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建議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69-87)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目前各地方政府在施作自行車道時,多向環保署及體委會申請補助經費,但 其建設完成後之水準及民眾用後評價不一,如何提升自行車道使用率及週邊各項 設施的品質,並可建議依不同類型的自行車道成立示範點,供往後欲設置自行車 道之縣市參考。

建議各級政府未來欲興建遊憩型自行車道時,建議可參照本研究所測得五個 面向進行考量,包括:

壹、交通流量

有部分遊憩型自行車道在規劃時,可能在考量不夠周詳或其他不可避免 的因素下,將會產生必須與其他車道共用的情形,在沒有車道分流的情況下,

將會造成「大型車經過身邊」、「車速快」、「車流大」、「交通不便捷」、「看清 後方有無來車」的情形發生,為使從事自行車的遊客能在活動過程中更安全,

故應盡量減少自行車道與其他車種的車道共用。

貳、自行車道本身規劃

直接影響到遊客的感受及重遊意願,遊憩型的自行車道以一般遊客為 主,最主要目的為休閒使用,故不需要出現太過困難及曲折的車道設計,包 括「連續轉彎」、「鋪面不平整」、「上坡路段」、「穿越十字路口」、「規劃路線 不連貫」,避免讓使用者太辛苦。

參、週邊設施

「中繼站」、「指引及導覽地圖」、「樹蔭」、「停車空間」這些設施皆是規 劃者在完成在自行車道時,必須同時完成的整體規劃之基礎設施。

肆、環境景觀

在休閒遊憩過程中,環境應具舒適性,除了「氣候(風中、寒風中)」是 非人為所能控制之外,「景點具吸引力」亦是從事自行車活動是否成功的關鍵

要素之一。

伍、服務設施

「租車地點」、「甲地借乙地還」一般是當地的民營業者所設立及主導,

但主管單位還是要扮演監督的角色,以保障遊客的權益。

未來研究方向

將來的自行車道是有機會遊憩型與生活(通學、通勤)型串聯成一個整體性的 網絡系統,而社區型與遊憩型的自行車道所需考慮的環境因子不同,故可建議後 續研究可朝向當這兩種類型的自行車道作結合時,做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涂淑芳譯(1996),Gene Bammel & Lei Lane Burrus – Bammel 著,《休閒與人類 行為》,桂冠圖書公司。

2.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997),《規劃設置自行車道之初步構想》,台北:同作者。

3.林建堯(1998),《自行車專用道環境屬性重要度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園藝研究 所碩士論文。

4.康地科技公司(1998),《腳踏車專用道之規劃研究》,國立成功大學。

5.張馨文(1999),《休閒遊憩學》,建都文化事業出版, ISBN 957989197-4。

6.遊憩體驗與景觀評估(1999),《1999 休閒、遊憩、觀光研究成果研討會》,中華 民國戶外遊憩學會/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系編著。

7.歐聖榮(1999),《自行車專用道環境屬性重要度研究》,中興大學園藝學系碩士 論文。

8.鍾溫凊、王昭正、高俊雄(1999),《觀光資源規劃與管理》,國立空中大學。

9.觀光遊憩規劃研究(1999),《1999 休閒、遊憩、觀光研究成果研討會》,中華民 國戶外遊憩學會編著。

10.台中縣交通旅遊局(2000),《東豐自行車道改善計畫》,台中縣政府。

11.衍生工程顧問公司(2000),《台北市自行車道網整體規劃》,北市交通局。

12.張探昭(2000),《從世界自行車交通的發展看綠色交通》,南開大學中國城市與 區域經濟研究中心。

13.趙曉峰、趙曉冬(2000),《自行車交通-一種適合國情的城市交通改良手段》,城 市交通第三期。

14.馮正民(2000),《都市及區域分析方法》,建都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5.趙金濤(2001),《荷蘭自行車交通政策》,城市交通。

16.劉長萱(2001),《心理學研究的計量基礎》,中華心理學刊,43,頁 1-9。

17.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2),《台灣地區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與設置》,台北:同作 者。

18.呂以榮譯(2002),A. N. Oppenheim 著,《問卷設計、訪談及態度測量》,六合出 版社。

19.武雲甫、苗栓明、景洪蘭(2002),《加速發展城市自行車專用道路網路系統》, 城市交通。

20.張宮熊,林鉦笒(2002),《休閒事業管理》,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1.中華大學綜合研究中心(2003),《北觀國家風景區自行車道及步道系統整體規劃 暨選線》,觀光局北觀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22.吳松齡(2003),《休閒產業經營管理》,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3.張馨文(2003),《臺灣發展自行車觀光之研究》,觀光研究學報,第九卷,第一 期,頁 107-121。

24.張馨文,黃顗芳,譚鴻仁(2003),《自行車觀光客環境偏好之研究-以新竹峨嵋湖為 例》,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等四大學會聯合年會暨論文研討會,全球化 的地方挑戰與回應,地區發展學會,12 月,頁 1-15

25.張忠興(2003),《都市永續自行車道可行性探討-以台北市捷運芝山至北投站為 例》,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26.黃顗芳(2003),《自行車觀光客環境偏好之研究-以新竹縣峨眉湖為例》,中華大 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

27.傅元幟,林晏州(2003),《台北市自行車道之使用探討》,第五屆休閒遊憩觀光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

28.廖明豐(2003),《東豐自行車綠廊之遊憩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及忠 誠度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9.賴富山(2003),《遊客遊憩滿意度影響因子之研究-階層線性模式之運用》,朝陽 科技大學企管碩士論文。

30.中國民國運輸學會(2004),《降低對機動車輛的依賴-無車日的省思》。

31.林慶怡、陳朝暉、鄧華譯(2004),Kevin Lynch 著,《優質城市形態》,六合出版 社。

31.張新立、張馨文(2004),《臺灣自行車遊客類型之研究》,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 19 屆論文研討會論文集,頁 1-20,臺南縣:長榮大學。

32.張馨文(2004),《各國自行車遊憩發展經驗之研究》,都市交通季刊,19(1),頁 1-10。

33.張馨文、張光華、解鴻年(2004),《自行車遊客行為特性之研究-以北海岸風景 區為例》,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等四大學會聯合年會暨論文研討會,收錄

於中華民國地區發展學會,台灣大學,台北,12 月,頁 1-15

34.張光華(2004),《自行車遊客行為特性之研究-以北海岸風景區為例》,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

35.彭逸芝(2004),《遊憩自行車使用者之遊憩涉入與地方依附關係之研究》,銘傳 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

36.馮正民(2004),《綠色交通環境之建構》,降低對機動車輛的依賴-無車日的省思 座談會。

37.臺北市政府(2004),《臺北市永續發展策略規劃書》。

38.張新立、張馨文( 2005),《國家級與地方級風景區自行車遊客環境偏好之研 究》,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 20 屆論文研討會,台北,11 月 25 日,頁 1-16。

39.張馨文(2005),《自行車騎士遊憩環境偏好差異之研究-以北海岸國家風景區為 例》,觀光研究學報第 11 卷第 3 期,頁 259-274。

40.張馨文、謝芳靜、譚鴻仁( 2005),《自行車遊憩環境偏好與環境評價之研究-以 新竹市十七公里海岸自行車專用道為例》,2005 科技與社會學術研討會,

中華大學,新竹,6 月,頁 1-16。

41.張莉欣、陳冠璋(2005),《休閒型自行車道騎乘空間對於騎乘者體驗之研究-

以后豐自行車道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未出版。

42.楊胤甲(2005),《愛好自行車休閒運動者之流暢感、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研 究》,靜宜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43.謝芳靜(2005),《自行車遊憩環境偏好與環境評價之研究-以新竹市十七公里海 岸自行車專用道為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

44.張新立(2006),《交通大學運管系上課講義》,未出版。

45.張馨文,《高科技城市綠色運輸~自行車友善環境發展模式之研究》,國科會專 題研究計畫 NSC 96-2221-E-216-048。

46.張馨文(2006),《自行車騎士遊憩環境偏好差異之研究-以北海岸國家風景區為 例》,觀光研究學報,v(11),no(3),頁 259-274。

47.張馨文(2006),《新竹科學城自行車遊憩環境評價之研究》,2006 科技與社會學 術研討會,中華大學,新竹,6 月,頁 107-114。

48.張馨文、解鴻年( 2006),《台灣傳統產業轉型兼營觀光工廠之研究》,海峽兩岸 區域科學研討會,台北大學,台北,頁 1-13。

49.張新立、吳舜丞,《多層面 Rasch 模式於學術研討會論文評分之應用》,測驗學 刊,未出版。

50.張新立、邱美珍,《捷運使用者對捷運之滿意度分析—Rasch 模式之應用》,未 出版。

51.中華大學綜合研究中心(2007),《新竹縣自行車整體規劃設計》,新竹縣政府。

二、英文部分

52.Andrich, D.,(1978), A Rating Formulation for Ordered Response Categories.

Psychometrika, 43(4), 561-573.

53.Allen, M. J. & Yen, W.M.,(1979), Introduction to measurement theory. CA:

Brooks/Cole.

54.Masters, G.N.,(1982), A Rasch Model for Partial Credit Scoring.

Psychometrika,47(2),149-174.

55.Wright, B. D., Masters, J.,(1982), Rating Scale Analysis. Eds. MESA Press, Chicago.IL.

56.Hambleton, R. K. & Swaminathan, H.,(1985), Item response theory: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s.

57.Crocker, L. & Algina, J.,(1986), Introduction to classical and modern test theor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58.Safrit, M.J., Cohen, A.S. & Costa, M.G.,(1989), Item respons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motor behavior.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60(4):325-335.

59.Suen, H. K.,(1990), Principles of test theory.NJ:LEA.

60.Smith, R. M.,(1992), Applications of Rasch measurement. Chicago: MESA Press.

61.Cole, E., & Zhu, W.,(1994), IRT person fit statistics to diagnose motor function., 47.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March 1994 Supplement, A-61, 1994.

62.Peter Bromley(1994), Bicycling & Walking: 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s,11.

63.Antonkos, Cathy L.,(1996), Environmental and travel preferences of cyclist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No.1438. p25-33.

64.Zhu, W., & Cole, E.,(1996), Many-faceted Rasch calibration of a gross

motorinstrument. ,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67(1):24-34.

65.Ritchie, B. W.,(1998), Bicycle tourism in the South Island of New Zealand: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ssues. Tourism Management, Vo1.9, No.6, 567-582

66.Smith, R. M., Schumacker, R. E., & Bush, M.J.,(1998), Using item mean square to evaluate fit to the Rasch model. Journal of Outcome Measurement, 2(1), pp66-78.

67.Bicycles Highway Capacity Manual 2000.

68. Highway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Service Committee October (2000), Chapter 19:

Bicycles Highway Capacity Manual 2000.

69.Trevor G. Bond & Christine M. Fox.(2001), Applying The Rasch Model.

70.Chang, Hsin-Wen and Chang, Hsin-Li (2003), “A Strategic Study of Bicycle Tourism in Taiwan”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astern Asia Society for Transportation Studies,Oct,29-30,Japan, Fukuoka.

71.Hsin-Wen Chang, Hsin-Li Chang (2003), Journal of Eastern Asia Society for Transportation Studies “A Strategic Study of Bicycle Tourism in Taiwan”.Oct.

v(5), pp1675-1685.

72.Chang, Hsin-Wen and Hsieh, Hung-Nien (2004), Bicycle Tourism Development-A Mode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aiwan. Proceeding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ity Planning, Sapporo, Japan, Sep.11-13, 343-352.

73.Chang,Hsin-Wen and Chang,Hsin-Li (2004), A Study on Bicycle Tourism and Recreational Cyclists in Taiwan, The 9th Conference of Hong Kong Society for Transportation Studies (HKSTS),Honk Kong,, Dec.10-12, 1-10.

74.Kevin. J .Krizek (2004), Estimating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Bicycling and Bicycle Facilities

75.Chang, Hsin-Li and Chang, Hsin-Wen (2005), “Comparison Between the Differences of Recreational Cyclists in the National Scenic Bikeway and Local Bike Lane”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astern Asia Society for Transportation Studies, Bangkok,Sep,21-24

76.Chang, Hsin-Wen. and Hsieh, Hung-Nien (2005), Coastal Heritage and Leisure Cycling Culture-HsinChu case. Proceeding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ity Planning, Jeju, Korea, Oct.7-10, 587-596.

77.Hsin-Li Chang, Hsin-Wen Chang (2005), Journal of Eastern Asia Society for Transportation Studies “Comparison Between the Differences of Recreational

Cyclists in the National Scenic Bikeway and Local Bike Lane”.Sep. v(6), pp2178-2193

78.Chang, Hsin-Wen. and Hsieh, Hung-Nien (2006), Asian Pacific Planning Review

“A Study on the Recreational Cyclists in Northern Taiwan”. Dec. v(4) no.1, pp115-130.

79.Chang, Hsin-Li and Chang, Hsin-Wen (2006), “Environmental Preference and Satisfaction of Recreational Cyclists in a Technopolis” TRB Committee BICYCLE TRANSPORTATION (ANF20) for 2006 TRB Annual Meeting , Jan, 23-25.

80.Chang, Hsin-Wen. and Hsieh, Hung-Nien (2006), Leisure Cycling- A Diverse, Creative and Sustainable Activity:Its Preference Study in Taiwan- HsinChu Cas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ity Planning, Taiwan, Taipei, Aug, 1-11 81.CHANG , Hsin-Li. and CHANG, Hsin-Wen (2007),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Difficulties in Cycling to School in Urban and Suburban Taiwan.

三、電子媒體

82.精熟學習、測驗診斷、與補救教學,余民寧 撰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http://www.irt.org.tw/download/test_teach_all_02.pdf

83.試題、分數、和測驗理論, 余民寧 撰稿,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http://www.irt.org.tw/download/test_teach_all_01.pdf

84.IRT 學理與應用

http://www.edutest.com.tw/e-irt/irt.htm

85.余民寧,研習資訊 8 卷(6 期),PP.13-18

http://www.irt.org.tw/index.php?mod=irt1

86.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html

87.大台灣旅遊網 TTNews 電子報,2005/11/21

http://www.travel-web.com.tw/Show/Style1/News/c1_News.asp?SItemId=0271030&

ProgramNo=A000001000001&SubjectNo=22840

88.新竹市政府交通局

http://traffic.hccg.gov.tw/17miles/km-01.html

89.大台灣旅遊網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69-8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