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三節 研究時程

本研究依前述之方法進行,透過課室觀察、文件分析、省思札記等來了解職 前補救教學教師進入補救教學現場的專業成長歷程,其時程可分成研究準備、蒐 集歷程性資料、問卷調查、資料分析及提出研究結果等五階段(圖3-4)。

  圖3-4 研究時程和流程圖

一、研究準備階段:

研究者確定研究主題後,隨即蒐集補救教學、教師專業成長及教學效能之相 關文獻,於閱讀後整理歸納。參考蒐集之資料後,編擬研究目的。

二、蒐集歷程性資料階段

研究者於2006 年 9 月中開始進入研究場域,並於徵得研究對象的同意後,在 2006 年 9 月 22 日起正式進入課室觀察,並記錄每周的教學督導內容,藉以發現教 學者的教學困難,以及協助教學成長的過程。

三、問卷調查階段

以補救教學的特質為前提來編擬問卷,希望透過「補教教學教師專業成長」

問卷來蒐集到教學者的自我效能感受,以增加資料內容與意義解釋之確實性。

四、資料分析階段

開始針對研究中所蒐集的資料進行整理的歸類,撰寫研究結果和提出報告。

五、提出研究結果階段

依據質性資料結果和量化數據提出解釋及討論,並提出相關建議,完成研究 報告。

第四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方法

本研究將所蒐集到的文本資料和問卷調查結果,進行質性與量化資料的分析。

分別說明如下:

一、質的分析與處理

本研究的質性資料包括課室觀察、督導記錄以及文件資料等,這些質性資料 主要是為了瞭解大學生執行課輔的成長歷程和困難情況。

本研究將各項描述性資料內容予以編碼類別,皆以代號方式處理,如表3-3 所示:

表3-3 質性資料代號表 資料類別 代號 說明 課室觀察記錄 O(Observation) (a/bc)

a:代表資料日期 b:代表資料的類別

c:代表資料的來源(大學生在研究中之編號) 例:(20061023/O1.A5)表示:2006 年 10 月 23 日,教學觀察者1 在 A 校觀察編號 5 的大學生 教學的課室觀察紀錄。

教學設計 B(Blueprint) 省思札記 J(Journal) 結案報告 P(Paper) 教學錄影 V(Vedio) 督導紀錄 D(Discussion) 其他 R(remainder)

在質性資料的處理上,運用文本分析的技術,以解析各類文本資料的核心概 念(core concept),並依研究者預設的補救教學檢視架構與研究問題,對資料進行 分類,在不斷的解讀資料的過程中,將資料簡化與轉化成有意義的類型,繼而以 主題(theme)的方式呈現研究發現。

二、量的分析與處理

(一)補救教學教師專業成長問卷:為瞭解職前補教教學教師在不同教學階 段的自我教學效能感變化,本研究以次數分配和百分比,呈現補救教師在教學前、

後期的評分情形,並以平均值檢驗前期和後期的差異。

(二)督導教師評分與評分一致性考驗:本研究各實驗學校均有三位教學督 導對補救教師進行教學效能評定,統計分析採用肯德爾和諧係數進行評分者一致 性的考驗。三所學校督導教師評分的一致性,在教學前期和後期(前期/後期)

分別是A校(.86/.79)、B校(.97/.85)、C校(1/1),並進一步以次數分配和 百分比,分析補救教學教師在教學前期和後期的等級變化。

三、多元資料的三角校正

本研究的資料為多來源資料,包括參與觀察資料、文本資料和問卷調查資料。

從圖3-5 可知,本研究對象是以職前教師為主軸,但每個研究方法的主述對象略有 差異,三種方法恰能做為不同資料的三角校正,可提高資料的豐富度與信賴度。

圖3-5 多元資料的三角校正

參與觀察

文本分析

提高資料 的可信度

問卷調查 Ô教學督導和專家教授 

1.課室教學行為觀察 

2.對教學者進行教學效能評比  3.教學督導與職前教師的討論 

Ô職前教師 

1.教學札記和結案報告  2.教學者教學計畫  Ô教學督導和專家教授  1.個別督導與團體督導紀錄 

Ô職前教師 

執行補救教學的前、後期之 自我效能評估 

第四章 研究結果

本研究以職前教師為對象,探討大學生從事補救教學工作會遭遇到哪些困難、

成長歷程,以及教學前後的教學效能差異。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是歸納職前補 救教學教師所遭遇到的困難類型。第二節是敘述職前補救教學教師的改變情形,

包括規劃、教學、管理和專業發展能力的成長歷程。第三節是比較職前補救教學 教師的教學效能差異。 

 

第一節 職前補救教學教師所遭遇的困難類型

本節旨在分析職前補救教師在不同的階段遭遇的困難。本研究的補救教學介 入時間約十五週,用時間來區分為三個時期:教學初期(95 年 9 月 22 日‐10 月 27 日)、教學中期(95 年 10 月 30 日‐12 月 1 日)和教學後期(95 年 12 月 4 日‐96 年 1 月 5 日),以下將透過多元資料來檢視職前教師在這三個時期,執行補救教學中 所遭遇到的困難類型。 

 

一、教學初期(95 年 9 月 22 日-10 月 27 日) 

大學生在補救教學初期遇到的困難類型主要有四項,依序分別是:(一)無法 掌握個案的現況擬定適切的教學目標、(二)管理學生成了最大的挑戰、(三)教 學設計缺乏適切性與彈性、(四)教學時間的掌握與運用欠佳。以下分項敘述之。

(一)無法掌握個案的現況擬定適切的教學目標

本研究的補救教學方案採小組教學,並於補救教學前實施前測,以幫助大學 生能掌握學生的起點能力,以及診斷學生的學習困難處。同時也進一步期望他們 能根據學童的起點能力,為個案設定適當的學習目標與決定適合的補救教材。但 從大學生在補救教學初期擬定的教學計畫可看出,多數的大學生尚無法根據個案 的前測成績,分析其起點能力和優、弱勢能力,並將其轉化為學習目標。大學生 最常見的作法是直接條列學習目標,可惜的是,並不清楚這樣的目標,和前測成 績之間的關連,茲以一份教學計畫的教學目標為例:

一、注音方面:

1.學生能夠認讀出正確的注音符號、

2.學生能夠聽寫出正確的注音符號、

3.學生能夠書寫正確的注音符號……

二、國字方面:

1.學生能夠正確唸出國字的注音、

2.學生能夠正確寫出國字的注音……(B.A13)

本研究發現,27 位大學生中,有 21 位初期有這樣的困難。他們在設定個案的 學習目標時,較少參照前測的結果來敘寫,造成學童的起點能力程度和目標之間 缺乏契合度。僅有6 位大學生,在教學計畫中先分析個案在前測的各項成績,並 搭配實際教學的結果,來擬定這次的教學目標。此外,在學習目標的設定上,除 了標準化的測驗工具外,臨床的教學觀察也應是很重要的參考指標,但我們發現,

在初期,大學生在決定個案的學習目標上,都有些無所適從,許多大學生表示「要 判斷個案的困難點對我來說並不容易(P.A16)」顯示,他們也能覺察這個問題。

大學生在初期,除了不易為個案擬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外,其擬定之學習目標,

也常出現目標之間的難度順序不當的情況,以一份強調國字學習目標的計畫為 例: 

1 能書寫課文中同一部件的生字、

2 能認讀課文中的生字、

3 能拼寫課文中生字的注音、

4 能為課文中的生字造詞……(B.A6) 

這個計畫,先強調生字的書寫,接著強調生字認讀和注音。但從學習的角度 來看,書寫的難度高於認讀,因此,認讀的目標應先於書寫。另外,本研究也發 現,當大學生無法掌握目標的難度時,也會同時出現,不知道如何決定教材的難 易度,以及教學目標和選用的教材無法互相搭配的情形,如: 

目 標:能正確拼讀及寫出注音符號、能習寫 200 個字;

教材使用:主要重點著重在國字方面,因此教材設定為奇妙文字國七至八課 的課文,並從課文中複習他們的注音符號(B.A5)。 

這名大學生設定,個案經一個學期的補救,能增加 200 字的識字量,但其選

用的教材‐‐奇妙文字國,每課生字僅有八個字,若預計教導七至八課,推估可增加 的識字量應該在 100 字以內,二者有些落差。當然,個案一學期增加的識字量,

不一定只有來自於補救教材,也可能從其他的學習材料獲得,若以此種情況推估,

則建議應該加以說明。 

綜上所述,大學生較少由前測的結果診斷出低成就學童的現有能力,且教學 目標和選用教材上有些落差,以致對教學目標的擬定和敘寫上發生困難。 

(二)管理學生成了最大的挑戰

管理學生方面成為大學生在教學初期的省思札記中,最常被描述以及自認是 較困難之處,如:

剛開始教導這五名個案時,最讓我頭痛的就是他們的行為問題

(P.B4);

混亂場面真的有點令人快抓狂了!尤其是阿杰,他只要一鬧彆扭,

根本就不會理老師,還是繼續鬧彆扭,所以就算老師想和他說些什麼都 很困難(950929/J.B3); 

今天真的很挫折,教到最後真的脾氣有點兒上來。對於阿翔的行為 表現,我是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真的讓我手足無措。

(951025/J.A12)

從以上大學生的札記中,可以發現管理學生成了大學生的夢魘,似乎令教學 者一籌莫展。但,初期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行為管理問題?本研究發現,許多低 成就學童的行為問題,是由大學生本身所引發的。常見的情況有以下兩種:

第一,大學生對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沒有清楚的界定在師生的關係上:例 如「我漸漸對學生無法掌握,有可能是我失去了老師的威嚴性,當遇到學生鬧脾 氣的狀況,還是會先用哄的以喚回學生注意力(951027/J.A7)」,或是「學生給我 的感覺,好像是只要裝做快哭了就可以吃定老師(951013/J.A13)」,大學生剛開 始接觸學童時,像是以大哥哥、大姐姐帶育樂營的「照顧」方式來建立「教學」

關係,所以有些大學生為細心呵護所建立的夥伴關係,害怕破壞師生關係,而過 於在意學童的情緒或感受。督導老師在課室觀察中發現「教學者似乎害怕學生生 氣,在教學過程中配合著學童情緒,而更換了原來安排的教學活動(951027/O1.A5) 

」。本研究發現,在初期,大學生經常想要討好學生,也害怕學生生氣,因此,經

常順應學生的要求。這樣帶來的一些不良的後果,首先是教師的權威不見了,再

常順應學生的要求。這樣帶來的一些不良的後果,首先是教師的權威不見了,再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