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分為六節:第一節敘述本研究之動機與其重要性,第二節確立 研究目的,第三節根據研究目的列出待答問題,第四節依據待答問題提 出研究假設,第五節定義本研究之重要名詞解釋,第六節說明本研究之 研究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社會要正常運作,有賴各行各業的分工合作。有道是行行出狀元,

每種職業皆有辛苦之處,亦少不了其危害健康的危險因子。工作內容為 長期使用嗓音的「職業用聲者」如歌手、教師、銷售員、接線生等,其 嗓音健康問題值得關心。根據 Gordana (2005)對「職業用聲者(professional voice users)」的定義:個體使用發聲器官作為其職業活動的主要工具並賴 以為生。當一個人「靠聲音吃飯」,一旦嗓音有不良之變化,勢必對職業 生涯造成影響。

在眾多職業用聲者中,教師用聲之持續性是最明顯的,同時也是嗓 音問題發生率中最高的族群(董貞吟,1999)。根據國內針對教師嗓音問 題之研究顯示,教師嗓音發生問題的比率從三成到八成不等(顏瑞鴻、何 宜螢、賴怜蜜,2000;董貞吟、殷蘊雯、黃乾全、宋慧娟、張家儒,2002;

黃盈翠,2003;王淑俐,2003;楊碧霞、蘇俊雄、鄭秀琴,2004;廖國 翔、王泰隆、張欣平,2005;陳麗鈴,2008),顯示教師嗓音健康的問題

2

一直存在,且比率都不低,是值得重視的教師健康風險。當教師嗓音發 生問題時,易有一連串的效應產生。黃友琳(2008)的研究指出,教師可能 因嗓音異常而影響教學品質,自身壓力也會因此變大而產生沮喪感,甚 至不想與他人交談。廖國祥、王泰隆、張欣平(2005)也指出 18.4%的教師 曾因嗓音問題而請假,導致工時的損失。董貞吟、黃乾全 (2000)發現約 四分之一的教師曾因嗓音問題而就醫,但若有問題而未就醫就可能惡化 成為聲帶息肉、結節等長期存在的病灶,甚至影響教師的職業前途(盛華,

1998)。可見嗓音問題對教師的影響實是全方位的,不可輕忽。

研究者擔任教職已三年,深深感覺教師目前的工作環境對其嗓音健 康不但沒有促進因子,反而令該問題更加嚴重。教育部明令禁止體罰已 久,教師管教學生的策略必須更加勞力費心。根據研究者在多所學校觀 察以及與同事間的交談,發現教師除了上課需使用嗓音外,連下課、下 班後都要為輔導學生而繼續發聲。無論是苦口婆心諄諄教誨還是被學生 氣到惱羞成怒破口大罵,甚至與家長懇談,都讓教師用聲的持續時間拉 長,考驗教師嗓音的耐久性。學校是學生的學習環境,亦是教師的工作 場所。近年來教育部推動以「健康促進學校」為學校衛生工作的模式,

雖然健促學校的目標群體涵蓋學生、教職員工甚至社區居民,但學校健 康促進的主體仍是學生,健康服務的對象也是以學生為主,針對教師職 場健康促進的部分僅有皮毛而已,缺乏如一般企業「勞安室」或人資部

3

門的專門人員為該公司員工量身設計的職場健康促進方案,因此學校自 然無法對教師嗓音健康的問題有所解決。綜上所述,教師的工作環境無 法促進教師嗓音健康,反倒成為了危害因素。

除了工作的環境之外,教師是否曾接受過嗓音保健相關課程以利其 防患未然,以及教師對嗓音保健的概念如何?董貞吟等(2000)以 14 個關 於嗓音保健知識詢問台北市國小教師,整體答對率為 64.4%,顯示教師對 於嗓音保健的認知仍有不足;陳麗鈴 (2008)的調查發現 86.3%的台北市 國小教師未曾接受過嗓音保健相關課程,顯示嗓音保健課程的極度缺 乏。

綜合以上所述,造成教師嗓音問題的危險因子甚多,著實令人擔憂;

此外研究者從事教職,對此議題亦頗為關心。國內關於本議題的研究並 不多,本研究欲從基礎的相關因素調查研究開始,並著重於研究工具的 完備,運用統計方法找出教師嗓音問題的重要相關因素並驗證文獻回顧 之內容,並嘗試預測教師自覺嗓音問題。

張昭明、楊元勳、許廣琳、陳敏龍、劉昭明(1987)的研究指出國小導 師是所有教育階段教師中,嗓音問題最嚴重的族群,李卿菲(2010)亦發現 國小教師嗓音狀況顯著比國中教師來得差,整體而言教育階段越是初階,

教師嗓音健康問題就越嚴重。但根據研究者觀察,高中教師致力於幫助 學生升學、生涯規劃而付出於教學、輔導的心力、時間以並不亞於其他

4

階段的教師,且 Albert (2011)的研究中發現,有嗓音問題的教師中,72%

是來自初等及中等教育,4%來自大學或學院,該研究將小學、國中、高 中教師歸於同一類別,似乎在嗓音問題上仍有類似情形。因此雖然國內 研究亦較少以高中教師為研究對象,高中教師的嗓音問題仍值得關心,

故研究者想探討高中教師自覺嗓音問題之現況,就本研究之研究結果與 早前之相關研究做討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