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本論文探討中共面對美國「重返亞洲」再平衡政策之應處策略及其實踐,其研究的主 要動機係來自於中共 30 多年在國際社會上的表現,不論在政治、經濟、安全與文化,均 引起世人的矚目。中共目前的成就,溯其緣由在於 1978 年鄧小平的經濟改革政策,這項 國家戰略的調整,整體改變中共自建政以來的傳統思維,也因之改變包括對外政治與經濟 等面向的看法。

中共在營造一個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周邊環境思維下,其周邊區域戰略因而產生改變,

有別以往政治掛帥的作法,改革開放後的中共,逐步尋求周邊國家的和睦關係,其中包括 政治和解、參與國際多邊組織、尋求經濟合作、倡導中國特色的國際思維及文化論述。冷 戰結束後的國際環境,在經濟議題取代軍事決定的環境下,更給予中共經濟發展路線的有 利空間。

當前中共在經濟發展為基礎的前提下,綜合國力的提升已遍及政治、經濟等各個層 面。基此,對於國際間的參與程度及角色扮演也愈趨積極,使得中共在冷戰結束後陸續提 出「新安全觀」、「和平崛起」、「和諧世界」等國際論述,並強調做為大國的國際責任。近 年來,陸續提出與西方觀點完全不同的中國概念,其內容蘊含著對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 迥異看法。就當前而言,中共也瞭解現今國力仍不足以撼動美國的國際領導權。然而,在 周邊區域已展現與之競逐的態勢,如在東北亞的北韓問題、在東南亞與東協之間的合作關 係,使得美國在國際治理上更加需要中共。簡言之,當前中共已開始在其周邊區域發揮影 響力,作為未來挑戰美國世界領導權的基礎,自冷戰後中共所推動的睦鄰外交、大國外交 已開始產生戰略效果。

在國際政治層面,中共與周邊國家政治關係的改善,在地緣鄰近性的有利條件下,已 使得美國利用核心國家的結盟策略產生鬆動,有如東北亞與南韓關係的改善及與日本經濟 合作的深化,均使美國與日本、南韓的結盟發生潛在的變化;南韓在國際問題上,就常與 美國抱持不同的看法,基於地緣因素及戰略選擇,有時反而與中共較為接近。而在東南亞,

近年中共與東協國家的關係連結,已使東協國家開始認真考慮在美國與中共兩強之間的政 治選擇,以致中共在周邊區域的發言權與日俱增。此外,在大國策略的指導下,冷戰結束 後,中共已由之前反對並企圖顛覆國際組織,迄今積極參與國際組織並尋求區域合作,因 為中共意識到,唯有加入組織參與合作,方能以參與者的身分制定規則,影響組織進而改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變組織。基此,中共參與的區域合作範圍觸及政治、經濟、安全及文化等領域,而其地域 範圍大致仍以周邊區域為主。

2012 年 2 月,時任中共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訪美期間,就曾提議將雙邊關係塑造成「21 世紀新型大國關係」。而中共第四代領導人胡錦濤在 2012 年 11 月 8 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 屆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的政治報告內容,在外交方面的大政方針,制定外交路線發展,

明確舖陳推動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之表述。對此,中共領導人不斷透過各種場合加以闡 釋。解讀中共官方相關言論,所謂「新型大國關係」有別於傳統大國的結盟或對抗,是一 種非敵非友、競爭合作併存與非零和博弈的關係型態,其主張運用對話與合作機制擴大利 益匯合點,維持遠近適度的戰略距離,進而建立新的互動基礎與模式,以跳脫「崛起國」

與「霸權國」必然走向對抗的歷史規律。

面對美國以中共為對象的「重返亞洲」再平衡策略,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以建構「中」

美之間「新型大國關係」加以應對。此一基調,凸顯習近平意識到,美國「重返亞洲」再 平衡策略對中共整體發展的負面影響,必須藉由雙方領導人直接會面溝通,以改變美國此 一指向中共的攻勢戰略。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 2014 年 5 月 21 日在上海主持亞洲安全領域最大的多邊論壇之稱的

「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簡稱亞信會議),其發表專題演講表示,當前亞洲地區 安全合作進程,正處在承前啟後的關鍵階段,並強調「亞洲的事務由亞洲人民解決」,且 闡述「亞洲安全觀」,提出「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性」等四項安全理念,顯示中共 雖不稱霸,但意圖成為新亞洲價值的主導者與代言人,此勢將衝擊現行亞太各國的自我價 值觀。

中共提出的「亞洲安全觀」,亞信峰會決定納入會後發表的「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 施會議第四次峰會上海宣言」。對於「亞洲安全觀」的內涵,習近平指出,「共同」是要尊 重及保障每一個國家安全,是普遍、平等、包容的;「綜合」是要統籌維護傳統與非傳統 領域安全,對恐怖、分裂、極端等三股勢力,採取零容忍態度;「合作」是要運用對話合 作,促進各國與本地區安全;「可持續」是要安全與發展並重,以實現持久安全。習近平 還強調,中共堅持與鄰為善、與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中共是「亞洲安全觀」

的積極倡導者,也是堅定實踐者,願與亞洲國家成為相互信任、平等合作的好夥伴。

然而,美國自冷戰結束以後,向以自許為亞太地區的秩序維護者與價值提倡者。習進 平倡議「亞洲安全觀」,首要挑戰是如何面對美國,而就其上任後的對外政策觀察,中共 的布局,即是建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習近平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本質,

是向美方言明不挑戰其全球霸權地位,再從中共提出「新型大國關係」等一系列策略檢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亞洲安全觀」是習進平任內的外交總綱領,中共對成為「負責任大國」的自我期許與企 圖,當然這也直接回應美國的「重返亞洲」再平衡策略,並挑戰既有的亞太價值意識。

中共對美國關係向為其對外政策的「重中之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中」

美關係在實力對比、戰略心態、相互認知及各自內外環境等方面不僅出現大幅變化,相對 影響雙方互動態勢;加以美國「重返亞洲」動作積極,更升高彼此戰略博弈與交鋒力度。

是以,「中」美則於 2011 年正式確立「合作夥伴」共識,適度修補雙邊關係。中共在「十 八大」之後大致以胡溫後期確立的「合作夥伴」定位及「新型大國關係」為對美政策基調,

並依據情勢演變與現實利益需要,透過現有雙邊磋商機制及國際與地區等多邊平臺,進行 互動策略的操作與微調,持續維持「有鬥有合、鬥而不破」的局面。現為超級強權的美國 與崛起強權的中共未來關係的發展,將是 21 世紀國際事務的主要議題。

當前中共以經濟建設為其主要任務,而中共對美政策基本上取決於美國對中共的戰略 走向。是以,中共對美國肯定其為世界強國地位,雖中共主張多極化發展,但現行仍採「韜 光養晦」,主要是因應式的被動性質,惟有在牽涉到「核心利益」的問題,則審慎應對,

並強調鬥而不破。中共與美國關係的發展已進入全面且複雜的階段,未來雙方合作的議題 勢必增加,但合作的基礎並不穩固,源自雙方在制度與價值的差異,以致衝撞與摩擦不時 起伏,然此種境況尚不致形成彼此關係的破裂。

有關美國歐巴馬政府對「中」政策主要採行步驟:第一,肯定中共的重要性。例如在 其第一任期時,提出兩國集團(G2)的理念,試圖以此接觸中共與提高中共地位,並加以 控制;但此為中共迴拒。第二,以「重返亞洲」再平衡策略防範中共,並在其第一任期內 對中共採取強勢的作為。「接觸」與「防範」中共是歐巴馬政府的大致基調;而歐巴馬第 二任政府的對「中」政策可能趨緩,但橫亙在「中」美關係的主要問題並未發生改變,即 是經貿等相關議題。由於這些議題在短期內尚無立刻消除的可能,「中」美關係會因為這 些問題的摩擦而隨時發生後退現象。與此同時,隨著中共的日益發展,在未來「中」美關 係的問題點與競爭點將會增加,彼此的競爭程度更形加劇。

首先,「中」美對於亞太地區領導權的競爭。隨著中共的日益崛起及經濟的持續發展,

周邊國家對中共的依賴性繼續增強。儘管中共在主觀上,並未將美國排拒在亞洲之外的意 願,但美國會有強烈的感覺,中共在爭奪亞太的主導權。有學者認為,中共開始憑藉自身 的力量,進一步擴大定義核心利益(core interest)的範圍,不願讓步的問題開始增多。而 美國則進入金融危機以來的恢復期,美國政府當局的使命,即是在亞太應對中共的挑戰,

而「重返亞洲」再平衡策略不會改變,並為恢復霸權奠定基礎,亞太成為「中」美雙方的 競爭舞臺。因此,美國對中共的崛起會隨之採取防範與遏制的態勢,進而形成「中」美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爭亞太主導權的趨勢。

其次,中共的產業升級與人民幣國際化均已增強中共的實力及競爭力,美國對此深感 憂慮。對美國而言,控制各類產業的上游以及保持美元的霸權地位是其關鍵利益所在。隨 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美國為追求最大利益,將本國的產業轉移到國外,以尋求更低的成 本,並獲取更大的利潤,於是出現美國國內製造業的「空心化」現象。在經濟全球化進程 之中,中共則承接國際產業分工中產業轉移的較大份額。雖然中共的工業化開始於低端產

其次,中共的產業升級與人民幣國際化均已增強中共的實力及競爭力,美國對此深感 憂慮。對美國而言,控制各類產業的上游以及保持美元的霸權地位是其關鍵利益所在。隨 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美國為追求最大利益,將本國的產業轉移到國外,以尋求更低的成 本,並獲取更大的利潤,於是出現美國國內製造業的「空心化」現象。在經濟全球化進程 之中,中共則承接國際產業分工中產業轉移的較大份額。雖然中共的工業化開始於低端產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