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研究方法

Fang and Miller (2008)、方文碩等人 (2011) 指出對於經濟波動與經濟成長關係議 題之研究,應考慮到 GDP 成長率波動的結構改變,其隱含變異數過程為非定性 ( non-stationary),若忽略此一事實將造成虛假的變異數波動持續性估計,進而扭 曲經濟成長波動與成長間關係的估計。因此,本文會利用 Inclán and Tiao (1994) 建議之疊代累積平方加總 ( iterated cumulative sums of squares, ICSS ) 運算法來 檢測 GDP 成長波動的結構性改變點,並進一步將此結構改變因素納入之後的迴 歸模型估計中。

過去實證研究多使用 GARCH 模型或是最小平方法來處理經濟成長與波動 問題。GARCH 模型的設定隱含資料為平滑序列,然而本文欲考慮的經濟成長波 動結構改變,基本上即隱含波動過程不是平滑序列;且總體經濟變數資料屬於低 頻率資料,樣本數小,若使用需要較大樣本數的 GARCH 模型將不易收斂。此外,

GARCH 模型和最小平方法皆屬於條件平均數方法,無法完全代表整個條件分配 的行為。為了避面前述方法的限制,本文採用分量迴歸法,其能夠估算在不同分 量位置時解釋變數對被解釋變數的影響,使我們得以掌握整個條件分配。因此採 用分量迴歸不僅可以呈現經濟波動對經濟成長的影響,也可以描述經濟波動與各 種不同經濟成長率之間的關係。

2.1 經濟成長率波動度之衡量

經濟波動對於經濟成長的影響為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因此經濟波動是我們重要 的使用變數。對於波動性的定義與衡量方法,文獻上種類很多,本文採 Chowdhury (1993) 所使用之波動性估計模型建構移動 (moving) 樣本標準差來捕捉隨時而 異的波動性,以此衡量經濟成長率之波動。作者於文中指出對於匯率不確定性的 衡量並沒有一個特定方法,而實證文獻通常使用匯率波動性來當作不確定性的代 理變數;作者使用了不同的移動平均階數來計算移動樣本標準差,但發現其並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影響結果的穩健性;此外,Pozo (1992) 分別利用移動樣本標準差及 GARCH 模 型來衡量匯率波動,但發現其估計結果並不敏感於特定的衡量匯率波動方法。因 此採用移動樣本標準差來捕捉經濟波動更能體現波動隨時間的變化,且較不易受 到總體經濟變數資料樣本數小的限制。

2.2 ICSS 運算法於波動變異 (結構性改變) 時點之檢測

Inclán and Tiao (1994) 提出 ICSS 運算法,用來檢測時間序列資料中的多重結構 性改變點。此方法假設時間數列期初變異數呈一穩定狀態,直到變異數突然發生 改變,並持續一個新的常數一段時間,直至下一個未知的改變發生。此過程隨時 間不斷重複,則時間數列就可能存在多個結構改變點。

根據上述,令 為一服從平均數為零、變異數為 之常態分配的獨立 數列, 。每一區間之變異數為 , ,其中 為 T 個觀 察值中所檢測到變異數發生結構改變的總數。 ... 為改變 點的區間集合,其變異數分別為:

(1) 為估計變異數結構改變點個數及其每一區間改變點的位置,令 , ,為獨立數列 的累積平方加總。為了檢測變異數是否發生顯著 變化,建構統計量 如下:

且 (2) 為中心化累積平方加總,若樣本期間內變異數沒有發生變動,則 值

會在零附近波動;而若該數列變異數有發生一或多個結構改變時, 值將由零

增加或減少。在同質變異數 (homogeneous variance) 的虛無假設及已知機率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根據 的分配可導出上下臨界值,用於檢測變異數是否有顯著改變。當 絕 對值的最大值大於臨界值時,即拒絕虛無假設。在此令 為達到 時的 k 值,當 的值超過先前所決定界線時,則 即代表所估計之結

構改變點的位置,其中 為標準化 分配的因子。

若要尋找的是多個結構改變點時,Inclán and Tiao (1994) 建議必須對時間序 列切割出許多區段,利用 函數,有系統地在該序列的不同區段中找出所有可 能的結構改變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3 分量迴歸

Koenker and Bassett(1978)提出分量迴歸 (quantile regression),其模型的概念是 為了描述解釋變數在被解釋變數不同分量上的影響能力。傳統的最小平方法是建 立於被解釋變數的條件平均數上,所捕捉的是解釋變數對被解釋變數的「平均」

邊際效果,分量迴歸估計式則是解釋變數對被解釋變數的某個「特定分位數」之 下的邊際效果。相較於最小平方法所估出的迴歸係數僅代表「平均」的概念,無 法完整描述不同分量上的係數值,分量迴歸能提供許多不同分位數的估計結果,

給定任意一個分位值,即可透過極小化誤差絕對值(Least Absolute Deviation;

LAD) 的加權和求得一組相對應的估計參數,因此可以更清楚闡釋被解釋變數的 整個分配。此外,最小平方法模型因為本身的設定,容易受到尾端離群值影響;

分量迴歸則是利用極小化誤差絕對值的加權和求得參數估計值,所得估計值不易 受到樣本離群值的影響。

根據 Koenker and Bassett (1978) 典型分量迴歸可表示為:

(3)

其中, 代表分量,其範圍介於 0、1 之間, 代表在第 分量下之參數, 代 表對應誤差項。

在線性模型的架構下,給定權重 (0< <1),以加權的平均絕對誤差估計出第 個分量迴歸的目標函數為:

(4)

其中, 是被解釋變數, 是解釋變數向量,T 是樣本個數。若 等於 0.5,正 負誤差權數相等,式(4)與最小絕對誤差法的目標函數相似,估計出的迴歸模型 即為中位數迴歸;而若 小(大)於 0.5,目標函數正誤差的權數將較小(大),而負 誤差的權數將較大(小),故此分量乃位於分配的左方(右方)。使式(4)極小化的一 階條件如式(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其中 為事件 A 的指示函數 (indicator function),其最適解就是 條件分配中 第 個分量迴歸的函數。

分量迴歸係數估計式 是母體參數 的一致性估計式,經過標準化後趨 近於常態分配:

(6) 其中, E( E( 為誤差項 e( 的條件機率密度函數。

以上就是Koenker and Bassett(1978) 提出的分量迴歸模型,代表一種穩健 迴歸 (robust regression),以LAD的方法來估計出未知參數 ,只要對不同的樣 本點給予不同的權重,就可以估計出分量迴歸式。

台灣過去利用分量迴歸模型來研究經濟成長的碩士論文中,已探討過許多不 同的變數對經濟成長的影響,如林彥廷 (2013) 股票市場與經濟成長領先落後關 係之研究,鐘姿菁 (2011) 台灣匯率與台灣經濟成長的關係,賴慧珊 (2011) 公 共投資與經濟成長,蕭宇翔 (2011) 民主與經濟成長的關係,王怡仁 (2009) 原 油價格與美國經濟成長,陳宜君 (2009) 資訊科技對經濟成長貢獻,莊智安 (2007) 公司現金持有與經濟成長,謝君惠 (2006) 中小企業與經濟成長的關係。本文與 上述研究不同之處在於,使用到經濟成長波動變數,且納入產出波動結構改變因 素,對理論與實證結果正、負不定的現象提供另一個見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