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三節 研究工具

針對研究需要,本研究採取量化研究,利用問卷調查法,以吳裕益、侯雅 齡(2000)編製之「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及林淑華(2002)編製之「人際關 係量表」作為研究工具,資料搜集完成後,經編碼並以個人電腦鍵入之後,進行 資料登錄,運用SPSS電腦統計套裝軟體,來處理及分析資料,所得資料分別先以 描述分析、相關分析了解原住民兒童的自我概念、人際關係之關係情形。以下就 量表內容作為敘述。

壹、學生基本資料

有關國小學生個人背景變項,包括以下四個類別:

(一)性別:男生、女生。

(二)年級:五年級、六年級。

(三)是否為原住民:原住民、非原住民。

(四)家庭社經地位:父母的教育程度及職業類別。

家庭社經地位的認定是以研究對象的雙親社經地位中較高之一方為準,而計 算方式是林生傳(2000)參考 Hollingshead 於一九五七年所提出之「兩因素的 社會地位指數」(Two-factorof social position)的計算方式,先將教育程度 及職業類別畫分為五個等級,然後找出職業等級與教育等級所對應的指數,再分 別將職業指數乘以「7」,教育指數乘以「4」,二者加權所得之和即為社經地位指 數。社經地位指數最高分為 55 分,最低分為 11 分,指數愈高,代表家庭社經 地位愈高。依據家庭社經地位指數可再區分家庭社經地位為低、中、高三個等級,

如指數介於 11~29 為低社經地位,30~40 為中社經地位,41~55 為高社經地位。

教育等級與與職業等級的劃分方式說明如下:

(一)家長之教育程度分為五個等級

Ⅰ、得有碩士、博士學位者

Ⅱ、大學、專科畢業

Ⅲ、高中、高職

Ⅳ、國中

Ⅴ、國小或以下

(二)家長之職業水準分為五個等級

Ⅰ、高級專業人員、高級行政人員

Ⅱ、專業人員、中級行政人員

Ⅲ、半專業、一般公務人員

Ⅳ、技術性工人

Ⅴ、非技術性工人

表 3-2 家長職業分類表

選項 職 業 類 別

大專校長、大專教師、醫師、護理長、大法官、科學家、高級行政主管、

(中央主管、特任或簡任級公務人員)、立法委員、考試委員、將級軍 官、董事長、總經理等

中小學校長、中小學教師、會計師、法官、律師、工程師、建築師、檢 察官、警官、校級軍官、薦任級公務人員、記者、公司行號主管、縣市 議員、經理、 襄理、協理、副理、作家、畫家、音樂家等

Ⅲ 技術員、出納員、一般公務人員、批發商、代理商、秘書、代書、包商、

警察、消防人員、尉級軍官、護士、會計等

Ⅳ 技工、水電工、店員、小店主、零售員、推銷員、自耕農(有自己的田,

且在自己的田裡工作)、司機、裁縫師、廚師、美容師、理髮師、郵差、

Ⅴ 工廠工人、大廈管理員、漁夫、清潔工、雜工、工友、門房、臨時工、

學徒、小販、佃農(沒有自己的田,是被雇用工作的)、雇工、女傭、

資料來源:國小中高年級學童人際溝通能力與生活適應相關研究,王仁宏,2003,頁54。

表 3-3 家庭社經地位換算表

職業 職業 教育 教育 社經地位 社經地位 社經地 等級 指數 重量 程度 指數 區分界線 位等級

Ⅰ 5 × 7 Ⅰ 5 × 4 5×7+5×4=55 52~55 Ⅰ (高社經)

Ⅱ 4 × 7 Ⅱ 4 × 4 4×7+4×4=44 41~51 Ⅱ (高社經)

Ⅲ 3 × 7 Ⅲ 3 × 4 3×7+3×4=33 30~40 Ⅲ (中社經)

Ⅳ 2 × 7 Ⅳ 2 × 4 2×7+2×4=22 19~29 Ⅳ (低社經)

Ⅴ 1 × 7 Ⅴ 1 × 4 1×7+1×4=11 11~18 Ⅴ (低社經)

資料來源:教育社會學,林生傳,2000,頁 50。

貳、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

一、量表編製與適用對象

本量表購買於心理出版社,由吳裕益、侯雅齡(2000)根據Shavelson、Hubner

與 Stanton (Shavelson , 1976)所提的多向度階層理論為基礎而編製,以全 國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生為對象,採分層叢集抽樣方式,抽取1544 名學生為常模 樣本,分別建立男女生常模。本量表適用對象為國小四-六年級學生。

二、量表內容

本研究量表內容包括:

(一)家庭自我概念:共17題,是個人知覺自己與父母、家人及兄弟姐妹相處 狀況和互動情形。

(二)學校自我概念:共14題,是個人知覺自己在學校與老師、朋友、同學的 關係。

(三)外貌自我概念:共9題,是個人對於自己體態、長相的知覺。

(四)身體自我概念:共12題,是個人對於自己在運動、身體狀況的知覺。

(五)情緒自我概念:共9題,是個人對於自己日常情緒狀態的知覺。

量表包括以上五個層面,總計共有61 題。為避免兒童習慣性反應作答,

正、反向題不規則穿插於各分量表中;並於外貌自我概念分量表中安排第33、36 題兩個意義相同的問題,但分別為正、反向陳述,作為檢核題,用以檢視兒童是 否用心作答。

三、填答方式與計分方式

本量表計分方式採Likert 五點計分,正向題的計分方式為:圈選1 者表示

「完全不符合」得1 分;圈選2 者表示「大部分不符合」得2 分;圈選3 者表示

「有些符合」得3 分;圈選4 者表示「大部分符合」得4 分;圈選5 者表示「完 全符合」得5 分。反向題的計分方式則與正向題相反。五個分量表加總為總量表 得分,得分愈高表示受試者自我概念愈佳;反之,則自我概念愈差。

四、信效度分析

本量表以ITAN(Ⅱ)程式進行信度考驗,常模樣本(n=1544)各分量表的內 部一致性係數,Cronbach α為.86、.83、.87、.86、.89,所有題目—總分相關 皆達.45 以上,校正後的題目-總分相關亦全部高於.30,顯示各題皆與各分量表 有不錯的相關,本量表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本量表在效度方面,可以考驗不同性別、年級、父母婚姻狀況的兒童在自我 概念上的差異;在效標關聯效度上,以班級社交計量、焦慮量表為效標進行同時 效度及典型相關分析之效度考驗,結果顯示各年級的學校自我概念與各班級社交 計量的指數之間的相關係數之絕對值,幾乎都高於其他自我概念分量表與各指數 間的相關;自我概念與鄭翠娟編製的「兒童焦慮量表」求相關,焦慮與情緒自我 之相關稍高於其他自我概念,且在家庭及學校自我概念分量表有兩個典型係數達 到.05 顯著水準,分別為.572 與.264,考驗結果皆與理論預期相符。在建構效 度上,是以探索性因素分析及初階、高階驗證性因素分析來檢驗自我概念五個分 量表的建構效度,結果都支持兒童自我概念是一多向度的階層性的心理構念。

參、人際關係量表

一、問卷編製與適用對象

本研究使用之問卷採用林淑華於 2002 年編製之「國小學童人際關係量表」

(參閱附錄一),本問卷內容包括「與同學的關係」、「與朋友的關係」、「與家人 的關係」、與師長的關係,與本研究所探討的人際關係面向甚為符合,徵求林淑 華本人同意後使用(同意書如附錄二)。

二、問卷內容

本研究問卷內容包括:

(一)「與同學關係」:第1、2、3、4題。

(二)「與朋友關係」:第5、7、6、8、9、10、11、12題。

(三)「與家人關係」:第13、14、15、16、17、18、19題。

(四)「與師長關係」:第20、21、22題。

問卷包括以上四個層面,共22題;反向題有7題分別為第4、13、14、15、16、

17、19等題。

三、填答方式與計分方式

本量表採李克特四點量表方式作答,由受試者根據個人人際互動現況作答,

選項包括「從未如此」、「有時如此」、「經常如此」、「總是如此」,計分方 式依序給1、2、3、4;反向題以相反方式計分,所得分數愈高,表示人際關係愈 好;得分愈低,表示人際關係愈差。

四、信效度分析

在效度方面,該量表因素分析顯示四個因素的累積解釋變異量為55.09﹪。

在信度考驗方面,該量表進行信度考驗結果是總量Cronboch α係數為.78,各分 量表Cronboch α係數為:(1)「與同學關係」是.73(2)「與朋友關係」是.73

(3)「與家人關係」是.73(4)「與師長關係」是.73(林淑華,200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