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

在 2000 年 G8 琉球高峰會時,各國領袖一致認為資訊科技是創造二十一世紀最強的力量之一

(吳怡靜,2000)。3COM 公司的總裁艾瑞曾經說過:「電腦不是魔術師,教師才是魔術師」,

資訊科技本身並不會產生任何的效果,在資訊的大海中,如果沒有老師的引導,學生很容易迷 航。因此,協助老師對於新資訊科技在教學上應用自如,發展教師的專業,成為各國政府推動 資訊教育中重要的一環(林玉珮,2000)。隨著資訊浪潮一波波的衝擊,人類的生活方式也 邁入一個新的里程碑。人類為了提升及改進生活方式,不斷創新研發各種新科技,也越來越 使得資訊漸漸融入人類的日常生活中。「電腦」,這個新興資訊產物,不僅僅是只是替人類處 理厚重的資料,更隨著全球資訊網路(WWW)的延伸,將人們的生活帶入了資訊網路的虛擬 世界中。透過資訊網路,在生活上可以享受到無窮無盡的便利;在教育上,資訊科技為我們 傳統的教育教學上提供了一項新的刺激物;更透過資訊融入教學的方法,讓我們的視野跨足 於全世界的每個角落;在企業上,國內相關重大企業在招募新進人員的時候,亦將運用資訊 科技的能力列為必要的基本能力。並為了掌握市場的變化,更提倡所屬員工參與各項資訊訓 練,以教育員工能善用科技的能力,進而推展相關業務;在國防科技上,各項精密的資訊武 器搭配優良的資訊應用能力更是捍衛我國國防安全的重要依靠。現在的戰爭型態已不再是傳 統式的戰爭,而是電子時代的戰爭。以下提出幾項資訊教師資訊素養對資訊教育的重要性:

一、資訊教育的實際執行者是資訊教師

深處教育第一線的工作者,資訊教師本身資訊素養的良窳,對於學校資訊教育的推 動,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因此如何落實資訊教師推動資訊教育,實乃推動資訊教育的主力。

二、教師本身的資訊素養掌握學生學習的成效

面對廿一世紀資訊新時代,日常生活中所常見、常用的各項設施及物品,都離不開網路 資訊,資訊確實已經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為了讓學生能利用這新時代的潮流,掌握學 習的關鍵,在於教師自身的資訊素養。因為資訊教師若無法順應這時代,則勢必被這波潮流 所淹沒,更遑論教育學生;若教師能具備掌握學習及利用資訊的關鍵,則必能教育出足以適 應廿一新世紀的學生。

三、教師是學生與資訊化社會間的橋樑

如果教師沒有充足的資訊素養,不但無法利用資訊科技協助教學,更遑論培養學師的 資訊能力(陳欣舜、徐新逸,2000)。若教師了解資訊化社會的特質及重要性,具備足夠

資訊素養,並能利用資訊工具指導學生學習,將能有效指導學生適應資訊社會(曾憲雄,

1995)。

正因如此,我國政府早在民國八十三年三月份,即由行政院研考會積極推動電子化╱網 路政府,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與競爭力(行政院經濟委員會,1997);更在民國 83 年 6 月由 行政院著手規劃「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簡 稱 NⅡ)成立 NⅡ推動小組,負責籌畫國家資訊高速公路,以提升我國整體的資訊競爭力;教 育部推動九年一貫課程即把資訊教育統整到各科教學來實施,因此身為資訊教師,其本身的資 訊素養與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是關係到學生能否銜接廿一世紀的關鍵,所以資訊教師必須具備專 業的資訊素養,此乃研究動機之一。

依據台東縣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國民小學教師授課標準發現,平均國小三至六年級每週資 訊課程只有 3 堂,而且是與自然課程輪流上課;許奎鑾、李秀梅(2000)認為資訊科技教育 會早成教師的負擔,更證明了資訊教師基本素養的重要性及嚴重不足的情形,資訊教師該具 備哪些素養,才能勝任推展資訊教育的角色呢?此乃研究動機之二。

教育改革的成敗取決於教師的素質與學生的品質。而二十一世紀充滿資訊的時代裡,具有

「資訊素養」者無疑是個自我導向的終身學習者。因此,提昇個體的資訊素養是促成資訊社 會,乃至邁向學習社會的先決條件(何青蓉,1999)。

各縣市政府為了因應國家資訊教育的推動,無不盡心費力的辦理各項資訊研習活動。

被稱為「後山」的台東,最是文化資源缺乏的地方,比地方的物產資源、比地理交通及發 展環境,都無法與北部或是中南部的縣市比較;該如何推展及利用資訊科技來改變這個不 平等的觀念?資訊教師教師該具備怎樣的基本資訊素養,才能夠讓下一代學習到更豐富、

更完整,足以應付時代變遷變的資訊知識,提昇台東縣整體的競爭力?此乃研究動機之三。

基於上述的三項研究動機,本研究希望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探討台東縣國小資訊教師 資訊素養的現況及界定資訊教師應具備的資訊素養、以及提昇資訊教師資訊素養能力的相關 措施。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本研究以資訊素養的相關研究文獻作為理論基礎,藉由問卷調查填答方式進行研究,

旨在瞭解國民校學資訊教師之資訊素養現況、需求及其相關因素,提供教育主管機關及學 校參考,其能藉此提昇國民小學資訊教師之資訊素養,以及提昇行政及教學效能。茲將本 研究欲探討之問題陳述如下:

一、 研究目的

(一) 目前台東縣國小資訊教師應具備之資訊素養能力。

(二)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資訊教師其資訊素養的差異。

(三)不同學校背景變項之資訊教師其資訊素養的差異。

(四)各背景變項對台東縣國小資訊素養的影響。

二、待答問題

依據上述研究目的,提出本研究之待答問題,如下所述:

(一)台東縣國小資訊教師資訊素養能力為何?

(二)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台東縣國小資訊教師其資訊素養之差異為何?

1 性別不同之資訊教師,在整體及各層面之資訊素養能力有何差異?

2 年齡不同之資訊教師在在整體及各層面之資訊素養力有何差異?

3 最高學歷不同之資訊教師在整體及各層面之資訊素養能力有何差異?

4 服務年資不同之資訊教師在整體及各層面之資訊素養能力有何差異?

5 擔任職務不同之資訊教師在整體及各層面之資訊素養能力有何差異?

6 任教年級不同之資訊教師在整體及各層面之資訊素養能力有何差異?

(三)不同學校背景變項之台東縣國小資訊教師其資訊素養之差異為何?

1 學校規模之資訊教師在整體及各層面之資訊素養能力有何差異?

2 服務地區不同之資訊教師在整體及各層面之資訊素養能力有何差異?

(四)各背景變項對台東縣國小資訊教師資訊素養的影響高低為何?

第 三 節 名詞釋義

為讓本研究所探討的問題,意義清楚明瞭,且避免混淆,茲將本研究所提及並引用之 重要性特定名詞,簡單扼要說明如下:

一、國小資訊教師

本研究所稱的「資訊教師」係指九十七學年度任教於台東縣的公立國民小學中擔任資訊 教師一職的教師,不包含實習教師及工友、職員。

二 、 資 訊 素 養

資訊素養是一種概念,也是指一種能力,廣義的資訊素養(Informationnal Literacy),指 有目的性的蒐集資料並加以處理的能力,狹義的資訊素養則是相同於電腦素養(郭鍠莉,

1996)。它由傳統素養、媒體素養、電腦素養與網路素養共同結合而成(McClure,1994)。

本研究所謂資訊素養,乃以受試者在孫國珊(2002)所編制之「南投縣國民小學資訊教 師資訊素養調查問卷」得分高低為基準,教師得分越高,表示其資訊素養越高;教師得分越 低,表示其資訊素養越低。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以下分述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在推論本研究之研究結果時需加以留意。

壹、研究範圍

一、就研究地區而言

本研究受限於時間與人力,研究範圍僅限於台東縣國民小學兼任資訊教師一職之教師,

由於研究樣本有限,因此本研究結果不宜過度推論。

二、就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以上述地區九十六學年度,公立國小合格現職編制內之教師兼任資訊教師為主要研 究對象,不含實習教師,也不包括職員與工友。

三、就研究方法而言

本研究主要依據文獻分析與問卷調查法蒐集相關資料,瞭解資訊教師對於資訊素養的知 覺文獻分析法首先探討資訊素養的意義,並說明資訊素養的觀念。再則從國小資訊教師的方 向,探討國小資訊素養概況;接著探討國小資訊教師在「資訊態度」及「資訊自我效能」之 省思。

本研究其目的在於瞭解國小編制內之正式教師兼任資訊教師的資訊素養及現況,對於受 試者之個別狀況,無法作更深入的分析與討論,此為本研究方法上的限制。

貳、研究限制 一、研究變項方面

資訊教師的資訊素養、資訊態度、資訊自我效能與因應策略之相關因素很多,本研究僅 就個人背景變項之性別、年齡、學歷、服務年資等變項做探討,在變項討論仍有不足,因此 在資訊教師之資訊素養、資訊態度、資訊自我效能及資訊因應策略的推論上僅限於上述諸變 項。

二、研究工具方面

(一)本研究為自陳式量表,受測者。在填答的時候,對於變項的反應乃是根據受測者第

案也不一定符合受測者的實際情形。受測者在填答時也可能受到某些無法掌握的因素而影響

案也不一定符合受測者的實際情形。受測者在填答時也可能受到某些無法掌握的因素而影響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