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資料說明與基本統計量

亞洲經濟體通常以較高的經濟成長速度為人所知,但經濟成長相對較不穩定。事 實上,亞洲國家在經歷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金融體質逐漸改善,經濟波 動與過去相比已變得較為穩定,許多新興亞洲國家更經常保持著相當高的經濟成 長率。因此,本文採用 10 個亞洲主要經濟體的季資料,探討經濟成長與波動間 的關係。1實證分析中的經濟成長變數 是將經季節調整後的實質 GDP 取自然 對數後,與去年同期相減而得;經濟波動變數( 是用經季節調整後的實質 GDP 計算而得之移動樣本標準差來衡量,公式如下:

(7)

(8)

其中, 為經季節調整之實質 GDP,m 為移動平均階數,本文取 m 進行計算。

資料來源為 Datastream。因各國可取得的資料期間長度不一,將依各國可取得最 完整資料長度來做實證分析,並且為了建構經濟波動變數,將損失每個樣本的前 4 季資料。 (資料期間詳見表 1)

各國的基本統計量及 ADF 單根 (unit root) 檢定結果綜合於表 2。實質 GDP 成長率的分配多有左偏現象 (除了中國與香港以外),且峰態檢定顯示每個成長 率序列都有超額峰態,幾個新興國家的峰態係數又較高所得國家來的大。

Jarque-Bera 檢定發現各國成長率皆未符合常態分配之假設。ADF 單根檢定顯示 各國的實質 GDP 成長率均能在 1%顯著水準下拒絕單根假設呈現定態序列。

圖 1 繪出各國 GDP 成長率與 GDP 成長波動趨勢對應圖,可以看到大多數國 家在早期年代出現較高的 GDP 成長率,GDP 成長波動也較大,隨著時間經過成 長率呈現下降趨勢,波動也變得較為緩和 (除了新加坡有波動上升傾向,以及泰 國、馬來西亞波動變化上較不明顯)。若從特定的時間點來觀察兩者互動的方向,

1由於許多亞洲國家可取得的總體經濟資料期間過短,因此本文沒有納入討論,並選擇資料期間

較長的十個主要亞洲經濟體作為研究對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和 2008 年金融海嘯時期,各國幾乎皆可明顯觀察到 GDP 成長率和波動出現反方向關係,即 GDP 成長率劇烈下跌且波動上升。然而,在 此兩特殊時期之外,各國在兩者關係的變動方向則不那麼明確,在某些時期出現 成長率和波動率同上或同下的狀況,某些時期則出現反方向的變動。因此,就目 前僅從圖形觀察來看,仍不足以判斷出 GDP 成長率與其波動的關係為何,也促 使我們接下來使用分量迴歸,透過統計量的建立來判別他們之間的變動方向到底 是正方向或是負方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香港 日本

新加坡 南韓

台灣

圖 1 各國 GDP 成長率與 GDP 成長率波動對應圖 (註:虛線為 GDP 成長率,實線為 GDP 成長率波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中國 印尼

馬來西亞 菲律賓

泰國

圖 1 各國 GDP 成長率與 GDP 成長率波動對應圖 (續) (註:虛線為 GDP 成長率,實線為 GDP 成長率波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