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本研究目的是探討臺北市某車行計程車司機個人背景因素,對於學習 心肺復甦術的知識、態度、自我效能與行為意圖之關係探討。本章共分 為六節,包括研究動機與重要性、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假設、名 詞界定和研究限制。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根據民國 100 年行政院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罹患惡性腫瘤是影響國 人平均餘命長短的最大關鍵,而「事故傷害」也位居 100 年十大主要死 因之第 6 位,由於國人生活型態的改變,造成的慢性疾病之心臟疾 病(10.9%)及腦血管疾病(7.1%)也分別位居第 2 及 3 位(行政院衛生 署,2012)。99 年準內政部長在入閣前夕因爬山造成身體不適無人協助急 救,送至醫院急救時因心臟停止過久,而導致心肺衰竭宣告急救無效,

98 年 19 歲北醫學生在校園運動時,因心律不整導致昏厥,經由一旁學長 在第一時間為他施行心肺復甦術而救回生命,另 101 年男護理師於路上 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於 6 分鐘的黃金時間內施行急救也救回生命,但 101 年台南市麻豆鎮警察於盤問查案時,民眾突然昏倒失去呼吸、心跳,而 在場警察竟不會心肺復甦術,導至錯失救人黃金時機等新聞,讓我們思

考事故現場,第一時間可以幫忙的人並非是醫護人員而是目擊者,而目 擊者所需具備的條件並非只有勇氣,仍須有正確的知識及技能是很重要 的。

到醫院前的緊急救護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心跳停止後,四分鐘內若旁 人施予心肺復甦術,八分鐘內給予高級救命術,到醫院急救成功率提高 達 30%-40%,而台灣目前尚停留在成功率僅 1%-7%,原因在於緊急救護 現場施行整個「生命之鏈」的成效不彰(陳文鐘,2000)。有鑑於民眾 之知識及技能來自於衛生安全教育,因此,安全教育也被稱為是傷害預 防的第一道防線,而急救訓練則是安全教育的延伸(黃松元、劉淑媛、

賴香如、劉貴雲,1998),由於急救是事故傷害最後一道補救措施,因 此當下急救是否能順利達成或達到效果,有賴於平日急救教育訓練之培 訓與規劃,除了建立個人足夠的知識及態度外,還須提升足夠行動力的 勇氣及把握度,以達即時搶救生命降低傷害之效益。

臺灣近年來國人生活習慣轉變,以至疾病型態已轉變以慢性病為主,

且年齡層也有下降趨勢,而其中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肥胖等相關健 康問題,同時也是中風及心肌梗塞之高危險因子,然而多數人每日有近 三分之一時間花費在工作場所中,在工作環境工作時間過長且面臨產業

快速變遷,社會競爭力遽增,帶來人們無限壓力與心理煎熬,因此過勞 死之事件也漸漸引人重視。

計程車是都會市區重要的公共運輸工具之ㄧ,根據 100 年 7 月臺北 市政府主計處公布臺北市計程車登記數量 99 年底計 3 萬 890 輛,居臺灣 地區之冠。另依據交通部 98 年「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

週一至週五臺灣地區民眾外出時,0.7%旅次使用運具為計程車,其中臺 北市高居 2.2%,為各縣市之冠,由此可知臺北市民在日常生活對計程車 需求比其他縣市為高。另臺北市為鼓勵老人走出戶外及提供身心障礙者 多元選擇的交通服務,於 98 年 8 月 6 日成立敬老愛心示範車隊,累計至 100 年 2 月已有 11 家車隊、2,849 輛計程車安裝完成,凡持有臺北市政府 核發「敬老一」或「愛心一」悠遊卡之老人或身心障礙者,均可於現有 補貼額度內搭乘公車,因此,除了運送健康老人或身心障礙者外,也有 協助老人就醫服務。由以上資料顯示出計程車司機除了運送民眾外出,

也同時提供運送就醫之角色,更是城市健康及安全不可缺少ㄧ環。

100 年 7 月臺北市政府主計處公布「計程車營運狀況調查」中得知,

臺北市計程車司機每月休息 3.5 天,營業 26.5 天,約九成的計程車採巡 迴攬客的營業方式,通常每天營業時數平均為 9.7 小時,未加入無線電或 衛星派遣車隊者佔約七成,而加入者每天營業時間 11 小時較無加入者多

2 小時,每天載客趟次 15 趟較無加入者多 2.5 趟,由此可知計程車司機 每天工作高達 9 至 11 小時,且每月載客高達 450 人次,而受訪司機有考 慮停開計程車原因中以「工作時間太長或不定」37.6%,「工作危險性較 高」12.6%,「身體欠佳」12.3%等因素(臺北市政府主計處,2011)。此外 也有相關文獻指出計程車司機因長期久坐而罹患心 臟 血 管 動 脈 硬 化 程 度 會 比 一 般 人 嚴 重 , 因 而 導 致 心 臟 血 管 疾 病 死 亡 率 也 會 增 加 。

由於計程車司機在生活中是載運民眾主要交通工具,同時也處於工 作時間太長的工作場所,因此,當面臨事故傷害發生,若能及時協助急 救或自救,將有助於傷害降至最低,因此如何督促車行職場推動及培訓 員工及早警覺且有能力自救、救人,實為推動車行職場之重要及必要之 課題。

回顧國內研究文獻多以學校為對象:如以國、高中及大專生(周承 瑤,1988;陳淑齡,1992;陳學凌,2003;馬玲玲、曾月霞,2003;孫 嘉玲、洪麗嬌、陳瑜君、方玫灑、蘇映雅、陳麗惠、范美娟、蔡幗英,

2004;胡小萍,2006;郭雪玉,2006;許菁芬,2007)、醫療及幼保人 員等對象為主(林頂,1985;林秀碧、賴怜蜜、林佳蓉、高慧娟,2000;

林宜蓁,2005),尚未對職場或計程車司機有相關研究,因此本研究將 進一步探討職場計程車司機在心肺復甦術的知識、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 現況及關係,以提供未來推廣心肺復甦術介入策略或政策上之參考依據。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