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架構與假設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0-37)

第三章 研究架構與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本節共計提出四個模型:從 IS Success Model 的觀點探討使用者滿意度;整 合 IS Success Model 與任務科技適配度(TTF)模式中的任務科技適配情形探討使 用者滿意度;探討任務科技適配度模式;由使用者滿意度及 TTF 角度探討工作 績效。本研究將分別敘述研究模型中的相關假設。

一、學務資訊系統成功模式

模式主要是以 DeLone and McLean (2003)修正的資訊系統成功模式(IS Success Model)為基礎,本研究另加入「學校教育訓練」此一外部因素,而提出

「學務資訊系統成功模式」,並藉此來衡量教師對於學務系統的滿意度,此模式 的構面定義與構面之間的路徑關係 (如圖 3-1 所示) 如下:

圖 3-1:學務資訊系統成功模式(模式一)

系統品質

資訊品質

服務品質 H3 H2

H4 H1

使用者滿意度 學校教育訓練

本研究之「學務資訊系統成功模式」的主要核心為「使用者滿意度」,並依 此來觀察系統是否達到預期的工作績效以及判斷該系統成功與否。因此,本模式 假設使用者滿意度受到「系統品質」、「資訊品質」、「服務品質」、「學校教育訓練」

等構面的影響。

根據 Essex, et al(1998)、Melone(1990)與 Gatian(1994)指出,使用者 滿意度主要是用來衡量資訊系統的成功,並同時被證明可有效衡量該系統的工作 績效。而根據 DeLone and McLean(2003)所提出的資訊系統成功模式指出「使 用者滿意度」同時受到「系統品質」、「資訊品質」、「服務品質」三個構面的直接 影響;許永年(民 97)針對熟悉學務系統操作之 10 位導師進行訪談,也以資訊 成功模式編製滿意度量,至於本研究另加入「學校教育訓練」此一項變數,則是 考慮學校舉辦學務系統的研習訓練可增加教師對於該系統的認知與自信、強化個 人對於該系統的滿意度,進而提升教師處理學生學籍、成績、校務等工作的績效。

除此之外,廖晨佑(民 97)也指出,教育訓練為衡量教師使用學務系統經驗與 知識的指標之ㄧ,例如學務系統的教育訓練有助於教師系統的操作。

本研究學務資訊系統成功模式中各主要構面定義如下:

1. 系統品質

根據 Swanson(1974)指出,系統品質指的是電腦系統的可信賴性、線上反 應時間以及容易使用性等。而本研究所界定的系統品質構面為使用者對於學務系 統的操作介面易用性、系統的穩定度以及回應時間等經驗,例如學務系統是否提 供人性化的使用介面、教師對系統的易用性、回應時間以及系統的穩定性是否滿 意。因此本研究假設學務系統的上述系統品質會影響教師對於學務系統的滿意 度,因而建構如下的關係假設:

H1:系統品質會正向的影響使用者滿意度 2. 資訊品質

根據 Bailey and Pearson(1983)研究,資訊品質指的是資料輸出的即時性、

流通性與格式化,以學務系統而言,系統的資訊品質越佳,例如學務系統所輸出 的資料能對應學校工作的需要、系統在不同時間與地點所輸出的結果一致,以及 資料表格具有完整性與正確性,學務系統若達到上述的資訊品質,那麼教師使用 學務系統的滿意度就越高,因此本研究建構如下的關係假設:

H2:資訊品質會正向的影響使用者滿意度

3. 服務品質

Magal and Strouble(1991)提到資訊系統的服務品質會影響使用者滿意度、

DeLone & McLean(2003)將資訊系統成功模式應用到電子商務成功模式中,認為 服務品質會影響顧客滿意度,而服務品質指的是作業支援人員的知識、技能與態 度。根據 Pitt et al (1995),服務品質指的是服務人員的反應性(提供及時、敏捷 的服務)、保證性(服務人員的知識能力可被信任)、同理心(服務人員能關心、

理解使用者的需求)。因此本研究定義服務品質此一因素探討的是管理學務系統 人員對於教師的助益。以中小學學校環境而言,管理學務系統的網管人員以學校 的資訊組長居多,資訊組長也同時扮演著教師與行政人員的角色,從服務的角度 來看,資訊組長是否具備足夠的知識解答使用者的問題、是否提供及時的服務與 態度的好壞將會影響教師對於學務系統的滿意度。因此本研究建構如下的關係假 設:

H3:服務品質會正向的影響使用者滿意度

4. 學校教育訓練

教育訓練是經由學習經驗、修正或發展知識、技能、態度的一種系統化過 程,其目的在使個人獲得能力,以執行特定任務(Buckly and Caple, 1990)。本 研究所探討的教育訓練構面指的是學校教師參與學務系統研習相關研習或課程 訓練。自學校導入學務系統後,研發小組仍會不定期更新功能或提供新的模組供 校方下載,同時每學期教師在職務工作上常有所更動或是有新進教師加入,因此 各個學校於學期初與學期末會舉辦學務系統研習提供全校教師參與,該研習訓練 的結果不但可增加教師對於該系統的認知與使用信心,讓教師使用起來更能得心 應手,除此之外還可強化個人對於該系統的認同與滿意度。另外張桂玲(民91)

也以學校舉辦各校教育訓練可使得員工能不斷學習校務系統的相關功能作為「員 工在職教育程度」的指標。因此本研究建構如下的關係假設:

H4:學校教育訓練會正向的影響使用者滿意度

二、整合資訊系統成功模式與任務科技適配度模式探討使用者滿意度

儘 管 有 大 量 的 研 究 探 討 TTF 和 科 技 使 用 之 間 的 關 聯 ( Goodhue and Thompson, 1995;Norzaidi and Intan, 2008)但卻較少探討關於 TTF 和使用者滿意 度之間的研究(Norzaidi and Intan, 2009)。因此,Norzaidi and Intan(2009)結合 TTF 和 IS Success Model 探討馬來西亞大學生使用網路於學業上的表現情形,結 果顯示 TTF 對使用者滿意度(User satisfaction)有顯著性影響。

因此本研究結合 DeLone and McLean(2003)修正的資訊成功模式與 Goodhue and Thompson(1995)提出的任務科技適配度,建構出探討學務系統使 用滿意度的模型。如圖 3-2 所示:

圖 3-2:IS Success 與 TTF 整合模式(模式二)

由於本研究欲探討的學務資訊系統已廣泛的在本縣市各中小學施行使用,

屬於跨平台組織內部的資料處理系統,理論上任務的特性應與科技工具的適配差 距不大,任務與科技若有良好的適配度,將會提高使用者滿意度,進而影響實際 使用情形,並提高工作績效表現。其中模式中的 H1~H4 假設已於模式一中介 紹,在此僅列出 H5 假設。

H5:任務科技適配度會正向的影響使用者滿意度 系統品質

資訊品質

服務品質 H3 H2

H4 H1

使用者滿意度 學校教育訓練

任務科技適配度 H5

模式一

模式二

三、任務科技適配度模式

任務科技適配度模式(Task-technolog fit;TTF)是由 Goodhue and Thompson

(1995)所提出,其認為資訊系統(IT)唯有在功能符合使用者任務的需求時,

使用者才會實際使用它。因此該模式假設「科技特性」(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與「任務特性」(Task characteristic)此兩變數若達適配則會直接影響使用者對系 統的實際使用績效表現情形。而本研究以任務科技適配度模式來衡量科技特性與 任務特性兩者是否能達成適配,其構面定義與構面之間的路徑關係假設,如圖 3-3 所示:

圖 3-3:任務科技適配度模式(模式三)

如上述模式顯示,科技與任務兩項特性的適配情形,將影響使用者的實際 使用行為,此模式套用在本研究上,即是以學務系統與教師任務之間的適配程度 來探討教師對於學務系統的實際使用情形。模式中各主要構念定義如下:

1. 科技特性

舉凡資訊科技能提供的服務,包含軟體、硬體、資料表徵,以及一切支援 使用者的服務。以學務系統而言,主要是能提供教師更便利的成績計算與資料的 記錄、查詢、整合與提供即時上傳下載和正確上傳下載資料等功能。若學務系統 的科技特性能提供教師上述的服務,則科技特性便能與任務特性達成適配,因此 本研究建立如下的關係假設:

H6 :科技特性會正向的影響任務科技適配度。

任務特性

任務科技適配度 科技特性

H6

H7

2. 任務特性

泛指個人使用資訊科技處理工作由輸入到產出過程的一切活動(Goodhue and Thompson, 1995)。以國民小學教師而言,其主要任務是利用學務系統整合教 學與行政,方便資料與資訊的查詢、儲存與修改等,同樣的若學務系統的任務特 性能提供教師上述的服務,則任務特性便能與科技特性達成適配,因此本研究建 立如下的關係假設:

H7 :任務特性會正向的影響任務科技適配度。

四、由使用者滿意度與任務科技適配度探討工作績效

綜合前述模式的結果,IS Success Model 與 TTF 理論的最終目的是一樣的,

皆是假設使用系統後的 工作績效 受到使用者滿意與工作適配度的影響。而 Norzaidi and Intan(2009)探討 TTF 和 IS Success Model 兩模式結合後對學生利 用網路的學習表現情形,結果發現雖然使用者滿意度對網路的使用此一變數沒有 顯著性的影響,但任務科技適配度卻對使用者滿意度以及透過網路使用對學生的 表現(最終工作績效)具有顯著性的影響。可見任務科技適配的程度可能影響科 技使用者的滿意度,進而影響工作績效表現。因此本研究建構出整合使用者滿意 度與任務科技適配度探討工作績效的模型。如圖 3-4 所示:

圖 3-4:整合使用者滿意度與任務科技適配度模式(模式四)

使用者滿意度

任務科技適配度

工作績效 H8

H9

如上述模式顯示,工作績效將受到使用者滿意度與任務科技適配度的影 響。因此,本研究假設教師的學務系統滿意度以及任務科技適配度會正向的影響 教師的工作績效,模型中的構面定義如下:

1. 使用者滿意度

根據 Seddon(1997)針對使用者滿意度發展出一份測量工具,其中包含以下 構面的滿意程度:符合需求、有效率、有效性等,以學務系統而言,教師若覺得 系統提供的成績功能符合需求、或是相較於傳統紙筆登錄使用起來更便利更省 時,教師便會對系統感到滿意,使用率也會提高。因而本研究假設上述學務系統 對於教師的助益越大,也就是教師的滿意程度越高,則教師的使用率與工作效率 將會提高,而系統內資料的儲存量、資料的正確性等自然有所提升。因此本研究 建構如下的關係假設:

H8:使用者滿意度會正向的影響工作績效 2. 任務科技適配度

所謂任務科技適配度,Goodhue 等人將其定義為「科技協助個人完成特定 任務的程度」,也就是科技特性與任務特性相符合的程度,此關係著 TTF 模式適 配的情形。Goodhue(1998)指出,資訊系統使用者的任務需求有三個構面,即 資訊識別(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資訊取得(Information acquisition)、資訊 整合與解釋(Information interpretation),而資訊系統必須能支援上述任務的三項 構面。此外,所需的資料品質(包含資料的流通性、正確性與詳細度)、資料取 得、使用者的授權、資料即時性、資料相容性、系統可靠性與系統容易操作等等,

這些都要能夠滿足使用者的工作需求,資訊系統若能滿足這些需求,就是達到任 務與科技適配(陳正閔,民 85),以學務系統而言,若任務特性與科技特性達成 適配,例如學務系統上的資料項目有明確的分層分類、系統上授予老師的權限足 以應付老師工作上的需要,那麼 TTF 便能對教師工作績效有正面的影響,因此本 研究建立如下的關係假設:

H9 :任務科技適配度會正向的影響工作績效。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0-3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