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建議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65-9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建議

一、對數位課程設計相關人員之建議

不論是大專院校、政府機構和財團法人、企業的數位課程設計人員,在進 行課程設計時,可以參考下列幾點建議,此處將依分析、設計、發展、執行、

評估、其他方面分別作說明。

(一)分析面

首先在課程資源方面,要先評估整個課程設計所花的時間有多少,以及在

挑選相關人員時,需考慮其背景能力,並且安排好參與人員的責任、目標,才 不會有衝突發生;在學習者特質方面,要先考慮學習者的電腦操作能力與網路 使用習慣,這樣一來,可降低學習者因不會使用電腦所產生的排擠效應;在課 程目標方面,對於課程目標要清楚、明確地制定出來,才能讓學習者對課程有 初步的認識,知道可獲得什麼。其次,課程目標要符合學習者的需求,不然課 程設計好卻沒有人來上,則一點意義也沒有。

(二)設計面

在課程內容方面,需注意課程內容的正確性、實用性以及完整性。對於學 習者來說,學習到錯誤的知識或資訊會導致做出錯誤的判斷,而且課程內容不 能單純只是理論闡述,最好能夠與日常生活結合,提高學習者的興趣。最後,

不論課程內容是什麼主題,都要完整的呈現出來,讓學習者對課程內容能全盤 瞭解,不會有模糊的情況產生。

(三)發展面

在教材製作部分,應先建立教材製作的標準,讓往後設計類似課程時,能 有一個範本可以遵循。而且製作課程的軟、硬體設備,在使用上應該趨向簡單、

方便,若是製作過程太煩雜,容易讓課程設計人員或教學者產生抗拒的心理:

在使用者介面部分,介面要容易操作、簡單,最好有指引或提示來告訴學習者 下一步該怎麼做。若是介面趨於複雜,反而會讓學習者找不到目標,加上學習 者本身如果對電腦的操作能力不好,對於研讀數位課程便會缺乏興趣;在課程 設備部份,提供一個穩定的教學平台和頻寬是非常重要的。若無法讓學習者順 利接收課程,整個課程設計過程將功虧一簣。

(四)執行面

線上課程功能方面,學習者在進行數位課程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問題產生,

因此要提供一個解決問題的管道,也順便了解學習者的看法、意見,針對問題 做進一步的改善。此外,互動是網路教學相對於傳統教學最弱的一環,所以可 藉由提供討論區、社群或線上交談的機制來達到互動的效果,讓學習者可以彼 此交換意見,提高學習的興趣。

(五)評估面

課程評鑑有助於現行課程修正和後續課程設計,要注意的是評鑑的公平性 與合理性,以及評鑑的方式為何(一般為測驗和問卷調查),對於評鑑的項目是

否具鑑別度以及可信度。

(六)其他面

在推動制度方面,如有企業高階主管的支持,對於網路教學的推動,將產 生非常大的助力。並且提供激勵因素來促進學習者學習,例如:列入升遷、績 效考核或認證。甚至營造學習環境和設立專有時段來讓學習者安心進修,不必 擔心學習者因工作而分心。此外,教學者應適時關心學習者的學習狀況,從旁 協助,並且培養自身的專業能力與提昇課程設計的技能,來適應多變的網路教 學環境。

二、後續研究建議

(一)應持續蒐集數位課程的資訊

數位課程的資訊對於大專院校、政府機構和財團法人、企業來說,是非常 重要的資訊。不管是外包或自己設計數位課程,都能有聯絡窗口可以尋求幫助,

不再是靠自己摸索或藉由經歷失敗來換取經驗。所以,本研究建議未來持續更 新數位課程的資訊,將能減少在尋找合作廠商的時間,而把時間花在如何增進 學習成果和提昇自身的競爭力等方面上。

(二)注意施測時機

未來研究者在進行研究時,應預留較多時間與彈性,較能維持多數專家成 員的持續參與。況且如果專家意見未達收斂或一致性,需要進行多次的問卷時,

也可以有較多時間進行。此外,在施測問卷時,應儘量避免專家出差或出國等 時間,否則會容易導致專家成員無法及時回覆問卷,甚至造成專家成員的流失。

同時也會造成彼此雙方的不方便,以及回收的困難。

(三)提高專家成員人數,增加代表性

根據文獻指出,採取德菲法的專家人數群不應少於 10 人,同時大於 30 人 的專家群對研究的貢獻也極有限(Murry&Hammons,1995)。但是根據本研 究的施測過程,發現問卷次數越多,會降低專家們的參與意願,而造成流失率 的增加。因此,本研究建議未來應盡可能邀請大量的專家成員,即使部分專家 半途流失,還是能增加代表性。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 王玉文,「遠距教學多媒體教材之設計與實作」,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 系碩士論文,1998。

2. 王麗卿,「大型推行教育訓練現況調查報告」,管理雜誌,第 223 期,pp96-99,

1993。

3. 朱湘吉,「台灣前一百大企業訓練實況調查結果簡介」,教育科技與媒體,

第8期,pp20-28,1993。

4. 宋肖瑾,「我國專營期貨商績效評估指標之建構-以平衡計分卡觀點」,銘傳 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理碩士論文,2004。

5. 李永基,「以虛擬社群概念探討企業數位化學習之研究-以D公司為例」,中 原大學資管所碩士論文,2002。

6. 李隆盛,「得懷術在技職教育上的應用」,工業職業教育雙月刊,第7卷,第 1期,pp36-40,1989。

7. 李曉媛,「網路教學中媒體呈現方式之初探」,遠距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pp35-71,2002。

8. 何祖鳳、陳俊榮、陳銘欽,「網路教學系統評估準則之研究」,遠距教育,

第 7 期,民國 87 年,pp20-29。

9. 呂新科、邢溢將,「數位學習-遠距教學課程的構成要素」,資訊與電腦,第 253 期,pp128-131,2001。

10. 呂新科、鄭旭成,「數位學習-遠距教學課程的規劃與設計」,資訊與電腦,

第 254 期,pp120-123,2001。

11. 呂斌南,「e-Learning對組織發展與知識管理影響之個案研究」,東海大學 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12. 林正茂,「紙器業銷售人員職能模式發展之個案研究—以正隆股份有限公 司為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2003。

13. 周斯畏,「遠距教學-網住學習心」,資訊與電腦,第209期,pp69-72,1997。

14. 施賀建,「企業級e-Learning商機在哪」,資訊與電腦,第283期,pp80-83,

2004。

15. 徐國鈞,「如何規劃e-Learning課程」,崑大網路學習電子報,第4期,2002。

16. 陳年興,「網路教學與傳統教學之比較分析」,遠距教育,第15-16期合刊,

pp153-163,2000。

17. 陳鴻基、陳姚真、李美慧,「科技接受模型在非同步網路學習系統使用意向 之應用」,Tanet2001 研討會,中正大學,2001。

18. 郭秋勳,「電子業人員參加進修訓練之動機、課程偏好、參訓時地、影響 勢力及工作滿意度之分析」,就業與訓練雙月刊,第8卷,第5期,pp31-39,

1990。

19. 郭秋勳,「製造業推展企業訓練制度現況及訓練內涵分析之個案研究」,

第七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論文集,一般技職教育類,台北市,

pp125-135,1992。

20. 張文龍,「網路化訓練課程設計系統發展之研究」,就業與訓練,第19卷,

第4期,pp71-75,2001。

21. 張欽杰,「高科技生產管理人員職能分析之研究-以TFT-LCD為例」,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22. 張紹勳,「研究方法」,滄海書局,2001。

23. 張曉惠,「網路教學面面觀」,PC2000雜誌,pp156-158,2000/11。

24. 彭若 清 , 「 e-Learning 新 世 紀 的 智 慧 訓練 法」 ,管 理 雜誌 , 第 324 期 , pp162-166,2001。

25. 程秀山、林倍生、簡菁美,「大學網路遠距課程之形成性評鑑」,遠距教 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p237-258,2002。

26. 黃貝玲,「從線上學習的發展看企業線上訓練」,電子化企業:經理人報 告,第19期,pp12-23,2001。

27. 黃彥達,「數位之牆-遠距教學市場的可行之路」,資訊與電腦,第259期,

pp96-98,2002。

28. 楊淑斐,「網路學習市場使用意向模式建構與比較分析之研究」,南台科技 大學資管所碩士論文,2002。

29. 楊嘉斌,「SCORM整理架構」,崑大網路學習電子報,第21期,2003。

30. 鄒 景 平 ,「 企 業 對 eLearning 常 有 的 誤 解 」, 2004/8/17 , 金 紅 小 築 : http://elearning.uline.net/guestbook/dir_show.asp?file=1203&mana=0&page=1

&area=1。

31. 臺灣經建會人力規劃處,「電子學習(e-Learning)現況及未來展望」,經

建 會 人 力 規 劃 處 90 年 12 月 25 日 新 聞 稿 , 取 自 : http://www.cepd.gov.tw/service/news/2001/1225.htm。

32. 葉庭筠,「旭聯:e-Learning 是多元學習的體現」,資訊與電腦,第 276 期,

pp13-17,2003。

33. 葉庭筠,「育碁:專注發展數位學習軟體平台」,資訊與電腦,第 276 期,

pp18-21,2003。

34. 葉庭筠,「訊連:e-HR 市場成熟時,e-Learning 亦水到渠成」,資訊與電腦,

第 276 期,pp22-26,2003。

35. 劉謦儀,「國內企業e-Learning 實施現況之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3。

36. 盧宜玲,「網路化訓練課程設計內容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1。

37. 歐陽靉靈,「如何設計服務業訓練課程」,就業與訓練,第15卷,第3期,

pp83-86,1997。

38. 簡慧茹,「企業網路化訓練課程設計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二、英文部分

1. Dick,W. and Reiser, R. ”Planning effective instr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1989.

2. Lin, C.C. “Forecasting of computer innovations relevant to computer literacy education at the secondary school level in Taiwan,” R.O.C.1981-2000,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exas A&M University/College Station, 1982.

3. Linstone, H.A. and Turoff, M. “The Delphi Method: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Pub, 1975.

4. Moore, M.G. and Kearsley, G.. “Distance Education: A Systems View,”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6.

5. Murry J. W. and Hammons, J. O. “Delphi: A versatile methodology for conduc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1995, 18(4):pp.423-436.

6. Pernici, B. and Casati, F. “The design of distance education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world wide web,” Web-based Instruction, 1997, pp.245-254.

7. Ritchie, D. C. and Hoffman, B. “Incorporat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principals with the world wide web,” Web-based Instruction, 1997, pp.135-138.

8. Welsh, T. M. “An event-oriented design model for web-based instruction,”

Web-based Instruction, 1997, pp.159-166.

附錄一、第一次德菲法問卷

中華大學 資訊管理研究所

「探討線上學習課程設計之關鍵成功因素」 問卷調查

第一次 Delphi 問卷

各位專家、學者:

您好!非常感謝您應允擔任本研究之諮詢專家,本研究問卷的目的是以提 供企業或學術單位日後從事線上課程設計活動的重要參考。懇請撥冗填答問卷 並依您的專業背景與經驗,針對研究主題提供寶貴意見,請於3月8日前以E-mail 回覆,您的參與將使本研究更具代表性與參考價值。

此外,您所提供的意見與資料,僅供本研究做為學術之用,敬請安心填答。

在問卷結束後,將致贈精美禮物,且將研究論文提供閣下參考,做為表達致謝 之意,再次感謝您的熱心協助。

敬祝

平安健康

指導教授:黃貞芬、王素華博士 研究生:劉玟杰 敬上

聯絡電話:(03)518-6520 E-mail:wenjay@mi.chu.edu.tw 一、填表說明:

(1) 本問卷因配合時間上的後續分析,若為電子問卷,請您接收到本問卷後 於 一 週 內 填 寫 完 畢 並 將 問 卷 回 寄 至 wenjay@mi.chu.edu.tw 或 m9210005@chu.edu.tw,謝謝。

(2) 若您對於問卷構面有不清楚的地方,本問卷附錄附有構面定義幫助您對 問題的了解。

(3) 請依下列「線上課程設計關鍵成功因素」的重要程度,在「重要程度」

欄位中填入 1〜10 中任一整數值,分數愈高代表此因素在設計線上課 程時愈重要;如果有其他重要影響因素,請填入最後新增空格中,謝 謝您。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65-9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