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Copied!
9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題目:數位課程設計之關鍵成功因素與台灣數位 課程之分析

The Study of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e-Learning Curriculums Design and Market

Survey in Taiwan

系 所 別: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M09210005 劉玟杰 指導教授:王素華 黃貞芬 博士

中華民國 九十四 年 六 月

(2)
(3)
(4)
(5)

中文摘要

網際網路的發展已經改變人類的許多層面,包括知識的獲取與學習的方 式,而網路教學也成了教育與企業訓練的一項新工具及利器。因此本研究首先 對目前台灣數位學習內容做一全盤性的了解,找出目前數位學習內容的分類及 未來的趨勢。接著探討數位課程設計之關鍵成功因素,包含課程設計步驟、要 點和重要影響因素。本研究在課程現況調查方面採用調查法,在課程設計關鍵 因素的分析方面採用德菲法。

研究結果發現大專院校大都是以各個科系的專業課程為主;而在政府機關 及財團法人部分,其所提供的課程都較為文字化,也都是相關於自己本身專業 的課程;私人企業方面,分為三大部份,一為電腦專業認證課程,二為企管顧 問專業課程,三為語文類。

此外,依據文獻歸納出數位課程設計主要步驟可分為分析、設計、發展、

執行、評估和其他面,並且透過專家德菲法,得知數位課程設計的重要影響因 素如下所示:

(1) 課程資源方面,要考慮課程設計所需投入的時間,並且在挑選參與人員 時,需考慮相關背景能力。

(2) 學習者特質方面,考慮學習者的先備知識和電腦操作能力。

(3) 課程目標方面,課程目標要清楚、明確地制定出來,而且要符合學習者 的需求,以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4) 課程內容方面,需考慮內容的正確性與實用性,避免傳遞錯誤的知識。

(5) 教材製作方面,需建立教材製作的標準和教材製作軟、硬體設備使用的 方便性。

(6) 使用者介面方面,需注意介面是否容易操作,並且簡單易懂。

(7) 課程設備方面,需提供穩定的教學平台和足夠的頻寬來傳輸教材。

(8) 線上課程功能方面,需提供學習者解決問題的管道與互動的機制。

(9) 課程評鑑方面,需注重公平性與合理性,以及評鑑的方式。

(10)推動制度方面,要獲得企業高階主管的支持,並提供激勵因素來促進學 習者學習。

(11)教學者配套制度方面,適時關心學習者的狀況,並培養自身的專業能力。

關鍵詞:網路教學、數位課程設計、課程內容、德菲法

(6)

Abstract

Internet has changed many humans' aspects including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style. E-Learning has many advantages for education and business training. To get an overview of the Web-Based Instruction(WBI)market in Taiwan is important for all busines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lassification and future tendency of WBI. Additionally, the study explored the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of curriculums design for e-Learning. The CSFs were explored in according to steps, main point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curriculum design. The study used survey and Delphi methods.

The results of market survey show that the universities in Taiwan usually design WBI for professional curriculums. In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and syndicate, they provide writing-based courses as well as professional curriculums. There are three categories in business. They are computer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curriculums, professional curriculums for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curriculums about language training. The critical factors of curriculum design are as follows:

(1) In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time of curriculums design and the participators' background should be considered.

(2) The prerequisite knowledge and computer skill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learners.

(3) In order to improve learning interest of learners, the curriculums objective must be clear and obvious and meet the learners' requirements.

(4) The curriculums contents should consider accuracy and practical utility and avoid delivering wrong knowledge.

(5) Standards should be set up for preparing the course materials. Equipments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for preparing course materials must be provided for convenient use.

(6) The operation of user interface should be easy, simple and understandab.

(7) In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s' equipments, a stabl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lateform should be provided. The bandwidth for delivering course materials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8) The e-Learning capability should provide a channel of solving problems and interactive function for learners.

(9) The curriculums evaluation should consider equity, rationality and evaluation methods.

(7)

(10)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promoting the e-Learning system are obtaining the support of chief in business and encouraging students' learning.

(11)The teachers' mission should include concerning about learners' situation at the right moment and improving his or her own professional ability.

Keywords:e-Learning, e-Learning Curriculums Design, Curriculums Content, Delphi Method

(8)

誌謝

論文終於完成了,一路走來,有苦有樂,有堅持有挫折,要感謝的人太多 了。首先要感謝的是我的指導教授黃貞芬博士和王素華博士,從擬定題目、統 計分析以至結果的產生及文字撰述等,老師總是不厭其煩的給予我許多指導,

花費了老師許多時間與精力,在論文進行中遭受到挫折與失敗時,老師適時的 鼓勵與支持,是我把論文持續完成的原動力。

在口試期間感謝汪美香博士在百忙之中撥冗細閱,並給予建議及肯定,使 得論文內容更趨完整,在此感謝口試委員的辛苦與細心。還要謝謝資管系所的 老師在課業上的指導,使學生在研究所基本學養知識上有所領會與瞭解,得以 不斷地進步與成長。

此外,還要感謝研究室佳玲學姊、大怡雰學姊經驗的承傳及幫助;同時也 感謝同學光廷、小怡雰、小雅、耀均、文銘等同學們平日的協助,並在生活上 給予提攜與照顧。另外,感謝受訪專家們能抽空填寫問卷,給予許多專業寶貴 意見。最後感謝我的家人,這兩年來在背後給我支持與鼓勵,讓我可以專心在 學業上,無後顧之憂。在此,謹將此論文成果獻給這些在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 人們,感謝你們。

劉玟杰 謹識 于中華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九十四年六月

(9)

目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V 目錄... V 表目錄...VII 圖目錄 ... V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2

第三節 研究步驟 ... 2

第二章 重要文獻... 4

第一節 e-Learning 定義與特色 ... 4

第二節 台灣 e-Learning content 的趨勢 ... 7

第三節 e-Learning content 的設計流程 ... 8

第四節 e-Learning content 的設計要點 ... 11

第五節 e-Learning content 的分類... 1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16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 17

一、數位課程內容市場調查... 17

二、數位課程設計之關鍵成功因素 ... 18

第四章 資料分析... 26

第一節 台灣 e-Learning 課程內容市場調查現況 ... 26

一、大專院校實施數位學習規模方面... 26

二、政府機關和財團法人實施數位學習規模方面 ... 27

三、私人企業實施數位學習規模方面... 28

四、數位學習課程趨勢方面... 29

第二節 德菲法專家基本資料... 29

一、性別... 30

二、最高學歷 ... 30

三、接觸線上課程設計之時間 ... 30

第三節 德菲法專家意見分析... 30

一、分析面... 31

二、設計面... 35

(10)

三、發展面... 37

四、執行面... 41

五、評估面... 42

六、其他... 43

七、數位課程設計應具備之十大關鍵成功因素 ... 45

八、數位課程設計之構面比較 ... 4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8

第一節 研究結果 ... 48

一、數位課程之現況分析... 48

二、數位課程設計之關鍵成功因素 ... 49

第二節 研究限制 ... 52

第三節 研究建議 ... 53

一、對數位課程設計相關人員之建議... 53

二、後續研究建議 ... 55

參考文獻 ... 56

一、中文部分... 56

二、英文部分... 59

附錄一、第一次德菲法問卷 ... 60

附錄二、第二次德菲法問卷 ... 68

附錄三、第三次德菲法問卷 ... 75

附錄四、大專院校之課程數統計排行 ... 82

附錄五、政府機關和財團法人之課程數統計排行... 82

附錄六、私人企業之課程數統計排行 ... 83

附錄七、數位課程設計之關鍵成功因素總表 ... 84

(11)

表目錄

表 2-1 數位學習系統演進的過程 ... 4

表 2-2 數位學習的特色... 5

表 2-3 e-Learning content 的分類 ... 14

表 3-1 問卷構面之衡量指標 ... 21

表 3-2 專家名單 ... 24

表 4-1 專家們第一次所建議之課程設計因素 ... 31

表 4-2 「課程資源」構面項目之課程設計關鍵因素分析(N=13) ... 32

表 4-3 「學習者特質」構面項目之課程設計關鍵因素分析(N=13)... 33

表 4-4 「課程目標」構面項目之課程設計關鍵因素分析(N=13) ... 35

表 4-5 「課程內容」構面項目之課程設計關鍵因素分析(N=13) ... 36

表 4-6 「教材製作」構面項目之課程設計關鍵因素分析(N=13) ... 38

表 4-7 「使用者介面」構面項目之課程設計關鍵因素分析(N=13)... 39

表 4-8 「課程設備」構面項目之課程設計關鍵因素分析(N=13) ... 41

表 4-9 「線上課程功能」構面項目之課程設計關鍵因素分析(N=13)... 42

表 4-10 「課程評鑑」構面項目之課程設計關鍵因素分析(N=13)... 43

表 4-11 「推動制度」構面項目之課程設計關鍵因素分析(N=13)... 44

表 4-12 「教學者配套制度」構面項目之課程設計關鍵因素分析(N=13) .. 45

表 4-13 網路課程設計成功應具備之關鍵十大因素... 46

表 4-14 數位課程設計之構面比較... 46

(12)

圖目錄

圖 1-1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 3

圖 2-1 架構概念圖 ... 10

圖 2-2 影響網路教學品質因素 ... 12

圖 3-1 德菲法問卷架構圖... 16

圖 4-1 大專院校課程分類直條圖 ... 27

圖 4-2 政府機關和財團法人課程分類直條圖 ... 28

圖 4-3 私人企業課程分類直條圖 ... 29

(13)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資訊通訊科技的突飛猛進,不僅改變了人類工作與生活的方式,也改 變了思考模式與學習方法,更為教育訓練開啟了另一新扉頁。網際網路的發明,

除了快速建立起交易制度、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競爭力、增進效率外,透過網 路環境更可以建立起終生學習的教育體系。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進步,要獲取 的資訊愈來愈多,從以前的函授學習,以印刷資料為主要的溝通媒介,接著是 利用廣播、錄影等的方式,像是收音機、電視機等設備,到最近的網路教學,

利用網路搭配多媒體進行教學,提供了學習者更多更好的選擇。

對於以往只針對郊區學生所提供的課程,現在不論是在市中心或是家裡,

甚至是行動不便的殘障人士,都能修讀和一般人一樣的課程(Moore,1996)。

企業員工藉由網路學習強化本身技能,不必離開工作崗位或家裡。學生甚至可 以選修國外的課程來獲得學位。而透過網路化訓練機制,讓企業在既節省成本,

又方便有效的情況下進行訓練(黃貝玲,2001)。另外,企業能用不同於以往 的方式來訓練員工,除了可以彌補傳統教育訓練方式的侷限外,更可以降低許 多時間成本、場地與講師的費用,而此項學習與教育訓練方式即為-網路化訓 練(web-based training)。當網路教學成了教育與學習的一項新工具及利器時,

如何妥善規劃網路化訓練課程,便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

許多企業常認為有效或有趣的網路教學非常昂貴,礙於企業本身經費有 限,只能提供沉悶的網路教學。但是沒有企業能忍受沉悶的網路教學,假如學 習者對於內容感到厭煩,將導致學習中斷,因此它浪費了學習者的學習時間與 企業的成本。況且在網路學習的管理上,常會有「網路學習教材只要能準時開 發完成,不超過既定的預算,就代表成功」的迷思。而實際上一個好的網路教 學真正的關鍵在於課程的品質,且課後能改變行為或提高績效,才是最重要的,

也讓企業覺得錢花的值得,不然所投資的成本都毫無意義。

此外,企業對於網路教學所帶來的效益也不透徹,總覺得推動網路教學只 是購買平台並將內容放置到網路上,卻低估網路教學其他的因素。單純把員工 需要的資訊彙總起來,製作成課程,結果造成投資大、回收小,課程教材也讓 學習者感到無聊(鄒景平,2004;彭若清,2001)。另外,若課程採外包方式,

一般中小企業不清楚該找哪家廠商連絡,對於廠商所服務的課程也不甚全盤了 解。故本研究將針對台灣網路課程內容市場做一調查以及找出數位課程設計之 關鍵成功因素。

本研究主要藉由蒐集相關文獻、實際的訪談及市場調查,了解目前台灣網 路課程內容之市場狀況。本研究的研究方法採用文獻蒐集法、市場調查法、個 案訪談法、德菲法等,經由文獻的蒐集,找出目前e-Learning課程內容的分類及

(14)

未來的趨勢,再以市場調查以及個別訪談的方式瞭解目前e-Learning課程的分 類、內容提供者、技術開發廠商等相關資訊。

另外,找出數位課程設計的關鍵成功因素後,可讓課程設計的過程更順暢,

且確保課程目標的達成。甚至可當作往後設計時參考的指標,減少過程犯錯或 遺漏的機會,避免設計出來的課程不符合學習者的需求,導致學習效果不彰,

白白浪費學習者的時間。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預計將完成下列成果:

1. 調查國內e-Learning課程內容的市場:

以文獻蒐集、市場調查、與專家廠商訪談方式歸納相關資料,包括課程名稱、

課程提供者、課程擁有者、課程的目標市場對象。

2. 調查國內e-Learning課程發展情況:

包括課程設計的方法與標準、課程分類、課程趨勢等狀況。

3. 探討e-Learning課程設計關鍵成功因素:

選定好專家名單之後,以德菲法進行三次專家意見問卷。透過每一次問卷的 發放與回收,將專家意見整理之後,當作下一次作答的參考依據。最後拿第 三次問卷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所得到的結論包含課程設計步驟、要點和重要 影響因素等。

第三節 研究步驟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如圖1-1所示。步驟一先確認研究議題與目的。步驟二經 由資料蒐集與文獻探討目前數位課程的現況及課程設計等相關文獻。步驟三則 針對問題選定研究方法來蒐集所需要的資料。步驟四第一部份為透過市場調查 並建立訪談問題、對象,進行相關問題的釐清,並整理調查與訪談後的資料。

第二部份為先選取與確認專家名單,接著進行問卷的設計,以e-mail方式發放第 一次問卷。回收、整理第一次問卷後,再以e-mail方式發放第二次問卷。回收、

整理第二次問卷後,再以e-mail方式發放第三次問卷,最後彙整三次專家問卷意 見。步驟五將所有蒐集的資料,依據研究目的進行不同統計方法分析。步驟六 根據分析出來的結果,得出結論並提出建議,以供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15)

圖 1-1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各章節安排內容如下:

第一章 緒論

說明本研究的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研究流程等。

第二章 重要文獻

首先回顧 e-Learning 的定義與特色,接著歸納文獻找出目前 e-Learning content 的趨勢和分類,最後探討 e-Learning content 的設計與流程等。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根據文獻探討及研究目的,建立研究架構,並且說明研究設計流程和資料 分析方法。

第四章 資料分析

本章針對市場調查結果與德菲法專家問卷的回收情形進行敘述性統計分 析。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說明本研究的結果、研究限制,以及研究建議等。

研究問題、目的確認

相關文獻探討 步驟一

選定研究方法

市場調查 選取與確定專家成員

建立問題與列出訪談對象

整理數位課程內容

資料分析

提出結論 步驟四

步驟三

步驟五

步驟六 步驟二

以德菲法進行專家問卷調查

彙整確認專家意見

(16)

第二章 重要文獻

第一節 e-Learning 定義與特色

到目前為止,e-Learning尚未有統一的標準定義,但是其e-Learning相關研 究還是不斷的進行當中。呂斌南(2001)對於e-Learning所下的定義為透過網路,

任何時空,將訓練內容運用科技媒體設備,以進行雙向互動教學與自主學習之 行為。另外,經建會人力規劃處(2001)指出電子學習(e-Learning)是指運用 網路促成的學習,包括學習內容的製作、傳遞與擷取、學習經驗的管理、學習 社群的交流等(由劉謦儀整理,2003)。

根據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表示,2001 年台灣 e-Learning 的規模約為新台幣 3.8 億元,比 2000 年成長 112%,2002 年 e-Learning 規模可達 8.9 億元,可望有 134%的成長。預估 2004 年,台灣 e-Learning 市場規模將可望突破 30 億元(葉 庭筠,2003)。由此訊息可知,無論學校或企業對於 e-Learning 所投入的心力有 明顯增加的趨勢。因此本研究的重點即是擺在 e-Learning 課程內容的部分,調 查目前課程內容的分類和其分類下有哪些課程,可以讓中小企業往後在設計課 程時,能更節省時間。

陳年興(2000)的研究發現網路教學擁有以下特點:1.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

2.可降低教學成本,提高教學品質。3.能提供個人化的學習,達到適性教學之目 標。4.可以將教學及學習歷程完整紀錄。5.具有線上即時交談、即時會議功能。

6 .開課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影音講解系統,錄製上課影音講解及疑難問題解 答,避免重複製作,節省下來的許多時間,可以做教學品質的改良及教學研究 工作。

我們可以將數位學習演進的過程及其各階段的特性整理成表 2-1 所示。數 位學習又可以分為同步學習與非同步學習兩種,兩種方式最大差異之處在於前 者受限於時間,而後者不受時間限制。本研究所指的數位學習是指非同步學習 機制。

表 2-1 數位學習系統演進的過程

項目 網路化訓練 WBT 遠距教學 DL 數位學習

概念 目的

u 輔助教育訓練為主 u 將教材放入網路

u 注重講師與學員的互 動與學習效果 u 將教材放入網路環境

中,且提升教學品質

u 注 重訓 練與 績效 的 整合

u 融入管理與訓練 u 提 升知 識管 理的 效

(17)

表 2-1 數位學習系統演進的過程(續)

項目 網路化訓練 WBT 遠距教學 DL 數位學習

教材 展現

u 將教材轉為電子檔,

以 html, ppt , word 格式為主

u 多媒體、動畫教材為

u 教材以互動、建構為 基礎發展

u 已朝向多媒體、動畫 為主

u 視內容採用多元化的 表現手法

u 依組織人員需求、實 用為考量

教學 模式

u 同步為主 u 非同步為輔

u 同步為輔 u 非同步為主

u 並重

學習 社群 組織

u 以個人為主 u 以大量討論區及聊天 室成立虛擬社群為主

u 以同功能跨不同區域 的專家所結合的虛擬 社群

人力 資源

u 僅考量學員與講師的 需求

u 所需技能較低,企業 可自行發展

u 以學員與講師的需求 為主加上部分行政做 的功能

u 所需技能較多,複雜 度高

u 將 HRD-IT 人員、學 員與講師整合在單一 環境所需技能較多,

複雜度高

成本 u 低/中 u 中/高 u 高

資料來源:李永基,2002)

根據楊淑斐(2002)由各家學者的文獻歸納出有關數位學習與傳統教學方 式比較的優點,包括成本低、即時性、學習彈性、互動性、授課品質無差異、

調適性學習內容等。李永基(2002)歸納出數位學習有以下的特性:不受時空 限制、個人化學習環境、多元的線上資源、容易使用、課程重複使用、知識得 以保存與發揚、學習一致性等。綜合以上文獻資料,可以歸納出數位學習的特 色與效益,如表 2-2 所示。

表 2-2 數位學習的特色

特 色 解 說

不受時空限制之 學習

l 學習者可在任何時間或任何地點進行訓練,即 internet 非同步 之遠距教學,可有效節省交通費與時間成本。不過若企業採用 intranet 方式或是單純 local CBT 教學則就有地區之限制。若採 用同步之遠距教學則有時間之限制

(18)

表 2-2 數位學習的特色(續)

特 色 解 說

個人化學習環境 l 學習者在數位學習系統學習上是主動的,可藉由系統所具有的 互動功能,自行選擇適合自己學習路徑與學習內容

多元化的線上資

l 透過網路超連結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線上資源學習到相關之知

容易學習 l 透過影音動畫讓學習容易產生互動聯想,以促進學習效果 課程重複使用 l 課程內容因電腦結構化之格式而易於更新,且其課程可不限次

數的應用,大大節省終點費支出 知識得以保存與

發揚

l 透過數位學習系統之討論或文章發表機制,員工更有意願將自 己經驗分享同仁,以促進組織整體成長。

學習一致性 l 學習同樣課程,較容易產生工作上共同看法。

(資料來源:李永基,2002)

數位學習的涵蓋面相當廣,一般而言分為三大要件:參與者(participants)、

數位教材(contents)、學習管理系統(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LMS)。根 據教育部公佈的「專科以上開辦遠距教學作業要點及需求規格」內容,數位學 習系統應該具備教學、課程進度時程、學習同儕與師生交流管道、教學系統之 使用說明與解惑。一般對於數位學習系統的評估準則,許多研究提出一些標準,

例如:系統品質、產出品質、技術支援(李美慧等,2001),教材適切性、合作 互動性、等候時間、網頁美觀性、使用容易性(何祖鳳,1998),學習內容、媒 體呈現、系統功能、應用適切性(王玉文,1998)。不管是學校、企業、經營線 上教學網站都需要一個適合的數位學習系統,達到讓教材再使用的目的,所以 數位學習系統的標準因應產生。目前為國內外所推崇的標準應該算是 ADL

(advanced distributed learning)組織所制定的 SCORM(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標準,隨著數位學習系統標準不斷的制定及推動,再加上目前 國家推動「數位學習國家及計劃」,相信隨著數位學習環境的成熟與普及,中小 企業員工將以數位學習為主要的進修管道之一。

由以上文獻可看出,網路教學除了可以超越時空之限制、提供多元且彈性 的學習管道、節省進修經費,更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學習效能和績效,再加上 網際網路現有的成熟資訊技術,e-Learning 將越來越蓬勃發展。

(19)

第二節 台灣 e-Learning content 的趨勢

本研究以國內著名刊物「資訊與電腦期刊」為資料分析基礎,針對國內 e-Learning 的議題進行分析。國內 e-Learning 的發展剛起步時,探討的議題大部 分都是介紹數位學習能帶來什麼好處。例如:科技與知識快速發展,促使終身 學習的可行性及必要性,企業期望透過資訊科技和網路技術來減少教育訓練成 本等議題。要實施數位學習,首先必須要有教材,而教材就是數位學習中的內 容,所以接著的議題即是內容的製作。

課程內容製作方面,從同步數位學習的影像即時傳輸,學習者可以透過螢 幕看見教師,就如同在教室上課一樣,甚至還可以透過聲音傳遞來達到互動的 效果。不過由於時間上還不算完全彈性,教師和學習者仍必須在同一時間一起 上課,加上課程器材昂貴(網路傳輸、彩色攝影機等),對於一般企業來說是沉 重的負擔。政府先以國立大學為試驗對象,再慢慢拓展到私立大學與技職體系 大專院校。北部地區以台大、清大、交大發展的較早且架構上較完備,中部地 區為中正,南部地區以中山、成大為主。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產生了 非同步數位學習,除了投影片的方式之外,還可以把教師上課的情況錄製下來 並對影片進行修改。

另外,要建置一個數位學習系統,時間和成本的花費是相當可觀的,也並 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為了減少在製作過程當中,所不必要的浪費與重複,

運用現有的資源來達到彼此間的教材分享,是未來數位學習的重要趨勢之一(楊 嘉斌,2003)。呂新科、邢溢將(2001)也認為數位內容的「交換性」是數位學 習產業所關注的重要議題,不管是學術機構、企業和政府機構所產生的課程都 只能在自己的平台上使用,無法轉移到其他平台上,與教學資源分享的目標背 道而馳。所以,在課程的製作上,應遵照國際上所訂定的數位教材標準(如 AICC、SCORM 等)。雖然目前訂定的標準尚未統一,部分相關企業為了達到資 源分享的目的,而研發標準間教材轉換的技術,這樣以後不管是自行開發或是 委外,就可以免去資源的浪費,提供更方便的數位教學環境。

在課程內容方面,就學校而言,當然還是以必修專業課程為主,尤其是跟 電腦相關的,製作起來困難度相對減少許多。近幾年來就連通識課程也漸漸數 位化;就企業而言,也是以專業技能為主。黃彥達(2002)提到美國 1999 年興 起網路教學的風潮,而美國的許多大學開了相關的課程,讓學生可以在家自行 學習,學成之後還承認其學位。除了大學之外,成人教育機構也提供了許多相 關的課程,然而這些課程大部分都跟電腦、網路有關,例如:電子商務、網路 行銷等。就目前巨匠、大亞和中華電信來看,以 office 系列、程式設計相關課 程居多,主要也是偏重電腦方面的課程。

施賀建(2004)利用問卷調查五大產業,包括前一千大製造業、軟體技術 服務業、運輸業、光電業、半導體,發現數位教材的主要課程,以專業技能所 佔比率最高為 66%,其次是通識課程 55.34%,而 7 成的企業皆以基層主管及新

(20)

進人員為主要使用對象。現今工研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的課程也是以專業技能 為主,例如:ISO GUM 量測不確定度與統計應用研習會、ISO 17025 實驗室品 質管理訓練和尺寸精密量測技術研討會等。另外,電機電子環境發展協會的課 程則是溫度儀器檢測技術班、電量儀器檢測技術班和採購品質與外包管理實務 研習班等。

徐國鈞(2002)認為在認知內容、情感內容、意志內容和行為內容裡,認 知內容最適合轉為數位課程,例如:數學、語文等都屬於這一類,可藉由網路 提供更多的媒體整合來增加學習興趣。情感性內容和意志內容是指老師在上課 的過程當中,直接影響學生的意志和態度,這難以利用網路媒介來達成,但卻 可以透過聊天室或討論版來當作師生間情感宣洩的一個溝通管道。行為內容則 不適合轉為數位課程,例如:體育、藝術表演等。因此,整體來看台灣目前的 數位學習課程內容的趨勢,企業方面還是以有關電腦的課程居多,學校方面則 是以語文類較多,這些都是較易轉為數位內容的教材,體育方面課程也只有台 北科技大學的體育籃球課程。

第三節 e-Learning content 的設計流程

任何網路課程設計必須要有計劃、有步驟,對於不同教育的原則和方針都 能符合其標準(Welsh, 1997)。因此,在設計數位課程內容時,如果針對每一要 素來進行分析,學習者就能迅速了解該課程。

Dick and Reiser(1989)提到典型的教育程序包含七個常見的要素:學習者 動機、明確說明出要學習什麼、鼓勵學習者去回想和應用先前的知識、提供新 資訊、提供引導和回饋、測試理解多少、矯正。而Ritchie and Hoffman(1997)

將以上七點融入教學設計,說明如下:

(1) 學習者動機:Web-based 教育如何能被創造去刺激學習者?首先,發展者 應考慮知覺的激勵。注意力可透過調查激勵來刺激,學習者遭遇問題、

矛盾資訊或難以理解的事物要能被解決。或者增加學習者的自信心且能 夠去完成他們的學習任務。

(2) 明確說明出要學習什麼:在一個課程裡,讓學習者早點知道課程結束時 要知道些什麼和做什麼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這可以讓學習者將目標集中 在教學者認為重要的地方。但使用者在從事 Web-based 教育時,會很容 易將時間花在漫無目的的瀏覽上面或者無法集中精神而連結到外面的網 頁。為了減少這類問題,設計者應該審慎地讓外部連結只能連到對此教 育有幫助的地方。

(3) 提醒使用者過去的知識:網頁有一個優點就是從任何一個地方、位置能 提供多重連結,讓學習者有能力去選擇顯著的關聯性進而回想已獲得的 知識。此外,藉由定義他們存在的知識架構和資訊之間的相似性、差異

(21)

性或經驗,學習者更能快速理解和吸收新資訊。

(4) 要求積極:大致來說,一個積極的學習者比一個被動的學習者能更快的 結合知識。但對於 Web 而言,使用者常常隨便的瀏覽一下,就跳到另一 個網站去了。因此,讓學習者能積極處理資訊就變得相當重要。例如:

要求他們發展出學習成品(整理自己所學的資訊,用自己的話表示出來)。

(5) 提供引導和回饋:對於使用者的回答如果是正確的能給予肯定;反之,

若是錯誤的回答須解釋其原因,接著導引到更適合的答案或其他的修正。

(6) 測試:確定學生已經整合想要的知識,評估其學習需求。方法可採線上 或非線上,透過客觀、主觀測試,或者是過程發展、學習成果等。另外,

從學生那裡收集資訊,經由比較建立標準、給予分數和其他回饋。

(7) 供給豐富或矯正:矯正是以替換資訊呈現、額外練習的方式來改善學習 者的理解力。而豐富性是連結到相關主題,或者額外的想法去探索新知。

無論是提供豐富性或矯正,相關連結能幫忙學習者接收適合於他們的資 訊。

發展線上課程時,一個定義明確的教學法或許比普通的 Web 應用來得更重 要。Pernici and Casati(1997)則提出在設計遠距教育內容時可由下列四個步驟 來執行:

(1) 需求分析:確定網站(課程)的目標是什麼。

(2) 規格需求:使用者是誰、如何呈現課程內容。

(3) design in the large:網站架構的模組定義。

(4) design in the small:網頁與連結的定義和圖形呈現的選擇,根據此四步驟 的規劃與設計將較能符合學習者的需求。

張文龍(2001)認為 WBT 課程設計發展系統(Web-Based Training Course Design System Development,WBT-CDSD)可以細分為下列七大構面:(詳細的 流程圖請參照圖 2-1 所示)

(1) 訓練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在整個課程設計的過程中常扮演重要的角色,

透過組織及個人的需求分析,找出希望達成的目標和現行情況的缺口分 析,再進一步分析是否可由訓練來調整或改善,如果不行則必須改採其 他方式進行。

(2) 策略性成本效益評估:實施 WBT 是否符合企業的成本效益為此一階段的 重點,若成效沒有預期來得大,除非有特殊原因,否則不應該貿然實施 WBT。

(3) 課程設計與課程發展:此階段需考量學習者的特性、採用何種方式進行 學習(同步、非同步和動態、靜態等)、組織是否有能力提供設計好的課

(22)

程等,都是必須要注意的,也是推動整個 WBT 過程的核心所在。

(4) 技術計劃:WBT 能否順利推動,技術問題佔了相當大的比重。從上個階 段的網頁課程內容設計到之後的實施階段,都要有成熟的技術來配合,

因此,擁有完整的技術計劃是非常重要的。

(5) 技術支援:當企業的技術無法順利完成課程,則必須尋求外部支援來解 決。若培養專業的課程設計人員,需花費相當大的時間與經費,對於中 小企業來說負擔太大。所以,善用外部資源來獲取最大利益也是一種可 行的方法。

(6) 訓練實施:實施過程中常會遭遇到許多問題,例如:課程內容傳送、操 作技術等問題,因此,過程中需隨時監控,提供必要的協助,讓學習能 夠順利完成,是線上學習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7) 訓練評估:課程評估可分為兩大類:形成性評估和總體性評估。形成性 評估主要是評量學習者、教師、學習環境、傳送工具等是否符合當初所 預期的目標,確實掌控每個相關環節。總結性評量著重在 WBT 整體性的 評估。

(8) 回饋與修正:透過上述的評量之後,需將評估的結果作為下次另一課程 設計的參考,進一步改善、修正,否則將無法真正落實學習成效和達到 企業設定的目標。

圖 2-1 架構概念圖 資料來源:張文龍,2001

訓練實施

(Training implementation)

策略性成本效益評估

(Strategic cost-benefit assessment)

技術支援

(Technology support)

課程設計與課程發展

(Course design and course development)

技術計畫

(Technology plan)

訓練評估

(Training evaluation)

回饋與修正

(Feedback and revision)

訓練需求分析

(Training demand analysis)

(23)

第四節 e-Learning content 的設計要點

e-Learning 有著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特性,造成教學者與學習者之間鮮少 接觸,所以設計之課程必須能激勵與鼓勵學習者去學習。周斯畏(1997)認為 一份合宜的教材,不但能增加學生對專業知識的了解,藉由多媒體技術使抽象 的概念與知識具體化、生動化及生活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果。本 小節將探討影響網路化課程設計的因素和理想化的網路課程設計等相關重點。

數位課程的教師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必須監控課程內容的進度,將課程分 為若干組(如難、中、易等),讓學習者能適量的進行學習。依照不同的組別必 須擬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課程的內容、架構和呈現方式,因為課程內容的好壞 會直接反應在學習者身上。課程分類的方法通常依年齡、性別、職業專長,或 者社會地位等特性。1999 年天下雜誌所做的網路調查中,結果顯示不但性別與 年齡影響網路使用的頻率,職業別與學歷也是重要因素(呂新科、鄭旭成,

2001)。

一個好的數位學習系統並不是功能越多代表學習效果就會越好,必須針對 不同的課程目標來搭配適當的功能。例如昱泉國際的幼兒線上學習網站之遊戲 學堂針對幼兒設計的課程,課程本身不太需要輸入很多文字,也不太需要教師 的指導和回應,透過卡通人物和圖形就可達到互動,同時也避開了一些較複雜 的功能使用。另一個是語言的學習,就某種程度上來說英文是可以不需要教師 而自行學習的,過程中所需要的聽、說、讀、寫,都是可以透過多媒體技術來 達成(數位之牆牆主,2002)。

張曉慧(2000)認為影響網路教學品質有四種因素,分別是學員、教師、

教學平台與服務、教學管理與評量,如圖 2-2 所示:

(1) 學員:考慮學習者端的軟硬體設備、頻寬或使用習慣,如果沒有一定程 度的熟悉,則會影響學習成效。此外,學習者的態度必須從消極、被動 的態度轉為積極、熱情並把蒐集的資料與大家分享和討論。

(2) 教師:不是每種課程都適合採用網路教學,因此事前需要有完整的教學 規劃與教材製作,而且教師要積極參與和觀察學生的線上活動,並融入 學生的生活,拉近彼此的距離。還要有足夠的創新能力,避免抄襲而引 來相關著作權的問題。為了達到即時互動,打字速度也不能太慢。

(3) 教學管理與評量:除了學習情境的設計之外,對於學習者的學習活動,

應紀錄與分析,作為日後改善教學品質的依據。最後,教學績效與評分 系統要兼顧公正與合理原則。

(4) 教學平台與服務:除了上述學生、教師要積極參與之外,教學平台需要 有足夠的頻寬,讓影像、聲音、文字等多媒體資料順利傳送,還要有互 動機制來提供學習者互相討論問題和發問,進而幫他們解決疑問,提高 學習滿意度。

(24)

圖 2-2 影響網路教學品質因素 資料來源:張曉惠,2000

簡慧茹(2003)提出參與課程設計之相關人員,主要包括人力資源部門人 員、資訊技術人員、教學者與供應商。設計的流程方面,主要為分析、設計、

發展、實施與評鑑。在設計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包含講師的素材是否完整、

參與意願與能力、任職部門是否支持、使用者意願、教材轉換困難、專案相關 人員溝通差異等。此外,還需考量學習者的年齡、對電腦的態度、學習行為與 科技能力、學習者與企業之科技資源。成本方面,包含人事,軟硬體與設備。

另外,還可能會有外購課程的成本。

盧宜玲(2001)在其研究裡認為理想化的網路化訓練課程設計是可能存在 的,應具有六項特質:(1)針對不同學習者特質、課程型態來設計課程。(2)

善用多媒體特性、配合教學活動。(3)適度與有效的互動性。(4)高度課程 吸引力與親和力。(5)社群的建立。(6)企業配套制度的設計。

由此可知,e-Learning的課程內容,就如同傳統上課內容一樣,是需要經過 設計的,而內容也必須要生動活潑,能引起學習者的興趣。若只是單純把傳統 課程錄製成影片,內容卻平淡無奇,對於e-Learning所帶來的好處也會大打折 扣,甚至會被淘汰。

l 學員端配備

l 軟硬體配備及設定問題 l ISP 品質

l 學習態度與參與程度 l 學習的方法

學員

l 網路課程設計 l 著作權之保護 l 教學管理及引導 l 教師投入之程度

教師

l 教學平台之穩定度 l 頻寬

l 網路教材設計與製作 l 互動機制

l 學員服務

教學平台與服務

l 學習情境之設計 l 學習活動之紀錄與分析 l 線上能力鑑定之公正與

可信度

教學管理與評量

(25)

第五節 e-Learning content 的分類

雖然e-Learning的課程繁多且有重複,但是對於課程內容的分類卻沒有一定 的標準。郭秋勳(1990)以奧勒崗州之資訊電子工廠為對象,採用自編之「電 子業技術人員參加進修訓練的內涵及方向探討」問卷進行調查,將課程分為專 業理論、技術實習、與非直接相關等三類。在「專業理論」方面,電子業技術 人員所需要進修的訓練課程包括電腦程式語言、光纖通訊科技、通訊科技、軟 體設計和電子製圖等;在「技術實習」方面,有電腦化程序控制實務、微電腦 操作及運用、半導體測試、精密測量儀表實驗等課程;在「非直接相關」方面,

有顧客管理、品質管理、時間管理、壓力解除技巧和產能分析等課程。

而郭秋勳在1992年提出台灣企業所實施之訓練課程種類大致有三:(1)工 作相關訓練(2)基礎學識技能訓練(3)休閒活動課程。王麗卿(1993)透過 中華徵信所發出問卷調查國內企業的教育訓練制度,在「今年度最想上的課程」

方面,問卷上列出產品概念、做事技巧與人力技巧三大類,共31個課程,製造 業圈選最多的前三項為:領導統御、主管管理能力和人際溝通;服務業圈選最 多的三項為:領導統御、人際溝通和業務推銷技巧。由此可看出製造業和服務 業都很注重領導統御和人際溝通,顯示現代員工的價值觀已有很大的改變,在 管理上覺得困難,因此管理者希望尋求有效的領導方法。

朱湘吉(1993)以天下雜誌所刊登的企業排行,找出製造業前70大、服務 業前30大為對象,利用自編的問卷調查企業訓練的實況,結果發現企業最常開 設的課程為一般管理類課程,發展性課程如生活休閒、個人發展則不是訓練的 重點。製造業亦強調生產類與品質管理類課程,服務業除了一般管理類課程之 外,也重視銷售服務方面的課程。歐陽靉靈(1997)提到服務業成敗的關鍵在 於「人」,最常遇到關於人的問題有員工流動率太高、員工士氣低落、員工服 務熱忱不足、員工服務技術不佳、員工人際關係不和諧和中間幹部斷層,針對 這六個問題所進行的訓練可分為兩類,其一是包括士氣、服務熱忱和向心力的

「心理建設課程」;其二是包括服務技術、人際關係和幹部職能方面的「工作 技能類」。

盧宜玲(2001)提出企業教育訓練所提供的訓練可以分為三大類:(1)知 識類:提供基本的、必要的以及最新的知識。(2)技術類:包括日常工作、創 新工作、改善工作的技術。(3)生活類:提供個人生活、群體生活、企業生存 的職場生活態度。而這三大類的能力水準,也正是企業維持生存、克服經營困 難的基本範疇。張欽杰(2003)採取質化研究方法之多重個案研究,選取TFT-LCD 產業已達量產階段的三家企業,來建構生產管理人員之職能要素,結果歸納出 生產管理職能要素,包含兩個職能:(1)核心職能:包含了成果與行動管理群、

人際溝通與服務群、個人效能群、個人認知群等,這類職能是屬於較深層之人 格中心能力。因為難以探索與發展,企業在進行招募時可考慮利用面談技巧、

性向測驗等甄選工具來篩選具有該特質的人員。(2)表面職能:這類職能則包

(26)

含了團隊領導與合作群、專門知識與技術群、培養與指導他人群等。相較於核 心職能其比較容易發展,所以教育訓練、進階管理訓練正可解決生產管理人員 這方面知識、技能的不足。

林正茂(2003)以正隆股份公司紙器事業部為研究對象,採個案研究法的 策略,與各廠銷售主管及人員深度訪談後,列出紙器銷售人員應具備的職能模 式有下列四項:(1)人際職能:包含溝通能力、人際關係、顧客關係。(2)專 業職能:包含產品知識、銷售技能。(3)管理職能:包含規劃能力、工作及時 間管理、問題分析與解決。(4)態度職能:包含成就導向、積極主動、自信心。

表 2-3 e-Learning content 的分類

作 者 分 類

郭秋勳(1990) l 專業理論 l 技術實習 l 非直接相關 郭秋勳(1992) l 工作相關訓練

l 基礎學識技能訓練 l 休閒活動課程 王麗卿(1993) l 產品概念

l 做事技巧 l 人力技巧 歐陽靉靈(1997) l 心理建設課程

l 工作技能類 盧宜玲(2001) l 知識類

l 技術類 l 生活類 張欽杰(2003) l 核心職能

l 表面職能 林正茂(2003) l 人際職能 l 專業職能 l 管理職能 l 態度職能

瀏覽網路上所查到的資訊,關於 e-Learning 課程的分類,在「104 教育資訊 網」方面,分為電腦類、語言類、管理類、航空類、職能培訓課程等;「行政院 勞委會職業訓練局」方面,分為電腦類、語文類、經營管理類、綜合類、文化 藝術類、公務人員類等;「統信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分為管理類課程、專業

(27)

技術類課程、一般課程;「go 2 school 虛擬大學」分為電腦課程系列、Office 系 列課程、經營管理系列課程、語文進修系列課程等。

由文獻(表 2-3)和現今網路上的資訊,可看出在各行各業所需要的課程都 不相同,雖然都沒有一致的分類標準,但是可大致歸納出三纇,首先是基礎類,

對於企業的工作職位所做的訓練;接著是工作相關類,目的是增進工作效率或 者為將來升遷所做的準備;最後是生活類,主要是人際關係方面,跟公司主管、

員工和客戶等如何相處。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調查國內e-Learning課程內容的市場狀況與數位課程 設計之關鍵成功因素,因此本章共分為二小節。第一節,根據文獻歸納出數位 課程分類架構以及德菲法專家問卷架構;第二節,介紹調查法與德菲法的基本 意涵、優缺點等,以及本研究實際執行過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由於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調查國內e-Learning課程內容的市場狀況。根據這些 目的並參考相關文獻之理論後,所歸納出來的三個分類,分別是基礎類(對於 企業的工作職位所做的訓練)、工作相關類(目的是增進工作效率或者為將來 升遷所做的準備)和生活類(主要是人際關係方面,跟公司主管、員工和客戶 等如何相處)。

此外,本研究為探討數位課程設計之關鍵成功因素,結合德菲法問卷,且 根據文獻整理出分析面、設計面、發展面、執行面、評估面和其他面六大構面 來綜合探討,試圖找出一個成功的數位課程設計準則,做為課程設計者在設計 課程時的主要參考依據,架構圖如下(圖3-1)。

圖 3-1 德菲法問卷架構圖 德菲法問卷

分析面 設計面 發展面 執行面 評估面 其他面

數位課程設計之關鍵成功因素

(29)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本研究設計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份是調查國內e-Learning課程內容的市場 狀況。第二部分則是藉由專家意見找出數位課程設計之關鍵成功因素。

一、數位課程內容市場調查

(一)調查法簡介

為了解國內e-Learning課程內容市場,本研究採用調查法來蒐集課程資訊。

調查法又稱「實地調查研究法」(field survey research),它是透過嚴格的抽樣 設計來詢問並記錄受訪者的反應,以探討社會現象諸變數之間的關係。此外,

調查法適合理論較成熟之「驗證性」研究,適合時機包括:(1)研究問題已有 理論基礎;(2)已清楚了解研究假設之相關變數;(3)變數可正確衡量(4)

嚴謹邏輯的推理;(5)目的是將社會現象「規則化」。這種研究法可套用大大 小小的各種群體,它是透過母群體中選取具有代表性樣本與以研究,主旨在發 現社會及心理學諸多變數彼此之間相互影響的關係。調查研究法具有下列幾項 特性(張紹勳,2003):

(1)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最常使用的方法。

(2) 調查法是以樣本或母群體為對象的研究。

(3) 調查法的變數主要為社會心理學變數及心理變數。

(4) 調查研究追求一般性事實,非特殊性個案。

(5) 調查研究須將研究命題內各概念操作化。

本研究根據調查研究法裡的個別訪談和電話訪談部分來蒐集資料。個別訪 談(visiting survey)是指研究者就所研究的主題,按照預定的計劃或程序,主 動與受訪者面對面的實地訪問,以獲取實證資料的手法。其優點包括:(1)較 具彈性,可以獲得較佳的第一手資料。(2)可訪問較為複雜的問題,以深入探 究問題。(3)可觀察到受訪者非語言的行為,並有助於資料的研判。由於受到 受訪者的訪談時間限制,以及期望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最多的資料等之研究考 量下,所以採用半結構式(semi-structured)訪談法,先擬定訪談題目,進行訪 談時再視訪談對象回答的情形,再做深入瞭解的方式來進行研究的相關資料蒐 集。

電話訪談又稱為電話調查法(telephone survey),是屬「半人際性接觸」

(semi-personal)資料收集方法。迄今社會研究學者廣泛採納「電話訪談」之原 因,包括現今社會電話普及率高,方便調查,並且此種調查方式低成本,資料 回收速度快。另外電話訪談比面對面訪談的回收率高,尤其居住在大都會區的 民眾,對於陌生人開門接受他的訪問,是件非常恐怖的事。故綜合上述兩種訪

(30)

談的方式,針對其各優點互相搭配來進行。

(二)研究流程

第一階段:蒐集國內外有關e-Learning課程設計的方法和標準。

包括課程的趨勢、課程內容分類、設計課程時所應考慮的相關因素。

以歸納出可以提供國內內容分類的參考架構。

第二階段:市場調查並整理所蒐集的資料且列出應訪談對象。

蒐集專業雜誌、學術期刊、技術報告、產業報導與分析、相關網站資 料等,以進行初步歸納台灣網路學習課程內容的來源,以建立初步訪 談的對象資料庫(interview pool)。並且在這一個階段中,歸納市場架 構與課程分類。

第三階段:建立訪談的問題。

以第二階段的對象為訪談基礎,設計調查的研究問題,以進行相關問 題的釐清。訪談問題包括課程名稱、課程大綱、目標市場、作者、製 造者、擁有者、聯絡電話、聯絡 Email、課程介紹網頁等。

第四階段:個別訪談。

本研究針對網路搜尋資訊較為不足重要的廠商進行個別訪談,目的是 進一步了解各課程的相關問題,包括網路課程內容的來源、開發廠商 類別、課程內容種類及名稱、目標市場定位等以彌補網路資料之不足。

本研究訪談之廠商包括勝典、旭聯、一宇數位、宏聯、肯心、台灣商 務影音科技公司、華識線上企管顧問、啟弘、智勝、三趨、訊連、前 進國際、工研院產業學院等。

第五階段:整理歸納網路課程內容。

利用網路搜尋及訪談的結果進行整理和歸納。

二、數位課程設計之關鍵成功因素

(一)德菲法介紹

本研究採用德菲法來找出課程設計關鍵因素。德菲法(Delphi method)又 稱為專家判斷法,屬於群體決策方法的一種,多應用於質性研究,針對某一問 題或特定議題,以匿名方式個別調整,結合專家的豐富經驗、知識及意見,透 過數次反覆回饋循環式問答,讓受訪專家有機會實現其他專家的意見,最後結 合所有專家群的看法,將專家間意見差異降至最低,對特定議題達成一致結論

(31)

(Murry &Hammons, 1995)。

德菲法具有下列特性(Linston,1975;Lin,1982;李隆盛 1991):(1)

匿名性(anonymity):德菲法實施的過程中並不讓受訪的專家們有交換意見的 機會,因此可以避免「權威者」的壓力干擾,可自由的表示意見。(2)操控的 回饋性(controlled feedback):受訪專家在每回中均會被告知上一回問卷裡「自 己」和其他受訪專家的統計資料(平均數、中位數等),受訪專家參考這些回 饋資料後,再審慎進一步的評判。(3)意見反芻(iteration):在來回數次之 問卷過程中,專家對各項問題均能反覆地思考及修改其意見,直到受訪專家們 對所有的問題反應均趨向一致為止。(4)群組反應統計(statistical group response):問卷回收後,統計群組意見,以作為專家們意見集中程度的指標(引 述張紹勳,2003)。

儘管德菲法有上述幾項特性,但仍然無可避免的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

(Listone & Turoff,1975)。宋肖瑾(2004)提出了下列幾點:(1)德菲法必 須仰賴專家的直覺知識,研究結果容易受專家本身主觀判斷的干擾。(2)德菲 法的施行過程由施測者統籌主持,因此可能會受到施測者的干擾。(3)德菲法 施測相當耗時,不易控制進度,專家意見難免會出現前後矛盾的地方。(4)德 菲法的最後結論大多較為籠統,無法只是詳細規劃與具體細節,因此僅能做為 訂立策略時的方向指導與參考。

(二)問卷構面和操作型定義

(1)分析面

主要包含課程資源、學習者特質、課程目標。課程資源是指企業在整個網 路教學過程中,要有相關課程設計或維謢人員來規劃、負責,並且評估整體成 本。學習者特質是在設計課程時,需考慮學習者的人格特質並融入課程中,增 進學習者的親和力。課程目標必須要清楚、明確地描述出來,讓學習者知道上 完課能獲得些什麼,還需考慮該課程是否適合成為網路課程,避免強制網路化 而導致整個教學過程的失敗。

(2)設計面

主要針對課程內容部分。課程內容要引起學習者的興趣,考量因素包括用 字要讓學習者易懂、課程範例應以學習者相關的經驗為背景、課程畫面設計應 以學習者熟悉的圖像、聲音為主等。

(3)發展面

主要包含教材製作、使用者介面和課程設備。教材製作是指一個網頁由文 字、圖表、影像和聲音等元素所構成,製作教材時,利用各個元素的特色來讓 教學者的課程內容能完整的呈現出來。在使用者介面部分,課程介面呈現的設

(32)

計對於教學者與學習者在使用上有很大的影響,越具有親和力的介面可以讓教 學者與學習者在操作上更得心應手。課程設備是指在所有課程都設計好時,若 無法將教材順利傳送到學習者手上,整個教學設計過程將功虧一簣,考量因素 包括教材的傳輸、教學平台等。

(4)執行面

主要針對線上課程功能(互動回饋機制)。提供適當的互動機制與服務,讓 學習者隨時有溝通、討論與解決問題的管道,且能全面管理學習者的行為。

(5)評估面

主要針對課程評鑑。評鑑可以提供有關學習結果或學習過程滿意度的資 訊,其結果可以用來診斷學習的因難處及幫助教學規劃,做為改善教學品質的 依據。

(6)其他面

主要包含推動制度和教學者配套制度。推動制度方面,企業提出一些措施 讓學習者提高學習動機或興趣,讓學習者更能樂意於線上課程的學習。教學者 配套制度方面,教學者除了有參與網路課程的意願外,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其 本身的專業能力也是非常重要,對於學習者也需多加關心、注意。

(三)問卷設計

本研究之問卷分為兩大部分,第一個部分在探討「網路學習課程設計的關 鍵成功因素」,分別以六個構面來設計問卷問題,共計62題;第二個部分為「個 人基本資料」,共計5題。本問卷設計依照因素的重要性,分別給予1~10分,越 高分表示該因素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越重要。題目主要來源是參考盧宜玲

(2001)、簡慧茹(2003)、李曉媛(2002)和程秀山、林倍生、簡菁美(2002)

等整合改編而成,各構面的衡量指標如下表3-1所示。

(33)

表 3-1 問卷構面之衡量指標

流程 衡量構面 衡量指標

1.1 課程資源 1.1.1 挑選參與人員時,需考慮相關背景能力。

1.1.2 事前安排好參與人員的責任。

1.1.3 評估軟、硬體設備和設備升級的成本。

1.1.4 評估所需網路傳輸的成本。

1.1.5 評估人事費用的成本。

1.1.6 評估網站維護的成本。

1.1.7 整體而言,課程資源在整個線上課程設計過程的 重要性。

1.2 學習者特質 1.2.1考慮學習者的電腦操作能力。

1.2.2考慮學習者的網路使用習慣。

1.2.3 考慮學習者的年齡。

1.2.4 考慮學習者的性別。

1.2.5 考慮學習者的職業別。

1.2.6 考慮學習者的學歷。

1.2.7 整體而言,學習者特質在整個線上課程設計過程 的重要性。

分析面

1.3 課程目標 1.3.1 課程目標要清楚、明確地制定出來。

1.3.2 課程目標符合學習者的需求。

1.3.3 課程目標符合企業的需求。

1.3.4 課程是否適合網路化(透過網際網路來學習)。

1.3.5整體而言,課程目標在整個線上課程設計過程的 重要性。

(34)

表 3-1 問卷構面之衡量指標(續)

流程 衡量構面 衡量指標

設計面 課程內容 2.1課程內容的用字簡單而清楚。

2.2 課程內容的完整性。

2.3 課程內容的正確性。

2.4 課程內容的最新性(隨時間而改變)。

2.5 課程內容的實用性。

2.6 課程內容依照學習者的程度做調整。

2.7 依課程內容搭配合適的上課方式(例如:同步、非 同步、個人或小組的方式)。

2.8 整體而言,課程內容在整個線上課程設計過程的重 要性。

3.1 教材製作 3.1.1 字體、字型的編排(例如:重要名詞用不同字體 來區別等)。

3.1.2 圖片、文字說明的編排(例如:每個圖片應做說 明或標號等)。

3.1.3 聲音、影片的編排(例如:影片的清晰度等)。

3.1.4 說明文件的編寫(例如:使用教學系統的步驟 等)。

3.1.5 教材製作標準的建立。

3.1.6 整體而言,教材製作在整個線上課程設計過程的 重要性。

3.2 使用者介面 3.2.1 介面簡單易懂。

3.2.2 介面容易操作。

3.2.3 整體而言,使用者介面在整個線上課程設計過程 的重要性。

發展面

3.3 課程設備 3.3.1 提供穩定的教學平台。

3.3.2 提供穩定的頻寬來傳輸教材。

3.3.3 針對課程內容,提供合適的教學媒體。

3.3.4不同系統之間的相容性。

3.3.5課程設備取得的容易程度。

3.3.6 整體而言,課程設備在整個線上課程設計過程的 重要性。

(35)

表 3-1 問卷構面之衡量指標(續)

流程 衡量構面 衡量指標

執行面 線上課程功能 4.1 提供學習者互動的機制。

4.2 提供學習者討論、溝通的管道。

4.3 提供學習者解決問題的管道。

4.4 提供學習者事先測試系統。

4.5 整體而言,線上課程功能在整個線上課程設計過程 的重要性。

評估面 課程評鑑 5.1 評鑑的對象。

5.2 評鑑的方式。

5.3 評鑑的時機。

5.4 評鑑的次數。

5.5 評鑑的項目。

5.6 評鑑的公平性與合理性。

5.7 整體而言,課程評鑑在整個線上課程設計過程的重 要性。

6.1 推動制度 6.1.1 提供激勵因素來促進學習者學習。

6.1.2 企業高階主管的支持。

6.1.3 提供學習環境,專有的時段。

6.1.4 整體而言,推動制度在整個線上課程設計過程的 重要性。

其他

6.2 教學者配套

制度 6.2.1 適時關心學習者的學習狀況。

6.2.2 專業能力的培養。

6.2.3 參與網路課程的意願。

6.2.4 整體而言,教學者配套制度在整個線上課程設計 過程的重要性。

(四)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網路科學園區應用服務中心(LearnBank)經營合作廠商中,針對 做網路學習課程的企業中,挑選14位專家(如表3-2)當作德菲法問卷施測的對 象。專家群必須曾經參與過網路學習課程的設計、實施等活動,透過對其網路 教學之瞭解與認知,以建構網路教學課程之設計指標。

(36)

表 3-2 專家名單

姓 名 單 位 職 稱

喻小姐 中華民國軟體協會 處長

陳小姐 勝典 專案執行部經理

陳小姐 鼎新科技 經理

謝先生 鼎新科技 數位學習組副理

林小姐 前進國際 專員

高小姐 工研院產業學院 訓練專員 蘇小姐 年代數位學習 專員 黃先生 一宇數位 系統工程師 曾先生 博士博數位網 專案副理 呂先生 嘉惠科技 資深專案經理 劉先生 易禧科技 總經理

郭先生 三趨 經理

高小姐 能嘉數位科技 教材企劃師 杜小姐 台灣知識庫 副理

(五)研究流程

第一階段:選取與確定專家名單。

在選取專家人數方面,Murry&Hammons(1995)整理了先前的文獻,

認為採取德菲法的專家人數群不應少於10 人,同時大於30 人的專家 群對研究的貢獻也極有限。因此本研究運用德菲法專家意見調查進行 設計網路學習線上課程之關鍵成功因素,故選取的對象均為有實際參 與經驗網路學習之專家(如表3-2)。

第二階段:問卷設計。

根據之前文獻及專家建議發展出本研究之問卷。

第三階段:問卷發放時間及回收。

(37)

在學術理論上,需要進行四次,但在實際運用上,因考慮參與研究的 專家有其他的工作,可參與討論的時間有限,一般多從事二~三次即停 止(黃東琪,民89)。因此,本研究進行德菲法三次,時程如下:

第一次(問卷請參閱附錄一):2005年3月1日發出14份,到3月31日止 回收14份,有效問卷1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第二次(問卷請參閱附錄二):2005年4月8日發出14份,到4月27日止 回收13份,有效問卷1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2.86﹪。

第三次(問卷請參閱附錄三):2005年5月16日發出13份,到6月6日止 回收13份,有效問卷1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第四階段:問卷發放方式。

全部經由電子郵件送達及回收。

第五階段:整理與分析資料。

經整理第一次問卷後,再行發放第二次問卷及第一次問卷統計結果之 相關參考資料;整理第二次問卷後,再行發放第三次問卷及第二次問 卷統計結果之相關參考資料,本研究經第三次問卷的回收,最後整理 問卷結果並進行結果分析。本研究在統計之意見分析時採用以下統計 方法:

(1) 平均數:用以計算專家們對於問卷中每一題項的意見平均數。

(2) 標準差:用以計算專家們對於問卷中每一題項的離散程度。若 標準差有逐漸縮小的趨勢,代表已達收斂程度。

(3) 四分位差:指在一個次數分配裡,第一四分位數與第三四分位 數差的一半,用以顯示整體專家們的意見一致程度。當四分位 差小於0.5,代表意見達到高度一致性;介於0.5至1.0之間,代表 意見集中,為中度一致性;若四分位差大於1.0,代表未達意見 一致性。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外資進來了,各大品牌加碼投資臺灣;臺商回來了,今年已經超前突破 了 2,500 億元,我昨天也已經向經濟部下達 5,000 億元的新目標。加上

一、學雜費:28 小時* 21 元=588 元 (依本中心工藝文創產業人才培 育訓練、研習課程學雜費收費標準規定,每人每日以 8 小時新臺幣 168 元/每小時新台幣

據 Statista 研究顯示,美國電子菸銷售由 2014 年 15 億美元急速成長 至 2018 年的 36 億美元。由於世界上逾九成的電子菸在中國生產,其中

淨 FDI 流入對塞國而言代表經濟發展持續動能與國際競爭力。2019 年 FDI 淨流 入達歷史新高 36 億歐元,惟 2020 年僅 29 億歐元,約占 GDP 6.2%,倘扣除該年度

根據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WTTC)估計,至 2010 年全球約有 2.5 億的觀光休閒從業人口,並且產業規模將達全球 GDP 的

2021年12月外銷訂單679.0億美元,為歷年單月新高,較上年同月増12.1%,連續22個月正成長,由於供應鏈缺料狀

根據歐洲復興銀行 2021 年末報告顯示,白俄羅斯的國 內生產總值成長於 2021 年上半年達 3.5%之峰值,惟在同年 8 月前放緩至

經查本項產品國內生產廠商有53家,產值約新台幣18.2億元,市占率約80%,員工數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