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流程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章主要就「概數」單元所運用的電腦化認知診斷測驗分析與補救教學實施 的研究方法及步驟做說明,本章共分為研究對象、研究流程、實驗設計、研究工 具及資料處理與分析共五節,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本研究包含試題預試及實驗兩階段,選取的研究對象說明如下:

一、自編國小四年級概數單元紙筆測驗預試對象

本研究的紙筆測驗採立意抽樣,抽樣對象為國小五年級且已經完成概數單元 學習之學童為主,抽取之樣本為台中市3所,彰化縣1所,共計抽取14班學生接受 本研究之紙筆測驗預試,施測日期為100年10月,施測時間為一節課,若是時間不 足,視作答情形延長時間。原始樣本為396人,扣除作答不完整的13份,有效樣本 為383份。

二、正式教學實驗對象

實驗母群體為雲林縣和彰化縣某國小已完成概數單元學習進度的四年級學 生,採立意抽樣抽取受試者共163人,分為實驗組一為50人、實驗組二為55人、控 制組為58人,但因實驗過程中控制組有一名學生因故轉學,最後有效樣本為162 人。教學實驗進行期程(含前測、補救教學及後測)為101年5月25到 6月14日止。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

本節針對研究流程及測驗編製進行說明:

一、研究流程

研究者與指導教授討論如何將現今電腦化認知診斷模式實際運用在教學上,

商討過後決定以自身教學經驗及正在教導的學習內容為本,依據國小數學能力指

標編製四年級「概數」單元電腦化診斷測驗,著手蒐集概數、認知診斷模式及適 性補救教學相關文獻,根據單元教學目標著手編製認知屬性 Q 矩陣,設計預試、

前、後測複本測驗卷,先進行紙筆測驗的預試,接著分析預試資料並修改試題所 含屬性,設計數位補救教學教材,經過專家審核後,正式在電腦教室進行線上施 測,施測後一周內實驗與控制組分別進行兩節課補救教學,實驗組一採電腦適性 化補救教學、實驗組二採團班資訊融入補救教學、控制組採傳統補救教學,研究 流程圖如下圖 3-2-1

二、測驗編製

測驗編製方面,紙筆測驗的題目編製過程,是由指導教授及五位國小在職教 師一同審核修改,經過五次修題後完成定稿,之後選取施測對象,施測後將作答 情形輸入電腦中,運用不同認知診斷模式分析出作答者的粗心(Slip)及猜測(Guess) 值,同時以專家從受試者的做答過程中判定其學習狀態,測驗中會針對同一概念 設計兩個題目,將認知診斷模式與專家的分析結果互相比對,算出辨識率,以表 現較佳的模式來進行診斷。

專家判定學習狀態準則如下: 由兩位任教四年級的在職教師進行判定作答反 應,因每一概念均設計兩題文字敘述接近的選擇題,若兩題均錯則判定不精熟此 概念;若兩題均對則判定精熟此概念;若由作答反應發現含此概念的兩題選擇題,

對錯各一題,則須由運算過程來判定,若答對那題的算式正確則代表受試者正確 理解題意,因此,判定受試精熟此數學概念。

當兩位專家出現判定不一致的情況時,會進行溝通並各自闡述己見,再做最 後判定,倘若兩人無法達成共識,則找第三位同樣任教四年級的教師做最終決定。

圖圖圖

圖 3-2-1 研究流程圖

控制組 傳統補救教學 實驗組一

電腦適性補救教學

編製預試測驗卷

概數單元預試(紙筆測驗)

擬定研究方向及範圍

蒐集相關文獻資料

依據概數教學內容編製認知屬性Q矩陣

預試資料分析並修改試題所含屬性

概數單元診斷測驗(前測)

概數單元診斷測驗(後測)

實驗組學生對本研究數學補救教學之學習意見

實驗結果資料分析

撰寫研究論文 實驗組二

團班資訊融入補救教學

編製前後複本測 編製數位補救教材與審

檢視教材內容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