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之研究工具為「國民中小學美術資優班入學鑑定模式問卷」,現就 本問卷之發展過程與內容說明如下:

壹、目的

瞭解德懷術專家對於國民中小學美術資優班入學鑑定模式向度比重、細目指標 與鑑定模式事證之重要性、客觀性與可行性的看法,並提供補充意見。

貳、發展過程

國內自美術班的設立與入學鑑定實施以來,有關鑑定流程與甄選項目的方式,

有多位學者撰文探討能否為美術班甄選符合美術資優特質的學生,希望藉由公平客 觀的標準與制度落實資優教育的精神。本研究期許透過問卷調查,尋求德懷術專家 學者對建構美術資優班入學鑑定模式的共識。因此研究者經過資料蒐集與閱讀後,

並與指導教授數度討論,決定將美術班入學鑑定模式的項目加以彙整,經過分析歸 納後整理出主要的向度與具體指標,做為問卷的主要架構。

參、內容

經過資料歸納與整理,本研究建構出之「入學鑑定模式」涵蓋 6 個向度,共 21 個細目指標。此 6 個向度分別為「標準化鑑定工具類別」、「非標準化測驗」、「參與 美術資優鑑定人員」、「美術資優學生特質」、「美術資優班學生安置」與「入學鑑定 流程」,每個向度包含三至四個不等之細目指標。問卷內容分成二大部分:第一部 分為「入學鑑定模式向度比重」,請德懷術專家針對研究者所歸納出的 6 個入學鑑 定模式向度之分配比例提供看法,並補充未提及之向度;第二部分為「入學鑑定模 式內容」,以入學鑑定模式為主要範疇,列出 6 個向度,共 21 個細目指標,每個細 目指標下並列出最能表現指標意涵的事證。每個向度後均加上若干個空白橫列,請 德懷術專家補充未盡完善之事證。最後於第 6 個向度後再加上若干個空白橫列,請

專家學者補充問卷中所未提及之向度、指標與事證。

肆、填答方式

本問卷共分為「入學鑑定模式向度比重」與「入學鑑定模式內容」兩個部分,

填答方式如下:

一、問卷的第一部份「入學鑑定模式向度比重」,請德懷術專家學者依照專業 之思考與判斷,直接在 6 個向度後之空格中填入應佔比例之數字。

二、第二部份「入學鑑定模式內容」則請德懷術專家學者針對各向度與各個指 標之重要性加以思考,而事證部份分別就重要性、客觀性與可行性予以回 答。重要性、客觀性與可行性之意涵如下:

(一)各向度與各個細目指標之「重要性」係指該向度或指標在做為入學鑑 定模式項目時之重要程度。

(二)各個事證之「重要性」係指該事證在做為「呈現該項鑑定模式內涵的 證據」時之重要程度;「客觀性」係指該事證在做為「呈現該項鑑定 模式內涵的證據」時所具備之可信程度;「可行性」係指該事證在做 為「入學鑑定模式」的項目時,可提供判斷之程度或標準。

本問卷採五點量表。以重要性為例,在問卷所列之 6 個向度、21 個指標、92 項鑑定模式的事證中,德懷術專家學者認為該項目非常重要者勾選「5」,認為重要 者勾選「4」,無意見者勾選「3」、不重要者勾選「2」、非常不重要者勾選「1」。

得分愈高,代表該項目做為入學鑑定內容其重要性愈高;得分愈低,代表該項目做 為入學鑑定內容其重要性愈低。若德懷術專家學者認為各個向度、指標與事證之項 目有不足之處,請德懷術專家學者在「其他」之空列內加以補充,並勾選其重要程 度。「客觀性」與「可行性」的填寫方式亦同。

第四節 實施程序

本節首先描述本研究的研究流程,進而對主要採用的研究方法-德懷術的實施程 序予以說明。

壹、研究流程

依據研究目的之論述,綜合文獻探討之結果,擬訂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如下圖 3-1。

擬定研究題目

蒐集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文獻探討

撰寫研究計畫

初步建構國民中小學美術資優班入學鑑定模式

編擬入學鑑定模式內容問卷

以德懷術進行鑑定模式內容調查

統計資料分析

建構國民中小學美術資優班入學鑑定模式內容

撰寫研究報告

一、擬定研究題目:

民國 96 年 10 月起開始蒐集資料並閱讀相關文獻,繼而草擬研究計 畫, 題目定為「以德懷術建構國民中小學美術資優班入學鑑定模式之研 究」。

二、蒐集相關文獻資料:

研究方向確定以後,自民國 96 年 11 月起多方蒐集資料及文獻,並進 行文獻探討,統整歸納國內外相關的論述及研究,藉以奠立本研究的理 論基礎繼而建立研究架構。

三、撰寫研究計畫:

自民國 97 年 1 月撰寫緒論、文獻探討與研究方法。

四、初步建構國民中小學美術資優班入學鑑定模式:

根據文獻探討及研究架構,於民國 97 年 3 月著手編擬問卷,。

五、編擬入學鑑定模式內容問卷:

請指導教授數度討論後並做問卷內容的修訂,並於 7 月提出論文計 畫發表。

六、以德懷術進行鑑定模式內容調查:

研究者於 97 年 8 月底將問卷分發至各德懷術專家學者,經三回合的 問卷調查後,於同年 12 月上旬完成回收工作。

七、統計資料分析:

問卷回收後,即進行資料統計分析。

八、建構國民中小學美術資優班入學鑑定模式內容:

整理德懷術專家學者之意見,彙整建構鑑定模式的內容。

九、撰寫研究報告:

資料統計分析後,於民國 97 年 12 月開始撰寫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

完成論文初稿。並於 98 年 1 月提出碩士論文發表。

貳、德懷術調查之實施

本研究係以德懷術為主要研究方法,共分三個回合進行,茲將過程說明如下:

一、第一回合調查:

第一回合的德懷術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入學鑑定模式向度比重,以及入學鑑 定模式內容的五點量表,請專家針對問卷中的每一個項目的重要性、客觀性與 可行性加以勾選。若對未列出之事證有補充意見,則在該指標的最後空白列處 填寫;若對未列出之指標上有補充意見,則在該向度的最後空白列處填寫;若 對未列出之向度上有補充意見,則在問卷的最後空白列處填寫。

第一回合問卷於 97 年 8 月底寄出,並於 9 月中以前陸續回收。問卷回收 後進行以下整理工作:

(一)統計填答的德懷術專家數。

(二)統計每一項目五點量表之平均值。

(三)統計每一項目之眾數。

(四)整理專家所補充之向度、指標與事證。

專家在第一回合所補充的內容,均列為第二回合問卷之參考項目,供專家 參考之。

二、第二回合調查:

第二回合的問卷增加德懷術專家在第一回合問卷中所補充的項目,且呈現 第一回和全體專家在每一項目反應的平均數與眾數。此外,並附上專家在第一 回合問卷中的填答情形,使專家瞭解自己第一次的意見反應。第二回合的填寫 方式與第一回合相同,請專家參考所提供的資料,重新評估每一項入學鑑定模 式向度所應佔的比重,以及鑑定模式內容之重要性、客觀性及可行性。專家可 改變、修正原來的評定,或維持原來的意見。

第二回合調查問卷於 97 年 10 月寄出,並於 11 月回收。問卷回收後進行 整理工作,仍統計每一項目反應的次數、平均數與眾數,並整理歸納德懷術專

家所補充之內容。專家在第二回合所補充的內容,均列為第三回合問卷之參考 項目,供專家參考之。

三、第三回合調查:

第三回合的問卷呈現第二回合全體專家反應的平均數與眾數,以及專家在 第二回合中的填答情形,請專家再次評估入學鑑定模式向度所應佔的比重,以 及鑑定模式內容之重要性、客觀性及可行性,以決定是否更改或維持原來的評 定結果。第三回合調查問卷於 97 年 11 月初寄出,並於 12 月初回收。問卷回 收後進行整理與統計,計算每一項目的次數、平均數、眾數與標準差。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

德懷術的資料分析不在於以繁複的統計方法呈現,目的在於對調查內容的每個 項目之共識的達成。因此本問卷回收後僅做個別的項目分析,而不進行整體計分,

透過分析瞭解德懷術專家對國民中小學美術資優班入學鑑定模式內容的看法為 何。本研究所採用的分析方法如所述下:

壹、平均數:

計算德懷術專家對國民中小學美術資優班入學鑑定模式各向度之比重、細 目指標與事證在重要性、客觀性及可行性上之反應的集中量數,做為各向度、

指標與事證之項目取捨的參考。

貳、眾數:

計算德懷術專家對國民中小學美術資優班入學鑑定模式各向度之比重、細 目指標與事證在重要性、客觀性及可行性上之反應中次數最多的選項,瞭解反 應的集中情形。

參、標準差

計算德懷術專家對國民中小學美術資優班入學鑑定模式各向度之比重、細 目指標與事證在重要性、客觀性及可行性上之反應的分散情形,以瞭解專家意 見是否具備一致性。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建構國民中小學美術資優班入學鑑定之模式,並探討入學鑑 定模式內容之重要性、客觀性與可行性。本章依據德懷術資料調查所得資料進行統 計分析,探討德懷術專家學者對於國民中小學美術資優班入學鑑定中之各項目做為 鑑定模式內容時之重要性、客觀性與可行性的看法。本章分為二節針對上述研究結 果加以呈現,並進行討論。

第一節 入學鑑定模式之內容分析與討論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建構美術資優班入學鑑定之模式。自文獻分析中歸納入學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建構美術資優班入學鑑定之模式。自文獻分析中歸納入學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