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市高中教師自覺嗓音健康問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北市高中教師自覺嗓音健康問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Copied!
18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董 貞 吟. 博士. 臺北市高中教師自覺嗓音健康問題 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The Distribution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Perceived Voice Health Problems in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pei City. 研究生:宋 豐 倫 撰 中華民國一○一年八月.

(2) 誌 謝 談起完成這篇論文的過程,可謂酸甜苦辣諸般滋味皆嚐。在此歷程 中,尤其是論文口試前,也就是六月左右,同時備受準備教師甄試的煎 熬,若非眾多貴人傾力相助,也無法將論文順利生產,謹於此感謝各位 的幫忙。 首先要感謝指導教授董貞吟老師的諄諄教誨,在百忙之中仍對我細 心指導,尤其是我常常把論文拖到最後關頭才請老師看,讓老師也好趕, 真是對老師不好意思!但即便如此,老師仍然適時替我打通經脈,引領 我一步步完成論文,並時時關心我的生活及學業狀況,在此要對董老師 再說一聲:老師謝謝您!再來要感謝姜逸群老師擔任我的口委,不但給 我許多中肯的建議,連遠在美國時仍義不容辭接受我的請託,幫忙我做 論文的專家效度,謝謝您!然後要感謝張欣平主任,在素昧平生的情況 下阿莎力地接受我的邀請,於繁忙的醫療和行政工作中抽時間擔任我的 口委、問卷效度專家,提供許多臨床實務上的寶貴經驗,感謝您! 接著要感謝問卷效度專家:呂昌明老師、師大特教系劉惠美老師、 建中朱賜麟老師。呂老師經驗豐富,提供我對問卷不同的思考面向;劉 老師是語言治療的專家,給了我好多中肯而寶貴的建議,讓我的問卷更 加完整;朱老師是我就讀建中的恩師,此次非常爽快地應允從高中教師 的角度來看這份問卷。謝謝您們! 再來要感謝在問卷發放和回收中,協助過我的人們!主要是各校教 務主任的大力幫忙,研究才能順利的進行,包括中崙高中顏主任、建國 中學蔡主任、北一女中李主任、明倫高中曾主任、景美女中吳主任、南 港高中劉主任、育成高中張主任、麗山高中柯主任、復興高中林主任、 中正高中許主任、延平中學張主任、復興實中鄭主任、中興高中林主任、 景文高中江主任、薇閣中學陳主任,謝謝你們!另外特別要感謝建中朱 沛文老師,她是我高中導師,非常感謝老師協助我發放問卷給整個大辦 公室的老師,辛苦您了!還有北一女中布袋戲研習社的學生們幫忙發放 問卷給她們的任課老師填寫,真是幫了很大的忙啊!(在下北一布研指導 老師)當然還要謝謝所有填寫問卷的老師們,有你們的支持,才能讓這個 研究有資料可以分析,成為本研究最重要的部分。 最後,要感謝我的父母,有您們的信任與包容,才造就了今日的我; 再來是求學過程的所有教過我的老師,有您們的教化才培育出今天的我; 謝謝衛碩 99 同學互相扶持、打氣,祝福大家都有美好的未來;謝謝虹蓁 學姊在我寫論文的過程中以過來人的身份給我建議、提醒我注意一些眉 角細節以及不斷的鼓勵! 謹以此篇誌謝,表達對以上的貴人們萬分之一的謝意。 豐倫 101.8.8 於新店家中 i.

(3) 摘 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臺北市高中教師自覺嗓音健康問題之現況及其相關 因素之探討,採自編、自填式問卷收集資料。有效樣本共 417 人,回收 率為 76%。重要結果如下: 一、各項自覺嗓音健康問題中,近 3 成教師有出現「音域變窄,無法到 達以往的高音或低音」、「喉嚨乾」、「喉嚨緊」的問題,約兩成出現 「發聲疲倦,感到說話吃力」及「嗓音沙啞」 ,並有 2.2%曾出現「失 聲」的問題。整體研究對象發生自覺嗓音健康問題的頻率為 46%。 二、自覺嗓音影響中,5.2%的教師曾花較多的時間和金錢以改善嗓音問 題、3.8%減少與同事的交談、3.6%因嗓音問題而感到沮喪。整體研 究對象產生自覺嗓音影響的頻率為 28%。 三、8 項嗓音保健認知題目中,答對率六成以上有 4 題、介於五至六成者 有 2 題、不及五成者 2 題,整體答對率 62.3%。 四、8 項嗓音保健行為中,以 74.8%教師使用麥克風、61.9%避免吃辣較 佳,而非授課時間少說話者僅 30.0%、放慢說話速度 22.8%較差。整 體採取嗓音保健行為之頻率為 63%。 五、研究對象之嗓音持久度約為連續 3 節課,且在自覺嗓音健康問題上, 「連續 2-4 節」皆顯著較「都不會」者嚴重;而在自覺嗓音影響 方面,「連續 2-3 節」皆顯著較「都不會」者嚴重。 六、每週授課節數較多者,其嗓音保健行為較佳:11-20 節者、21 節以上 者顯著比 1-10 節者常採取嗓音保健行為。 七、女教師在嗓音保健認知、嗓音保健行為皆顯著較男教師為佳,但自 覺嗓音健康問題顯著較男性嚴重。 八、研究對象中未曾接受過嗓音保健相關課程佔 88.7%,曾接受者在嗓音 保健認知、嗓音保健行為顯著較未曾接受者佳。 九、研究對象曾因嗓音問題就醫者佔 36.9%。曾就醫者在自覺嗓音健康問 題、自覺嗓音影響皆顯著較未曾就醫者嚴重。 十、自覺嗓音健康問題總分與自覺嗓音影響總分呈顯著中度之正相關。 十一、嗓音保健認知、行為與背景因素、授課因素可解釋自覺嗓音健康 問題總變異量的 18.6%。 關鍵字:高中教師、自覺嗓音健康問題、嗓音保健認知、嗓音保健行為 自覺嗓音影響、授課因素 ii.

(4)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perceived voice health problems for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pei city, and the instrument for data collection was a self-designed and self-reporting questionnaire . The number of the valid samples received was 417 and the response rate was 76%. The conclusion of the outcomes are: 1. In the aspect of perceived voice health problems, there were about 30% of teachers felt low/high note difficulty, throat dryness and tightness; about 20% had tired voice and hoarseness; 2.2% of teachers had been aphonia. The frequency of the appearance of perceived voice health problem in this sample was 46%. 2. In the aspect of perceived voice effect, there were about 5.2% of teachers had took much time and money to improve their voice problem; 3.8% reduced talking with colleagues; 3.6% felt sad because of voice problems. The frequency of the appearance of perceived voice effect in this sample was 28%. 3. In 8 voice health knowledge items, the percentage of teachers’ right answer ratio is 62.3%. 4. In 8 voice health behaviors, the better ones were using a microphone (74.8%) and avoiding eating spicy food; the worse ones were less talking out of class (30.0%) and slower talking (22.8%). The frequency of taking voice health behaviors in this sample was 63%. 5. The voice endurance in this sample was took consecutive three classes, that took consecutive 2-4 classes teachers felt more serious in perceived voice health problems than none; and took consecutive 2-3 classes teachers felt more serious in perceived voice effect than none. 6. The more classes per week, will take more voice health behavior. That had 11-20 classes, or over 21 classes per week, will take more voice health behavior than had 1-10 classes per week. 7. In voice health knowledge and behaviors, female teachers were significant better than male teachers, but felt significant worse than male ones in perceived voice health problems. iii.

(5) 8. There were 88.7% of teachers had never join voice health related curriculums, and they were worse than who had ever joined in voice health knowledge and behaviors. 9. 36.9% of teachers took medical treatment because of voice problems, and they were significant worse than who had never done in perceived voice health problems and effects. 10. There was a medium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voice health problems and perceived voice effects. 11. Voice health knowledge, voice health behavior,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had the abilities to explain the perceived voice health problems was 18.6%. Key Words: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 Perceived voice health problemVoice health knowledge- Voice health behavior- Perceived voice effect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iv.

(6) 目 錄 頁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待答問題……………………………………………………5 第四節 研究假設……………………………………………………6 第五節 名詞解釋……………………………………………………7 第六節 研究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嗓音的形成…………………………………………………9 第二節 嗓音健康問題………………………………………………14 第三節 教師的嗓音健康問題………………………………………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39 第二節 研究對象……………………………………………………40 第三節 研究工具……………………………………………………42 第四節 研究步驟……………………………………………………4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5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授課因素、嗓音保健認知、嗓音保 健行為、自覺嗓音健康問題與自覺嗓音影響之分布情 形…………………………………………………………… 56 第二節 不同背景因素於嗓音保健認知、嗓音保健行為、自覺嗓 音健康問題與自覺嗓音影響之差異……………………… 73 v.

(7) 第三節 不同授課因素於嗓音保健認知、嗓音保健行為、 自覺嗓音健康問題與自覺嗓音影響之差異…………… 101 第四節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授課因素與嗓音保健認知、 嗓音保健行為、自覺嗓音健康問題、自覺嗓音影響 之間的關係……………………………………………… 123 第五節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授課因素、嗓音保健認知、 嗓音保健行為對自覺嗓音健康問題之解釋力………… 125. 第五章 結論及建議 第一節 結論………………………………………………………139 第二節 建議………………………………………………………142. 參考文獻 ………………………………………………………………144. 附錄 附錄一. 問卷內容效度考驗專家名單……………………………… 151. 附錄二. 專家效度考驗信函及問卷………………………………… 152. 附錄三. 預試問卷…………………………………………………… 162. 附錄四. 教師自覺嗓音健康問題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問卷 (正式問卷)…………………………………………… 167. vi.

(8) 表 目 次 表 3-2-1. 問卷發放情形………………………………………………………………41. 表 3-3-2. 問卷初稿專家評分…………………………………………………………47. 表 3-3-2. 專家對於問卷之建議………………………………………………………48. 表 3-3-3. 問卷量表信度一覽…………………………………………………………52. 表 3-3-4. 「嗓音保健認知」各題難度與鑑別度分析………………………………53. 表 4-1-1. 背景因素分布情形…………………………………………………………60. 表 4-1-2. 授課因素分布情形…………………………………………………………63. 表 4-1-3. 嗓音保健認知答對人數與百分率…………………………………………64. 表 4-1-4. 嗓音保健行為頻率分數分佈情形…………………………………………67. 表 4-1-5. 自覺嗓音健康問題頻率分佈情形…………………………………………69. 表 4-1-6. 自覺嗓音影響頻率分佈情形………………………………………………72. 表 4-2-1. 性別與嗓音保健認知之獨立樣本 t 檢定…………………………………74. 表 4-2-2. 性別與嗓音保健行為頻率之獨立樣本 t 檢定……………………………75. 表 4-2-3. 性別與自覺嗓音問題頻率之獨立樣本 t 檢定……………………………76. 表 4-2-4. 性別與自覺嗓音影響之獨立樣本 t 檢定…………………………………77. 表 4-2-5. 年資與嗓音保健認知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80. 表 4-2-6. 年資與嗓音保健行為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82. 表 4-2-7. 年資與自覺嗓音健康問題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83. 表 4-2-8. 年資與自覺嗓音影響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84. 表 4-2-9. 連排課堂的嗓音持久度與嗓音保健行為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87. 表 4-2-10 連排課堂的嗓音持久度與自覺嗓音健康問題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89 表 4-2-11 連排課堂的嗓音持久度與自覺嗓音影響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91 表 4-2-12 「性別」於「嗓音持久度」之分佈情形…………………………………92 表 4-2-13 是否接受嗓音保健課程與嗓音保健認知之獨立樣本 t 檢定……………93 表 4-2-14 是否接受嗓音保健課程與嗓音保健行為之獨立樣本 t 檢定……………94 表 4-2-15 是否接受嗓音保健課程與嗓音保健行為之獨立樣本 t 檢定……………96 表 4-2-16 是否接受嗓音保健課程與自覺嗓音影響之獨立樣本 t 檢定……………97 表 4-2-17 是否接受嗓音保健課程與自覺嗓音健康問題之獨立樣本 t 檢定………98 表 4-2-18 是否接受嗓音保健課程與自覺嗓音影響之獨立樣本 t 檢定……………100 表 4-3-1. 學校類型與嗓音保健認知之獨立樣本 t 檢定……………………………102. 表 4-3-2. 學校類型與嗓音保健行為之獨立樣本 t 檢定……………………………103. 表 4-3-3. 學校類型與自覺嗓音健康問題之獨立樣本 t 檢定………………………104 vii.

(9) 表 4-3-4. 學校類型與自覺嗓音影響之獨立樣本 t 檢定…………………………… 105. 表 4-3-5. 職務與自覺嗓音健康問題之獨立樣本 t 檢定…………………………… 107. 表 4-3-6. 教師職務及其每週授課時數之分佈……………………………………… 107. 表 4-3-7. 授課節數與嗓音保健行為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09. 表 4-3-8. 授課節數與自覺嗓音健康問題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11. 表 4-3-9. 授課節數與自覺嗓音影響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13. 表 4-3-10 任教科目與嗓音保健行為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14 表 4-3-11 任教科目與自覺嗓音健康問題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15 表 4-3-12 任教科目與自覺嗓音影響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16 表 4-3-13 講述法使用頻率與嗓音變項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19 表 4-3-14 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法使用頻率與嗓音變項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19 表 4-3-15「學生實作、練習、測驗」使用頻率與嗓音變項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20. 表 4-3-16 「欣賞教學法」使用頻率與嗓音變項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20 表 4-3-17 環境噪音與嗓音變項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22 表 4-4-1. 連排課堂的嗓音持久度與嗓音保健認知、嗓音保健行為、自覺嗓音 健康問題、自覺嗓音影響之 Spearman 等級相關係數………………… 123. 表 4-4-2. 每週授課節數、年資與嗓音保健認知、嗓音保健行為、自覺嗓音健康 問題、自覺嗓音影響之積差相關係數……………………………………124. 表 4-5-1. 以背景因素解釋自覺嗓音健康問題之多元迴歸分析…………………… 126. 表 4-5-2. 以背景因素、嗓音保健認知解釋自覺嗓音健康問題之多元迴歸分析… 127. 表 4-5-3. 以背景因素、嗓音保健行為解釋自覺嗓音健康問題之多元迴歸分析… 128. 表 4-5-4. 以背景因素、嗓音保健認知、嗓音保健行為解釋自覺嗓音健康問題之 多元迴歸分析………………………………………………………………129. 表 4-5-5. 以授課因素解釋自覺嗓音健康問題之多元迴歸分析…………………… 131. 表 4-5-6. 以授課因素、嗓音保健認知解釋自覺嗓音健康問題之多元迴歸分析… 132. 表 4-5-7. 以授課因素、嗓音保健行為解釋自覺嗓音健康問題之多元迴歸分析… 133. 表 4-5-8. 以授課因素、嗓音保健認知嗓音保健行為解釋自覺嗓音健康問題之多 元迴歸分析…………………………………………………………………135. 表 4-5-9. 以背景因素、授課因素、嗓音保健認知及嗓音保健行為解釋自覺嗓音 健康問題之多元迴歸分析…………………………………………………137. viii.

(10) 圖 目 次 圖 2-1-1 Gerard J. Tortora & Sandra Reynolds Grabowski 之喉部結構圖……………11 圖 2-1-2 姚榮松的各種聲門狀態與其發音圖…………………………………………13 圖 3-1-1 研究架構………………………………………………………………………39. ix.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分為六節:第一節敘述本研究之動機與其重要性,第二節確立 研究目的,第三節根據研究目的列出待答問題,第四節依據待答問題提 出研究假設,第五節定義本研究之重要名詞解釋,第六節說明本研究之 研究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社會要正常運作,有賴各行各業的分工合作。有道是行行出狀元, 每種職業皆有辛苦之處,亦少不了其危害健康的危險因子。工作內容為 長期使用嗓音的「職業用聲者」如歌手、教師、銷售員、接線生等,其 嗓音健康問題值得關心。根據 Gordana (2005)對「職業用聲者(professional voice users)」的定義:個體使用發聲器官作為其職業活動的主要工具並賴 以為生。當一個人「靠聲音吃飯」 ,一旦嗓音有不良之變化,勢必對職業 生涯造成影響。 在眾多職業用聲者中,教師用聲之持續性是最明顯的,同時也是嗓 音問題發生率中最高的族群(董貞吟,1999)。根據國內針對教師嗓音問 題之研究顯示,教師嗓音發生問題的比率從三成到八成不等(顏瑞鴻、何 宜螢、賴怜蜜,2000;董貞吟、殷蘊雯、黃乾全、宋慧娟、張家儒,2002; 黃盈翠,2003;王淑俐,2003;楊碧霞、蘇俊雄、鄭秀琴,2004;廖國 翔、王泰隆、張欣平,2005;陳麗鈴,2008),顯示教師嗓音健康的問題 1.

(12) 一直存在,且比率都不低,是值得重視的教師健康風險。當教師嗓音發 生問題時,易有一連串的效應產生。黃友琳(2008)的研究指出,教師可能 因嗓音異常而影響教學品質,自身壓力也會因此變大而產生沮喪感,甚 至不想與他人交談。廖國祥、王泰隆、張欣平(2005)也指出 18.4%的教師 曾因嗓音問題而請假,導致工時的損失。董貞吟、黃乾全 (2000)發現約 四分之一的教師曾因嗓音問題而就醫,但若有問題而未就醫就可能惡化 成為聲帶息肉、結節等長期存在的病灶,甚至影響教師的職業前途(盛華, 1998)。可見嗓音問題對教師的影響實是全方位的,不可輕忽。 研究者擔任教職已三年,深深感覺教師目前的工作環境對其嗓音健 康不但沒有促進因子,反而令該問題更加嚴重。教育部明令禁止體罰已 久,教師管教學生的策略必須更加勞力費心。根據研究者在多所學校觀 察以及與同事間的交談,發現教師除了上課需使用嗓音外,連下課、下 班後都要為輔導學生而繼續發聲。無論是苦口婆心諄諄教誨還是被學生 氣到惱羞成怒破口大罵,甚至與家長懇談,都讓教師用聲的持續時間拉 長,考驗教師嗓音的耐久性。學校是學生的學習環境,亦是教師的工作 場所。近年來教育部推動以「健康促進學校」為學校衛生工作的模式, 雖然健促學校的目標群體涵蓋學生、教職員工甚至社區居民,但學校健 康促進的主體仍是學生,健康服務的對象也是以學生為主,針對教師職 場健康促進的部分僅有皮毛而已,缺乏如一般企業「勞安室」或人資部 2.

(13) 門的專門人員為該公司員工量身設計的職場健康促進方案,因此學校自 然無法對教師嗓音健康的問題有所解決。綜上所述,教師的工作環境無 法促進教師嗓音健康,反倒成為了危害因素。 除了工作的環境之外,教師是否曾接受過嗓音保健相關課程以利其 防患未然,以及教師對嗓音保健的概念如何?董貞吟等(2000)以 14 個關 於嗓音保健知識詢問台北市國小教師,整體答對率為 64.4%,顯示教師對 於嗓音保健的認知仍有不足;陳麗鈴 (2008)的調查發現 86.3%的台北市 國小教師未曾接受過嗓音保健相關課程,顯示嗓音保健課程的極度缺 乏。 綜合以上所述,造成教師嗓音問題的危險因子甚多,著實令人擔憂; 此外研究者從事教職,對此議題亦頗為關心。國內關於本議題的研究並 不多,本研究欲從基礎的相關因素調查研究開始,並著重於研究工具的 完備,運用統計方法找出教師嗓音問題的重要相關因素並驗證文獻回顧 之內容,並嘗試預測教師自覺嗓音問題。 張昭明、楊元勳、許廣琳、陳敏龍、劉昭明(1987)的研究指出國小導 師是所有教育階段教師中,嗓音問題最嚴重的族群,李卿菲(2010)亦發現 國小教師嗓音狀況顯著比國中教師來得差,整體而言教育階段越是初階, 教師嗓音健康問題就越嚴重。但根據研究者觀察,高中教師致力於幫助 學生升學、生涯規劃而付出於教學、輔導的心力、時間以並不亞於其他 3.

(14) 階段的教師,且 Albert (2011)的研究中發現,有嗓音問題的教師中,72% 是來自初等及中等教育,4%來自大學或學院,該研究將小學、國中、高 中教師歸於同一類別,似乎在嗓音問題上仍有類似情形。因此雖然國內 研究亦較少以高中教師為研究對象,高中教師的嗓音問題仍值得關心, 故研究者想探討高中教師自覺嗓音問題之現況,就本研究之研究結果與 早前之相關研究做討論。.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高中教師嗓音健康問題的現況與其相關因素, 主要變項包括背景因素、授課因素、嗓音保健認知、嗓音保健行為、自 覺嗓音健康問題與自覺嗓音影響。茲將研究目的歸納如下: 一、了解研究對象背景因素、授課因素、嗓音保健認知、嗓音保健 行為、自覺嗓音健康問題與自覺嗓音影響之分布情形。 二、探討不同背景因素、授課因素的研究對象在嗓音保健認知、嗓 音保健行為、自覺嗓音健康問題與自覺嗓音影響之差異情形。 三、分析不同嗓音保健認知、嗓音保健行為的研究對象於自覺嗓音 健康問題與自覺嗓音影響之差異情形。 四、探討研究對象背景因素、授課因素與嗓音保健認知、嗓音保健 行為、自覺嗓音健康問題、自覺嗓音影響之間的關係。 4.

(15) 五、探討研究對象背景因素、授課因素、嗓音保健認知、嗓音保健 行為對自覺嗓音健康問題之解釋力。. 第三節. 待答問題. 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探討之問題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背景因素、授課因素、嗓音保健認知、嗓音保健行 為、自覺嗓音健康問題、自覺嗓音影響之分布情形如何? 二、研究對象的嗓音保健認知、嗓音保健行為、自覺嗓音健康問題、 自覺嗓音影響是否因背景因素、授課因素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三、研究對象的自覺嗓音健康問題、自覺嗓音影響是否因嗓音保健 認知、嗓音保健行為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四、研究對象的背景因素、授課因素與嗓音保健認知、嗓音保健行 為、自覺嗓音健康問題、自覺嗓音影響之間是否有顯著關係? 五、研究對象背景因素、授課因素、嗓音保健認知、嗓音保健行為 對自覺嗓音健康問題之解釋力如何?. 5.

(16) 第四節. 研究假設. 依據待答問題,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一、不同背景因素、授課因素的研究對象其嗓音保健認知、嗓音保 健行為、自覺嗓音健康問題、自覺嗓音影響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嗓音保健認知、嗓音保健行為的研究對象其自覺嗓音健康 問題、自覺嗓音影響有顯著差異。 三、研究對象之背景因素、授課因素與嗓音保健認知、嗓音保健行 為、自覺嗓音健康問題、自覺嗓音影響之間有顯著相關。 四、研究對象之背景因素、授課因素、嗓音保健認知、嗓音保健行 為對自覺嗓音健康問題有顯著預測力。. 6.

(17) 第五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之重要名詞解釋如下: 一、背景因素:研究對象本身的既定事實與個別差異,於本研究中包含 性別、年資、連排課堂的嗓音持久度、是否曾接受嗓音保健課程、 就醫經驗及嗓音問題診斷結果。 二、授課因素:研究對象授課之相關條件包含客觀的因素:學校類型、 教師職務、每週授課節數、任教科目、每週連排課程之情形,及教 師主觀認定之因素:授課方式和教學環境噪音。 三、嗓音保健認知:研究對象對嗓音保健領域相關知識與概念之了解程 度。 四、嗓音保健行為:指研究對象平時採取嗓音保健行為之頻率,包括授 課時麥克風的使用、授課中水份補充、說話速度、班級經營方式、 非授課時間用聲情形、清喉嚨行為及飲食選擇。 五、自覺嗓音健康問題:研究對象自我感覺嗓音的健康狀況,包括喉嚨 痛、喉嚨緊、喉嚨乾、失聲、沙啞、音域變窄、發聲疲倦、音量難 以控制等問題的程度。 六、自覺嗓音影響:研究對象自我感覺嗓音變化對教學、日常生活、情 緒及生涯規劃之影響。. 7.

(18) 第六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雖力求盡善盡美,但因人力、時間、財力等因素之影響仍有 以下限制: 一、本研究之抽樣是以臺北市高中教師為研究母群,因此研究結果僅能 推論至臺北市高中教師,無法推論至臺北市其他級別學校和其他縣 市的教師。 二、本研究屬橫斷研究,無法明確指出變項間之因果關係。 三、本研究以研究對象自填問卷方式收集資料,屬於事後回憶之填答, 可能受研究對象當時身心狀況、環境、填答意願、回憶偏差等因素 影響資料之正確性。. 8.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說明嗓音之形成,第二節闡述嗓音健康問 題,第三節探討教師的嗓音健康問題。. 第一節. 嗓音的形成. 「嗓音(voice)」對人類來說是一項複合性的功能,它聯結了人與人之 間的思想與感情,並反映個體的性別、年齡、生理健康、感覺、態度、 文化、社會背景、教育程度等(Gordana, 2005),且僅有人類喉部發出的聲 音可稱為「嗓音」或「音聲」 ,其他動物之發聲皆不算在內(李憲彥,1988)。 本節對人類嗓音之形成做一初步探討,包括發聲器官的構造以及發聲原 理,分述如下: 一、人類的發聲構造(Structure of Voice Production) 李憲彥(1988)、姚榮松(1997)、許世昌(2000)、Gerard J. Tortora & Sandra Reynolds Grabowski(2004)對人類的發聲構造有詳細的描述。發聲 部位主要位於喉部(或喉頭 larynx),因此喉部又稱為音箱(voice box)。 喉部連接咽(pharynx)和氣管(trachea),位於第四頸椎至第六頸椎間, 男性長約 44 mm ,女性則約 36 mm 。喉頭是人類的呼吸兼發音器官,主 要由九塊軟骨構成支架,包括甲狀軟骨、環狀軟骨、會厭軟骨各一塊, 以及杓狀軟骨、小角軟骨及楔狀軟骨各兩塊(如圖 2-1-1): 9.

(20) (一)甲狀軟骨(thyroid cartilage):由兩塊軟骨板融合而成,屬透明 軟骨,向兩側後彎,狀似古代盾牌,形成了「音箱」的前壁。 「盾 牌」中間的折角為甲狀角(thyroid angle),男性約為 90 度,女 性約為 120 度。甲狀軟骨的前方突出為喉結,男性較女性為明顯, 乃因青春期男性荷爾蒙之影響,使得男性的甲狀軟骨較女性大。 甲狀角的最上方有一甲狀凹痕(thyroid notch),亦即喉節的上方, 為聲帶的起點。 (二)環狀軟骨(cricoids cartilage):接於甲狀軟骨之下方,位於喉 部最下方,氣管最上方,與氣管的最上一節相連成環形。環狀軟 骨的後壁較高,與甲狀軟骨套在一起形成「音箱」 ,環狀軟骨也形 成音箱的後壁。 (三)會厭軟骨(epiglottis cartilage):位於喉頂部,一端游離、一 端連接甲狀軟骨,為一彈性軟骨,與甲狀軟骨共同構成喉部的前 壁。吞嚥時,會厭軟骨會向後蓋住喉頭入口,以防食物誤入氣管。 吃飯時若說話太頻繁,因發聲需氣管之氣流通過,會厭未關閉而 造成食物進入氣管而「嗆到」。 (四)杓狀軟骨(arytenoid cartilages)與小角軟骨(corniculate cartilage):位於環狀軟骨的上方後側。杓狀軟骨呈錐狀,為聲 帶的止點,並有喉內肌肉附著於此,可控制聲帶的開關。杓狀軟 10.

(21) 骨上方的突起為小角軟骨,兩者間的滑液關節使杓狀軟骨能產生 旋轉動作。 (五)楔狀軟骨(cuneiform cartilages):位於小角軟骨的側面,有支 撐會厭皺襞的作用。. 圖 2-1-1 喉部結構圖 (引自 Gerard J. Tortora & Sandra Reynolds Grabowski, 2004). 除九塊軟骨構成喉部的骨架外,喉黏膜形成兩對皺襞:上者為前庭 皺襞(vestibular fold),俗稱假聲帶;下者為聲帶皺襞(vocal fold),為起於 甲狀軟骨內壁、終於杓狀軟骨的真聲帶,男性長約 23 mm,女性長約 17 mm。 兩聲帶間的空隙為聲門裂(rima glottidis),與聲帶共同組成聲門(glottis), 其發音時呈細裂狀,休息時則呈三角形狀。 二、人類的發聲機制 11.

(22) Boone 與 McFarlane (2000)指出人類的發聲需要呼吸系統、發聲系統、 共鳴系統的共同作用,呼吸系統指的是肺、支氣管、氣管;發聲系統是 喉部的聲帶及聲門;聲門以上的共鳴系統則包括咽、鼻及口腔,又稱為 聲道(vocal tract),除了提供氣流出路外,亦可加以調節而產生不同的嗓 音。李憲彥(1988)、許世昌(2002)說明發聲模式如下:吸氣後呼出空氣的 同時,氣流從肺部經支氣管、氣管來到喉部,當聲門下的氣壓達到 14 mm-Hg 時便可衝開聲門,聲帶也就在這時產生振動,即為呼氣性發聲(expiratory phonation),原本單純呼吸的氣流是平穩的,當其受聲帶振動時會形成一 種疏密波,最初的嗓音也就此形成。空氣通過較窄的聲門時,外面的壓 力比聲門間的壓力大,所以聲門在氣流通過後會靠攏,當我們說話時即 藉由聲帶如此的反覆運動而發出聲音,約每 8 毫秒開合一次。人們僅在 呼氣的過程中說話,當氣流壓力越大,發出的聲音也越大。一般而言, 人大概每五秒鐘呼吸一次,但在發聲時,我們能夠按照句子和語詞長度 的需要改變呼吸的速率(姚榮松,1997)。 聲帶的運動並不僅是單純的閉合而已,尚有喉部肌肉的作用。喉部 肌肉之運動是由迷走神經之分支喉返神經所控制,其中只有環杓後肌 (posterior cricoarytenoid muscle)的作用是使聲帶外展,將聲門大開以吸入 大量空氣,其他的喉內肌都是作用於使聲門閉合或保持張力,使之順利 發聲或加強咳嗽力量。呼氣時若喉內肌將聲帶皺襞拉緊、張力增加,聲 12.

(23) 帶振動較快速而使音調較高,反之則音調較低,男性的聲帶也因為較女 性厚、長,使其振動較慢而音調較低沉。 由聲帶振動產生的聲音稱為喉原音(primary laryngeal tone),經過聲 道,包括咽、口腔、鼻腔的共鳴,並改變聲道的形狀,即可將原音加以 改變而產生不同音色的嗓音(李憲彥,1998)。咽是聲道最接近聲門的部 份,當軟顎下垂自然堵住氣流往口腔的通路即形成「鼻腔共鳴」而發出 鼻音;反之當軟顎向上堵住鼻腔的通路,則發出口音,又因舌部的運動 或位置不同、口腔底部肌肉及唇部的運動,使之形成不同音韻的嗓音; 若軟顎位於中間不上不下,氣流則同時引起鼻腔和口腔的共鳴而形成鼻 化音(李憲彥,1988;姚榮松,1997)。 姚榮松(1997)指出聲門開合的形狀亦與發音有關,聲門各種形態的 變化會產生不同的音(如圖 2-1-2)。. 圖 2-1-2 各種聲門狀態與其發音(引自姚榮松,1997). 13.

(24) 第二節. 嗓音健康問題. 承上節所述,嗓音的產生實為人體的精妙機制之一,也豐富了人類 的生命。但若喉部聲帶或其他與發聲有關的部位出現問題,影響嗓音的 發出,將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困擾。本節將針對嗓音健康問題之形成做探 討,首先描述嗓音健康問題的類型,其次詳列嗓音健康問題之危險因子、 保健方法,最後則探討嗓音健康問題之評估方式。 一、嗓音健康問題的類型 嗓音是人際互動中語言溝通的重要工具之一,一旦出了問題則溝通 可能有所障礙。對職業用聲者而言,其持續使用嗓音的時間甚多,較容 易發生嗓音的問題。 嗓音問題(或嗓音異常,voice problem)是指無法隨心所欲的使用嗓音, 或無法發出與先前一樣的嗓音,使日常生活受到影響。其中包含音調異 常、音量異常、音質異常、及共嗚異常(Roy, Merrill, Thibeault, Parsa et al., 2004) 。Stemple, Glaze, Klaben (2000)指出嗓音問題可指嗓音在音量、音 調、或音質上,與同年齡、同性別、同社經地位、同文化背景、還有同 地理區域的人相比較而言,有明顯差異而影響其溝通者;更廣泛的甚至 包括自覺嗓音有問題,但他人在聽知覺上未察覺嗓音有明顯差異亦可算 在內,如發聲疲倦。本研究之重點即著重於探討教師的自覺嗓音健康問 題。 14.

(25) 前述一般嗓音問題包括在音量、音調、或音質上的問題,Stemple, Glaze, Klaben (2000)進一步說明在音量的問題上,包括音量過大、音量過 小、難以控制大小聲的變化等;音調方面則指個體某些高、低頻的聲音 原本可正常發出,卻演變為說話、唱歌時「高不成低不就」 ,無法隨心所 欲地調整自己的音調;音質的問題則有嗓音沙啞、粗糙、無力、有氣息 聲、嘎聲、鼻音異常等;自覺嗓音問題除了以上音量、音調、音質的範 圍外尚包括喉嚨痛、喉嚨緊、喉嚨乾等。 造成嗓音問題的喉部病變甚多,以下分別就各種病變的原因及症狀 作探討(李憲彥,1988;董貞吟,1999;鄒永恩,2008;何一成,2009): (一)急性聲帶炎:通常因上呼吸道感染造成聲帶充血、發炎、水腫, 影響之範圍通常不只有聲帶,尚包括喉部其他部位。可能導致喉 嚨痛、喉嚨癢、咳嗽或嗓音沙啞等症狀,通常可於 1-2 週恢復原狀。 另外亦有可能因胃酸逆流而造成發炎。 (二)慢性聲帶炎:因說話頻繁、發聲方式錯誤、吸菸或常吃刺激性食 品造成聲帶不規則變厚,使得嗓音沙啞、喉嚨緊迫感或常有想清 痰的感覺,且上述情況會持續,短期內難以改善。 (三)聲帶結節:俗稱「聲帶長繭」,因長期用聲過度和發聲方式錯誤, 最初可能引起慢性聲帶炎,但因為未處理而導致聲帶前方表皮過 度磨擦、增厚而形成聲帶結節。常發生於兩側聲帶前三分之一與 15.

(26) 中三分之一交界的位置,也就是振動最強烈的地方,因而造成發 聲時互相接觸而使聲門無法完全閉合,且以兩側性居多,會造成 嗓音沙啞、有氣息聲等症狀。 (四)聲帶息肉:因大吼大叫或是劇烈咳嗽,聲帶黏膜血管破裂出血, 出血未被吸收而在該處形成息肉,且以單側性為多,會使嗓音沙 啞的情形越來越嚴重。 (五)聲帶麻痺:原因甚多,包括發炎、感染、飲酒過量、喉部外傷、 腦中風、神經系統疾病等,使患者失去控制聲帶的能力,導致嗓 音沙啞甚至失聲。聲帶麻痺有可能是單側發生,亦可能為雙側同 時發生,雙側麻痺較可能造成呼吸困難。 二、嗓音健康問題的危險因子 從上述可能造成嗓音健康問題的病變中,大致可了解其危險因子可 能包括用聲習慣、生活型態等等,以下將針對嗓音健康問題的危險因子 作詳細的描述。 (一)嗓音誤用(Vocal Misuse) 嗓音誤用的行為包括嗓音濫用(Vocal abuse)和不適當的發聲 方式,嗓音濫用是指發聲時,聲帶過度用力閉合而導致喉部易有 病理現象,包含大叫、大聲說話、咳嗽方式清喉嚨、呼吸方式及 上呼吸道成染時過度說話,或因音高、音量、說話速度的不當、 16.

(27) 及長時間不斷說話之用聲行為會讓喉部組織紅腫、水腫、發炎、 緊繃,對喉部肌肉造成損傷。不適當的發聲方式則包括不當的呼 吸方法造成胸頸肌緊張,增加聲帶阻力而產生結節、或是發聲時 太過緊張焦慮而造成神經肌肉不協調(Smith, et al, 1998; Stemple, et al., 2000;李憲彥,1988; 董貞吟,1999)。 1.說話過多:即便使用正常的音調和音量,但若從早到晚說個不 停,易傷害聲帶周圍組織,甚至產生聲帶結節(林峯全,2007)。 2.說話聲音過大:大聲說話易傷害聲帶及頸部肌肉,使喉部共鳴 腔之彈性減弱且因喉部肌肉張力過於緊張,長期下來可能導致 慢性的嘶啞聲,甚至產生聲帶結節(王淑俐,1988,林峯全, 2007)。 3.呼吸方式不正確:呼吸與發聲息息相關,錯誤的呼吸方式會導 致發聲問題。姚和順(1989)指出最常見的錯誤呼吸方式為「胸 式呼吸」 ,用吸氣的力量擴大胸腔而非肋間肌的收縮,不但造成 胸肌緊張,亦使頸部肌肉僵硬。因胸式呼吸僅止於上胸腔,橫 膈膜與肋間肌均無法作用,導致呼出之氣流無法保持均勻,亦 較容易對聲帶造成傷害,嚴重時甚至可能發生聲帶結節。另尚 有更不正確的「肩式呼吸」 ,是將鎖骨提高,空氣僅吸至肺部上 端,危害較胸式呼吸更大。 17.

(28) 4.硬起聲:聲帶閉合時過於用力,造成喉部肌肉緊張,因而增加 阻力;硬起聲也會增加聲帶黏膜的撞擊壓力,導致聲帶受損的 可能性大增(林峯全,2007)。 5.過度咳嗽和清喉嚨:每一次咳嗽或清喉嚨,都會使聲帶用力碰 撞、振動一次,過度的咳嗽或清喉嚨會傷害聲帶(林峯全, 2007)。 (二)情緒不穩:過度緊張的人會因顳骨下關節過度磨擦,導致說話時, 此處產生疼痛而影響發聲;此外亦可能因全身肌肉緊張,造成緊 繃感集中在頸部而導致聲帶張力過高、喉內肌無力負荷,而使發 聲較為費力;當情緒難以控制而大聲喊罵亦會加重胸式呼吸之影 響(王淑俐,1988;姚和順,1989;盛華,1998)。 (三)飲食: 「奶製品」如牛奶、冰淇淋、巧克力等會使聲帶黏液較黏稠 而妨礙聲帶振動,造成嗓音沙啞與持久度下降(盛華,1998)。辣 椒因性地刺激,會使喉部紅腫而導致發聲困難(盛華,1998)。茶、 咖啡、可樂等含咖啡因之飲料則有利尿作用,會使聲帶較為乾燥 而影響發聲。 (四)環境噪音:Feder(1983)指出噪音汙染是嗓音異常的致病因素,因 為當環境噪音過大時,人們說話會不自覺提高說話音量,以正確 傳達訊息,如此易引發嗓音濫用,盛華(1998)亦說明如此可能導 18.

(29) 致聲帶過度摩擦及喉內肌過度緊張而產生嗓音問題。陳雪娥(1985) 對男女各 19 人給予噪音刺激時,發現女性 100%有音量增大、90% 音調升高、80%呼氣流率增加,且皆隨噪音量增加而升高;男性雖 然敏感度較低但亦有相同趨勢。張昭明等(1986)以 20 名嗓音正常 及 22 名嗓音異常者為研究對象,發現說話者的嗓音量會隨周圍噪 音強度的增強而呈階梯式的提昇,且當噪音強度達 60dB 時,有 70% 以上的正常受試者會提高嗓音量。 (五)環境刺激物:盛華(1998)認為灰塵、菸、芳香劑等刺激物會減少 上呼吸道黏液分泌而過於乾燥,造成嗓音問題。 (六)一般健康狀況:楊光榮(1987)指出生活緊張、作息紊亂、飲食不 規則可能導致胃痛、胃酸逆流,胃痛會影響橫膈膜的運動,影響 發聲時的呼吸;胃酸逆流則可能導致慢性喉炎,不利於發聲,盛 華(1998)亦提到習慣吃宵夜者因吃後馬上睡覺易使胃酸逆流刺激 杓狀軟骨,使得喉嚨痛或是發生潰瘍。此外盛華(1998)還指出嚴 重肥胖者呼吸時難以使用腹部肌肉,導致過度的胸式呼吸而影響 發聲;此外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因聲帶黏膜出現水腫, 發聲時易造成聲帶之傷害;女性在經期來臨或懷孕時因聲帶充血 亦可能造成嗓音沙啞。 這些危險因素不一定會立刻造成嗓音方面的疾病,初時可能 19.

(30) 會出現喉嚨乾、緊、痛或嗓音過小、輕微沙啞等問題,但長期下 來可能會使聲帶構造發生改變,易惡化為慢性聲帶炎、聲帶結節、 聲帶息肉等更嚴重之病症。 三、嗓音保健 針對上述可能促使嗓音問題發生的危險因子,整理與嗓音保健相關 之方式如下: (一)避免嗓音濫用:平時應避免長時間不斷說話、避免故意大叫、大 笑,用舒適的音量與音高說話;儘量減少清喉嚨或乾咳。(盛華, 1989;姚榮松,1997;董貞吟,1999) (二)正確的發聲方式:使用腹式呼吸,即發聲時腹部稍微內縮幫助吐 氣發聲,減輕胸頸肌肉張力;使用軟起聲發音,使聲帶閉合不會 太過用力;說話時身體保持平衡;儘量少說悄悄話,因悄悄話時 聲帶承受之張力極大,音調亦不正常;放慢說話速度,適當的換 氣較利於發聲(王淑俐,1988;盛華,1989;姚榮松,1997;董 貞吟,1999)。 (三)保持愉悅心情:情緒極度憤怒時要盡量克制發聲,以免無節制加 大音量造成嗓音誤用(董貞吟,1999)。 (四)飲食之注意:少喝冰水,辣椒、咖啡、茶、奶製品均應減少攝取 (董貞吟,1999)。 20.

(31) (五)避免在噪音嚴重之環境說話:吵鬧場所如 Pub、菜市場等或搭乘 噪音較大之交通工具時儘量少說話(姚榮松,1997)。 (六)適當的水份補充:經常保持口腔及喉部之濕潤利於發聲,尤其 需長時間說話者更需適時飲水(姚榮松,1997)。但睡前不宜喝 過多水,以免隔天聲帶水腫造成發聲不易(董貞吟,1999)。 (七)避免環境刺激物:包括儘量減少在空氣汙染中曝露、戒菸戒酒 等(盛華,1989;姚榮松,1997)。 (八)正常作息:充足且高品質之睡眠有助於發聲器官的休養,適當 的運動可增加肺活量、使肌肉放鬆,有益於發聲(姚榮松,1997)。 此外避免吃宵夜,以防胃酸逆流引發喉炎(楊光榮,1987)。 (九)使嗓音適度休息:職業用聲者於休息空檔時應儘可能少說話, 當感冒有嗓音症狀時,也應減少說話,使喉部獲得充分休息(董 貞吟,1999)。 (十)就醫:通常聲帶只要稍有紅腫造成不平滑就會造成嗓音的變化, 因此應提高警覺,若經常於說話後發生喉嚨乾、緊、痛、嗓音 沙啞等情形,甚至超過兩週時,應前往耳鼻喉科請醫生診治(盛 華,1989;董貞吟,1999)。 四、嗓音健康問題之評估 呈上所述,嗓音之問題需儘早診斷,才可盡量避免嗓音問題的惡化 21.

(32) 以致於影響日常生活。嗓音健康問題之評估可粗分為主觀評估和客觀評 估,以下將依此分類探討。 (一)主觀評估 1.疾病史探討:從主訴了解個案基本資料,包括是否為職業用聲 者、是否曾接受發生訓練。此外還有主要嗓音問題及其發生時 間、持續時間及變化情形、嗓音異常歷史,以及生活習慣的了 解(蕭麗君、盛華,1993;張嘉珮,2006)。 2.聽知覺評估:由語言治療師利用聽覺並使用量表對個案的音量、 音調、音質、說話速度等進行評分,以了解個案目前嗓音的狀 況或嗓音誤用之情形。例如適用於兒童的 Buffalo Vocal Abuse rating scale 針對大叫(shouting)、尖叫(screaming)、說話過 多(excessive talkeng)、硬起聲(abrupt glottal attack)、 破裂音的發聲(explosive vocalization)等 11 個項目;日本音 聲言語醫學會的發聲功能測驗委員會發展的「GRBAS」評分法, 以等級(grade)分粗嘎聲(rough)、氣息聲(breathy)、無力感 (asthenic)、緊張度(strained)等 4 項指標,以 4 點量表評估 嗓音問題(張嘉珮,2006;林峯全,2007)。 3.個案自我評估:嗓音問題之評估需重視個案主觀對其嗓音之感 覺,可協助語言治療師評估治療方式和成效,亦可幫助個案了 22.

(33) 解自己嗓音之狀況。評估之量表內容常包括功能、情緒、生理 上之障礙,對生活的影響等。常用之量表包括 VHI(voice handicap index)、V-RQOL(voice-relates quality of life)、 VPQ(voice performance questionnaire)、Vocie severity self-rating scale 等(張嘉珮,2006;林峯全,2007)。 4.喉頭頻閃觀測儀(stroboscopy):利用快速閃動的光源觀測聲帶 的振動情形,光源閃動之頻率由聲帶振動之頻率決定。使用本 儀器可觀察聲帶黏膜振動波動、振幅、聲門是否完全閉合、聲 帶振動時是否對稱等項目(蕭麗君、盛華,1993;張嘉珮,2006)。 (二)客觀評估 1.聲學分析(acoustic analysis):使用聲學分析儀器如 MDVP 進行 測量分析,包括平均音調、音域範圍、噪訊比(noise to harmonic ratio,N/H ratio)、音頻混亂度(jitter)、振幅混亂度(shimmer) 等(張嘉珮,2006)。 2.氣動學分析(aerodynamic analysis):包括 S/Z ratio、最大發 聲時長(maximal phonation time)、平均呼氣流速(mean flow rate)、肺容量(total lung volume)、肺活量(vital capacity) 等(張嘉珮,2006)。 3.喉肌電圖(electromyography, EMG):偵測肌肉活動,對喉內肌、 23.

(34) 喉外肌的活動電位測量,可確實檢查喉肌功能(蕭麗君、盛華, 1993)。. 第三節. 教師的嗓音健康問題. 本節針對教師的嗓音健康問題論述,包含教師嗓音健康問題的盛行 情形、影響教師嗓音健康問題的相關因素,以及教師嗓音健康問題之影 響。 一、教師嗓音健康問題之常見類型與盛行情形 許多教師嗓音發生問題主要是因為嗓音誤用的關係,廖國翔等(2005) 的研究發現教師嗓音問題以「話說多喉嚨會乾緊痛」及「話說多會沙啞」 居多,因此教師的嗓音問題仍以過度使用及使用方式不當的功能性障礙 為主。 Smith 等(1985)發現教師發生最多的嗓音問題前三名分別為嗓音沙 啞、發聲疲倦以及音調變低。張昭明等(1987)診斷教師嗓音異常發現最常 見的問題為過動性音聲異常(73.3%),其次為聲帶結節及急性喉炎。 Simberg, Sala, Rönnemaa (2004)研究芬蘭實習教師喉部病理發現喉炎為 60%,其次為聲帶結節(21%)及過動性音聲異常(11%);實習教師可能剛進 入教學現場,尚難以掌握良好的發聲技巧及力行護嗓習慣而導致嗓音問 題嚴重,若不加以治療或保養,恐影響其職業生涯。Simberg 等(2005) 則發現 29%的教師是每週至少發生 1 次嗓音不適的情況,20%則為每週發 24.

(35) 生 2 種以上嗓音徵狀,且情況隨著年代增加越來越嚴重,其中又以「嗓 音疲倦」、「嗓音沙啞(非感冒)」、「喉嚨痛」增加的較多。 國內關於教師嗓音問題之研究起步較國外晚。盛華、張學逸、傅秀 雯、張斌(1985)調查發現台北市國中教師聲帶節結發生率為千分之 78-110。黃美鄉(1985)調查中南部幼稚園至五專之教師,發現 71.7%的教 師普遍自覺嗓音疲勞、28.3%感到嗓音變粗糙、24.4%感到嗓音沙啞、13.9% 覺得用聲持久性縮短、11.7%覺得音量變小、10.9%認為音調變低沉,另 7.83%有氣爆聲。張昭明、楊元勳、許廣琳(1987)調查 162 名向耳鼻喉科 求診的各級學校教師,發現 78.4%的教師皆曾在教書生涯出現嗓音問題。 顏瑞鴻、何宜螢、賴怜蜜(2000)針對幼教老師的調查發現 66.3%有因授課 而嗓音沙啞的經驗。董貞吟、黃乾全(2000)對吵靜地區學校教師進行調查 研究發現約 1/4 曾因嗓音異常或喉部疾病而就醫;約 2/3 的教師表示有 1 至 10 個不等之嗓音問題,平均每人 3 項嗓音問題;最常發生的嗓音問題 為喉嚨乾,比率高達 52.8%。董貞吟、殷蘊雯、黃乾全、宋慧娟、張家儒 (2002)立意取樣台北市四所小學共 104 名女教師,經結構式問卷調查發現 高達三成的教師曾因嗓音問題而就醫;最常出現的嗓音問題依序為喉嚨 乾、喉嚨緊、易疲勞、嗓音沙啞及喉嚨癢,「失聲」比率高達 12.2%,顯 著高於非以教師為職業的對照組 1.0%,且「經常失聲」之相對風險性為 13.47。王淑俐(2003)調查台北市縣中小學教師,發現將近六成的教師覺 25.

(36) 得喉嚨狀況不佳。楊碧霞、蘇俊雄、鄭秀琴(2004)調查大專有氧舞蹈教師, 發現 69.3%有嗓音異常經驗。廖國翔、王泰隆、張欣平(2005)對臺北市士 林區所有國小之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發現 35.8%常有或持續有嗓音問題, 僅 6.6%從來沒有;嗓音問題以「話說多喉嚨會乾緊痛」最多有 62.0%, 沙啞有 44.7%;9.4%有聲帶結節。張嘉珮(2006)對高雄市中小學及幼稚園 教師做問卷調查發現 28.5%的教師認為自己的嗓音健康情形不佳,且 19 項嗓音問題中每人平均出現 13.74 項嗓音問題,其中次數最多的項目依序 為喉嚨乾、無法持久、喉嚨緊、喉嚨痛、音域變窄。 陳麗鈴(2008)以問卷調查台北市國小教師發現嗓音異常之點盛行率 為 34.9%,高於一般民眾的 15.2%;教師之終生盛行率為 65.6%,一般民 眾為 31.1%,顯示教師相對於一般民眾而言的確有較高的風險發生嗓音異 常的問題。國外文獻亦有類似情形:Smith, Lemke, Taylor, Kirchner, Hoffman (1998)調查美國教師與一般民眾嗓音異常盛行率,結果發現教師 組終生盛行率為 32.0%,一般民眾 1.0%。Smith 等並解釋教師每天授課時 數平均為 6.3 小時,且將近 5 小時持續用聲,當中超過 2 小時必須大聲吼 叫,這會對聲帶表層造成外傷,使得發聲更為吃力,形成惡性循環。Roy 等(2004)除終生盛行率外,亦探討其點盛行率,結果發現美國教師嗓音異 常點盛行率 11.0%,一般民眾為 6.2 %;美國教師之終生盛行率為 58.8%, 一般民眾為 28.8%。Thomas G (2006)調查荷蘭實習教師發現點盛行率 26.

(37) 17.2%,一般民眾 12.0%;終生盛行率方面實習教師 39.6%,一般民眾 32.6%。 其結果實習教師與一般民眾之差距較前述及國內之研究來的小,可能是 因為實習教師方開始擔任教職,對嗓音的傷害還不明顯。 教師在嗓音異常之盛行率,無論是終生盛行率或點盛行率均較一般 民眾高,主要是因為教師有高度用聲需求、常需在噪音背景下大聲說話、 須連續用聲數堂課、及說話方式不正確之行為,皆較一般民眾多(Roy, et al, 2004; Smith, et al, 1998; 董貞吟,2000)。 儘管教師不像歌手或演員如此需要美好的聲音,但因為長時間地使 用嗓音,仍然屬於發生嗓音問題的高危險群,Elaine, H. Lester, Margaretta, Henry, Hoffman(1998)對 1 至 12 年級教師的調查中甚至發 現 38%的教師認為教學工作是對嗓音有不利影響的,可見教師對於自己的 職業風險是有一定警覺的。然而要診斷教師嗓音的問題並不是那麼容易, 因為影響因素相當多元,需要耳鼻喉科醫師、語言治療師等密切的配合 才有完整的評估及處置(董貞吟,1999)。 二、影響教師嗓音健康問題之相關因素 與教師嗓音問題之相關因素非常多,從過去相關文獻整理大致分為 以下八點陳述: (一)性別 性別在許多健康問題上皆為一重要之相關因素,嗓音異常也 27.

(38) 不例外。盛華等(1985)以台北市國中教師為對象發現男女聲帶節結 發生率之比為 1:6。Smith 等人(1998)調查 274 名女教師和 280 名男 教師後發現較高比率的女教師提到有嗓音方面的問題,女教師為 38%,男教師為 26%,且女教師較男教師常需要特意加大音量以蓋 過背景噪音,另女教師在音調變低、音量變弱、有氣息聲等嗓音問 題及慢性、急性嗓音徵狀上皆顯著較男教師嚴重。李卿菲(2010)之 研究也有類似情形。張昭明等(1987)分析求診教師男女各 81 名其性 別與音聲障礙嚴重程度之關係,結果呈現在音聲障礙程度上女性顯 著比男性嚴重。黃友琳(2008)之調查研究也發現女教師發生嗓音異 常之風險是男教師的 1.71 倍。 張昭明等(1987)從解剖生理學的觀點來看,指出女生在聲帶致 病的機會上多於男性。Roy 等人(2004) 進一步解釋女性嗓音異常盛 行率較男性為高。依組織學的觀點而言,這可能是因為女性聲帶黏 膜本體層之玻尿酸濃度低於男性。當發聲時聲帶互相撞擊,由於聲 帶彈性差,較無法吸收撞擊力,聲帶容易因撞擊而受傷;也可能是 因為女性喉部構造較男性小、聲帶也較短,故女性喉部須更用力才 能將音量加大。 綜上所述,「性別」實為嗓音問題之重要影響因素,且女性較 男性來的嚴重,Smith 等(1985)卻也發現當女教師發生嗓音問題後 28.

(39) 會較男教師積極尋求醫療協助(19.0% vs. 8.4%)。 (二)年齡與年資 關於年資是否影響教師嗓音健康之研究,包括以下:盛華等 (1985)將臺北市國中教師依年資分為 0-9 年、10-19 年、20 年以上 等三組,發現年資的多寡與罹患聲帶結節有顯著相關,年資越長則 聲帶結節之發生率高。推測可能是因任教長久下來用聲機會較多、 接觸不同的環境而導致發聲習慣改變之故;廖國翔、王泰隆、張欣 平(2005)調查士林區國小教師發現年資每增加 1 年,嗓音問題之風 險即為 1.021 倍;而李卿菲(2010)調查高雄市國中小教師,發現任 教年資 30 年以上,也就是年資最高之組別,其嗓音狀況分數是最 高且達到顯著。 在年齡方面,黃盈翠(2002)對臺北市嗓音異常教師之介入研究 發現教師年齡越大,發聲疲倦之情形也越嚴重;李卿菲(2010)則發 現 50 歲以上,亦即年齡最高的組別,其嗓音狀況分數是最高且達 到顯著。 (三)嗓音保健課程之參與 諸多研究皆從其結果建議應該讓教師接受嗓音保健相關課程 (嗓音衛生教育)。王淑俐(2003)發現研究對象 79.9%未曾學習正確 發聲及保護喉嚨之道,其中小學教師「曾經學習」者顯著高於國高 29.

(40) 中教師。Gordana (2005)以問卷調查發現師培生在嗓音保健的知識 得分高於其他領域的學生但未達顯著,建議在師資培育課程中加入 預防性的嗓音衛生教育,增加未來老師們使用嗓音的能力及耐用程 度;董貞吟、黃乾全(2000)依據研究結果建議教師在職訓練及師資 培育課程中應提供嗓音保健相關課程,增加教師嗓音保健知識、培 養良好保健行為;李懿瑤(2008)以健康信念模式分析台北市國中教 師聲帶結節之預防行為,建議需要一套完整規劃的教育訓練制度, 使教師有純熟且正確的發聲習慣。 Chan (1994)將 25 名幼教老師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實驗組給 予二個月嗓音衛生教育介入後發現可改善教師嗓音異常的產生。黃 盈翠(2002)對台北市共 100 位國中、國小、幼稚園教師進行配對分 配至實驗組及對照組,實驗組給予每位研究對象一小時、一對一、 面對面的嗓音衛生教育,並於衛生教育後紀錄「嗓音日記」六週, 結果發現實驗組在嗓音誤用行為、嗓音症狀數、嗓音教學品質、聽 知覺變項、及聲學分析皆有顯著正向改善,且與控制組有顯著差異, 說明嗓音衛生教育確實有其效果。 黃友琳(2008)則有不同的發現:曾參與嗓音保健課程的教師, 出現嗓音異常的人數百分比為 47.0 % ,高於沒有參與嗓音保健課 程者的 32.9 %且達顯著,推測可能是因為這些關心自身健康的教師 30.

(41) 已經出現嗓音問題,因此前來參加嗓音保健課程,不應就此否定嗓 音衛生教育之功效。 (四)教師職務 教師職務與嗓音問題有很大的關係。張昭明等(1987)發現嗓音 問題最嚴重的教師是國小導師。導師有如學生在校的家長,謝州融 (1994)指出導師除了負擔教導學生的直接責任外,尚須肩負校務行 政推展的間接責任;更要以身作則並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給予不同形 式的輔導,可謂責任重大。一般而言導師有減課之措施,如「臺南 市國民小學教師暨兼任行政人員每週授課節數、學生每週學習節數 核定表」(2011)中指出級任教師(即導師)之授課時數比科任教師少 2 節,但並不包括導師時間。但即使減課,導師必須花較多的時間 管教學生和聯絡家長,加上因學校課務需求,亦有機會出現超鐘點 之情況,這些可能都是造成導師在整體用聲機會較科任教師為多之 原因。 周繼文(1994)認為高中導師有幫助學生課業上、生活上及解決 各種問題的使命。在課業方面,由於高中課程內容加深加廣,導師 應協助學生在各學科間做橫向的聯絡,並統整各科之學習心得;了 解各科教師之教學狀況,適時在師生之間溝通協調;分析學生個別 差異,給予輔導並指導其擬訂學習計畫。在生活方面,高中導師宜 31.

(42) 與學生發展亦師亦友之關係,師生感情增進,導師即能自然而然分 享經驗,亦較能掌握學生之發展狀況,適時予以補救。在解決問題 方面,則是為青少年產生偏差行為做預防,洞察其於家庭、學校、 社區面臨之問題,並擅於營造良性小團體的情境,培養合作精神及 增進友誼。如此看來,雖然根據張昭明等(1987)、李卿菲(2010)等 研究發現教育階段越低,教師嗓音健康問題會較嚴重,但承上所述, 一位負責的高中導師亦甚為辛苦,其付出之心力不亞於國中、國小, 因此本研究欲探討高中教師的嗓音健康問題,並了解導師與一般專 任教師的嗓音健康問題是否有不同。本研究另將「兼任行政」與「協 助行政」的職務類別納入,雖過去文獻未提及此兩種職務之嗓音健 康差異,本研究仍試著一起探討。 (五)教學時數與課程連排問題 盛華等(1985)發現教師教學時數越多,罹患聲帶結節的比率越 高,尤其每週授課超過 25 節課的教師罹患率顯著上升;黃美鄉(1985) 則發現每週上課 26-28 小時者喉部最易不適,而喉部不適者則以每 週上課 22 小時最多,嗓音持久性亦明顯縮短;張昭明等(1986)於暑 期、學期中的調查也發現教師嗓音異常情形與授課時數有關。張嘉 珮(2006)調查高雄市幼稚園至高中之教師,其嗓音狀況在「任教 21 節以上」者顯著較「11-15 節」及「10 節以下」者差;陳麗鈴(2008) 32.

(43) 對臺北市國小教師的調查發現每週 20 節課以上的教師其嗓音異常 率顯著較高。綜合上述文獻所述,教師每週教學時數越多,對教師 的嗓音健康越不利,超過 20 節課尤其明顯。 董貞吟、黃乾全(2000)發現中有 33%的研究對象覺得在連續上 完 3 節課後感到喉嚨不舒服,31%覺得連上 2 堂課會不舒服,13% 會在連四堂後會覺得喉嚨不舒服,整體而言教師嗓音的持續能力約 在連續 2-4 堂;李懿瑤(2008)亦參考董貞吟、黃乾全(2000)之結果, 以健康信念模式分析台北市國中教師聲帶結節之預防行為發現「自 覺聲帶結節嚴重性」 、 「自覺聲帶結節預防行為有效性」會因一週內 連上 3 節課的頻率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因此我們除了關心教師每週 總節數之外,連課的問題似乎更需要學校注意。 Bernstorf(1993)認為教師的教學時數、課程連排與否是影響教 師音聲壓力的重要因素。李懿瑤(2007)也建議學校於排課時盡量減 少教師連上 3 節以上的比率。 研究者曾任教高職健康與護理,一週 24 節課。連上 2 節課尚 可接受,連上 3 節會有些吃力,連上 4 節則嗓子有力不從心之感。 若是課堂之間的下課時間仍然因為處理學生事務而不停說話,下節 課的發聲都會有困難。. 33.

(44) (六)任教科目與授課方式 Smith 等(1998)發現體育教師、生物/化學教師及音樂/藝術/戲 劇教師相較於其他科目教師有較高的嗓音異常風險,OR 值分別為 3.7、2.1、1.5;Szabo (1986)也曾指出音樂教師和體育教師需用較 大音量上課,其嗓音問題也較嚴重,生物/化學教師則可能因為做 實驗來回走動不易使用麥克風,加上實驗課危險性高,教師往往繃 緊神經,學生有違規行為時容易以大聲責罵的方式阻止學生。楊碧 霞、蘇俊雄、鄭秀琴(2004)針對大專有氧舞蹈教師的調查顯示高達 69.3%的教師有嗓音異常經驗,亦呼應前述之說法。Albert, San, Puerto (2011)的調查則發現教授語言、自然科學及體育的教師對於 嗓音及喉部的問題有較多的抱怨。 因此授課方式可能因任教科目不同而有所不同,以致於與教師 之嗓音問題有關。 (七)嗓音保健行為 教師除了上班授課要說話,下了班如果還需要大量說話,嗓音 異常的風險大增。黃友琳(2008)發現下班後需大量說話的教師,出 現嗓音異常的人數百分比,和下班後不需大量說話者有顯著差異。 下班後需大量說話的教師,出現嗓音異常的比例為顯著高於下班後 不需大量說話的教師。 34.

(45) 董貞吟、黃乾全(2000) 70%的教師經常或總是在上課時有提高 音量的習慣;約 1/4 上課經常清喉嚨、情緒有較大的波動;生活作 息上近半數教師睡眠不足,近三成在嗓音疲勞時很少好好休息,近 二成教師常吃刺激性食物。董貞吟(2002)亦發現教師組顯著較對照 組不良的嗓音習慣為「提高音量說話」 、 「清喉嚨」與「情緒波動大」, 嚴重影響教師嗓音之健康。 Sandra 與 John (1993)發現有氧運動教師有吸菸、用藥、睡眠不 足者與嗓音嘶啞和失聲有顯著相關。 董貞吟、黃乾全(2000)對吵靜地區學校教師進行之調查研究發現 55%的教師上課時有使用麥克風。經過十年李卿菲(2010) 調查 541 名高雄市公立國中、國小教師發現 81.1%的教師有使用麥克風,且 91.9%教師贊成使用麥克風,雖然兩研究時空背景皆不同,麥克風已 成為保護教師嗓音的一大利器。張昭明等(1986)進行實驗研究,教師 於較吵雜環境授可時在一側耳朵塞入耳塞並使用麥克風,證明確實 可減少因噪音誘發而不自覺提高音量。李懿瑤(2008)、陳麗鈴(2008) 建議學校可提醒教師使用麥克風並帶水潤喉,同時舉辦情緒管理講 座減少提高音量的機會。 黃友琳(2008)發現,說話速度太快的教師,出現嗓音異常的人數 百分比,和說話速度不會太快者有顯著差異。說話速度太快的教師, 35.

(46) 出現嗓音異常的人數百分比為 45.9 %,高於說話速度不會太快者的 29.9 %。目前尚無研究探討說話速度太快是否為嗓音異常的危險因子, 因此無法做比較,但 Stemple, Glaze, Klaben (2000)曾提到,說話速度 太快屬於嗓音誤用的行為之一。 (八)環境噪音 Feder(1983)指出噪音汙染是嗓音異常的致病因素,因為當環境 噪音過大時,人們說話會不自覺提高說話音量,以正確傳達訊息, 如此易引發嗓音濫用,盛華(1998)亦說明如此可能導致聲帶過度摩擦 及喉內肌過度緊張而產生嗓音問題。盛華等(1985)針對國中教師之調 查,將學校分為低、中、高噪音 3 組,教室環境噪音分別為低噪音 組 49~54.5dB(A)、中噪音 55~59.5dB(A)、高噪音 60~66dB(A),發現 低、中、高噪音組聲帶結節發生率分別為 4.7%、10.7%、11.3%且達 顯著差異,且超過 55dB 者的發生率是 55dB 以下的 2 倍。 董貞吟、黃乾全(2000)對吵靜地區學校教師進行比較,發現吵校 教師使用麥克風的情形顯著高於靜校教師;上課說話時間吵靜校亦 有顯著不同,吵校在 25 分鐘以下之比率最少(11.7%),靜校則有 28%; 而曾因嗓音問題或喉部疾病而就醫之比率亦為吵校高於靜校,自覺 嗓音健康問題上吵校教師顯著較靜校嚴重。由此可之環境背景噪音 提高時,教師也會不自覺提高音量,使嗓音異常的風險升高。 36.

(47) 環境噪音除了來自教室外的噪音,有極大部分是由教室內的學 生產生。Simberg, Sala, Vehmas & Laine (2005)針對教師嗓音問 題的十二年縱貫研究指出,吵鬧或不良行為的學生會增加教室內的 背景噪音及情緒壓力,會使教師嗓音問題更嚴重。 從以上相關文獻可以了解,影響教師嗓音健康問題之因素相當 廣泛,但李懿瑤(2008)以健康信念模式分析台北市國中教師聲帶結 節之預防行為,發現整體而言研究對象對嗓音問題的看法是較不積 極的,實令人擔憂。若想促進教師嗓音之健康,需從多方面著手改 善外在條件,並輔以預警的方式提醒教師注意危險因子。本研究之 目的即在使用更嚴謹的研究工具驗證上述變項對教師嗓音問題之 影響程度,作為日後相關研究及教育介入之參考。 三、教師嗓音問題之影響 在教學工作方面,黃盈翠(2003)指出當教師出現嗓音問題時,會影 響其班級管理之能力,也因此對其教學有衝擊。教師亦有可能因難以發 聲等較嚴重的問題而導致需請假或缺席,Jacqueline, Jennifer & Kenneth (1998)發現在一年之中,有 20%的教師會因嗓音問題而請假,請假時間從 1 天至 1 週皆有;Simith 等(1998)亦發現超過 20%的教師因嗓音問題請過 假,相較於對照組則僅有 4%;Russel, Oates 與 Greenwood(1998)的調查則 發現 38.7%的幼稚園、國高中教師曾因嗓音問題而請假;Roy 等(2004)則 37.

(48) 發現 18.3%曾因嗓音問題在過去的一年中請假超過 1 天,顯示嗓音問題的 確影響了教師的出席率。 除了影響出席率之外,Smith 等(1998)也發現有 39%的教師會減少教 學活動以紓緩嗓音問題,10.8%的教師認為嗓音問題確實限制了目前在教 學工作上的表現,因此極有可能影響教學品質。而在日常生活方面, Jacqueline 等(1998)、董貞吟(2002)認為教師因職業造成的嗓音問題可 能會增加醫療成本的支出。Roy 等(2004)的調查也發現 58%的教師提出嗓 音問題會影響到他們日常生活的溝通,Jacqueline 等(1998)更指出嗓音問 題有礙教師與同事及學生有效地建立關係。 在整體工作生涯的影響上,Smith 等(1998)的調查發現 14.8%的教師 認為嗓音問題會影響未來的職業選擇,甚至亦有 3.8%的教師可能因此考 慮在近期更換工作的可能,Jacqueline 等(1998)甚至指出嚴重的嗓音問題 可能使教師永遠離開教學工作。綜合言之,教師的嗓音問題對其教學、 日常溝通、情緒等皆有全面性的影響。. 38.

(4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共分五節,說明本研究進行之方式,包括第一節「研究架構」、 第二節「研究對象」、第三節「研究工具」、第四節「研究步驟」以及第 五節「資料處理與分析」。. 第一節 研究架構 依據研究目的及文獻探討,提出研究架構(圖 3-1-1):. 教師背景因素 性別 年資 連排課堂的嗓音持久度. 嗓音保健 認知. 是否曾接受過嗓音保健相關課程 就醫經驗 嗓音問題診斷結果. 嗓音保健 行為. 授課因素 學校類型 教師職務 每週授課節數 任教科目 授課方式 每週連排課程之情形. 自覺嗓音 健康問題. 自覺嗓音. 教學環境噪音. 影響. 圖 3-1-1 研究架構 3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the PNET Scheme 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local teachers, the centralised seminars have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and their value should

Numerical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our alternative reconstruction formulas perform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standard scaling function series (1.1) for smooth f and are no

嚴重精神病 (Severe Mental Illness, SMI) 、一般精神障礙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CMD). 

In gender wisdom, when facing female disciples, most of the male Zen masters emphasized “regardless of the appearance of man and woman.” Qi-Yuan never emphasized this, because

The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abnormal returns are found on all sample in BCG Matrix quadrants.The 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s of problem and cow quadrants are higher than dog and

General Studies for Primary Schools Learning Strand – Health and Living.. Primary Four to Six

When risk factors are high and protective factors are low, proximal risk factors. (or stressors) can interact with a person’s long term or underlying

如圖 4-22 IBM Via Voice 語音辨識軟體與 Visual Basic 機器人程式只是一個互 助的關係,Visual Basic 無法控制 Via Voice,Via V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