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建議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73-8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建議

在全球一致追求永續發展的潮流下,各國政府紛紛制訂環境保護法規來規 範與限制危害環境的污染產生。以機械產品來說,其構成之原物料複雜,且製 造過程煩複。如何能在原料採購及零配件生產過程中,達到綠色採購與綠色生 產的目的,使產品符合環保規範又能讓生產者接受。是行政機關在訂定環保法 規所應考慮的方向。

事實上,有形的代價可以算得出來,但無形的環境利益很難臆測。在新產 品設計的過程中。如果從製造設計之初,就考慮不同原料最後將進入不同的循 環,記錄並考慮所使用的原物料的種類及回收的方便性與費棄物的減少,並對 於遵守規定的廠商加以鼓勵或協助廠商建立回收機置,甚至在實質上給與補助 及回饋,都將使機械產品生產廠商在設計新產品時提昇對環境保護的考量。

對於產品逆物流實施者中的產品使用者而言,完善的法令與明確的回收規 章,將使消費者易於接受及遵從,如果個別製造商必須負起收集、分類、回收、

或處理產品用過後的廢棄物,那麼回收處理將會是離散型的管理系統。這種系 統恐怕會降低經濟利益,加上處理方式的整合困難度高,極易導致環境效率不 彰。因此在相關環保法律規章訂定與修改時,應廣納生產者與消費者意見,避 免曲高和寡,而使良法美意成了惡法擾民。

至於已在市場上販售的產品。傳統的設計與商業模式,強迫顧客承擔汙染 的後果,造成「利潤私有化,汙染社會化」。但這是傳統工業革命模式的根本難 題,不見得是企業枉顧道德。因此在產品達到其產品生命周期時,應鼓勵其從 事逆物流的行為。未達到其產品生命周期的產品,應鼓勵生產廠商與消費者達 成共同執行逆物流的默契,並提供誘因給執行逆物流的行為者。同時針對現有 產品在執行逆物流的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問題提出改善方案與改善期程。至於 EPR 回收處理廢棄物所造成的外部成本,則不應附加於產品的售價上。如此一 來,生產者必須設法變更設計,以生產廢棄物較少的商品,以吻合近年來的永 續發展趨勢。

由於我國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機械產品以出口為大宗。由「機械產品 逆物流」工作之推動,制訂適切的政策,鼓勵國內業者及消費者採購環保產品。

完整之機械產品生命週期技術研究與發展有助於提供業界進行綠色產品的開 發、改良以及減廢工作,進而改善環境品質,以達成綠色機械產品設計的目標。

歐美各國對產品生命週期評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正方興未艾,綠色消費與逆物 流管理將在二十一世紀成為一種趨勢,一條必走的道路。面對經濟與環保平衡 發展壓力的我國,實應急起直追,期望透過本研究之進行,為台灣機械工業提 出未來發展方向,以供產、官、學、研參考。並發展本土化的分析技術以利應 用,使來自消費者覺醒與生產者社會責任雙重的環保努力,有效提升我國整體 之環保績效。

參考文獻

丁心逸(2003)。國際環境管理系統標準。中鼎期刊, 321,4-8。

王征、范洪濤(2007 年)。逆向物流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報告。中國會計師網,線 上 檢 索 日 期 : 2 0 0 7 年 1 1 月 2 0 日 , 取 自 http://www.lrn.cn/bookscollection/reports/200703/t20070330_45812.htm 王建彬、袁建中、曾國雄(2006)。台灣機械工業發展策略效果之模糊多評準決策。

中山管理評論,14(1),161-192。

田效文、鍾宜展、蔡志弘(2004)。台灣廠商環境設計能力與企業競爭力關聯性之 分析研究。機械工業,254,231-245。

吳正煒(2003)。台灣產業投資大陸策略佈局研究—以機械業為例 。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高階主管企管研究所,桃園縣。

吳明隆、涂金堂(2007)。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市:五南。

李友錚(2003)。作業管理-創造競爭優勢。台北縣:前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李思漢(2004)。考慮回收機制下再生物料混合比例之最佳生產模式。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台北市。

李堅明、黃宗煌、孫一菱、莊敏芳(2006)。台灣二氧化碳排放脫勾指標之建立與 評估。台灣經濟論衡,4(3),1-24。

汪孟君(2005)。我國機械業之發展與政府角色之探討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 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台中市。

周垂日、梁樑、許傳永(2005)。廢舊電器的逆向物流系統規劃模型研究。預測 FORCASTING26(6),74-77。

林享能(2003)。國際自然保育發展之趨勢。國家政策論壇,4,16-21。

林亭汝、虞孝成、蔡昕翰(2006)。影響企業環保技術創新發展意願之激勵因子與 障礙因子。科學管理月刊,11(2),33-62。

施勵行(2001)。廢電子電器資源回收及產品照顧責任之發展。永續產業發展雙月 刊,7,69-78。

施勵行(2004)。綠色供應鏈中 OEM 的角色與策略思維。永續產業發展雙月刊, 17,10-15。

施勵行、林琨翔(2003)。綠色供應鏈中企業的整合策略。永續產業發展雙月刊, 12,11-18。

洪振凱(1995)。國內綠色產品研發之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商 學研究所,台北市。

洪維謙、林我聰(2006)。逆向物流下供應鏈管理策略對成本之影響。2006 產業 電子化運籌管理學術暨實務研討會,宜蘭縣:佛光大學。

紀宗衡、林明輝(2006)。逆向物流網路設計之小世界基因演算法。2006 台灣商 管與資訊研討會,台北市:台北大學。

胡琬珮(2003)。專業保修業者維修通路個案研究-以捷修網為例。第一屆流通與 全球運籌論文研討會,台中市:台中技術學院。

許紋綺、林淑萍、陳相羽、洪華珮、陳君涵、李婕漪(2005)。逆物流途程最佳化 規劃-以醫療產業之廢棄物回收為例。第三屆管理思維與實務學術研討會,

台北市:銘傳大學。

郭文清(2004)。逆向供應鏈製造策略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大葉大學 事業經營研究所,彰化縣。

郭玲君(2004)。導入逆物流對JIT生產系統可能衝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屏東縣。

郭財吉、張育銘、黃敬書(2006)。拆解回收系統之資料庫建置。行政院國家科學 委 員 會 。 線 上 檢 索 日 期 : 2 0 0 7 年 1 1 月 2 0 日 , 取 自 http://proj.moe aidb.gov.tw/cpnet/download/paper/2006/ A19.pdf 陳中獎、官建維(2002)。大型服務業與製造業對 ISO9000 與 ISO14000 評價之研

究。南華大學管理學刊,3(1),1-28。

陳友余(2005)。逆向物流及其管理策略分析。成都紡織學報,22(4),44-46。

陳建宗(2005)。機械業出口市場競爭力之研究-歐盟、日本、台灣、韓國、中國 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台中縣。

陳欽雨、高宜慶(2005)。綠色生產及消費系統評估架構之發展與分析。人文暨社 會科學期刊,1(1),1-17。

陳德富(2004)。高科技產業之知識為基礎的創新。長榮大學學報,8(2),33-58。

賀力行、林淑萍、蔡明春(2001)。統計學:觀念、理論與方法。台北縣:前程企 業管理有限公司。

黃建中(2004)。生命週期衝擊評估之客觀權重方法。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 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台北市。

黃建隆(2007)。以專利資訊分析臺灣與各國主軸產業發展趨勢。2007 第二屆管 理學術與實務研討會,台中市:僑光技術學院。

黃建隆(2008)。逆物流機制成功因素探討-以機械產品為例。2008 管理策略與經 濟發展學術研討會,新竹市:中華大學。

黃素清(2004)。2004 年美國綠色化學挑戰總統獎。永續產業發展雙月刊,16,

28-31。

黃詩彥(2000)。企業逆物流之探索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東吳大學企業 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郝皓(2002)。跨國公司營銷物流初探。國際商業技術,5,48-50。

楊致行(2004)。歐盟電機電子環保指令對我國產業的衝擊與因應。永續產業發展 雙月刊,16,10-27。

楊錦洲、林文燦、賴張揚、葉子明(2006)。綠色供應商之環境績效評估。中華民 國品質學會第42 屆年會暨第 12 屆全國品質管理研討會,台中縣:國立勤 益技術學院。

劉仁傑(2003)。機械業電子化教戰手冊。經濟部工業局。線上檢索日期:2007

年 1 1 月 2 0 日 , 取 自

http://www.ecos.org.tw/doctemp/00000/ebmfg_67020021230100052.pdf 劉仁傑(2005)。2005 年台灣工具機產業的縱深觀察。機械工業,268,19-26。

劉信宏(2007)。工研院工業生產統計年報,IEK-ITIS 計畫。工業技術研究院。線 上檢索日期:2007 年 11 月 20 日,取自 http://www.itri.org.tw/

廖家新(2003)。台灣地區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認知與購買行為之調查。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廖友菁(2004)。再製造生產環境下之綠色供應鏈管理系統的建置與分析。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私立明新科技大學工程管理研究所,新竹縣。

盧煒竣(2003)。納入費率制資源回收機制之製造商最佳新製與再製決策模式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台北市。

蕭宏利(1998)。成本企畫觀點下優勢商品開發類型之探討-台灣機械業的實證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台中市。

賴衍輔、吳必然(2006)。企業社會責任(CSR)概念的理論與實踐。證券櫃檯,122,

31-42。

賴義方(2003)。綠色供應鏈中綠色供應商之評估-PCB供應商為例。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台南市。

魏凡峰(2001)。逆物流對供應鏈體系成本與時間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科學研究所,台南市。

溫肇東(1999)。企業的環境管理與生態共榮的企業綠化研究。台北市:天下遠見 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蘇義雄(2000)。物流與運籌管理。台北市:華泰文化。

顧洋(1997)。工業減廢、清潔生產與 ISO 14000。環境管理,2,9-14。

鄭欣怡(2005)。歐盟指令WEEE/RoHS下對企業綠色管理決策之影響。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台北市。

Alberto, C. (2000). How does knowledge management influence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4(2), 87-98.

Anbumozhi, V., & Kanda, Y. (2005). Greening the production and supply chains in asia: Is there a role for voluntary initiatives. In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 Retrived November 20, 2007, from

http://enviroscope.iges.or.jp/modules/envirolib/upload/203/attach/BSS-05-005.

pdf

Autry, C. W. (2005). Formalization of reverse logistics programs:A strategy for managing liberalized returns.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34, 749-757.

Bacallan, J. J. (2000). Greening the supply chain. Business and Environment, 6(5), 11-12.

Beamon, B. M. (1998). Supply chain design and analysis: Models and metho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55(3), 281-294.

Beamon, B. M. (1999). Designing the green supply chain.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12(4), 332-342.

Bowersox, D. J., & Closs, D. J. (1996). Logistical management: The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process. London: McGraw Hill.

Bowersox, D. J., & Closs, D. J. (1998). Logistical management: The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process. NY: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Carter, C. R., & Ellram, L. M. (1998). Reverse logistic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framework for future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9(1), 85-102.

Chang, P. C., Wang, C. P., & Benjamin Yuan, J. C. (2002). Forecast of development trend in Taiwan’s machinery industry.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69, 781-800.

Chopra, S. & Meindl, P. (2004).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trategy, planning, and

operation. NJ: Prentice Hall.

Coddington, W. (1993). Environmental marketing’s new relationship with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otal Quality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 297-302.

Daugherty, P. J., Autry, C. W., & Ellinger, A. E. (2001). Reverse logistic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 commitment and program performance.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22(1), 107-123.

Fet, A. M., & Michelsen, O. (2002). Industrial ecology study and research program at 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lean Technologies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5, 95-100.

Fiksel, J. (1993). Quality metrics in design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otal Quality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4, 188-192.

Fleischmann, M. J., Bloemhof-Ruwaard, M., Dekker, R., Vander Laan, E., Nunen, J.

V., & Wassenhove, L. V. (1997). Quantitative models for reverse logistics: A review.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ch, 103(1), 1-17.

Giuntini, R., & Andel, T. (1995). Master the six Rs of reverse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 36(3), 93-97.

Hall, J. (2000). Environmental supply chain dynamic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8, 455-471.

Handfield, R., & Nichols, E. (1999). Introduction 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NJ:

Prentice Hall.

Johnson, J. C., & Wood, D. F. (1996). Contemporary Logistics. NJ: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Kent, J. L., & Flint, D. J., (1997). Perspectives on the evolution of logistics thought.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8(2), 15-29.

Khoo, H. H., Spedding, T. A., & Taplin, D. M. R. (2001). Creating a green supply chain. Greener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Issue, 35, 71-88.

Klassen, R. D. & McLaughlin, C. P. (1996).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n firm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cience, 42(8), 1199-1214.

McDaniel, J. S., & Fiksel, J., (2000). The lean and green supply chain: A practical guide for materials manager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rs to reduce costs and improv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Washington, DC: U.S. Envin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Office of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Toxics. (20460 EPA 742-R-00-001)

McDonough, W., & Braungart, M. (2002). Cradle to cradle: Remaking the way we make things. USA:

Farrar Straus & Giroux.

Rao, P., & Holt, D. (2005). Do green supply chains lead to competitivenes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 25(9-10), 898-916.

Rao, P. (2002). Greening the supply chain: A new initiative in South East As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 22(6), 632-655.

Rogers, D. S., & Tibben-Lembke, R. (2001). An examination of reverse logistics practices.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22(2), 129-148.

Sarkis, J., & Abdul, R. (1995). Greening the manufacturing function. Business Horizons, 38(5), 17-27.

Simpson, D. (2004, July). Greening beyond the firm: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supply relationship.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stain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New Zealand, Auckland.

Simpson, D., Power, D., & Samson, D. (2007). Greening the automotive supply chain: A relationship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 27(1), 28-48.

Stock, J. R. (1992). Reverse logistics. IL: Oak Book.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73-8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