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一、測驗評分

將研究中所蒐集之單元概念認知測驗、科學探究能力測驗進行評分。評分規 準如下:

(一) 概念認知測驗

三個教學活動分三單元的概念認知測驗(總分 46 分)。各教學單元的概念認 知測驗評分規準,如表 3-6-1 所示:

表 3-6-1 初探教學階段對應教學活動之概念認知測驗題型與評分標準

教學活動(一): 光與鏡子 教學活動(二):神秘的光 教學活動(三):光的魔術 題號 題型 評分規準 題號 題型 評分規準 題號 題型 評分規準 1 - 12

14-17

選擇題 (16 題)

每題 1 分

1-10 選擇題 每題 1 分 1-12 選擇題 每題 1 分 13 勾選題

(5 選項)

每選項 1 分

18 問題答 (3 題)

每答 1 分

總分 24 10 12

正式教學階段概念認知測驗試題,經修訂後共有 33 題,其中 32 題為選擇 題,答對一題以 1 分計,第 13 題複選題為 5 分,試題總分共計 37 分。

(二) 科學探究能力前、後測用卷 ---「賣冰塊的老爺爺」

二、資料蒐集 (一)學生文件

包括活動學習單、概念認知測驗、科學探究能力測驗。研究者配合每個教學 內容設計活動學習單,讓學生在課堂中配合實驗留下學習紀錄。每次單元教學 前、教學後以及教學活動全部結束後兩個星期實施概念認知測驗,以瞭解學生對 於科學概念的認知程度。科學探究能力測驗在教學活動前實施前測,所有教學活 動完成後實施後測,後測測驗完畢之後的兩個禮拜實施延宕測。

(二)訪談紀錄

初探及正式教學階段中,研究者在所有教學活動及測驗結束後,隨機選擇三 組學生進行訪談,每組由後測成績高、中、低各一人所組成。此外,在初探教學 階段,每次教學活動結束後,會與協同教師討論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學流程及教 學內容。所有的訪談紀錄皆以錄音方式留下資料,並轉錄成文字資料,且加以編 碼,方便研究者日後做更進一步的比對。

(三)協同觀察記錄表

在初探教學階段,每次教學活動皆會邀請協同教師全程參與教學過程,並書 寫觀察紀錄,內容包括教學是否達到教學目標與符合九年一貫能力指標,活動進 行時學生的學習反應、教學者的教學或發問技巧、教學流程的順暢與否及教學內 容的適切性,以提供研究者修正教學及教學方法改進之依據。

(四)教師省思札記

研究者在初探和正式教學階段,於每次教學活動後,皆針對教學現場學生的

反應做觀察紀錄,並對自身的教學進行反省。

習成效。本研究使用三角校正法來分析質性資料,三角校正法強調運用多元化的 資料對同一主題進行分析檢驗,以提高研究的信度。而本研究中,無論初探教學 或是正式教學,每次教學活動結束後所取得的資料,例如:活動學習單、協同教 師訪談紀錄、協同教師觀察紀錄表、學生訪談紀錄、教師省思札記等,均予以編 碼、轉錄後閱讀,記下教學過程中的特殊發現,瞭解學生在教學活動進行時和之 後的想法與表現,並邀請有經驗之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老師協同研究及定期與指 導教授討論,透過持續分析多樣資料,降低研究者投入研究情境偏見與個人主觀 意見的錯誤,讓研究結論更趨近真實。

而概念認知測驗、科學探究能力測驗兩種量化資料則以統計軟體SPSS 12.0 版進行描述性資料統計和相依樣本T檢定,以了解學生在經過教學活動前、後及 延宕測時,概念認知及科學探究能力的差異。在正式教學階段,為進一步確認學 生經CPS-SG教學後科學探究能力的變化,研究者以另一個相同年級的班級為控 制組,此班級不接受CPS-SG教學,直接施以「賣冰塊的老爺爺」及「凹透鏡與 凸透鏡」兩份試題。統計分析以「賣冰塊的老爺爺」分數作為共變項,「凹透鏡 與凸透鏡」分數作為依變項,有否接受CPS-SG教學為自變項,進行單因子共變 數分析(ANCOVA),以確認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在科學探究能力上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