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 QGIS 與 ArcGIS 為工具,進行不同時期的地圖與影像蒐集、判讀 與數化,並應用疊圖分析方式,建置二十世紀以來西北海岸之地形空間分布與變 化(圖 1-8)。

圖 1-8 研究流程

二、資料蒐集與處理

(一)圖像資料蒐集

本研究彙整 1904 年臺灣堡圖、1921-1928 年臺灣地形圖、1947-1952 年美軍 航空照片、1978 年第一版像片基本圖、1989-1990 年海岸像片基本圖、1994 年第 三版像片基本圖、2009 年正射影像、2013 年福爾摩沙衛星二號以及國土利用調 查等二十世紀來各式圖像資料(表 1-3),以瞭解西北海岸百年來的地形與土地覆 蓋的變化情形。

18

其中,經由網路地圖服務(Web Mapping Service, WMS)以及網路地圖圖磚 服務(Web Map Tile Service, WMTS),可於 QGIS 平台中加入圖資,如中央研究 院建置的日治地圖(包含臺灣堡圖與臺灣地形圖)與福爾摩沙衛星二號影像,以 及國土測繪中心發佈之正射影像,利用開啟即時 CRS(Coordinate Reference System,座標參考系統)轉換,將各種不同的座標系統圖層作即時換算套疊。

表 1-3 研究使用的圖資清單

1947~1952 年由美國空軍所拍攝的航空照片為本研究區內最早可得的影像,

可提供最真實的地表資訊。該圖資為向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地理資訊專題中 心申請,尚未經定位校正。本研究以 ArcGIS 的 Georeferencing 功能進行定位,

以農林航測所 2001 年出版的正射影像為底圖,於兩張影像上選擇相同且變動不

19

大的道路、農田交會處為控制點,每張照片至少需要 20 個控制點,盡量平均分 布,RMS(Root Mean Square)誤差值經校正(Spline)後須於 0.00001 以內,且 地形地物妥善對應。 經緯度,再匯入ArcGIS,與影像tiff檔以Georeferencing功能進行定位,RMS(Root Mean Square)誤差值經校正(Projective Transformation)後須於0.00001以內。定 位完成後匯出為JPG檔,將其以「LanTrans」工具轉換為lan檔,以「LanFill補圖 體鏡(型號為 Sokkia MS-27)進行立體像對判釋,於航空照片上描繪後再以 QGIS 進行數化。像片基本圖上有標示等高線、河流、土地覆蓋與土地利用,套色版上 另有標示水涯線,可據此判釋並進行數化。美軍老航照、像片基本圖上之海岸地 形特徵與判釋原則另於第二章航空照片可擷取之海岸地形訊息中一併討論。

20

表 1-4 臺灣地形圖上的海岸地形特徵與本研究之判釋原則

地形特徵 判釋原則 圖示

滿潮界 依據圖例於實線描繪。

干潮界 依據圖例於虛線描繪。

海灘 本研究之海灘包含圖例中沙 濱與隱顯沙濱,依據圖例描繪 於沙濱範圍,即滿潮界向內陸 至圖例消失處;隱顯沙濱則描 繪於滿潮界與干潮界之間。

沙濱:

隱顯沙濱:

沙濱

隱顯沙濱

21

沙洲 依據圖例範圍,沿滿潮界描 繪。

濕地 依據圖例範圍描繪。

沙丘 沙丘於圖例中之名稱為沙 阜,為沙濱與等高線結合,依 循海濱第一條等高線描繪,若 內緣有人為開墾(畑地、水 田、聚落等),則沿人為開墾 或地類之邊界。部分沙丘位於 內陸,則依呈封閉曲線之第一 條等高線描繪。

22

泥地 依據圖例範圍描繪,包含泥地 與隱顯泥地,泥地外緣為滿潮 界,隱顯泥地外緣為干潮界。

泥地:

隱顯泥地:

河道 依據圖例描繪出主要流路。

四、現地檢核

完成室內圖像資料判釋與數化後,為確認近期海岸地形單元判釋正確與否,

並瞭解海岸地形現況與目前的土地覆蓋,如較高強度的土地利用或海濱地帶的人 工結構物等,輔以野外檢核工作。

2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