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工具

研究者依所發展出的奈米科技概念圖與教案設計,第一部分是針對名詞的熟悉度,

共計 16 個與奈米科技相關名詞陳述,以了解學生對於奈米科技相關名詞的熟悉程度;

第二部分是針對課程教學目標所擬定的認知概念學習問題,共計選擇題 20 題。

其命題陳述如表 3­5­1,奈米科技概念雙向細目表如表 3­5­2:

續上頁

奈米現象  5、6、7、8、9、10、11  奈米科技的應用  12、13、14、16、17  奈米科技的發展  3、4、15、17 

本測驗編製後,經六位科學、教育專家及四位國小教師進行題意及適切度審查,以

難度與鑑別度附於附錄十五中。

二、奈米科技學習態度量表(附錄十四) 

研究者選取廖湘暄  ( 2008 )  所編列的量表,原量表修改自謝華真  ( 1999 )  自然科 學習態度量表,發展出本研究所使用之奈米科技學習態度量表。此奈米科技學習態度量 表效度,經七位科學、教育專家及四位國小教師進行題意及適切度審查,以建立專家效 度,全量表共 20 題。

量表向度分成學習興趣、學習信心、價值信念。在正式問卷之 Cronbach’s  α值分 別為.703、.574、.831。設計為 Likert 四點量表,正向題計分方式,勾選「非常不同意」

為 1 分, 「不同意」為 2 分,「同意」為 3 分,「非常同意」為 4 分。反向題計分方式,

勾選「非常不同意」為 4 分, 「不同意」為 3 分,「同意」為 2 分,「非常同意」為 1 分。

三、新編問題解決能力測驗

本測驗量表採用自詹秀美、吳武典  ( 2007 )  之「新編問題解決能力測驗」。全測驗 共有六大題的十五個小問題組成,共有兩個向度與三個分測驗的結果解釋:

向度一【變通性】:變通性得分較高的受試者,顯示其思考範圍較為廣闊,善於從多種 不同思考方向搜尋更多元化的構想。

向度二【有效性】:有效性分較高的受試者,顯示其思考較為周密,善於運用既有知識 與經驗,掌握最具關鍵性的要素或最有效率的方法。

分測驗一【界定原因】:界定原因得分較高的受試者,顯示其善於分析問題,能夠從多 種不同的思考角度尋求導致問題可能原因,找到問題的主要癥 結。

分測驗二【解決方法】:解決方法得分較高的受試者,顯示其善於提出多樣而有效之解 決問題構想。

分測驗三【預防問題】:預防問題得分較高的受試者,顯示其善於吸取解決問題的經驗 已獲取各種有助於防範未然之預防問題方法,具有優秀的評鑑

思考與後設認知思考能力。

(triangulation)法來檢驗資料的正確性,資料的三角校正含文本資料(歷程檔案、自評表、

互評表、問題討論活動單)、訪談錄音逐字檔、非文本資料(研究過程中所蒐集到的錄音 或是影像畫面)。進行比對,發現線索後,歸納資料以利解釋。研究者與指導教授、同 學針對研究的各項層面進行討論,進行分析者的三角校正。並且為了提高資料的正確 性,保持價值中立態度,時時提醒自己的想法與態度是否偏頗,以免影響研究的客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