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對象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研究歷程

第二節 研究對象

壹、研究對象的選擇及我如何進入小陽班 一、研究對象的選擇

由於本研究的目的在了解在教室脈絡下,幼兒對教師期望的知覺與反 應,以及教師對自身期望的知覺與對幼兒反應的詮釋。因著這樣的目的,

有必要了解在幼稚園的教室裡,老師如何看待班上的每一位幼兒;如何與 每一位幼兒互動;而每一位幼兒又如何看待及回應老師的期望。換言之,

我需要詳細的觀察老師與每一位幼兒間的互動才能獲得這樣的了解,而不

鎖定一、二位幼兒。

為了讓我更聚焦的觀察,我希望找到一個只有一位教師與十幾位幼兒 的班級,而考慮到孩子的認知能力,我選擇以大班孩子作為我的研究對 象。然而,一位教師與十幾位幼兒配置的班級在台北市並不易尋,因為一 般幼稚園依法令規定都是以兩名教師與近 30 位幼兒為一班的比例來配 置。我透過朋友介紹找到松園,在95 年 11 中旬聯絡上松園的主任及園長,

告知她們我有這樣的研究興趣,再向園長說明我的研究內容。園長覺得這 是很有意義的研究,但不能強迫老師參與,她會在行政會議上向老師們說 明,但由老師決定。為了爭取老師參與本研究的機會,我取得園長同意,

在11 月 29 日該園的行政會議上,向老師們說明本研究的內容,徵詢有意 願協助的大班老師。12 月 4 日我接獲園長來信告知,大班的葉老師願意參 與我的研究。於是當天我馬上以電話聯繫園長,並詢問葉老師可接受觀察 的時間,隨即約定在12 月 6 日到小陽班進行第一次觀察。

在幾天觀察後我詢問葉老師是否須發給小陽班家長同意書,以爭取家 長同意孩子受研究一事。葉老師告訴我在研究之初,她已告知家長,研究 者會進入教室觀察孩子,而家長多無異議。關於此事我曾詢問過園長,園 長告訴我在松園只要老師已告訴家長即為同意,並要我要不用太擔憂。葉 老師也在松園的幼小銜接活動上,向小陽班的家長介紹我的研究身份。在 活動空檔,小櫻與小玫等家長還與我閒聊孩子在學校及家中的狀況,可見 家長對我研究角色的存在是接受且具有善意的。

我的觀察期程一直持續至小陽班孩子在96 年 6 月 30 日畢業。然而雖 然部分孩子已離開松園,但因考慮仍有未離開的孩子參加學校的暑假課程 直到7 月底,於是我選擇幫忙協助松園的行政與教學直至同年 8 月底退出 現場。

二、我如何進入小陽班

教室觀察的第一天,為免造成老師的壓力與讓師生逐漸習慣我的存 在,我只留在班上半天。在第二次觀察中,我發現松園上午進行角落活動、

團體討論活動與分組活動,而到了下午會拆班,將三班大班的幼兒分為兩 班,由兩位教師帶班,另外一位教師以輪值方式,進行親師溝通與班務處 理。在這樣的情況下,葉老師在下午時間會與他班幼兒互動,而葉老師班 上的幼兒也會與他班老師互動。由於我的研究焦點主要是葉老師和小陽班 學生間的互動關係,因此我決定將我的觀察僅聚焦於上午時段,從 12 月 至次年2 月都是如此,但下學期 3 月後,為了更增進與師生的良好關係,

本來兩個半天的觀察,將另一天延長為全天觀察。

在團討時及分組活動時,我坐在不影響師生上課的教室後方,孩子很 少回過頭來看我,葉老師也從未邀我加入團體討論,所以我都是靜靜地坐 在教室後方,觀察師生互動的情形,並予以記錄。而在分組活動時,因為 孩子分屬不同組別,氣氛也比團討輕鬆,所以我會走動到各組和他們聊 天,由於考量主動幫忙可能會影響正常、自然的同儕互動。因此,我都是 蹲在旁邊觀看,適時的加入他們的話題,若有人需要幫忙,我會視現場需 要決定是否介入。

貳、小陽班的作息及課程

小陽班的作息時間從上午八點開始,下午四點半結束;其中非正式2的 課程有角落時間、晨操及戶外運動時間、分享時間,正式課程有團體討論、

分組活動、下午才藝課程,表3-1 為各課程的介紹與說明。

小陽班作息及課程內容

時間 課程內容

8:00~9:10

【幼兒個別學習

9:10~10:00

【晨操及戶外活

10:30~11:00

【主題活動-團

11:10~11:40

【主題活動-分

則巡迴各組探視每組幼兒的狀況及問題解決與資源提供。

11:40~12:00

【分享活動】

10:40~11:50

【午餐】 7.16.2007)。

三班大班在小雲班用午餐,由值午餐週的老師看幼兒;另一位老 師到中班大教室指定幾位用餐速度較快的幼兒先去舖棉被;最後一位 老師是表示下午不帶班,需在辦公室幫忙接聽電話及處理班務。11:50 還沒吃完飯的孩子會移師到餐廳與中班孩子一起吃。

11:50~12:30

【午睡】

三班大班幼兒在中班大教室午休(中班幼兒則在小陽班與小風班 午休),由值午週的老師看幼兒午休。

參、小陽班的老師-葉老師

小陽班的葉老師,四十五歲,但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輕,頭髮總是很整 齊的盤起來,講話慢條斯理,走路不疾不徐,給人一種穩重的感覺。在需 著室內鞋的松園裡,老師是園裡唯一一位穿脫鞋還著襪子的老師,她也如 此要求小陽班的孩子。記得有一次她沒穿襪子,結果眼尖的孩子發現後,

馬上問老師怎麼沒穿襪子,老師回說因為下雨淋濕,否則她不會不穿。葉 老師總是將教室打理得很整齊,舉凡教具、教材總是有條不紊的擺置,放 學時間也會招來小玫、小夏或小米,將上午被孩子們打亂的筆重新擺放整 齊,並且汰換墨水、壞掉的筆。甚至連資料夾上殘留的膠帶痕跡都會以小 海綿沾上酒精擦拭乾淨,對事物的堅持與原則從這些小細節便可一覽無 遺。這樣一絲不苟的個性、細心的原則可能要追溯到她的家庭背景、幼年 經驗、求學歷程與往後的教學經驗。

一、成長歷程與求學經驗

葉老師從小到大都居住台北,也在台北市求學。父親自己創業開設公 司,工作非常繁忙,因此家中教養重責全落在母親身上。她的母親非常要 求生活常規,舉凡穿裙子的坐相等都相當嚴謹。小時候住在台電宿舍附 近,當時身邊朋友多是軍人子弟,間接了影響葉老師對生活的要求。她說:

「那時候鄰居都是將官,從小的玩伴,高中很多都是軍人子弟,所以你的 個性就會像軍人一樣,不是軍人,就是你對生活上的一些要求。」(訪師 5.7.2008)鄰人似乎影響了她個性上較為嚴謹的一面。

除了個性的影響外,還有一位小男孩也讓葉老師印象深刻。小時候有 一位年紀與他相仿的男孩,大家總喜歡比較兩人成績,她還開玩笑地說她 很痛恨那位小孩,她說:「他是那種又會玩又會唸書的人,那我是不行,

我就要非常用功才可能達到他所謂的那個分數,所以我會覺得認真勤勞可 以補足你的不足,可是你如果你的態度是不好的,你所學的可能就有限。」

(訪師 5.7.2008)從求學過程中透過自己對他人的觀察與對自己能力的認 知,葉老師覺得人生而有能力高低,建立了自己的能力觀。

國中畢業後,原本父親希望她也能效法她的大姊、二姊就讀商學院,

因為當時待在銀行界可說是鐵飯碗。可是葉老師有自己的想法,她常戲稱 她是家中的反叛份子,家中五個兄弟姊妹,上有姊姊、哥哥,下有弟弟、

妹妹,因為排行在中間,常落入三不管地帶。聯考後選填志願前,也曾和 父母討論過自己的志向,她向父母表示她想就讀復興美工,但是母親不同 意,她回憶母親當年對她說道:「你給我唸唸看!」。因為家人覺得家中有護 士也不錯,所以她瞞著家人說她要念護理,但在等待要選擇的學校時,她 聽到有人在討論護士工作,突然讓她覺得很恐怖,於是她臨時「落跑」,

填了永和的竹林幼保科就讀。事後家人知道後也拿她沒輒,她說:「我就 跟她(母親)說不唸就沒有學校唸了(笑),家裡的人其實對我很寬容。」

(訪師 5.7.2008)之後考上北市師專。而在唸高中時,由於學校及社團活 動不少,也沒男生幫忙,經常要一個人背著很大的行李,也養成了獨立的 習慣,所以老師也會要求小陽班孩子凡事自己克服與解決。

二、社團經驗

葉老師在學校時曾參加「道德重整合唱團」,她說:「那也是一個全世 界的組織,那是宣揚和平世界,其實這跟教會的主張是很相像的…教會的 價值觀被認定為服務人群,所以當你有能力的時候,你就應該幫助需要被 幫助的人,所以我的社團大概都是去扶幼,去協助一些貧窮兒童…。」(訪 師5.7.2008)大學的足跡甚至踏至山地門、蘭嶼及綠島。

三、她的育幼院教學經歷

畢業後在同學的介紹下,葉老師先在天母一家教會育幼院工作八年。

而她在大學參加公益性的社團及育幼院的任教經驗影響了老師對能力的

看法。她表示:「我大學的時候進入到一些社團,是屬於公益社團,所以 我會看到很多弱勢團體,所以我對弱勢的東西我會比較注意,再加上我前 十年我大概都是待在育幼院裡,那我看到很多弱勢的孩子,所以我會在意 的就是弱勢團體。那本來優渥的家庭,他本來的條件,像郭台銘他的兒子 女兒要什麼有什麼,他的社經地位本來就是高的,那弱勢團體他如果再不 唸書,他真根本就沒有機會了,他一輩子就是這樣…。」(訪師7.30.2007)

總結關於這八年的經驗,葉老師指出:「我會覺得年齡越大,越寬容

總結關於這八年的經驗,葉老師指出:「我會覺得年齡越大,越寬容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