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環境覺知量表」作為測驗工具,分為三向度:「環境活動經驗」、

「環境的感受」、「培養環境感受所具的能力」之參考依據。並瞭解學生在生態 概念校園環境背景中,對於國小學生環境覺知發展現況情形,同時瞭解個人特性 之差異性狀況,進一步探知比較在台北地區、新竹地區學生對於「環境活動經

圖 3-2-2 陽光國小平面配置圖

驗」、「環境感受」與「培養環境感受所具備的能力」,這三者之間是否有相異 之處。

一、 問卷形成

本研究主要參考施佑霖(2004)所寫的有關「環境覺知量表」正式問卷與楊 勛凱(2006)所寫的有關「環境覺知量表」正式問卷,其問卷設計分別為 46 題 與 37 題,作為研究者設計問卷內容的基礎。其間並與指導教授進行討論和修改。

二、 問卷內容

研究者採用其中適合學童認知程度的題目設計,問卷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 部分為「環境活動經驗」有6題、第二部分為「環境的感受」有5題、第三部分為

「培養環境感受所具的能力」有31題、第四部分為「個人背景資料」有2題,總 題數一共為42題,主要作答方式以參考李克特(Likert)五點式量表設計,分為 五個等級(非常同意;同意;普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供受訪者勾選,依非 常同意程度給5分、4分、3 分、2 分、1 分,反面敘述題則相反。將各題的分數 累加,即為受試者環境覺知分數,分數越高,越趨向正向的態度。最後,各題的 分數累加,即為學生的環境覺知分數,分數愈高,越趨向積極的態度。

由於參考施佑霖(2004)所出的題目過多以及引用既有問卷部分,須了解問 卷是否合乎本研究之探求,且需適合中、高年級學童使用,同時需注意避免學童 做答時間過久。而在問卷內容部分,則需檢查問題歸類是否恰當、刪除不適宜的 題目,逐一斟酌問卷內容文句的流暢性及適切性給予修改。

初步擬定本研究之調查問卷如下:

(一)第一部分:環境活動經驗

此部分題目發展依據目前國內外環境覺知、環境知覺、戶外教育等相關研 究,藉由受試者回答選項可以得知個人對於環境活動的參與情形(施佑霖,2004;

楊勛凱,2006)。此部分共有 6 題,採用李克特(Likert)五點式量表,分別由

受試者在「不曾」、「很少」、「偶而」、「經常」、「總是」五個選項中,勾 選一個和自己情況最相符的答案,並給予 1、2、3、4、5 分。

(二)第二部分:環境的感受

此部分選項設計同樣依據目前國內外環境覺知和環境知覺的相關研究,依受 試者在該量表上的得分情形,可以瞭解學生對於環境感受之程度(施佑霖,2004;

楊勛凱,2006)。此部分共有 5 題,採用李克特(Likert)五點式量表,分別由 受試者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普通」、「同意」、「非常同意」五 個選項中,勾選一個和自己情況最相符的答案,並給予 1、2、3、4、5 分。

(三)第三部分:培養環境感受所具的能力

此部分選項設計主要依據 Wisconsin Departm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 出版的<A guide to curriculum planning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中 覺知發展所進行的技能為主,以了解學生是否在覺知環境得過程與處理訊息中,

學習到該有的思考能力與執行技能(施佑霖,2004;楊勛凱,2006)。此部分共 有 42 題,主要可分為:1.對刺激的接受與辨識(觀察、分類、排序、空間);

2.進行運用和擴展認知(測量和稱量、推論、預測、分析、解說),共 2 個層次 和 9 個項度,採用李克特(Likert)五點式量表,分別由受試者在「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普通」、「同意」、「非常同意」五個選項中,勾選一個和自己 情況最相符的答案,並給予 1、2、3、4、5 分。

(四)第四部分:個人背景資料

共有二題,包刮受測者學生性別、年級,由受訪者在□欄中註記「ˇ」。

量表向度名稱 層次 向度 題號

環境活動經驗 1、2、3、4、5、6 6

環境感受 7、8、9、10、11 5

表 3-3-1 初擬「環境覺知量表」之各向度題目分配表

對刺激的接受 與辨識

觀察 12、13、14、15、16、17 6 分類 18、19、20 3

排序 21、22 2

空間 23、24、25、26 4 進行運用和擴

展認知

測量和稱量 27、28、29 3 推論 30、31、32、33 4 預測 34、35、36、37 4 分析 38、39、40 3 培養環境感受

所具備的能力

解說 41、42 2

三、 填寫說明

在施測前,研究者均針對施測程序進行一致性規範的說明,在受訪者作答 前,先向受訪學校的老師扼要介紹施測的目的、作答方法,並請老師代引導受訪 者閱讀問卷的文字說明,且強調本研究問卷之施測並不會影響其學校成績與校園 生活,同時請受訪者一定要據實回答,多多配合。

四、 問卷預試

本研究隨機抽取 50 名中、高年級學生進行問卷之預試,以了解本問卷的可 行性,並作為問卷修正時的依據。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五、 效度分析

本研究為了有效提升調查問卷的效度,在預試問卷回收後,以因素方式加以 處 理 。 首 先 , 在 選 取想 分 析 的變 數 後 , 以主 成 分 因 素分 析 法 ( Principle components)作為因素選取的方式。在轉軸(Rotation)階段,為了使轉軸因素 更具解釋力,本研究採取正交轉軸最大變異法,並從中萃取出因素中,選取變數 因素負荷值(Factor Lording)超過 0.3 最多的因素,並淘汰因素負荷值低於 0.3 的題目。其中,用 KMO 係數(Kaiser-Meyer-Olkin Coefficient)來評定變 數的效度,一般 KMO 係數以超過 0.5 始能被接受。

分別將本「環境覺知量表」當中三各向度「環境活動經驗」、「環境感受」

與「培養環境感受所具備的能力」等各變項之因素分析結果說明如下:

(一)環境覺知量表之「環境活動經驗」向度

此向度之題目在預試問卷中原本有 6 題,經過七次因素分析後,剩下 5 題。

(二)環境覺知量表之「環境感受」向度

此向度之題目在預試問卷中原本有 5 題,經過七次因素分析後,維持 5 題。

(三)環境覺知量表之「培養環境感受所具備的能力」向度

此向度之題目在預試問卷中原本有 31 題,經過七次因素分析後,剩 下 27 題。

本研究量表經過七次因素分析後,總題數為 37 題,KMO 係數為.698,

如表 3-3-2 所示。

主成分負荷值 題目

轉軸後 選題

1. 我曾收看或收聽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的相關節目。 .525 保留 2. 我曾閱讀報章雜誌關於環境與生態的評論。 .661 保留 3. 我曾和別人公開討論過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育的重要 .713 保留 表 3-3-2 「環境覺知量表」之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性。

4. 我曾參加過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育為訴求所舉辦的相 關活動。

.491 保留 5. 我曾參加校內外舉辦過關於環境教育或是生態保育

為主題的活動或比賽(例如:演講、書法、作文、

資源回收…)。

.728 保留

6. 對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有所感覺,我能以圖畫、

勞作、說故事、寫文章或是其他的方式來表達。

.550 保留 7. 藉由身體感官(例:眼、耳、鼻、口…等)接觸自

然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可以啟發我欣賞自然 之美。

.407 保留

8. 我覺得像汽車、摩托車甚至是飛機…等交通工具,

雖然讓生活便利,卻會對環境造成空氣污染的影響。

.636 保留 9. 環境如果遭受污染、破壞,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

動物和植物…等生物,身心健康均會受到自然反撲 的影響。

.748 保留

10. 人類的生活方式與文明科技雖然會帶來經濟發 展,卻同時會對環境造成如:酸雨、溫室效應、土 石流…等的負面影響。

.797 保留

11. 我能觀察並分辨出校園內有哪些東西(包含生物和 非生物)是自然原色或人工塗色。

.662 保留 12. 我可以分辨出教室外牆或樹木的紋路,並跟別人描

述其觸感。

.439 保留 13. 我能觀察並指出校園內有哪些角落有特別的景觀

或有很特別的顏色的東西(包含生物和非生物)。

.467 保留 14. 我曾經嚐過小花、小草或是樹上果子(包含水果)

的滋味,且我還記得它的味道究竟好不好吃。

.527 保留 15. 我能辨別出兩種以上不同的鳥叫聲並指出他們的

名字。

.450 保留 16. 我能注意到並說明校園內有哪些樹木的葉子會按

照四季而變化顏色、落葉、長新芽。

.547 保留 17. 我能注意到校園裡頭種植有幾種不同特質的職務

並嘗試將其分類。

.632 保留 18. 我可以分辨自然物和人造物的不同。 .779 保留 19. 我可以比較兩各以上的物件、事件或狀況,並在一

些情況下選出理想的結果(例:較高的樹、較大的

.783 保留

聲音、較持久的事件)。

20. 我可以把不同的形狀或長度的樹枝按照長短順序 排列。

.580 保留 21. 我可以確認物體之間彼此擺放的關係(例:散亂或

排列、分開或緊靠、上或下)。

.694 保留 22. 我能利用工具畫出平面的形狀(例:方形、三角形、

圓形等)和立體的形式(例:圓柱體、立方體和球 體等)。

.489 保留

23. 我可以找出自然或人造的物品,平面或立體形狀

(例:滿月接近圓形、針葉樹很像圓錐體、樹幹像 圓柱)。

.542 保留

24. 我知道學校的大門面對哪一方位(東南西北)並以 座標標示繪製在地圖上。

.548 保留 25. 我會使用簡易天平測量出和彈珠相等重量的某些

物質重量。

.749 保留 26. 我會使用刻有標記的直尺定期測量高度,以說明植

物生長情形。

.749 保留 27. 我可以藉由觀察過地上的生物足跡,編造一個關於

動物行為故事。

◎ 如果沒有觀察經驗請勾選非常不同意 ◎

.416 保留

28. 我曾經觀察過水在冰冷物體上的凝結(例:冰箱取 出的寶特瓶或玻璃杯….等容器),且因為水在冰冷 物體上的凝結,我認為水在空氣中式存在的。

◎ 如果沒有觀察經驗請勾選非常不同意 ◎

.573 保留

29. 我能利用觀察鳥類成長過程,推論出小鳥不同生長 階段的行為特徵。

◎ 如果沒有觀察經驗請勾選非常不同意 ◎

.606 保留

30. 我可以在校園中指出當下雨時可能形成水坑(漥)

的地方。

.622 保留 31. 我認為如果雲朵在太陽和地球之間移動速度增

快,即可預測天氣將更涼爽。

.705 保留 32. 我會觀察太陽移動情況,並可預測太陽從東邊升起

的時間及角度。

.426 保留 33. 我能根據對溫度、方向、雲量及其他因素的簡單測

量,做出天氣預報。

.589 保留

34. 我能利用觀察或已知的資訊,我可以對某一地區的 動、植物建構出食物鏈或實務網的圖表。(例:螞 蟻、蜜蜂、花朵…等)。

.582 保留

35. 我能利用觀察或已知的資訊,我可以對植物的各部 分解釋它的生物功能。

.444 保留 36. 我能利用觀察住家附近社區和其他的居民工作,以

及他們與整各社區運作的關係與影響。

.505 保留 37. 我能獨立完成測量並紀錄植物的生長,生長期間所

使用的水量,展示所有記錄並藉此說明植物全程的 成長狀況。

.707 保留

六、 信度分析

本研究使用 Cronbach α信度係數,來考驗「環境覺知量表」問卷中變相的 內在一致性(Internal Consistency)。以庫李方法的 Cronbachs Alpha 係數為 指標,若係數高於 0.6 則表示內在一致性良好。

在刪除不合格的題目之後,求出總量表及各個向度的 Cronbach α係數,以 為該量表之信度。將「環境覺知量表」之 Cronbach α信度係數表列如下,見表 3-3-3、3-3-4 所示。

(一)環境覺知量表之「環境活動經驗」向度的α信度係數

項目刪除時的 尺度平均數

項目刪除時的 尺度變異數

修正的項 目總相關

複相關平 方

項目刪除時的 Cronbach's

Alpha 值 V2 15.00 5.315 .381 .180 .551 V3 15.00 4.819 .434 .220 .519 V5 15.04 5.555 .220 .056 .625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註:本表僅列出因素負荷值大於.40 者

表 3-3-3 環境覺知量表之「環境活動經驗」5 項目總和統計量表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