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一、完成 CPS 融入科學遊戲進行活動設計

CPS 教學模式的六個解題步驟可作為科學遊戲教學的流程,而且與各步驟 學習內涵相對應的教學活動,在經過專家協助審訂,協同教師根據課室觀察提 供意見,並在教學活動後徵詢學生看法意見後完成修訂,完成後的 CPS-SG 教 學活動,不但可提供教學者循序漸進使用,同時也幫助學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提升概念認知、科學探究、解決問題等能力。

二、CPS-SG 教學可增加學生的概念認知

從概念認知測驗的量化分析中,發現學生經過科學遊戲教學後,對科學概 念的認知有顯著提昇,且在教學結束後,能力保留的情況佳,顯示本教學對概 念認知的成長應屬有效。

三、CPS-SG 教學可以增加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從科學探究能力測驗的量化分析中,發現學生在接受 CPS-SG 教學後,科 學探究能力顯著提昇。同時與學生的晤談中,也發現很多學生表示不喜歡學校 自然課程還沒有實驗就知道結果的教學方式,改變教學方式後,學生表示會開 始想要自己動手設計實驗,也比較懂得如何去進行探究。

四、CPS-SG 教學能讓學生發揮創造力解決問題

在課程進行中,常發現學生為了贏得分數,莫不絞盡腦汁以解決問題,很 多解決問題的方式,是研究者在設計活動時,所始料未及的方法。除了驚喜於 學生的表現,研究者也更認可給予學生開放性的問題,確實可以有助於學生發 展創造力。

五、CPS-SG 教學讓學生更容易瞭解自然原理

經過實際的動手解決問題,學生比較容易瞭解自然原理,除了縱面的加深 知識,而且過程中還會將以前所學到的方法與知識再加以橫面的聯結,讓他們 能夠比較輕鬆的學到更完整的知識概念。

六、CPS-SG 教學可以增加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

研究者在每次課程的進行中都可以觀察到學生們的投入,小組的成員雖然 每次都不相同,可是對於任務大家都是全力以赴。同時,研究者也觀察到每次 獲勝的小組,不見得都是由成績優良的組員組成,顯示 CPS-SG 教學能讓學生 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用團體的力量去解決問題。大部分的學生也都認同課程 的活動讓大家都變得比較團結。

七、CPS-SG 教學讓科學概念更融入日常生活

這次教學的主題,研究者雖然取材許多日常生活常見的「光」的現象做為 教學內容,但在教學過程中卻發現,這些知識原理雖然也都是學生以前曾經學 習過的,但學生似乎無法與日常生活現象相結合,所幸經過三次科學遊戲課程 的引導後,學生開始比較會去思考這些日常生活常見的現象,跟課堂上所學的 知識究竟有何關聯。課程結束後,還有學生表示會開始去懷疑一些網路上流傳 的新聞是否有可信度,可見學生不再將自然只視為學校的課程的一部份。

四、 建議

本節主要根據本研究所獲得之結論,針對教學活動設計、實施以及未來研究

方向三方面做建議,提供日後相關教學與研究之參考。

、教學活動設計

(一) 教學活動的次數可再增加

根據本研究所獲得的結果發現,學生在經過三次以 CPS-SG 教學活動後,雖 然在科學探究能力上確實可獲得提升,但是以科學探究能力所包含的細項來 看,學生對於「實作驗證的能力」仍稍嫌不足。 這當然與我們目前的科學教育

方式是極其相關的,想要增進學生增加實作驗證的能力,只有三次的教學顯然 仍是不夠,建議教師將此教學方式多運用於科學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如此長時 間的反覆練習,相信學生在科學探究能力的進步是指日可待的。

(二)學生的迷思概念仍須多加釐清

在本研究中發現,學生對於光的原理仍存在著許多迷思概念,如:鏡子成 像的原理、折射與反射的不同、光的特性等,在經過教學處理後,大多數的學 生雖然暫時可以釐清觀念,但仍有少數學生無法將迷思概念破除,建議教師在 設計教學活動前,應多了解學生迷思概念形成的原因,以求將觀念更適切的融 入課程設計中。

(三)試題的編製應先參考學生意見

本研究進行教學活動前,雖先經過網路蒐集學校月考試題做為資料庫,編 製完成後再經專家進行審題,但在施測期間還是陸續發現學生對於題意有些誤 解的地方。建議未來教師在編製試題前,除專家審定外,可再選取樣本以外學 校的學生先進行施測,以更進一步了解學生對試題的接受度。

、教學活動的實施 (一) 鼓勵學生相信自己

本研究進行時,研究者及協同教師均發現學生對於自己所觀察到的結果常 常抱著一種不自信的感覺,想要知道自己跟別組的答案一不一樣,如果不一樣 就會覺得自己是不是錯了。學生似乎很不習慣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也不確定 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確。但是科學的發明,往往需要大膽的假設及相信自己可以 找到解答。建議教師在教學活動時,應多鼓勵學生勇於相信自己,並提出看法。

(二) 要適當分配學生發言機會

由於活動是採取分組進行,雖然三次活動都會重新分組,但是仍會發現有

某些同學不管分到哪一組,他都會積極自動發言,儼然成為該組的發言人,其 他組員便安靜起來不再發表意見。觀察到此現象後,研究者在每次教學前都會 先指派各組發言人,務求三次活動進行下來,每個人都盡量有機會可以發表意 見,這樣不但可以免除某些人的意見主導大家的思考,同時也可以增加一些比 較被動發言的同學,積極參與活動。建議未來採分組教學的教師,應避免發言 機會都集中在少數學生身上,而要適時適當的分配學生發言機會。

、未來研究方向 (一)發展不同主題

教學者可以依據學生能力、目前學習之自然科單元主題,將CPS-SG的教學 應用於實際教學中。在不影響正式課程的情況下,用以增進學生對於科學概念的 認知、提昇科學探究能力。

(二)應用於不同的研究對象

本研究是以國小高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學生在進行科學遊戲活動時,在 科學探究能力方面,受限於所學程度與思考能力有限,表現雖有進步,但對於一 些比較高階的能力表現還是稍弱,例如,實作驗證的能力與設計規劃的能力。雖 然科學遊戲所蘊含之科學概念對高年級學生而言不是很難,但是學生在設計規劃 及實作驗證的過程中,要試圖操縱不同的變因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建議未來可 擴大研究對象及樣本,使科學遊戲的教學範圍更廣,研究的結論能做更有效的推 論。

(三)探討學生其他方面的學習成效

本研究所探討的學生學習成效,主要在概念認知與科學探究能力二方面。

但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發現學生不單只在這兩方面有所改變,學生在問題解 決能力、迷思概念的破除等方面,也都有所改變。建議未來的研究者可以將研 究的面向擴大,以不同的角度探討 CPS-SG 教學對學生的影響。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方永泉(2003)。從「遊戲」意義的轉折來反省當代遊戲文化的特徵及其引發的 教育思考。教育研究集刊,49(3),63-92。

王美芬和熊召弟(1995)。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臺北:心理。

王詩棠(2007)。CPS 模組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科學創造力及批判思考之影響 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甘漢銧、熊召弟、鍾聖校(1991)。小學自然科教學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江淑瑩(2006)。以科學遊戲融入教學探究國小四年級學童學習成效之研究。臺 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光烈(2000)。國小自然科教師應用創造性問題解決的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明堂、郭明堂(1995)。國小自然科學探究教學模式的析論。國教天地,109,

56-63。

李宛玲(2010)。創造性問題解決融入科學遊戲教學活動—以「浮力與摩擦力」

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秉彝(1972)。如何指導兒童做科學遊戲。教育輔導月刊,22(6),13-14。

呂素雯(2002)。自然科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問題解決能力、

態度及學習成就之影響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幸玲(2003)。兒童遊戲與發展。台北市:揚智文化。

吳鷰儀、張佩玉、蔡其蓁、林聖曦、陳雅惠、林玉霞、梁珀華譯(2008)。幼兒 遊戲-以 0-8 歲幼兒元實務為導向。臺北市:華騰文化。

林桂君(2009)。創造性問題解決融入科學遊戲教學活動發展—以「蠟燭遊戲」

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堂麗(2003)。科學遊戲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之行動研究。台中師範學院 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瓊音(2005)。以科學遊戲輔助國小自然科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 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林寶山(1994)。教學原理與技巧。台北市:五南。

洪川富(2006)。應用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於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之研 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洪文東(2003)。創造性問題解決化學單元教學活動設計與評估。科學教育學刊,

11(4),407-430。

洪文東(2004)。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科學探究能力之培 養研究—以探究式教學活動設計提升學生科學研究能力。行政院國家科學 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期中報告,NSC 93-2511-S-153-004-。

洪文東(2007)。探究式化學單元教學活動設計與評估:以「水溶液的性質」為 例。美和技術學院學報,26(1),15-42。

洪正龍(2007)。科學遊戲對國小五年級不同學習動機類型學童的學習動機之影 響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市。

洪美嬌(2008)。科學遊戲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活動發展—以「紙張的遊戲」為 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科學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未

洪美嬌(2008)。科學遊戲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活動發展—以「紙張的遊戲」為 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科學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