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對象的拒絕吸菸行為之重要預測變項

為進一步瞭解認知知覺因素與修正因素這兩類變項中,哪些變項為拒 絕吸菸行為的最佳預測變項,乃利用複迴歸加以分析。根據第三節的統計 結果,認知知覺因素中的健康責任、健康的重要性、拒菸自我效能、吸菸 罹病性、吸菸嚴重性、拒菸利益性、拒菸障礙性、菸害知識等變項分別與 拒絕吸菸行為有顯著相關,而修正因素中的性別、菸害生理反應、班上同 學吸菸、父親吸菸、本人吸菸狀況、開始吸菸的年齡、同住家人吸菸、拒 菸社會支持、暴露二手菸環境等變項分別於拒絕吸菸行為上有顯著差異存 在或顯著相關,故以上述這些項目為自變項,拒絕吸菸行為為依變項,分 別進行一般性與階層式複迴歸分析,以建立最佳模式。

為了符合迴歸原則,「本人吸菸狀況」與「父親吸菸狀況」進行變項資 料重新分組,也就是將本人吸菸狀況資料分組為兩類,一是吸菸者(包括 我幾乎每天吸菸、我現在偶爾吸菸、我以前常吸菸但現已戒除),二是嘗試 或從未吸菸者(曾經嘗試吸菸 1、2 次與從未吸菸者);父親吸菸狀況的資 料也分組為兩類,一是父親有吸菸經驗者(包括父親目前有吸菸與以前有 吸菸而現在沒有),二是父親完全沒有吸過菸者,而「不知道或父親已過世 者」的資料則因樣本數較少,不列入分組。

在進入複迴歸模式分析前,先進行多元共線性(multicollinearity)

之檢驗,依據 Kleinbaum(1988)指出,若自變項之變異數膨脹因素 VIF

(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大於 10,容忍度(Tolerance)小於 0.1,

表示有共線性現象。另外,根據 Belsley 等(1980)指出,若條件係數 CI

(Conditional Index)在 30-100 之間,表示自變項間具有中度至高度的 共線性現象,若 CI 值在 100 以上,表示自變項間存在著嚴重的共線性現象。

在確定自變項間無高度直線相關存在後,方進入複迴歸分析。以下將分別 敘述國中生拒絕吸菸行為的一般性與階層式複迴歸分析結果。

一、 認知知覺因素影響拒絕吸菸行為之一般性複迴歸分析

根據表 4-43,此迴歸模式自變項的容忍度(Tolerance)在 0.584~0.959 間,變異數膨脹因素 VIF 在 1.043~1.711 間,另外,條件係數 CI 為 38.253,

顯示本模式中八個自變項間無嚴重的共線性關係,得以進行一般性複迴歸 分析。

表 4-43 影響拒菸行為之認知知覺因素的共線性診斷結果分析(人數 842)

自變項名稱 Tolerance VIF

健康責任 .951 1.052

健康的重要性 .959 1.043

拒菸自我效能 .594 1.684

吸菸罹病性 .824 1.213

吸菸嚴重性 .745 1.343

拒菸利益性 .584 1.711

拒菸障礙性 .667 1.499

菸害知識 .935 1.070

表 4-44 為認知知覺因素影響拒絕吸菸行為之一般性複迴歸分析表,顯 示整個模式的考驗達顯著水準(F=45.194,p<.001),認知知覺因素共可解 釋拒絕吸菸行為總變異量的 29.6%。

標準化迴歸係數(β)達顯著水準的認知知覺因素變項有健康責任、

拒菸自我效能、吸菸罹病性、拒菸利益性、拒菸障礙性、菸害知識等;其 中標準化迴歸係數越大,表示該自變項在解釋依變項的變異量時的相對重 要性越高,因此依序又以「拒菸障礙性」、「吸菸罹病性」與「拒菸利益性」

最具影響力。

由結果可知,拒菸障礙性越低、吸菸罹病性越高、拒菸利益性越高、

拒菸自我效能越高、菸害知識程度越高與健康責任歸屬越能視為自己的責 任者其拒絕吸菸行為越多。

表 4-44 認知知覺因素影響拒絕吸菸行為之一般性複迴歸分析(人數 842)

自變項名稱 原始迴歸係

數﹝B﹞

標準化迴歸

係數﹝β﹞ T 值 R 值 R2 F 值 常數項 11.798 7.581*** .551 .296 45.194***

健康責任 -.427 -.065 -2.193*

健康的重要性 .127 .034 1.154 拒菸自我效能 4.678E-02 .122 3.258**

吸菸罹病性 .209 .162 5.089***

吸菸嚴重性 5.405E-02 .063 1.877 拒菸利益性 .110 .158 4.173***

拒菸障礙性 -.150 -.234 -6.594***

菸害知識 .251 .092 3.054**

註:*p<.05; **p<.01; ***p<.001

二、 修正因素影響拒絕吸菸行為之一般性複迴歸分析

根據表 4-45,此迴歸模式自變項的 Tolerance 在 0.627~0.952 間,VIF 在 1.051~1.594 間,另外,CI 為 36.629,顯示本模式中九個自變項間無嚴 重的共線性關係,得以進行一般性複迴歸分析。

表 4-45 影響拒絕吸菸行為之修正因素的共線性診斷結果分析(人數 842)

自變項名稱 Tolerance VIF

性別 .777 1.287

菸害生理反應 .882 1.134

班上同學吸菸 .741 1.350

父親吸菸 .842 1.188

本人吸菸狀況 .627 1.594

開始吸菸的年齡 .648 1.542

同住家人吸菸 .818 1.222

拒菸社會支持 .952 1.051

暴露二手菸環境 .945 1.058

表 4-46 為修正因素影響拒絕吸菸行為之一般性複迴歸分析表,顯示整 個模式的考驗達顯著水準(F=25.338,p<.001),修正因素共可解釋拒絕吸 菸行為總變異量的 20.7%。

表 4-46 修正因素影響拒絕吸菸行為之一般性複迴歸分析(人數 842)

自變項名稱 原始迴歸係

數﹝B﹞

標準化迴歸

係數﹝β﹞ T 值 R 值 R2 F 值 常數項 9.617 6.209*** .465 .207 25.338***

性別 -1.870E-03 .000 -.010 菸害生理反應 1.420 .131 3.994***

班上同學吸菸 -2.314E-02 -.007 -.194 父親吸菸 .221 .013 .380 本人吸菸狀況 2.042 .313 8.069***

開始吸菸的年齡 -8.104E-02 -.103 -2.696**

同住家人吸菸 -.261 -.017 -.510 拒菸社會支持 7.539E-02 .083 2.636**

暴露二手菸環境 3.609E-02 .076 2.398*

註:*p<.05; **p<.01; ***p<.001

標準化迴歸係數(β)達顯著水準的修正因素變項有菸害生理反應、

本人吸菸狀況、開始吸菸的年齡、拒菸社會支持、暴露二手菸環境等;其 中標準化迴歸係數越大,表示該自變項在解釋依變項的變異量時的相對重

要性越高,因此依序又以「本人吸菸狀況」與「菸害生理反應」最具影響 力。由結果可知,研究對象本人吸菸情形越少、對二手菸之生理反應越多、

開始吸菸的年齡越小、拒菸社會支持越高與暴露二手菸環境的可能性越高 者其拒絕吸菸行為越多。

但本研究結果中,拒菸社會支持不是最具有影響力的變項,和 Yorcheski

& Mahon(1989)的研究結果不同,他們指出社會支持是青少年從事健康促 進行為的生活型態中,最具有影響力的變項。

三、 修正因素、認知知覺因素及拒絕吸菸行為之階層式複迴歸分析

為探討修正因素、認知知覺因素及拒絕吸菸行為之關係,利用階層式 複迴歸作為分析模式。根據表 4-47,此迴歸模式自變項的 Tolerance 在 0.525~0.944 間,VIF 在 1.060~1.906 間,另外,CI 為 63.665,顯示本模 式中 17 個自變項間無嚴重的共線性關係,得以進行階層式複迴歸分析。

表 4-47 影響拒菸行為之修正因素、認知知覺因素的共線性診斷結果分析

自變項名稱 Tolerance VIF

健康責任 .916 1.091

健康的重要性 .944 1.060

拒菸自我效能 .525 1.906

吸菸罹病性 .799 1.251

吸菸嚴重性 .724 1.381

拒菸利益性 .559 1.790

拒菸障礙性 .621 1.611

菸害知識 .898 1.114

性別 .755 1.324

菸害生理反應 .825 1.212

班上同學吸菸 .714 1.400

父親吸菸 .834 1.200

本人吸菸狀況 .549 1.820

開始吸菸的年齡 .610 1.640

同住家人吸菸 .807 1.238

拒菸社會支持 .915 1.093

暴露二手菸環境 .899 1.113

進行複迴歸分析時,將自變項分為兩群,第一群為認知知覺因素,第

二群為修正因素。表 4-48 為修正因素、認知知覺因素及拒絕吸菸行為之階 層式複迴歸分析表,分為兩個步驟,先以第一群之自變項與拒絕吸菸行為

(依變項)作複迴歸模式,得出之 R2=.296,即認知知覺因素解釋拒絕吸 菸行為之變異量達 29.6﹪。

再把第二群加入第一群之自變項與拒絕吸菸行為(依變項)作複迴歸 模式,整個模式的考驗達顯著水準( F=23.871,p<.001),得出之 R2=.318,

即認知知覺因素與修正因素一起解釋拒絕吸菸行為之變異量共達 31.8﹪。

也就是說,認知知覺因素可以解釋拒絕吸菸行為 29.6﹪之變異量後,加入 修正因素,使得解釋力再增加了 2.2﹪。

表 4-48 修正因素、認知知覺因素及拒菸行為之階層式複迴歸分析(人數 842)

自變項名稱 原始迴歸係 數﹝B﹞

標準化迴歸

係數﹝β﹞ T 值 R2 R2

改變 F 值

常數項 8.235 3.763***

健康責任 -.338 -.047 -1.580 健康的重要性 7.517E-02 .017 .580 拒菸自我效能 2.425E-02 .056 1.434 吸菸罹病性 .169 .132 4.132***

吸菸嚴重性 3.138E-02 .033 .983 拒菸利益性 9.305E-02 .124 3.208**

拒菸障礙性 -.128 -.192 -5.314***

菸害知識 .203 .074 2.448* .296 .296 45.194***

性別 -5.537E-02 -.010 -.037 菸害生理反應 .558 .051 1.634 班上同學吸菸 -8.925E-02 -.027 -.790 父親吸菸 .190 .020 .635 本人吸菸狀況 2.211 .171 4.439***

開始吸菸的年齡 -2.452E-02 -.031 -.851 同住家人吸菸 -8.586E-02 -.006 -.179 拒菸社會支持 3.181E-02 .035 1.174

暴露二手菸環境 1.809E-02 .038 1.258 .318 .022 23.871***

註:*p<.05; **p<.01; ***p<.001

標準化迴歸係數(β)達顯著水準的修正因素與認知知覺因素變項有 吸菸罹病性、拒菸利益性、拒菸障礙性、菸害知識與本人吸菸狀況等;其 中標準化迴歸係數越大,表示該自變項在解釋依變項的變異量時的相對重 要性越高,因此依序又以「拒菸障礙性」、「本人吸菸狀況」與「吸菸罹病 性」最具影響力。

由結果可知,研究對象拒菸障礙性越低、本人吸菸情形越少、吸菸罹

病性越高、拒菸利益性越高與菸害知識程度越高者其拒絕吸菸行為越多。

另外,王基豐(1987)認為青少年了解菸害與否,並不足以對「吸菸 行為」有直接的影響,但由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對「拒絕吸菸行為」則不 同;國中生的菸害知識程度和拒絕吸菸行為有直接的影響。

而黃淑真(1998)認為不吸菸的自我效能、自覺罹患性及自覺利益性 是區別大學生吸菸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本研究的拒菸自我效能在拒絕 吸菸行為預測迴歸模式裡,則不是拒絕吸菸行為的直接影響因素,只是間 接的相關。

本研究與 Harrison(1992)的分析結果相似,也就是在回溯性研究中 障礙性認知的解釋力最大,而嚴重性認知的解釋力未達顯著水準。

而 Pender(1987)認為修正因素是直接影響認知知覺因素,間接影響 健康促進行為。但由以上結果可以看出,其他修正因素雖和拒絕吸菸行為 有相關,在標準化迴歸係數中未達顯著,所以只是間接影響拒絕吸菸行為。

而修正因素中的「本人吸菸狀況」則在標準化迴歸係數中達到顯著,是拒 絕吸菸行為的重要直接影響因子。

四、 有吸菸經驗者認知知覺因素之一般性複迴歸分析

因為修正因素中的本人吸菸狀況變項,對拒絕吸菸行為不只是間接影 響、更是直接影響的重要因子。故研究者欲進一步探討本人有吸菸經驗或 無吸菸經驗者的修正因素與認知知覺因素,對拒絕吸菸行為的影響是如 何。在進行無吸菸經驗者的共線性診斷分析時,即 發現其條件係數過大( CI 超過 100),因此放棄其迴歸分析。

以下僅介紹有吸菸經驗者的修正因素與認知知覺因素之一般性與階層

以下僅介紹有吸菸經驗者的修正因素與認知知覺因素之一般性與階層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