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架構

在文檔中 兩岸第三方支付之比較 (頁 13-0)

第一章 緒論

1.3 研究架構

本文架構將如下所示:

 第一章 緒論:介紹本研究的背景、動機及架構

 第二章 電子商務運作及清算方式:介紹電子商務及第三方支付、

探討第三方支付和銀行的關係、行動支付出現的影響。

 第三章 中國大陸第三方支付:個體面以支付寶為代表,介紹中國大陸第 三方支付產品。總體面介紹中國大陸第三方支付市場現況、第三方支付 對金融體系影響及中國大陸監理制度。

 第四章 台灣第三方支付:個體面以 PChomePay 支付連為代表,介紹台 灣第三方支付產品。總體面介紹台灣第三方支付市場現況、台灣民眾支 付習慣、第三方支付對金融體系的影響及台灣監理制度。

第五章 兩國第三方支付比較與結論:綜合台灣與中國大陸第三方支付分 個體與總體面進行比較,並針對台灣市場現況提出對第三方支付的建 議,並做結論。

4

第二章 電子商務運作與清算方式

2.1 電子商務

根據經濟部電子報定義,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是指交易雙方透過 網路進行交易與相關服務,是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路化。廣義可 指透過電腦、手機、電報、電視、廣播、移動通訊等各種電子工具在網路進行 商務交易,功能在於降低成本、縮短產品生命週期、加速得到顧客反應及提升 服務品質。 欒斌等人(2012)將電子商務定義以圖 3-1 表示,相對傳統實體商務 在實體店面交易步驟,電子商務主要透過網路虛擬流程進行交易。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欒斌等人(2012)

圖 2-1 電子商務定義

圖 2-2 顯示電子商務流程如下:消費者在虛擬商店購買製造商生產產品,

交易協議達成後,需要搭配物流中心幫助商品運送,以及金融業者處理交易金

5

流,這其中包括商流、物流、金流及資訊流串接,才能完成整個交易流程。

(1)商流:商品由製造商、物流業者、零售商移轉到消費者的商業交易活 動。

(2)物流:商家將實體產品透過物流系統運送到消費者的過程。

(3)金流:資產所有權轉移在網路上造成款項之流通過程。

(4)資訊流:記錄商流、物流、金流所需的流動資訊,提供加值的情報。

資料來源:整理自陳重文:《餐飲電子商務管理第三章》,2011

圖 2-2 電子商務的流程

電子商務的許多特性是傳統交易欠缺,促使電子商務的產值日益重要的,

因而逐漸取代傳統商業模式。有關電子商務特性如下:

(1)全球性、交易便捷、降低商家經營成本:電子商務透過網路虛擬性,在 網路上架設虛擬商城、虛擬公司,模擬實體店面,提供類似實體店面的服務。

隨著網路普及,電子商務銷售通路縮短、行銷及採購等營運成本變低,達成規 模經濟,使價格對爭取客戶更有競爭力。相對實體店面,電子商務簡化交易過 程的許多環節,消費者隨時隨地都可線上購物、支付、查詢商品信息,既節省 許多商家的營運費用,也讓消費者網路購物更方便。

(2)安全性:在技術日益進步下,現行電子商務業者建立許多網路交易安全 關卡,如 3D 交易驗證、實名認證、多道密碼、手機短訊驗證資訊、防毒保護

6

等安全管理機制,讓消費者在用網路交易更有信心。

(3)個性化創造龐大商機:電子商務透過網路銷售產品、提供服務,電子商 務業者利用大數據分析,針對客戶需求推出相關產品、服務、廣告,還可以藉 廣告建立品牌形象。利用市場問卷調查、針對客戶喜好等方式,為每位客戶提 供個人化需求的資訊服務,電子商務業者在線上針對客戶的問題,個別給予直 接即時的回覆及處置,讓消費者可以快速找到需要的資訊及產品。另外,如進 度查詢、收貨回覆、意見反應等功能使業者大幅縮短交易流程和時間,很快應 變確實掌握住市場動向。

圖 2-3 顯示:電子商務依照「交易對象」不同區分為消費者對消費者 (Consumer to Consumer,C2C)、消費者對企業(Consumer to Business,C2B)、企業對 消費者(Business to Consumer,B2C)、企業對企業(Business to Business,B2B)、政府 對企業(Government to Business,G2B)、政府對消費者(Government to

Consumer,G2C)、政府對政府(Government to Government,G2G)、企業對企業對消 費者(Business to Business to Consumer,B2B2C)等常見的 8 大模式,而說明和生活 實例如表 2-1 所示。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圖 2-3 電子商務類型互動

7 洋寶寶網、Groupon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8 MasterCard 銀聯卡

Google Wallet 支付寶錢包 PayPal

行動票 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提出第三方支付平台,指出:「電子商

9

務首先應該是安全的電子商務,一個沒有安全保證的電子商務環境是沒有真正 誠信和信任而言。要解決安全問題就須先從交易環節入手,徹底解決支付問 題。」

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公司或機構,在買賣交易雙方 及銀行間建立中立的支付平台,負責信用擔保、第三方監管、技術保障,並提 供網路交易的支付結算、資金流轉等功能。第三方支付既確保支付、退款與貨 品動向,保證買賣雙方履約,也避免個人資料外洩,促進電子交易發展,部分 第三方支付機構也能進行如跨境網路交易、小額貸款、行動支付、生活代繳費 等業務。

根據金管會定義的第三方支付交易流程如圖 2-4 所示:買方向賣方選購商 品後,選擇使用第三方支付服務進行貨款支付,以信用卡、ATM 轉帳、預先儲 值等工具,將交易款項匯予第三方支付業者;第三方支付業者先收受款項後,

通知賣家貨款收訖,賣家依約定出貨;買方收到商品確認無誤後,第三方支付 業者即將代收款項撥付賣家。

資料來源:整理自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報告資料

圖 2-4 第三方支付流程

10

第三方支付可分為兩類:

(1)貨幣傳輸型第三方支付平台:單純負責資金的移轉,節省客戶時間成本 與解決交易程序不便。買方利用 ATM 轉帳、信用卡、匯款等付款方式,在第三 方平台虛擬帳戶存入交易款項,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暫時代為保管,在買賣雙方 交易確定成立後,資金隨即轉給賣方,最典型成功的代表為 PayPal。

(2)交易履約保障型第三方支付平台:除一般代收轉付,並提供保障交易履 約功能,此一模式最初由中國「支付寶」創建,而台灣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多 為此一類型。本文將以此模式為重點,介紹其定義及交易流程。

第三方支付主要提供用戶「交易安全」與「降低交易成本」功能,建立整 合平台消除交易雙方的不信任、保護消費者資訊,增加電子交易的便利性。第 三方支付平台角色如下:

(1)提供履約擔保:在確認賣方出貨後,才由第三方支付業者付款給賣方。

另外,交易過程出現爭議,也可經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協助與處理,在第三 方支付平台約束及監督下,消費者在網路交易更為安全、便捷。

(2)提供整合性平台:用戶透過網路支付、電話支付、ATM 轉帳支付、貨到 付款等多樣化支付方式滿足不同客戶需求。在網路支付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 與銀行合作提供一系列應用接口程式,整合多種銀行卡支付閘道至一個介面平 台,直接對接各銀行內部結算系統,買方用戶、賣方商家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合 作後,不必與多家銀行合作或者在不同的銀行開設帳戶,經由第三方支付平台 即可處理交易款項,降低買賣雙方交易成本。

(3)保障用戶財務資訊:在無第三方支付平台前,消費者使用信用卡、扣帳 金融卡支付時,需輸入銀行卡訊息以完成交易程序,無法防範是否有不肖賣家 盜取銀行卡訊息。透過第三方支付平台,賣家無法取得買家財務資訊,有效降 低洩漏個人財務機密資訊的可能性。

11

至於,第三方支付存在問題如下:

(1)市場競爭激烈:隨著電子商務發展,第三方支付平日益增多,在廠商數 量眾多且為同質化商品與服務下成為完全競爭市場,市場集中度低,競爭十分 激烈。為了爭取客戶,業者大幅降低收取的手續費,甚至是免費服務,利潤大 幅縮減,唯有資本雄厚的企業可以承受被拉低的利潤而生存。除了同行業競爭 外,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業存在既合作又競爭關係,銀行可能直接面對商 家,與第三方支付機構水平競爭。

(2)資金管理風險:第三方支付平台預先代收款項,暫時存放在第三方支付 帳戶,後再付款給賣家,若缺少相關金融法規管制,第三方支付業者可能使用 帳戶資金去投資高風險商品或者挪用他途,損害會員權益。第三方支付平台若 無機制辨識、記錄資金來源及流向,將有非法轉移資金問題並增加主管機關追 查難度。第三方支付平台用戶交易前須提供個人資料註冊帳戶,並將現金轉入 帳戶,倘若系統遭入侵,將造成客戶資料外洩或資金損失。

(3)法律問題:第三方支付機構非金融機構,但提供類似銀行服務,應立法 給予「第三方支付」明確定位,明定可合法執行業務,並由政府機關監督。法 律需規範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規則以防範支付風險、保障資金安全,並適量控制 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數量、品質,立法遏止、嚴懲網路犯罪,維護第三方支付用 戶的合法權益。

最後,表 2-3 顯示第三方支付相對其他支付方式的優勢與風險。

表 2-3 第三方支付優勢與風險

優勢  提供網路擔保交易,減少資料外洩風險、交易糾紛,使交易過程 更安全

用戶在網路上利用簡單的操作即可完成交易流程,方便且快速

提供多種支付方式讓客戶依照個人需求選擇

用戶、合作商家可直接交由第三方支付平台管理帳戶

12

 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內容,包括金融業務與生

 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內容,包括金融業務與生

在文檔中 兩岸第三方支付之比較 (頁 13-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