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下簡稱中共)1自 1979 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後,隨著整體 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帶動綜合國力提升,已為其軍力增長提供物質的基礎。伴隨著經濟及軍 事力量的日益增進,中共在全球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必然引起世界超級強權─美國之警惕。

此一國際情勢以及冷戰結束之後,中共所面臨國際安全環境的重大變局,對中共崛起已形 成深遠影響。

美國「國家情報會議」(National Intelligence Conference,NIC)在 2012 年 12 月 10 日公 布「2030 年全球趨勢報告」(Global Trends 2030),對未來近二十年間的全球政治、經濟乃 至人文與自然環境態勢做出評估預測。當中指出,亞洲的經濟、軍事規模與科技發展,將 在 2030 年之前超越北美與歐洲的總值,屆時全球不再有單一超級強權。其報告也警告中 共崛起的「嚴重不確定性」。報告與其他獨立機構預測一致,認為中共在 2020 年至 2030 年間將超越美國成為經濟第一強國,但世界則變得愈益混亂。2

有關美國在亞洲的傳統利益主要界定為三大部分,區分為保護美國人民、擴大貿易與 經濟機會、推廣普世民主價值等。是以,美國長期的亞洲政策,即是防止區域霸權崛起,

以免危及美國的區域安全利益。在此一思維之下,美國今日在亞洲所面臨最重大的問題,

就是應對中共綜合國力與影響力的崛起,及其追求穩固區域主導地位的策略運用。

隨著中共經濟實力與軍力不斷成長,而今美國則受限於國家財政短絀,刪減與下修國 防預算,必然牽動整體戰略調整,甚而影響其全球部署。3美國為撙節國家財政支出,將其 戰略重心由歐轉亞,大幅裁減整體兵力,重新調整各區域部署。在亞太地區,除致力主導 區域經濟合作機制,並增加重要盟邦的合作關係,更同時提升與盟國的聯戰能力。4顯見美 國戰略邏輯是以亞洲為核心,經濟為主要著眼,採行聯盟方式,並結合政治、外交與軍事 等手段謀略,全力確保美國國家整體利益與區域影響力。

然而,中共近年在政治、外交與經濟方面,展現睦鄰友好政策,並對地區組織的國家

1 本論文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名稱,採以「中共」簡稱,係因考量其以黨領政、以黨領軍之體制,中 國共產黨的領導高於國家意涵,爰以此採用之。

2「亞洲影響力 2030 年超越歐美」,青年日報(臺北),民國 101 年 12 月 12 日,版 5。

3 宋鎮照,「美國勢力重返東南亞對區域權力秩序的衝擊」,海峽評論(臺北),第 237 期(2010 年 9 月 1 日),頁 4-5。

4「不縮減部署-美國防部長重申維護亞太安全」,青年日報(臺北),民國 100 年 10 月 25 日,版 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提供優惠的經濟措施,隨著中共影響力不斷的強盛壯大,已使亞太地區權力結構逐漸向中 共傾斜。現下美國「重返亞洲」(back to Asia)調整戰略部署,若採強勢作為遏制中共發展,

勢必影響亞太地區整體經濟繁榮;但美國的盟邦又冀望借助其軍力,抗衡中共的武力威 脅。從區域政經與安全的視角觀察,美國遏制中共的崛起及其爭取對區域影響力的決心顯 而易見。因此,中共應對美國的策略謀劃與運用,不可僅以單一態度因應,必須採以各面 向領域、議題的處理模式與對策應處之;甚而其策略的運用,也勢必對亞太區域之周邊各 國造成顯著的衝擊與影響,此一議題有其深入探究的實用性與必要性。

貳、研究目的

當中共崛起成為全球焦點,美國已正視中共崛起的事實,並思慮其霸權將面臨挑戰,

有關「遏制中國論」以減緩中共崛起的進程,已漸次顯現在美國全球戰略布局的調整。美 國前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R. Clinton)2011 年 10 月在『外交政策』發表「美國的太平洋 政策」的專文指出,全球未來國際政治取決於亞洲,而非伊拉克或阿富汗。美國今後 10 年,將於此地區大幅經營外交、經濟、戰略等資源,同時強化與亞太盟國及友邦的合作。

5

隨著中共崛起及其經貿、軍力的增長,美「中」在亞太的戰略競逐,已從檯面下的權 衡,轉為公開的角力。6由於美國不斷強化與日、韓、菲、澳等盟邦軍事合作,更加顯示「重 返亞洲」(back to Asia)策略係以制衡「中國威脅」為主要目標。然而,此一問題與以往冷 戰時期美蘇兩強對峙的局面迥異。儘管中共國防預算可望在未來 10 至 20 年間趕上美國,

且勢將對美國及其盟國友邦的安全利益構成嚴重威脅。可是事實上,美國與中共龐大的經 貿利益及中共並未向美國發起權力的挑戰,使美國不可能對中共採取冷戰式的圍堵戰略。

中國大陸市場攸關美國的經濟戰略利益,因此其經濟發展的逆轉,必然對美國造成更加嚴 重的經濟與戰略風險,導致美國對中共的政策始終處於投鼠忌器的窘境。

現今中共經濟及軍事等實力持續成長,「中」美雙方在外交與經貿等層面均存在分歧,

已然頻頻發生摩擦與衝撞。在美國宣示「重返亞洲」的調整戰略局勢迄今,「中」美關係 表面維繫和諧而多有齟齬,但仍使亞太地區陷入潛在的不安。由此觀察,亞太戰略格局已 產生重大變化,舊的戰略平衡已難以為繼,新的權力轉移趨勢日益明顯。在新形勢下的「中」

美之間一場戰略博弈已悄然形成,雙方戰略競逐關係將更趨複雜。

本論文研究的目的,係透過地緣條件、國家安全與經濟利益、資源開發運用及國際戰 略情勢布局等研析,探討中共改革開放後的市場經濟快速發展,顯現其總體國力日增,引

5 Hillary Clinton, “ America’s Pacific Century”, Foreign Policy, Vol.189( November,2011),pp.56-63.

6費學禮(Richard D. Fisher),中共軍事發展-區域與全球勢力佈局(臺北:國防部譯印,民國 100 年 11 月),

頁 3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發「中國威脅論」相伴而起;以致美國在內政受經濟遲緩困頓之際,轉而尋求亞太地區的 經濟動能及其國家安全利益。7美國聚焦亞太地區的主要著眼在於經濟,保障與鞏固美國在 亞太地區的既得利益,並力圖遏制中共的區域影響力及權力擴張,主要目的是繼續掌控其 在亞太地區的主導權。8因此,中共崛起對於美國及其所維持的世界秩序之挑戰,以及中共 面對美國「重返亞洲」的應處策略調整,已是其雙方對外關係的核心問題。

本研究旨在分析美國宣示「重返亞洲」之後的「中」美雙方戰略競爭。此一中心問題 的意涵,即是世界超級強權的美國如何面對「中共崛起」;而中共又如何看待與應對美國

「重返亞洲」的再平衡策略,並探討研析雙方各自國家戰略意涵。其問題本質在於,後冷 戰時期,因蘇聯解體及中共崛起之際,美國在尋求主導重新界定國際秩序的同時,中共的 國家利益在此情況之下亦將受到牽制與威脅。鑒於「中」美關係的衝突本質,國際體系的 權力結構,是否因而轉向「中」美二元對立格局(G2)。然而,就此問題意識,是在解釋 或回答「中」美雙方在國際體系的權力競逐與戰略博弈,係趨向對抗關係(圍困衝突), 亦或步向競合關係(交往);以及探索解答「中」美雙方展開何種程度的權衡作為。

本論文採以跳脫西方學界觀點,運用中共的視角與立場切入,論析美國「重返亞洲」

再平衡策略(rebalancing strategy)對中共的衝擊與影響;從而就國際與亞太區域的戰略局 勢等各系統層面,加以深入探究剖析,以全般瞭解中共國家戰略「對外關係」的發展脈絡,

及其對區域整體利益的深遠影響,進而歸結中共對美國的應處策略導向。

行為主義的政治學者認為任何一項研究,均應遵循適當的程序進行,而其第一部分即 是研究主題、目標及範圍之界定,與欲探討之問題形成;並且認為社會科學研究的目標-

發覺嶄新的事實、驗證理論與產生政策建議。9因此,有關本論文主要研究目的,在於探討 中共崛起的挑戰與影響,以致美國「重返亞洲」再平衡策略的意涵及其實質利益,並論析 中共相對應處策略的形成,從而探究「中」美雙方「競爭」與「合作」的關係發展趨勢。

7 熊玠,「分析美國大選與歐巴馬連任後的『亞洲主軸』戰略可能走向」,海峽評論(臺北),第 264 期(2012 年 12 月 1 日),頁 8-11。

8 趙國材,「歐巴馬連任後中美兩國間競爭猜忌日增」,海峽評論(臺北),第 264 期(2012 年 12 月 1 日),

頁 11-14。

9 呂亞力,政治學(臺北:三民書局,2004 年 1 月 5 版),頁 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