,並告知先父小兒已繪出「大觀山河圖」了。.  . 2.

(12)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本論文以「大觀山河圖」為主旨,顧名思義,即是大台北之大屯山脈、觀音 山林口丘陵台地、淡水河沿岸…等風華景觀。. 研究方法與步驟. (一)即時寫生. 在大台北地區,很多藝術家、教師、學生或社會人士,最喜歡到淡水寫生、 詩詠淡水,故很多藝文活動多以淡水為主題,如:淡水藝術節。而在區公所、淡 江文錙藝術中心大力提倡下,有很多優秀作品呈現在世人面前。. 但很可惜的是時代巨輪總是不停,很多景點一一消失,例如:淡江戲院後方 沿岸休憩涼亭、中正老街在中法戰爭所遺留下的炮孔壁面、紅毛城附近的日式建 築,以及最近還在爭議拆除的重建街等。渡船頭也改變了風貌,幾年前的寫生稿 跟現在比起來,景觀古蹟都變了。所以要把握時機,再慢一點不知又有哪一個古 蹟不見了。淡水有很多古蹟,例如:紅毛城、滬尾炮台、馬偕醫館、淡水教堂、 清水祖師廟…等。而最大的改變是台鐵淡水線變成捷運了,漁人碼頭更是年輕人 約會地方,情人橋上多浪漫啊!. (圖 1) 台鐵淡水線  . 筆者攝於 1984 年 3.

(13) (二)把握季節與氣候. 淡水右岸一片紅樹林、關渡自然生態公園,都是踏青、寫生、賞鳥、戶外教 學最好的去處。關渡平原有一片很大的未開發地,從關渡宮後山望去一片綠意盎 然,偶爾一群飛鳥嘎鳴、或飛或停佇在船頭。單車道未興建時廟前的違建攤商, 賣著各式各樣的土產,及一些淡水河捉來的魚蝦、蛤、鰻魚、烏龜…等,每次都 吸引筆者駐足良久。後面違建的支柱與船塢頭的小漁船,均是很好的繪畫題材。 在淡水河與基隆河中的社子島,由於特殊景觀,又加上禁建,保留了不少原貌。 如在社子島觀賞河岸,那種兩山挾制的氣勢,若在山頂有白雲繞璇吐霧,再加上 三月的雨勢,簡直就是一幅水墨畫,渾然天成。就算吳道子、張大千再世,都要 讚嘆大地之奧妙了。. (圖 2) 關渡平原. (圖 3) 淡水老街碼頭. (圖 4) 八里坌渡船頭. (圖 5) 關渡橋近景 筆者攝於 1998 年.  . 4.

(14) (三)從古資料舊原文獻去探討. 橫跨北市、新北市最有氣勢、最有藝術氣息的日式舊台北大鐵橋,早已拆掉 了,只能從舊照片《戀戀三重》與自己的記憶中去尋找了。台北橋這段河岸(大稻 埕與三重的環河南路)好像乏善可陳,其實在五十年代左岸還是沙土河岸時,早上 一群婦女在河邊洗衣服、搗衣的情景,加上鐵橋的陪襯背景,晨霧中彼此的問候、 聊天,絕對比「蓮動下漁舟、竹喧歸浣女」的景,更來得詩情畫意。. 大稻埕(迪化街這段)自古就是通商口岸,曾取代艋舺成為淡水河畔重要的商 街。其古老的巴洛克式建築,依然可見,只是少了一點原味了。當年的繁華,由 霞海城隍廟的大拜拜(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熱鬧的「台北迎城隍廟」(台語歌: 台北迎城隍,為女星方瑞娥主唱)可窺知一二。現在取代的是大龍峒的保生大帝文 化祭,這些在過幾年大概只剩下筆者們老一輩人的記憶了。. (圖 6) 昔日台北橋(一). (圖 7) 昔日台北橋(二). (圖 8) 昔日台北橋(三). (圖 9) 昔日大稻埕碼頭 圖 6~圖 8 翻攝自 《戀戀三重埔》.  . 5.

(15) (四)從中西繪畫理論、哲學美感去尋求. 自原始人類以來,繪畫就是人性潛能的一種舒發情感的表現。先追求記象, 再追求逼真,又再回到藝術本位的追求。中國繪畫唐宋重形、明清重意,今日則 百家爭鳴、各自發揮,無一定所追求的意象。西方美學則重形重質,講透視、講 質感,故西畫總給人一種厚重感。. 水墨畫重意、重感情,故每人所繪畫的形式與美感不同,但同樣都以最深觸 的情感去表達,「老來手拙,性亦堅,得趣乃在遊戲間」。雖然繪畫可在遊戲間完 成,但若無深厚情感與繪畫技法,也不太可能有精品的創作。宗少文論畫云: 「山 川以形媚道,乃知畫裡精微,自有真實,觸景見心,仁者所樂,不離動靜。」這 是「大觀山河圖」最佳詮釋—吾心、吾情、吾感、吾畫。. 台灣的歷史地理有文獻記載的並不多,較可靠的文獻也約三百多年而已(有文 字記載)。走前人所走過的路,是讓自己有根源可尋。文獻記載中雖然有舊石器時 代的長濱文化,但不在筆者的研究範圍之內。只有新石器時代(金屬器在內)的八里 坌文化,在台灣北部(十三行遺址),現建為十三行博物館。故研究創作的部份還只 限於淡水河沿岸,至於北部各鄉鎮藝術人文就更繁複了。. 本次的研究中,受惠於自己年輕時就喜歡攝影,尚有很多舊照片可供參考。 再加上平時的寫生、蒐集資料,並用自己本身的知識、畫論、書法,與中西繪畫 理論中截長取短與融合,經過多年(從進師大以來,即著手繪製),串聯成今日的「大 觀山河圖」系列畫作。最後在於第五章將作品創作年代、技法、思維、創作理念 作一說明,並在第六章作總結。.  . 6.

(16) 第三節. 研究創作的呈現架構. 大屯山脈的探討 觀音山 淡水河 創作動機 近代名家的畫作 應用. 檢驗. 創作實踐. 與歷代長捲軸的研究. 中西繪畫理論的研究. 修正. 檢討. ↓ 藝術與創作. 完成作品. 中國水墨畫之意境 3D 空間的省思 材料元素與表現. 作品分析. 創作論述.  . 7.

(17) 第二章. 大屯山脈觀音山麓沿岸景觀探討 第一節 大屯山脈的古今探討. 向天山、面天山、大屯南山、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陽明山,原與觀音 山連成的火山群。後因淡水河的貫穿,加上關渡隘口的開鑿,形成今天的陽明山 國家公園,是台灣北部最大的自然生態保護區。. 地球表面由二十幾塊大小板塊飄浮在地函上,自由移動,不斷推擠、擠壓, 形成斷層、火山…等不同的地質風貌。大屯山在六十萬年前即噴發,在二十萬年 前停止。而今日依舊可在大屯山區看到硫磺噴氣孔、溫泉等。台灣在「歐亞板塊」 與「菲律賓板塊」的擠壓下形成的大屯山山脈,不僅是一部鮮活的地質史,更可 聲稱世界級自然遺產。. 大屯山下有很多自然景觀,如滬尾水源頭,是大屯山大屯溪源頭。大屯溪不 長,流過石頭厝之後,便到了出海口的幾個小聚落。先民都因為這出海口是豐盛 的魚場,便到此捕魚(從大屯溪口到六塊厝之間)。漁人用石滬捕魚,這石滬可能是 凱達格蘭族、大屯社平埔族人所興築的。直到今日,早已捕不到魚了。看著沒落 的石滬橋,不禁令人唏噓,歲月的改變,也造成今日不同的景觀,淡水舊名滬尾 也跟其有些關聯。. 大屯山整個山脈在四季、晨昏也都有不同的風貌。在五十多年前,筆者從三 重埔這邊遠望整個台北盆地,大屯山是最高點,延著淡水河彼岸,直到圓山、劍 潭一帶,直到松山的拇指山、象山、四獸山、土城一帶的南天母…左岸的觀音山、 林口台地、龜山…一帶,形成的弧形盆地。雖然群山並不高聳,但偶而可看到在 夕陽西下、彩霞的變幻,天空由藍變黃、紅(颱風來臨前) 那種色彩變幻直到天黑 的景況。現在也多了一些建築,例如:台北 101 大樓、新光大樓、關渡橋、圓山飯 店,還有一些建築設施等。雖然改變了不少,但從整個景觀而言,也的確增加不 少魅力,如:關渡橋月色、101 的跨年煙火、大稻埕的國慶煙火、圓山飯店的夜景、  . 8.

(18) 淡水老街的燈火、漁人碼頭的夜色,都說明了五十多年來,大屯山下的改變。. 紗帽山依舊白雲繚繞,大屯山山頂偶爾白雲纏繞。有時一大早的晨霧,不見 山下任何景物,只有山頭的稜線,那優雅的弧形,就夠駐足寫生。唯大屯山山坡 上少了「中正」兩字罷了!. 啊!巍峨的大屯山、優雅的大屯山、飄渺的大屯山,五十多年來,依舊聳立 在大台北的北側,觀看山下的子民。不管時空如何變化,人間的喧囂如此的沸騰, 你還是靜靜地擁抱著人們!. (圖 10) 大觀山河昔日地圖.  . 翻攝自《台北歷史散步》. 9.

(19) 第二節 「坌嶺吐霧」觀音山 「大觀山河圖」的主角—觀音山,座落在淡水河西岸的出海口,由十八峯高 低起伏連綿而成,橫看成嶺側成峯,一點也不亞於廬山。觀音山四季有不同的面 貌,可遠觀(從陽明山或信義區的四獸山、象山)、可近看(從竹圍、五股、三重等 處),它都有一種空靈的山性,讓你洗滌塵俗的氣象。. 註1 從小筆者就常常看著它日夜的曲目與四季不同的風貌。觀音山主峰 高六百. 零八點九公尺,是北台灣的名山,也是最年輕的死火山。觀音山約在六十萬年前 劇烈地噴發,二十萬年前停止,大量火山灰、火山岩屑的堆積,加上幾十萬年的 風化蝕平,成了今天的風貌。從淡水遠望觀音山,好像觀世音菩薩的頭肩,在竹 圍附近則像是側臥的觀音自在法像(像什麼端看個人的心靈想像,沒有一定標準), 但總與觀世音菩薩有關聯就對了(一種信仰)。三百年前清朝的大陸移民,在台灣海 峽遠處即可看見它的山形曲線,因而在心中祈祐大家的平安。. 淡北八景中的「坌嶺吐霧—觀音朝天」註 2,自古就有傳說:有一回,在晨霧中 由大屯山遠望,只見觀音山頂白雲繚繞,泛著金黃色的晨曦光,有如觀音菩薩白 衣飄衫、佛光罩頂、山腰雲氣烟嵐,彷彿就是擬人化的觀音了。為此不禁讚嘆大 地的奧妙,自然的神秘面紗之靈動。. 觀音山的冬天,有著大量候鳥過境,台灣有二十四種猛禽鳥類(灰面鳩、赤腹、 大冠鳩、麻葉…等)就棲息於此。在冬季「觀音觀鷹」 ,正是一種極佳賞鳥活動。2012 年 4 月初,此地更首次出現難得一見的「紅鷹—栗鳶」 ,單車道上頓時聚集眾多野 鳥學會的會友,攝影長鏡頭「大砲」盡出。只見在綿綿的雨中,栗鳶俯衝淡水河 面獵魚,現場不時傳來陣陣驚嘆聲!. 註 1:劉還月(2002)。臺灣地平線之淡北海岸的甦醒。臺北市:常民文化。P.10 註 2:草圖意識設計工房主編(2005)。戀戀淡水河—魅力新北縣。臺北縣 : 臺北縣文化局。P.16.  . 10.

(20) 觀音山上到處可見開採石礦留下的採 痕。由於是安山岩,故成了大台北舊時的重 要建材。什麼樣的石頭,才可以擁有自己的 名字呢?因為堅硬?因為厚實?或者只是美 麗?是誰為石頭留下註腳?惟見證歷史的, 盡是刀刀斧斧的刻痕。. 由此可知, 「觀音石」對當時的先民是個 重要的資產,而早期三峽祖師廟在李梅樹教 授時即採用「觀音石」雕刻,而近年廟方採. (圖 11) 紅鷹—栗鳶. 用廉價的大陸進口石材來進行整修,實為可. 葉守仁先生 提供. 惜。除此之外,芝山岩隘門、艋舺祖師廟、 八里開台天后宮、龍山寺…等,以及一些較古老的民厝,均可見到「觀音石」的 倩影。觀音山與大屯山形成弧形,淡水河貫穿其中,就如水墨畫大師李奇茂教授 所言:這是一個世界級的地理景觀。. 筆者不是研究古歷史、古地理,只是將這五十多年來自己身處在這塊大地中, 對它的變化及當地人文,作一些闡述。筆者享受這裏的美景,這裡的人文,看這 淡水河的潮起潮落,由清變髒,再由混濁漸漸變清澈。這裡的人,生活改變了, 變得那麼陌生又那麼熟悉。. 駐足淡水河畔,一群騎單車的青年飛快似的從筆者眼前呼嘯而過,不禁讓筆 者想起童年時,騎著一台古鐵馬,在淡水河岸慢慢地舒坦自己的筋骨,一輪火輪 子伴筆者消失在黃金蘆葦中。眼前的稻浪一波一波伴筆者舞南風,夾雜些稻香、 豬屎、雞屎的味道,那種莫名的童年味道,又彷彿在記憶中散發出來。一群小學 生赤著腳拿著不像書包的書包、蹦蹦跳、老農夫牽著他的愛牛回家、在阡陌交雜 中,形成一幅另一種世外桃源的名畫。若遇上颱風來臨前幾天,觀音山上天空的 彩霞橫臥其上,遠處暗掉了。新莊、泰山的一些三合院,飄著一縷一縷的炊煙, 味全工廠的煙囪,高高挺在天際的另一隅,那種畫面,只有在五十年前看過。只  . 11.

(21) 可惜心動,手無法畫出來。今天三重、新莊、泰山、林口等地高樓迭起,古老的 建築,一個一個被無情地摧毀了。這是進步,文明科技的進步,但也留下多少的 遺憾、不捨…。. 歷史總是要記載的,畫面是難得保存的,今天筆者畫的「大觀山河圖」中, 第二張就是五十年前的記憶,沒有添加與修飾,只是心中印記的一一呈現。已故 藝人鄧麗君所唱的「又見炊煙」中的一段: 「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照大地…詩情畫 意雖然美麗…」讓筆者不禁又哼唱了起來。觀音山!妳給了筆者童年的快樂,妳 伴筆者成長了這半生,妳依然是妳,筆者卻垂垂老矣!筆者只能把妳畫出來,留 給後代一些冥想,妳是多麼美麗!多麼地優雅呀!.  . 12.

(22) 第三節 淡水河的來龍去脈 大漢溪和新店溪在艋舺會合,流經大稻埕、大龍峒、士林後,在社子島與關 渡之間與基隆河匯集而成淡水河,全長 160 公里,是全台少數全年有水的河流。. 淡水河是早期大陸先民進入台北的重要水道。三百多年來,淡水河口一直是 兵家必爭之地,軍塞、城堡、砲台(淡水)、老廟、古街、教堂、洋樓,交錯林立, 各佔一區,留下該區的特殊景觀。在河面上則有帆船舟楫,可直駛到艋舺,造成 「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繁榮與特殊的人文風采。在流量大的時期,更可通航 至大科崁(今桃園大溪),成為台北盆地的大動脈,兩岸山光水色更是文人騷客吟詠 的題材。. 淡水河河口因海水、河水交會,水質淡鹹各半。隨著潮汐變化,河床泥沙含 鹽份也大,能適應的生物有限,相對地競爭少,故族群反而變多且更具特色。例 如在紅樹林中的水筆仔、蘆葦、苦藍盤、漬水菜…等。而其中尤以「胎生苗」著 名的水筆仔,就好比台灣人落地生根那種適應環境的能力。在捷運紅樹林站旁就 有「紅樹林自然生態保留區」,作為學者、專家研究與人們休憩的好去處。. 可惜河水日漸淤積,漸漸失去經濟價值,卻成為歷史人文的象徵。還好近來 發展河道單車道,才又慢慢地讓淡水河甦醒了。. (圖 12) 昔日觀音山. (圖 13) 昔日淡水河 圖 12~圖 13 翻攝自《老照片說故事》.  . 13.

(23) 第四節 沿岸鄉鎮的風華 一、八里坌的單車. 淡水河出海口,左岸是八里坌註 3(今八里)或古稱龍仔形,是一個古老的小鄉鎮。 以前給人的第一個印象是一片墓仔埔的小漁村,非常落後。五十年前,當地交通 運輸不發達,只有老舊的客運偶爾一班車行駛。人口不多但還不至於不方便。也 許如此,坐在老舊的客運上,行駛在這人煙稀少的淡水河邊,則別有一番滋味。 一路塵土飛揚伴奏著山腰上的打石工廠,彷彿到另一個世界。八里老街不長,古 厝、低矮的房舍是它的特色。路邊有人販賣著從觀音山挑下來的芭樂、竹筍,那 種情景已很多年不見了,取代的則是觀光農園。. 這幾年政府大力建設,河岸有單車道可從三重南下直達鶯歌,北上可朔至台 北港。整個河岸景觀變得很休閒,也帶來一片繁榮。但很可惜,僅限在渡船頭一 帶。而坐落在單車到旁的十三行博物館,污水處理廠與台北港則成了新地標。騎 單車邊騎邊逛沿岸風光,也是有另一番情趣。景觀的改變是好是壞不是筆者探討 的內容。舊時左岸荒涼的紅樹林,點綴著從挖仔尾來的小漁船,在日落時形成一 幅幅名畫。如今只剩一些老破船隻停靠在水岸邊,對照新型汽艇,強烈的對比也 是一種懷舊情境了。. 淡水河依舊向西流,八里卻在改變中。大樓陸續建築起來,而過幾年淡江大 橋完成,又會變成什景觀,已不能想像了。河還是河,八里還是八里, 「大觀山河 圖」的中間主角,五十年來只有硬體增多了,文化與當地人文依舊沒變…。不想 了,還是騎著筆者的單車一路瀏覽左岸的風光,不知不覺來到渡船頭了。. 註 3:草圖意識設計工房主編(2005)。戀戀淡水河—魅力新北縣。臺北縣 : 臺北縣文化局。P.16.  . 14.

(24) 五十年前渡船頭很簡陋,從淡水來的船隻,還必須用人力拉繩才能靠岸。兩 邊的屋舍商家賣當地土產,最先呈現的三個字「孔雀蛤」至今還是一樣,只可惜 筆者不喜歡吃。但很奇怪的是賣「兩相好(俗稱雙胞胎)」的店,生意特別好,五十 年來到今天還是歷久不衰,真是奇蹟。一群群扶老攜幼的人潮,帶來了商機,也 帶來了繁榮,也帶來了破壞…筆者孤獨地看著、想著,拿起筆來速寫幾張畫吧!. (圖 14) 六十年代八里渡船頭(筆者繪於 2010/10,50 × 180 公分). 二、三重與蘆洲的興盛. 位處淡水河旁的蘆洲(古名和尚洲)、三重埔是沿岸最易淹水的地方。在五十年 代左右時,每逢颱風必淹水,大街小巷頓時變成了災難水鄉。然而當年的淹水卻 是筆者們這群無知的兒童最高興的時候了,因為至少三五天不用上課。災後的清 掃、消毒,也都是筆者們面臨的工作。從汪厝老家的後院遠望西邊,水淹一、二 層樓,直到遠處的五股、泰山一帶都是一片水茫茫。而水面上點綴著稀稀落落尚 未完全滅頂的屋宇,上頭還有人畜竄動,當時覺得好好看,不知其憐,如今想來 還真有點愧疚。. 人說三重有三多,一是蚊蠅多,二是垃圾多,三是流氓多。話且不說流氓, 光是河邊的垃圾就是一個景觀,臭氣沖天。加上工廠多,竟不覺得髒亂,因工廠 的違建也是一種景觀。舊台北橋更是當時三重的地標(第一代橋由日人所建築)註 4,. 註 4:蔡棟雄編輯(2005)。戀戀三重埔 : 老照片說故事。臺北縣:三重市公所。P.25.  . 15.

(25) 小時筆者每天都要騎車到台北去上學。凌晨時五點半左右,天色未明,只有幾盞 黯淡的鎢絲燈,做生意的人拉著手拉三輪車、行人、幾輛古老的機車、公車偶爾 穿梭其中,在晨霧寒風中頻添幾分蒼涼蕭瑟。那種古意盎然的鐵橋伴筆者童年的 時光,已是記憶中的封塵了,如今已是第三代的台北橋了。而隨著二重疏洪道的 完工,河堤單車道的環境完成,淡水河的景觀在五十年來有著很大的改變。. 捷運新蘆線(現為蘆洲中和線)從三重國小至大橋頭站,其間穿越在淡水河床底 下,可想而知工程之浩巨。捷運帶動了蘆洲、三重到台北的便捷,但那深地底下 的快感,還是不若當年奮力踩腳踏車吃力地爬上台北橋那份情感。行人與腳踏車 比汽車多,每逢三重大拜拜(農曆四月二十五先嗇宮五榖神農帝誕辰),一大群人潮 蜂湧在台北橋的情景至今猶歷歷在眼前。心想到此,神轎、鼓吹陣、舞龍舞獅、 宋江陣乩童身上的鮮血淋漓、街道兩旁的善男信女擺著香案虔誠的膜拜…等,往 日的鏡頭彷彿一一再次呈現,筆者又好像又墜入在人群中看著熱鬧。三重、蘆洲 已不再是農村小鎮了,三合院也幾乎絕毀了。取而代之的是叢林水泥,一棟又一 棟興建。筆者早已認不清那曾是筆者故鄉的三重,那是那麼熟悉,卻又如此的陌 生。啊!這就是人生,人總是會成長的,三重蘆洲不也是在蛻變中嗎?. 筆者不是文學家、文史工作者,也不是詩人,筆者無法用文字描述筆者的落 寞,筆者只好用筆再一次神遊五十年前的純樸小鄉下了。正義國小校歌「觀音山 麓、淡水河畔…」如今再也唱不起來了。算了吧!哼一首「戀戀三重」吧!再會 啦!曾經是筆者的故鄉—三重!. 三、淡水、關渡、大稻埕的古今. 淡水—自古以來就是北台名鎮了。很多人喜歡探討舊地名「滬尾」註 5 的由來, 個人覺得不管真正的由來或諧音—「石滬」 ,或下雨的尾端「雨尾」…等,淡水總. 註 5:劉還月(2002)。臺灣地平線之淡北海岸的甦醒。臺北市:常民文化。P.79.  . 16.

(26) 是給人一種很親切健康的印象。淡水在冬天時很冷也是事實,三月下著綿綿細雨, 但都無法阻擋人潮,不論晨昏、四季、節日…每天人潮均相當多。最近五十年來, 看著淡水有著很大的改變,淡水火車線改為捷運淡水線,沿途小站風光,那令人 思古幽情的情懷,換來今日方便的交通。. 五十年前,淡水老街(未改建前)的每家商店後面均可通到河岸邊。一股海水味 道中夾雜著魚腥味,至今仍在鼻腔中迴盪。崎頂的清水祖師廟、老街後段的馬偕 屋居、教堂,皆殘破不堪。河堤外就是榕蔭並列的河岸徜徉之間,幾隻小貓悠閒 地走著,涼風襲來偷得半日閒。. 淡水位居大屯山脈五虎崗之下,三百年來的古蹟—紅毛城(聖多明哥城)至今依 然保存完好,內部大英使館的古老裝飾,也是一種情懷。再過去一點的「滬尾砲 台」保存依舊,只是海岸線變遠了。紅毛城、滬尾砲台、教堂、馬偕紀念館、祖 師廟、真理大學的古老校舍、重建街…都是令人流連忘返的。近年來,老街的重 整再加上漁人碼頭的興建,福隆飯店的情人塔,都是年輕人聚集的地方。每週日 的街頭藝人充滿在老街與漁人碼頭的棧道上,情人橋的浪漫夜景…這種新舊雜陳 的景緻何嘗不是一種時空錯置的「3D」空間。走著走著,太陽西下,早年台灣八 景「淡水落日」即將上演一場「聲(讚嘆)」 「光(彩霞變幻)」秀了,不禁哼起已故藝 人洪一峯的成名曲,這首最能代表淡水人文景觀的—「淡水暮色」:「日頭將要近 落西,水面染五彩,河流水影染五彩,海風陣陣寒,一隻小鳥(也許暗喻作者)找無 伴,歇在船頭岸…」. 如今老街河岸的商店,依舊燈火通明,人聲鼎沸。有一回(民國一百年二月二 十八日那天),強烈東北季風與溫差的關係,淡水河面上一團又濃又厚的雲霧籠罩 著。此時不見河面,只有高遠處的山頭(大屯山)和近處高樓頂樓隱約可見。從八里 這邊望去,淡水老街燈光閃爍,河面像是在蒸發,好像傳說中的海市蜃樓。當時 的筆者只能用時下年輕人的專有術語「給妳一萬個讚」來抒發心中的讚嘆了。.  . 17.

(27) (圖 15) 淡水遠眺觀音山. (圖 16) 淡水港. (圖 17) 昔日淡水 翻攝自《戀戀三重埔》 《老照片說故事》. 淡水—妳是神祕的、優美的、靈性的,妳是夢幻的、藝術的。令人相看兩不 厭,唯有是「淡水」 。來過的人總會唏噓歷史的演變和一種莫名的鄉愁,年輕人的 想法跟筆者也許不同,筆者是來尋幽訪勝,他們是追求新潮與浪漫,但淡水的新 舊卻沒有衝突。滬尾的水源在《諸羅縣誌》中有明確的記載: 「自吞霄至淡水,砌 溪右沿海名曰魚扈;高三尺許,綿亙數十里。漲潮魚入,汐者男婦群取之;功倍 網罟」,雖然不能作為淡水的由來的唯一證據,但筆者總認為上海簡稱「滬」,是 大陸彼岸第一大港,而淡水在台灣的繁榮興盛,軍事地位均可比擬上海,所以稱 「滬尾」也不為過。. 淡水河沿淡水經竹圍、紅樹林到關渡這一帶,沿岸紅樹林遍布,現有單車道 沿水岸經過,又可休閒,又可觀賞彼岸觀音山的美景及淡水河出海口,是一段很 美的單車道。一路來到關渡渡口,不禁想起:歷史,沒有渡口?平埔人,海上強 權來去之間,彷彿只為留下歷史,歷史的記憶。土地,有多少渡口?舊傷或新痕, 全都為不斷被翻閱的土地,詮釋流離的宿命。.  . 18.

(28) 早晨的關渡是如此的寧靜,只有少數早 起的人在渡口步道上徘迴。幾隻鷺鷥向筆者 點頭問好,沒有潮音,也沒有叫賣聲。走在 紅樹林人行道上看著水筆仔,遠處的觀音山 向筆者說「早」。關渡的沿革不在筆者的文 章裡述說,因為筆者只在乎它的原貌與近 況。關渡後山遠眺關渡平原,是如此寬敞幽 美。遠處的台北、三蘆區在晨霧濛濛中帶幾 分愁緒,淡水河依舊攜著基隆河伴著筆者晨 跑。.         在唸初中時經常要經過延平北路(大稻 埕一帶),那古老的建築與週遭的屋宇不 同。當年有說不出的懷古觸景,只知道那兒. (圖 18) 關渡橋夜色(筆者繪於. 有好吃的台灣美食(冬粉魚丸、豬腸湯加小. 2012/11,150 × 360 公分). 籠包),竟不知大稻埕曾是北台最繁華的地 區。大稻埕原是平埔族「奇武卒社」的居住地,只有少數漢族和平埔族在此耕種, 由於有大片晒穀場,因此有「大稻埕」之名。早年洋行,南北貨的集散地,只可 惜現已移至東區,商業漸漸沒落了,只剩每年的年貨大街帶來的人潮。大稻埕碼 頭的河岸也淤積,早就沒船出入了。倒是霞海城隍廟的月老,每天均有來祈求姻 緣的善男信女,帶來幾分思古幽情。. (圖 19) 大稻埕碼頭. (圖 20) 大稻埕街道 圖 19~圖 20 翻攝自《台北歷史散步》.  . 19.

(29) 第三章. 「大觀山河圖」創作相關源流探討. 第一節 從中國山水畫史論述「大觀山河圖」之創作 山水畫到了隋唐漸漸成熟,有了長足的發展。當時名家輩出,有李思訓、李 昭道父子、王維、張躁…等。其中展子虔開創了「青綠山水畫」 ;再由李氏父子完 成了成長與過程;而王維則代表盛唐以後由青綠山水轉為水墨的文人畫。. 展子虔(渤海人,今山東陽信縣南) ,北周八隋的畫家。擅畫人物、車馬、佛 教畫,尤以山水畫成就最為突出,他的<遊春圖>(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是傳至今的傑作。此幅<遊春圖>是中國最早的捲軸山水畫,在畫史中有極其重 要地位,介於六朝山水畫與李思訓、李昭道的青綠山水畫之間,是美術史上中國 山水畫的一個新境界。<遊春圖>有兩大特點,其一是青綠勾填之技法,山石樹 木有勾無皴,是以青綠填滿的重彩;其二是構圖,脫離了魏晉時期以人物為主的 背景(人大於山,水不容泛)而改以純山水為主,人物倒反成為襯景而已。這種 獨立完整的山水畫,具有與自然景物空間關係相融的「遠近山水,咫尺千里」畫 面效果。. (圖 21) 遊春圖.  . 展子虔. 翻攝自《中國繪畫史》. 20.

(30) 「大觀山河圖」的基本畫技與空間結構,均以此為架構。依據此點,本系列作 畫作雖達不到咫尺千里,但範圍幾十公里意足也。. 在設色方面,至盛唐時,李昭道承繼家學被認為「變父之勢」 ,妙又過之。李 思訓的<江帆樓閣圖>、李朝道的<明皇幸蜀圖>均為難得一見的大小李將軍作 品。李氏父子的藝術成就,獨具特色的<金碧山水>,在繪畫史上有獨特崇高的 地位。即使日本沿襲北宗的重彩,成了今日的東洋膠彩畫,也難與中國的金碧山 水相提並論。日本重彩畫偏裝飾用,有其藝術價值,但在純藝術上仍略為遜色。. (圖 23) 明皇幸蜀圖. 李朝道. 翻攝自《中國繪畫史》. (圖 22) 江帆樓閣圖. 李思訓. 山水畫到了盛唐之後的王維更傳遞了另一種訊息,可能與國勢有關。當時國 運由繁盛轉至衰敗,尤到了安祿山之反後,許多文人喪失舞台,轉以純文人畫為 主的水墨畫,以詩言志,以畫道出了當時的心境。.  . 21.

(31) 「大觀山河圖」的主題全景,亦以水墨畫呈現,這也是「以詩言志、以畫言心」 的一種表現。水墨畫的難度,在以墨韻展現空間、氣候、氣勢與一氣呵成的胸襟, 不加任何修飾,以線條勾畫出整體的輪廓,以破墨、潑墨表現出筆墨的境界。五 代荊浩的<筆法記>註 6 自云:「吳道子畫山水有筆而無墨」。吾常採二子之所長, 成一家之體,可見筆墨在山水畫的重要性,到今天還是繪畫上的不二法門。荊浩 又指出畫有二病: 『一曰「無形」 ,二曰「有形」 』 。 「有形病者,花木不時,屋小人 大或樹高於山,橋不登于岸,可度形之類也。」 「無形之病,氣韻俱泯,物象全乖, 筆墨雖行,類同死物。」又云「忘筆墨而有真景」 ,可見筆墨、氣韻是作為藝術家 精神的工具,抒發情感的媒介。. 五代山水直接繼承唐代的餘緒,此時的畫家直接進入自然,創造真實生動的 北方重山峻嶺和江南秀麗的山水風光。北方以關仝、荊浩為代表,創立了「全景 式」的水墨山水;董源、巨然則形成了風格秀麗的江南風景。茲以董源的<瀟湘 圖>為例,論述「大觀山河圖」的形成。<瀟湘圖>大致上以花青運以水墨,清 淡濕潤,山石用筆點皴,而坡底用披麻皴,渾厚華滋,得以表現江南山水的草木 茂盛。北宋郭若虛在<圖畫見聞誌>論及董源的畫---「水墨類似王維,著色似李 思訓。」. (圖 24) 瀟湘圖. 董源. 翻攝自《中國繪畫史》. 註 6:崔慶忠(2003)。圖說中國繪畫史。台北市:揚智文化。P.61.  . 22.

(32) 宋代山水畫比前代發展更為成熟。北宋前期以李唐、范寬為代表,中期有郭 熙,後期有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米氏雲山畫法註 7。南宋初期的四大家:李唐、劉松 年、馬遠、夏圭,開創了山水畫藝術的新境界。茲以郭熙的<早春圖>為例,郭 熙此圖作於西元一 O 七二年,郭熙正當壯年,有自己獨特的畫法。用草書筆法畫 樹,線條凝重、樹身挺勁狀如鷹爪,墨色則環淡焦宿互用,並以不同筆法畫山石 峰巒,岩壁、坡岸、運筆厚而不滯,鮮而不浮。何謂<早春圖>?即冬末即將雪 融,由山頭先融解,待春暖後花開,一種新的生命又即將萌芽,雪水從上而下, 山下亦由冰漸融成水,漁家又將可在生活上有新的開始。而郭熙將雪融成水的意 境,全攤在畫面上。筆者在畫「大觀山河圖」系列前,曾臨摹了三張名家巨作, 有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范寬的<谿山行旅圖>,而又以 <早春圖>不但臨摹,且又改創為彩色的夜景圖。這是畫「大觀山河圖」早期得 初胚,又因自覺良好,所以又繼續畫下去,才有此系列圖中的全景夜色。. (圖 25) 筆者 仿 郭熙早春圖. (圖 26) 筆者 仿 李唐萬壑松風圖. 註 7:同註 6 。 P.83.  . 23.

(33) 元代山水畫以宋代山水畫為基礎,更進一步發展。元朝滅了南宋,一些原本 的官員被流落在民間,形成文人隱居山林的風潮,於是更接近了大自然,造就了 畫中的靈氣。且元代畫家更著重技巧,遠追唐宋的傳統技法,將「青綠山水」慢 慢發展成「水墨山水」 ,這是元代的一種表現。且因各家強調個性、自娛性,故「詩 書畫印」就成了此時期的特色。以書入畫,簡率中突出,筆墨情趣,且出現意境 的空靈。此時元四大家引領風騷,對後世有極大影響,茲略述其中代表人物。. (圖 27) 筆者 仿 范寬谿山行旅圖.  . 24.

(34) 趙孟頫(西元 1254-1322 年) ,字子昂,號松雪,浙江湖州人,南宋宗室,入 元為官吏經五朝。他的<鵲華秋色圖>是師法唐宋傳統的「師法自然」 ,融水墨山 水與青綠山水於一體的傑作。另外三則是錢選、高克恭、方從義。直到元代中期, 又出現了黃公望、王蒙、吳鎮、倪瓚等。. (圖 28) 鵲華秋色圖. 趙孟頫. 翻攝自《中國繪畫史》. 因本系列作品「大觀山河圖」為橫軸長卷,較類似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 故加以論述。<富春山居圖>註 8 是黃公望(西元 1269-1355 年,字子久,號一峯, 杭州富陽人)晚年最得意之作,他作此幅作品已八十高齡了。此作品描繪浙江省 富春江兩岸初秋的景色,用「三遠法」的傳統技法來表達,峰巒岡阜、波陀沙渚、 起伏變化、林木深秀、蒼茫簡遠、遠山可見、墨色淋漓,用筆法董源、巨然。山 石多用披麻皴,甚少渲染。叢林深樹多用橫點,筆墨分披,看起來平實沒什麼, 但卻蘊含了其意俊秀。全幅作品,用筆甚豐,有禿、有中、有側、有尖,皴擦錯 落、乾濕分明、筆趣奇穎、用筆自然、精神灑脫,神韻妙奇,不求山水之形跡。 但此幅作品卻一分為二,一在彼岸,一在故宮。前些時候很夯的兩岸國寶會合了, 前後段的<富春山居圖>終於結合了,造成很大的回響,且帶來了藝術界的研究 與探討,而自己也有幸能在此生一看其全貌。此作品有學者以圖尋跡,比較今天 的富春江,可見其作品亦是以大自然為範本,在加上黃公望老年的熟練技巧完成。. 註 8:同註 6 。 P.111.  . 25.

(35) 「大觀山河圖」亦是以大自然為範本,大台北區為範疇。雖然自己比不上黃公 望的瀟灑放浪,也沒做過大官,也沒有大起大落,歸隱山林,但對大自然的喜好 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大觀系列作品,不用古技皴擦,不仿前朝名家,不同於現今 任何畫派。石濤<畫語錄>的第三章是變化章,講的是學古要善於變化。以前年 輕時在一些場合常聽前輩談論某人畫似某家、某人的畫用色如何、這是什麼派、 這是學誰的畫法,當年總覺得畫圖怎麼那麼深澳?其實這些論調在筆者看來都是 多餘的。石濤註 9 亦云: 「筆者之為筆者,自有筆者在。古之鬚眉不能生在筆者之面 目,古之肺腑不能不安入筆者之腹腸。」筆者自發筆者之肺腑,揭筆者之鬚眉。 縱有時觸著某家,是某家就筆者也,非筆者故為某家也。天然援之也。筆者於古 何師而不化之有。這也是筆者大觀系列作品與前輩畫家不同之處。石濤不仿前人, 筆者亦是。. 西元 1368 年,朱元璋建立大明朝註 10,此時期為封建制度的後期,慢慢進入資 本主義的萌芽,故明代繪畫在宮廷和民間的畫意有很大的發展。明代山水畫最興 盛,在三百年間,以承繼南宋院體的院派、浙派。還有追摩元代文人畫傳統的吳 門派,華亭派,但最終文人畫取得優勢。最初的院派以戴進和吳偉為代表。戴進 是浙江錢塘人註 11,他畫山水注重寫生,以宋院體為法,如<溪唐恩師圖>即有兩 註 12. 宋的畫風,有獨特的縱放、野勁之氣且犀利明快。吳偉. (西元 1459-1508 年) ,. 湖北武昌人,曾當官,不適又遁入江湖。初學戴進,但更為簡逸,喜畫大畫,如 <江山萬里圖>。筆者的個性也較喜歡畫「大畫」,故筆者的作品均為大橫幅。. 明中期,名家有「吳門四家」 ,即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沈周的<盧山 高>、文徵明的<蘭亭修褉圖>、唐寅的<騎驢歸思圖>均是絕代佳作,無法一. 註 9:同註 6 。 P.255 註 10:同註 6 。 P.133 註 11:同註 6 。 P.131 註 12:同註 6 。 P.132~133.  . 26.

(36) 一詳述。其中仇英的金碧山水畫筆者較喜歡,現略述仇英的生平。仇英(西元 1498-1552 年) ,字實父,號十州,江蘇太倉人,後移至吳縣。仇英出生工匠,早年 為漆工,兼為人彩繪棟宇,後才習畫。年輕時以擅畫結識了文徵明,唐寅,並被 所重。後又拜周臣門下,在著名鑑藏家項元汴、周大觀的府處見識了大量古代名 作,並大量臨摹。仇英的畫都是嚴謹周密、刻畫入微。仇英先學趙伯駒、劉松年, 後學李唐、馬遠、夏圭的「院體畫」 。綜合了前朝各代名家之長,即保持工整精艷 的古典傳統,又融入文雅清新的趣味,形成「工而不板,研而不甜」 。但仇英以不 能文,故稍遜三公(沈周、文徵明、唐寅) ,但仇英六法深詣是丹青妙子,就以現 藏於遼寧省博物院的<仇本清明上河圖>來加以證明仇英的妙手丹青。. 仇英的<仇本清明上河圖>約在距今四百多年前的明代,仇英為了迎合當時 興起的<清明上河圖>收藏熱潮,於是根據<宋本清明上河圖>的佈局結構,參 以蘇州江南的城鄉景色,施以重彩,對這個清明上河的題材,進行了新的構思和 創作。這個清明上河的題材,筆者亦曾以<宋本清明上河圖>臨摹過,也是以重 彩作畫,如此才深知古人的厲害,不是簡易幾筆可完成的。 「大觀山河圖」水墨本 (90X1080)就是在<清明上河圖>的形式上(純山水景觀,並無人物)構思完成。. (圖 29) 筆者 仿 清明上河圖.  . 27.

(37) (圖 30) 清明上河圖(宋.  . 張擇端). 翻攝自《中國繪畫史》. 28.

(38) 清代的繪畫,多半沿襲明代,在山水畫中以「四王」為主(王時敏、王鑑、 王原祁等) ,取法元人,刻意仿古,在當時被認為是正統。另一派則是明末的遺民, 對亡國有深切的痛恨,力抗朝廷,如四僧(弘仁、石谿、八大山人、石濤) 。現以 石濤略述。. 石濤本姓朱註 13,名若極,明靖江王後裔,明亡後即落髮為僧。他的<搜盡奇 峰圖卷>(42.8X285.5)為紙本水墨,現藏於北京故宮。這幅畫起首是險峰石壁環 抱,後奇峰怪石層出不窮,末段以江景作結,畫面上右角有一隸書: 「搜盡奇峰打 草稿」。紙末又題云:「郭河陽論畫,山有可望者、可遊者、可居者」搜盡奇峰就 是到處寫生,最後再加以整理;石濤以自己的切身感來攝取千變萬化的山川風貌, 在畫幅上集合各種奇石異景表現出一種令人震懾的畫氣,蒼渾奇古、駭人耳目, 不愧是一代宗師。石濤學前人,卻不拘泥於前人,大觀山河系列,筆者學前人的 心境,探索前人的詩境與情境,但絕不拘泥於前輩畫家,筆者思故筆者在,筆者 畫自有畫。. 值得一提的是金陵八家註 14(龔賢、高岑、鄒喆、吳宏、葉欣、謝蓀等) 。其中 又以龔賢最為值得再提的宗師。龔賢(西元 1618-1689 年) ,號半千,江蘇昆山人。 一生未仕,清貧度日,善畫山水。他的山水遠宗董源、米芾、吳鎮,發展出筆豐 墨健的筆法,畫風渾厚蒼秀沉鬱,在佈局上平中求奇,主張墨氣要厚潤、墨色濃 厚,其間有深淺變化,明暗對比的效果,真實表現江南山川的茂密、滋潤、明媚、 深遠的特徵。他的<溪山無盡圖>是一幅長卷畫,畫中山巒重嶂、平林大江、水 村舟橋、洋洋灑灑,其山頭不用皴擦,用宋傳統的積墨法,反覆渲染,墨色特重, 龔賢擅計白當黑,留白為其重要的空靈感,黑白相生,一股清幽逸靜、平淡蘊藉 之感。在當時畫壇上論畫,忌重、忌濕,但龔賢的作品卻一反其道,不但濕筆重 墨且層層積染,不濁卻力氣萬鈞、氣韻清醇。綜觀龔賢的畫作,以「濕、重、積」. 註 13:同註 6 。 P.191 註 14:同註 6 。 P.194.  . 29.

(39) 將墨的氣完完全全表現出空氣的感覺、空間的無止盡,亦可看出當時的氣候,所 以在畫作時會有春夏秋冬四時的氣候變化。台灣為海島型氣候,空氣中濕度較重, 墨與色的鋪陳也需要時間的堆砌,才能有較好的效果。. 清朝後期的畫家主要為金農、鄭板橋、黃慎、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羅聘 等。他們注重創造、詩書畫相結合,開創近代的寫意畫風。. 近代的名家輩出,無法一一論述,僅以有獨特畫風、畫論的名家作依據來略 述一二。由民初直到今天,台灣的水墨名家除了渡海三家之外,亦有嶺南派的年 輕一代名家,縱橫藝術界,今天的山水畫似乎已到了窮途末路了。現年輕人大都 喜歡西畫,即使是攻讀水墨的畫家,也甚少有以山水為主題的描寫。. 歷代的名家畫論到了今天,對兩岸山水畫的影響到底如何?只有待假以時 日,自有論斷。大觀山水畫系列的大台北夜景以及淡江兩岸夜景,不只代表三百 多年來台灣的進步,也象徵水墨畫山水也有另一元素的加入,而此元素比夜景的 攝影更富有情感、色彩的變化。.  . 30.

(40) 第二節 詠大觀山河與創作關聯的詩詞 大屯山、觀音山與淡水河孕育出無數的歷史、藝術與人文。筆者曾經漫遊童 年於懷抱,匆忙的青少年走過瞥過它的容貌,卻越走越快,行色愈匆忙愈急促, 不知不覺中,廉頗老矣,回顧來時路,彷彿一不留神,即消逝無蹤。今天筆者氣 靜神定,凝望蒼茫夜色,就像人處在圖畫中;飛視觀音山「悠然觀自在,洗滌眾 生囂」那種超然與天地間的靈動就結合了。大屯山、觀音山的歷史只有短短三百 年(從郁永河開採硫礦起),所以詠讚的詩詞並不多,茲分述如下:. 坌嶺吐霧. (民國)林逢源. 疊嶽迴環障海門,迷濛霧氣幻朝昏; 巖腰初出披飛絮,洞口旋開桂曉暾; 同作雨雲歸楚澤,忽聞雞犬隔桃源; 樓台蜃市如相近,縹緲神山合斷魂。. 宿觀音山. (民國)林逢源. 秋色蒼茫黯遠岭,亂山合匝白雲深。 雁傳寒信月千里,鴉咽啼聲霜半林。 遠浦帆檣煙隱隱,下方鐘鼓夜沉沉。 幽香聞道生空谷,欲譜綺蘭一曲琴。. 淡水河爾步. (民國)李書. 鐵橋已付大江流,關渡行人尚說劉。. 淡江秋感. (民國)丁滌凡. 林江風月倍清幽,玉露初生碧水流。 隔岸烟籠迷遠岫,疏林葉落冷荒邱。.  . 31.

(41) 淡水海洛. (民國)鄭雲徒. 汪洋萬頃任悠悠,濱海風光格外幽。 對面屯觀山夾峙,上頭關渡水分流。. 蘆洲泛月. (民國)林逢源. 一櫂空明趁晚潮,木蘭舟在鏡中搖。 數聲漁笛滄浪晚,十里蘆花渚國遠。 片面盟鷗如此水,斷蓬過雁可憐宵。 分明七二灣明月,今夕相隨上畫舫。. 秋日詣凌雲寺. (民國)林清敦. 白雲封曲道,青嶂護高垣。. 登八里坌遠眺. (民國)周鍾瑄. 寒裳直踞千峰上,萬里蒼茫一色同。 遠眺但餘天貼水,近聞惟覺浪號風。. 觀音山四首 (民國)連橫 天風何迢迢,白雲何渺渺,聲聞何悠悠,名心何擾擾。 筆者來此山上,俯視人間小,人間憂患多,山中俗塵少。 孤坐淡忘歸,清譽一聲了,冥色入深林,虛空度飛鳥。 耳根既圓通,萬緣皆縹緲,稽首見如來,拈花証微笑。. 人總是在失意、落寞、落單時,一種莫名的滄桑才會湧上心頭。綜觀唐詩宋 詞,每一首不也是詩人在最頹喪時所寫的?所謂「以詩言志」 ,即可看出古今中外 墨客詩騷無不如此?北宋徽宗雖然在花鳥畫上有突出的成就,書法上亦有「瘦金 體」的獨特書法,但在靖康之難後,那種「國破山河在」的滄桑落寞絕對比杜甫 來得更傷痛吧!杜甫不會畫,如果他有吳道玄的才情,那畫出來的大唐山河一定 相當震撼,宋徽宗如果有被擄後的詩流傳,一定也天哭地嚎般地傷痛不絕,讓神  . 32.

(42) 鬼也動容。. 台灣近三百年的滄桑史,在「大觀山河圖」裡也是一種縮影。首先,清廷只 為了船堅炮利派郁永河來大屯山脈採硫礦,是一種利益所趨。而西班牙、荷蘭也 不是為了建設才來台灣的;鄭氏王朝度台,只為反清復明才建設台灣;日人更是 拓殖勢力、侵略台灣,雖有不少功績,但絕大部分是在扶植日人國勢與經濟。近 代則反共無望,才大力推展經濟、交通建設;這些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歷代政權, 也造就了今日的台灣。欲寄荒寒無歲月,賴畫悲壯大山河。 童年無財難留畫,老來無才戀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大屯山下的珍珠-「淡水」串著紅樹林、竹圍、關渡、北投、圓山…;觀音山 下的八里、五股、三蘆、新莊、泰山…等在近年風貌也有不少改變,如今回首來 時路,莫不詩隱畫深處!筆者也來吟詠一首「大觀山河」吧!. 詠大觀山河 綿雨相伴,水天共色,搭艇遊江,水波激流。 白波二劃,遠撥近湧,稻埕淡水,十里許遠。 兩岸各異,左岸單道,右岸坡堤,北臺獨絕。 江水不濁,屋宇錯落,偶冒魚踪,飛鷺佇岸。 船急如奔,白浪飛疊,左觀右屯,煙雲繚繞。 如絲如帛,大橋行跨,喧囂車鳴,或拱或纜。 船過三橋,直闖官渡,基河匯流,紅林襯景。 大鷺小鷥,灰白成群,頸雀翹腳,或啄或步。 彈塗跳躍,招潮攅洞,潮漲潮退,日夜循異。 仰觀蒼鷹,鳶飛戾天,遠炮連攝,留鷹展翅。 手握珠筆,寫景忘返,日薄觀山,晝夜道安。 潑墨入彩,雨歇風靜,萬燈爭輝,大觀壯矣。.  . 33.

(43) 第三節 「大觀山河圖」系列的架構與風格 台灣美術史與中國美術史是兩個血溶於水的文化。中國美術史可朔至遠古時 代的三皇五帝開始,如伏羲氏的八卦圖像、有巢氏的木器結構、神農氏的結繩為 治…等。而從新石器時代就有所謂的「圖騰」 ,這些都是繪畫的一種原生胎,說白 一點就是神話。到了黃帝時更有畫蚩尤像以弭蠢亂,更有最早期的門神像之形(神 荼、鬱壘)以禦魔鬼之說,這些畫是用於實用或早期工藝的萌胎期。. 反觀台灣美術史,台灣最早是原住民的住所,各族群也都有自己的圖騰或工 藝美術作為裝飾,各種服飾也有不同的象徵。原住民藝術與早期中國神話中的各 類藝術均有其崇高的藝術價值。直到三百多年來,由於原住民沒有文字的流傳, 只能由後代子民去了解當初先民們的藝術表象。後因西班牙、荷蘭相繼入侵,也 留下不少歷史歲月的痕跡,但大都是建築與民間日用品有關,較少有純欣賞的繪 畫作品。. 「大觀山河圖」是屬於山水畫的領域,山水畫盛行於中唐時期。相傳吳道玄奉 玄宗之旨註 15,畫四川嘉陵江三百多里的一幅大卷軸畫,於是前往嘉陵江畔去做實 地觀察。據聞吳道玄並沒有做成「粉本」(今天的「草稿」之意),僅憑記憶在一 日之間就完成了,可惜傳說並無圖畫可佐證。而李思訓(北派之宗祖)亦畫同樣 註 16. 題材. ,竟花了幾個月才完成。後人常拿來做比較,甚至在董其昌貶北褒南(樓. 鑰)<玫瑰集-卷六十>中,其文:李思訓是唐代李姓皇帝貴族的宗室,他的畫「刻 畫謹細」 、 「李昭道一派…精工之極」 ,皆「其術甚苦」 ,屬於「習者之流」 。而尊王 維(南宗之首)註 17,是其次兄所存,無適而不瀟灑,移志於入畫,過人宜矣。後 來得其彷彿者,猶可以絕俗。正如<唐史>論杜子美,謂「殘膏剩馥,霑丐後人」。 由上文略知董其昌的南北宗論之高低。. 註 15:何恭上(1974)。中國美術史。臺北市:雄獅圖書。P.59 註 16:同註 15 。 P.59.  . 註 17:同註 15 。 P.59. 34.

(44) 但時空轉換千年來,畫家也皆遵從其論分為多派,直到清末民初才漸漸有另 種論述反馭。南北宗沒什麼高低之分,只在用材、技法的迴異。吳道玄一日可完 成三百里的風景山水,其實個人認為完全不可能,一幅畫的結構有很多要素,不 是短時間就能一蹴可成的。況且三百里縮成在一張紙上在比例尺上的換算至少達 1:3000 之值,可見也是一種神韻的氣勢,其細部根本無法呈現。反之,李思訓花三 個多月完成倒有可觀性,只是沒有圖畫可證,所以無法作比較評論。. 水墨畫最能代表中國千年來的繪畫主流,冠上色彩,即被認其混種藝術。中 西繪畫各有所長,其著重點不同。材料不同,繪畫題材大同小異,端看畫家個人 取向。但若以油畫布畫水墨畫,那種墨浸濡於宣紙的感覺,頓然盪盡無存。反之 用宣紙畫西畫卻有不同的味道,可重、可輕、可透明、可覆彩,卻可多樣變化, 但要綜合其二種中中西合璧的藝術,魚與熊掌難兼矣。. 徐悲鴻倡言註 18(西元 1947 年,<論國畫之「新舊」之爭>) 「新國畫」以素 描為基礎,服務為目的,並謂「寫實方為創造」、「學古便入窮途」,「山水須辨地 域」 。現在的繪畫反倒流於插畫似的構圖,很多賽展的名次高低也都以此為首,看 不出水墨畫的至臻境界,說穿了只是相片的模仿與疊合之作。 「大觀山河圖」以實 地寫生取稿,按比例、鳥瞰、氣候、時間來創作。有不同於中國美術史上的畫作, 目前亦少有人以「夜景」為主題,並用不同媒材表現大山大水。. 「大觀山河圖」系列作品,構思上乃從小學時就在心中浮藏了五十年之久。其 中經過了人生的一半多,在五十年後心中的澎湃鄉愁與使命感,促使筆者提筆蹲 在地上,一張一張地完成。構思五十年,完成一瞬間。構思如此久,產生作品後, 那種感受真是令人喜悅。記得水墨大師李奇茂教授告誡學生,要拋棄積習已久的 包袱,在藝術上「要當大盜,不當小偷」 ,言下之喻,就是「師古、師心,然後師 自然」 。最後以當代的精神,與實際的人事物去做不同於前輩畫家的作品。不是畫. 註 18:陳傳席(1997)。中國繪畫理論史。臺北市:東大。P.19.  . 35.

(45) 地圖,而是給人一種心中的共鳴,產生對當地的文化背景,有感觸、感動、感心 且認同台灣本土藝術之價值。. 在漢代獨尊儒術,晉代盛行玄學。玄學以老子、道德經、周易為三玄,因為 玄學的需要,山水畫即是言玄悟道的最好形式,於是出現了宗炳的<畫山水序> 之畫論。宗炳註 19(西元 375-443 年) ,字少文,南陽涅陽人。一生遊覽山水,是為 了體「道」、學「道」。在<畫山水序>中反覆提「道」、「聖人以神法道」、「山水 以行媚道」 。這對筆者影響很大,道能暢神,故「大觀山河圖」也是自小到老悟出 來的「道」 。人世間,生命極短,但人性的價值在於是否傳承延續。觀畫如人在畫 中,能通神、暢神。而「神」的顯現成為靈,故山水畫要「嵩華之秀,玄黃之靈」, 皆可得之於一圖。 「質有而趣靈」 ,有靈則有理,有理則與觀畫「同應」 ,現今人皆 可觀之百年後如何?不知也,但顯今天的風華於世人眼中。. 註 19:同註 18 。 P.12.  . 3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re are many ways to compose music in the green book. Can you tell me about the ways are used to compose

Matrix factorization (MF) and its extensions are now widely used in recommender systems.. In this talk I will briefly discuss three research works related to

We are going to learn Alishan Forest Culture.. We hope that Alishan will be registered as a world

• If there are many challenges and few supports, the text is probably best for storytelling or reading aloud.. • If there are more challenges than supports, the text is probably

• It is a plus if you have background knowledge on computer vision, image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graphics.. • It is a plus if you have access to digital cameras

Applicants are therefore advised to exercise extreme care in selecting premises for school use, as the presence of unauthorized building works, such as unauthorized sub-division of

We hope to engage and collaborate with stakeholders in the community to explore the many possibilities of aging through creative workshops and community engagement3. We hope

• It is a plus if you have background knowledge on computer vision, image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graphics.. • It is a plus if you have access to digital camer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