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採準實驗研究法進行國小學生英語聽說學習成效探究,從文 獻探討相關理論,以設計學習成就測驗及學習動機量表蒐集量化資料;輔以 半開放式學生問卷、教室觀察、教師日誌及小組檢討表等質性資料進行分析 歸納。本章分別就研究架構與設計、研究程序、研究對象、研究假設、研究 工具、資料處理與統計分別說明。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與設計 研究架構 與設計 與設計 與設計

本研究從台中縣○○國小六年級中挑選兩個班級為研究對象,區分為實 驗組及控制組。其中實驗組採用「數位化教材融入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

控制組則採一般英語教學方式,在學校排定的正式課程時段進行持續六週共 十二節的英語教學課程。在實驗處理前,實驗組及控制組學生均接受「英語 聽力理解能力」、「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及「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測,以 確定兩組學生在「英語聽力理解能力」、「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及「英語學 習動機」上並無顯著差異。實驗進行期間,在每一節學習活動結束後進行英 語口語學習檢核表,每二節進行一次聽力小考,以瞭解小組合作學習需修正 之處。在實驗處理後,兩組學生接受「英語聽力理解能力」、「英語口語表 達能力」及「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後測,以比較在「英語聽力理解能力」、

「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及「英語學習動機」上是否有顯著差異。本研究架構 如圖 3-1-1 所示:

圖 3-1-1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圖

「英語聽力理解能力」後測

「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後測

「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後測

【共變項】

「英語聽力理解能力」前測

「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前測

「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測

【控制變項】

學生特質、授課教師 授課教材、教學時間

台中縣○○國小六年級學生依據六上 英語成績總平均相近隨機取樣兩班

根據研究架構圖,將本研究相關變項分述如下:

一 一 一

一、 、 、 、控制變項 控制變項 控制變項 控制變項

(一)學生能力:本研究之研究對象是依據研究者親自授課,且前一學 期英語成績總平均相近的原則,從六年級三個班級中選定二個班進行實驗教 學,並在實驗處理前接受「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測,以獨立樣本 t 檢定確 認兩組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並無差異。

(二)授課教師:為控制教學實驗的進行,控制組與實驗組皆由研究者 擔任教學者。為避免教學策略混淆,教師在實驗前已進行過試教,並有完整 的教學教案,讓教師控制變項影響降至最小。

(三)授課教材:使用佳音版九年一貫課程國民小學英語第八冊

(Book8),每週單元之學習目標均力求相同。

(四)教學時間:實驗組與控制組每週均上課二次,每次四十分鐘,共 計十二節課,兩組的教學時間皆相同。

二 二 二

二、 、 、 、共變項 共變項 共變項 共變項

本研究共變項為「英語聽力理解能力」、「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及「英 語學習動機量表」前測所得到的分數。

三 三 三

三、 、 、 、自變項 自變項 自變項 自變項

本研究之自變項為不同的教學策略,實驗組接受數位化教材融入合作學 習英語教學,控制組則採用一般英語教學方式。

四 四 四

四、 、 、 、依變項 依變項 依變項 依變項

英語聽說學習成就:係指受試者在「英語聽力理解能力」、「英語口語 表達能力」及「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後測所得到的分數。

本研究以量化研究為主,研究設計採準實驗研究中「不等的前測—後測

控制組設計」(nonequivalent pretest-posttest control group design),

並輔以質性資料的蒐集,探討數位化教材融入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對學生學 習英語成效的影響。研究對象以班級為單位,分為實驗組及控制組。實驗設 計如表 3-3-1 所示:

表3-3-1 實驗設計模式

組別 前測 實驗處理 後測

實驗組 O1 X O3

控制組 O2 O4

本研究實驗流程進行方式,先選取兩班學生,分派為實驗組與控制組;

並對兩組學生施以相同前測(O1、O2);前測結束後,實驗組以數位化教材融 入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進行英語學習;控制組的教學方法是使用一般的英語 教學。待實驗處理完後,再以與前測難易度相近的試卷對兩組同學施以後測 (O3、O4)。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 研究 研究程序 研究 程序 程序 程序

本研究經與指導教授多次討論後確定研究主題,實施流程如圖 3-2-1 所 示,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包括準備階段、實驗處理階段、完成階段。以下依 實施之先後順序說明:

一 一 一

一、 、 、 、預 預 預 預備階段 備階段 備階段 備階段

(一)確定研究方向與主題:研究者以實際英語教學的經驗為出發點,

並與指導教授討論,進而擬定研究方向,確定研究主題與方法。

(二)文獻探討:研究者在研究初期,從國內外期刊、博碩士論文、相 關雜誌、書籍廣泛閱讀與研究主題相關資料,包含國小英語教學、資訊科技

融入教學、合作學習及學習動機等,並持續整理相關文獻,著手撰寫研究計 畫。

(三)選定研究對象:研究者經文獻探討,歸納學習者的學習特性、先 備知識與學習背景相關資料,配合實際教學條件,從任教學校國小六年級三 班中隨機選定二個班級為研究對象。

(四)教學活動設計:以學習者現行的課程架構,選定單元主題,並且 蒐集相關教材資料進行教材的數位化及合作學習教學活動準備。

(五)發展研究工具:本研究之研究工具包括數位化教材融入合作學習 教學策略、英語聽力理解能力測驗、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測驗、英語學習動機 量表及實驗組學生問卷,研究工具編製完成後請英語領域專家及資深教師檢 視修正。

二 二 二

二、 、 、 、實驗處理階段 實驗處理階段 實驗處理階段 實驗處理階段

(一)前測:在教學實驗前,分別對兩組學生進行「英語聽力理解能力」、

「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及「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測,以確定兩組學生在「英 語聽說能力」及「英語學習動機」上並無顯著差異。

(二)實驗處理:實驗組學生接受以合作學習理論為基礎之數位化教材 融入合作學習英語教學策略,控制組則採用一般英語教學方式。

(三)後測:實驗教學後,分別對兩組學生進行「英語聽力理解能力」、

「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及「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後測,以比較在「英語聽力 理解能力」、「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及「英語學習動機」上是否有顯著差異。

(四)學生問卷:本研究除了分析學生在實驗前後的英語學習成就與動 機表現之外,為更加了解學生在接受數位化教材融入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後 對英語學習態度之轉變歷程及對此學習活動之看法,在實驗結束後,請實驗 組學生填寫「運用數位化教材學習英語」與「合作學習」兩份問卷,以更深

入瞭解對學生的影響。

三 三 三

三、 、 、 、資料處理及撰寫論文 資料處理及撰寫論文 資料處理及撰寫論文 資料處理及撰寫論文階段 階段 階段 階段

針對所蒐集到的測驗數據採用 SPSS 進行統計與資料分析的工作,輔以教 室觀察、教師日誌等質性資料,根據歸納結果撰寫研究報告。研究者對所呈 現的結果加以解釋,並與先前的國內外文獻進行比較分析,探討其發現,進 而提出研究結果與建議。

圖 3-2-1 研究流程圖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台中縣某國小學生為研究對象,在考量學習者的學習特性、先 備知識與學習背景相關資料,配合實際教學條件下,選擇六年級學生為研究 對象,探討不同英語教學策略對其英語聽說學習成就與英語學習動機的影 響。本節分別以預試樣本及正式樣本說明研究過程中所採用的研究對象。

一 一 一

一、 、 、 、預試樣本 預試樣本 預試樣本 預試樣本

本研究之預試樣本以同學校之六年級學生 1 班,共 24 人為預試對象(如 表 3-2-2),以預試樣本來檢驗研究者自編「英語聽力理解測驗」、「英語 口語表達測驗」前後測試題之難易度、鑑別度及信度,於試題編製完成後,

前後利用共四節英語課時間進行預試,以進行測驗題目的分析與修正。

二 二 二

二、 、 、 、正式樣本 正式樣本 正式樣本 正式樣本

本研究採用準實驗研究設計,選取兩班六年級上學期英語課成績平均相 近班級為實驗正式樣本。參與實驗的兩個班級自五年級以來即由研究者擔任 英語課授課教師,在學習方法及英語環境的刺激均相同,惟實驗組學生將接 受的是不同以往的教學方法,研究者從第二章第二節合作學習的省思發現,

若具備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技巧,將使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不因合作技巧之不 足而影響表現。因此在實驗進行之前,研究者先給予實驗組學生二週的時間 練習合作技巧的機會,以具備合作學習的基礎。

表3-3-2 施測樣本人數分配表

性別\組別 預試樣本 實驗組 控制組

男生 13 14 14

女生 11 10 9

合計 24 24 2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