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採用之問卷包含「科學認識觀問卷」、「科學學習動機問卷」及「隨堂學習 單」此三種問卷,前兩份問卷為量性問卷,學習單為質性問卷。在判斷量性問卷(科學 認識觀問卷和科學學習動機問卷)是否可靠時,本研究參考各問卷之內部一致性信度,

常使用之內部一致性信度指標為Cronbach’s alpha 值,故本研究以 Cronbach’s alpha 值表 示各問卷之內部一致信信度。

一、科學認識觀問卷

本研究採取Conley 等(2004)的架構,使用其所發展的問卷,將測量學生在知識本質 和知曉的本質上的表現變化,此問卷經蔡今中教授翻譯成中文。問卷題目共有26 題,

採Likert 五分量表計分,每題均有五個選項「非常同意」、「同意」、「同意和不同意的程 度差不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若學生非常同意該題敘述,則選擇5,表示「非 常同意」,選擇1 則表示「非常不同意」,以此類推。1 到 5 題探測學生對「科學知識的 來源」的看法,6 到 11 題針對「知識的確定性」,12 到 17 題為「科學知識的發展」,18 到26 題則測量學生對「科學理論的驗證」的想法。各項目說明如下:

(1)科學知識的來源─檢驗關於「知識源於外在的權威」的信念,例如:「在科學中,

只有科學家們知道如何確定什麼是對的」、「科學家們所說的,每個人都要相信」。(2)知 識的確定性─檢驗關於「知識只有單一答案」的信念,例如「從事科學研究最重要的就 是要想出那一個唯一正確的答案」、「科學上的所有問題都有一個正確的答案」。(3)科學 知識的發展─檢驗關於「科學是會演化的且不斷改變」的信念,例如:「科學課本中的 想法有時候會改變」、「有時候科學家們會改變他們原來認為是對的想法」。(4)科學理論 的驗證─檢驗關於「實驗的角色和知識的驗證」的信念,例如:「做實驗是確定一個科 學想法對不對的好方法」、「對於科學的問題而言,一個好的答案通常是根據許多不同科 學實驗所得到的證據而來的」。那麼此份問卷是否可靠?本研究參考文獻中該問卷內部 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alpha 值),以Conley 等(2004)和Liang 與 Tsai(2010)的研究為例,

各項度之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alpha 值)整理至表 3-4。

表3- 4 Conley 等(2004)和 Liang 與 Tsai(2010)使用科學本質問卷之內部一致性係數 Conely et al. (2004) Liang & Tsai(2010)

科學知識的來源 .81 .82 .69

知識的確定性 .78 .79 .76

科學知識的發展 .57 .66 .82

科學知識的確定性 .65 .76 .77

註:Liang & Tsai(2010)為國內之研究

二、學習動機問卷

為了測量學生在物理上的學習動機,研究者採Tuan, Chin, 與 Shieh (2005)發展的科 學學習動機問卷,用以探討學生科學學習動機,本研究所使用之問卷為第一位作者段曉 林老師所提供之中文版問卷。題目共有35 題,採 Likert 五分量表計分,其中有 9 題為 反向題,其餘26 題為正向題。1 到 7 題測量學生「自我效能」,8 到 15 題測量學生「主 動學習策略」,16 到 20 題測量學生「科學學習價值」,21 到 24 測量學生「表現目標導 向」,25 到 29 測量學生「成就目標」,30 到 35 測量學生「學習環境誘因」,各項說明如 下:

(1)自我效能─學生相信能在物理學習上表現良好,例如:「不論物理內容簡單或困 難,我都有把握能學會」、「我有信心在物理科的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2)主動學習策 略─學生在使用不同策略下採取主動角色,例如:「當有一些物理觀念不懂時,我會找 相關資料來幫助理解」、「在學習過程中,我會企圖瞭解所學的知識之間的關聯性」。(3) 科學學習價值─學生能了解科學學習的價值在於增進問題解決能力、體驗探究活動、刺 激思考、找出和日常生活相關的科學,例如「我認為在物理課中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是 很重要的」、「我認為物理課中參與科學探究活動是很重要的」。(4)表現目標導向─學生 學習的目標在於和同學競爭和獲得老師注意,例如「我參與物理課的活動主要是為了表 現比同學好」、「我參與物理課的活動是為了能讓同學認為我很聰明」。(5)成就目標導向

─在科學課堂學習中,學生滿足於增進能力和成就,例如「在學習物理時,我覺得最有 成就感的時候是,當我對物理的課程或題目練習越做越有自信」、「在學習物理時,我覺 得最有成就感的時候是,當我解決一個難題時」。(6)學習環境誘因─影響學生學習動機

的學習環境因素,例如:「我願意參與物理課,因為物理(物理)課本內容生動」、「我願意 參與物理課,因為老師教學有變化」。Tuan, Chin, 與 Shieh(2005)的研究中各項度內部一 致性係數(Cronbach’s alpha 值)整理至表 3-5。

表3- 5 Tuan、Chin 與 Shieh(2005)使用科學學習動機問卷之內部一致性係數

個人 班級

自我效能 .82 .78

主動學習策略 .87 .84

科學學習價值 .70 .66

表現目標導向 .81 .79

成就目標導向 .80 .78

學習環境誘因 .75 .69

為了檢視學生對於「光電效應」單元的看法,研究者在後測中加了兩句陳述─「我 喜歡光電效應單元的上課方式」及「光電效應單元的上課方式能幫助我學習」,目的是 測量學生對光電效應單元上課方式的看法,依照Likert 五分量表形式,非常同意為 5 分,

非常不同意為1 分,並請學生回答理由。

三、隨堂學習單

參考Lederman et al. (2002)的 VNOS-C,由劉湘瑤教授翻譯之科學本質問卷(Liu &

Lederman, 2007),其評量項目包括科學知識的暫時性、經驗性、推論性、創造性、理論 蘊含性、社會文化影響層面,本研究依照光電效應發展史設計學習單問題時,評估科學 史教材和VNOS-C 題目的契合程度,參考其中之「恐龍大約在距今六千五百萬年前絕跡,

贈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中說紛紜,最廣為接受的學說有兩個:一個認為在六千五百萬年前 有棵巨大的彗星撞擊地球,造成地球表面環境巨變,因而造成恐龍滅絕;另一種說法是 認為六千五百外年前地球表面有過劇烈的火山與板塊運動,因而造成恐龍滅絕。兩種學 說的支持者都以同樣的證據為依據,為什麼會得到兩種完全不同的結論?」,設計二元 對立的理論或假說請學生選擇何者較具說服力,此類型題目共三題分屬於兩份學習單,

學習單之其他題目則依照科學史料設計,製作成為學習單,科學史教材與學習單提問內 容另請歷史系教授指點後加以修正。在科學史教學中每階段均請學生思考問題並寫下想 法於學習單上,均為非封閉式問題,詳細提問內容見教學設計。

四、光電效應小考與段考題目

由合作教師設計出,目的為測量學生對於「光電效應」的理解程度,測驗目標為檢 驗:(1)學生對光電效應的了解─照射光頻率和光電子最大動能有關、照射光強度和光電 子數量有關、光子能量和頻率有關、照射光頻率必須高於低限頻率才能產生光電效應、

頻率不足的照射光不論照射多久或強度多高均無法產生光電效應;(2)光電方程式 (hν W eV)的了解─不同金屬其功函數均不同、截止電壓的概念。光電小考題目共 10 題,五題單選題,五題填充題,於學生進行完光電效應單元學習後施測。段考題目共 六題,是段考考卷中光電效應範圍的題目,題目及測驗目標見表3-6。

表3- 6 光電小考和段考題目內容及測驗目標

段考題目 測驗目標 1. γ 射線的波長甚短,頻率很大,頻率約在 1020赫茲以上。某γ 射

線的頻率為1022赫茲,其光子能量是多少? (A)6.63 10-10焦耳 (B)6.63 10-12焦耳 (C)6.63 10-14焦耳 (D) 6.63 10-16焦耳。

對光子能量大小的理解 2. 在光電效應實驗中,發現 (A)光電子不帶電 (B)用以產生光電效

應的入射光之底限頻率對所有金屬的光電板均相同 (C)光電子的最 大動能與入射光的強度無關 (D)入射光強度低於某一大於零的定值 時,光電效應就不會發生。

對光電效應現象的理解

3. 用功率 500W 的黃光照射光電管,結果產生 0.1μA 的光電流,若 改用功率1000W 的紅光照射,則產生的光電流約為: (A) 0.1μA (B) 0.3μA (C)0.4μA (D)可能不會產生光電流。

產生光電效應的條件 4. 史特龍做光電效應實驗,發現當入射光波長大於 4000 埃時,他

所用之光電管金屬表面即停止放射光電子,若其改為2000 埃之光照 射該金屬表面,則放出光電子的最大動能約為多少電子伏特?

(A)4.2 (B)6.2 (C)3.9 (D)3.1。

對光電方程式的理解

5. 波長為 6 103埃的黃光設置一光電管,產生0.4 10-7安培的光電 流。若一個光子打出一個電子,試問引發此電流的光子數約有多少 個/秒? (A)1.2 1011 (B) 2.5 1011 (C)1.2 (D)6.0 103

對光強度和光電流大小 關係之理解 6. 將電子從金屬鋁表面移出需要 5.6 10-19焦耳的能量。若以波長為

200nm 的光照射鋁的表面,則釋出的光電子其最大動能約為多少焦 耳? (A)9.9 10-19 (B) 6.4 10-19 (C) 4.3 10-19 (D) 3.2 10-19

對光電方程式的理解

第四節 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