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四節 研究流程

3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一) 發現個案需求

研究者在涵涵四年級時開始擔任其特教老師,涵涵從小在移行上皆依賴協助者 協助,不過當時家長對於涵涵的行走能力仍然抱持期待,並希望透過積極的復健活 動能夠達到自行行走的目標。家長幾乎每半年尌會到臺灣的物理治療所接受評估,

及安排在家訓練的目標,因此學校也是配合進行物理治療建議的活動。

但從涵涵三年級開始,到校服務的職能治療師尌有建議家長讓涵涵訓練操控電 動輪椅,不過家長一直很猶豫讓涵涵使用電動輪椅,除了對行走能力的期待外,安 全也是家長考量的原因。

在持續的溝通下,包含提供根據粗大動作功能分類(GMFCS)的預測,涵涵在第 四級的分類中,6-12 歲的兒童在大部分的環境裡,均需要他人協助或是電動式移位;

對訓練安全的疑慮,則是蒐集相關兒童訓練電動輪椅的資料證明,兩歲以上認知能 力的兒童尌能安全的在居家環境操控電動輪椅,以及在學校訓練環境安排、電動輪 椅速度的調整等,最後在五年級下學期時獲得家長同意,並決定成立研究計畫。

(二) 界定研究問題

研究者從涵涵過去使用搖桿滑鼠的經驗發現,涵涵在抓與握的動作較有困 難,在抓搖桿時,會搖晃搖桿導致滑鼠遊標亂移,這個困難可能會造成電動輪椅 移動時無法控制方向;在放開搖桿時,無法一聽到指令尌立即鬆開手,有時反而 會握得更緊,這個問題可能會導致電動輪椅在需要煞車時,無法立即停下。因此 希望藉由與研究參與人員的討論與調整,以及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改善腦性麻 痺學生操控電動輪椅之困難,促進腦性麻痺學生活動參與的機會。

(三) 確認參與者

研究者邀請涵涵的家長、導師、生活助理員、專團治療師及電動輪椅廠商組成 團隊,透過團隊討論和個別討論的過程,分析涵涵電動輪椅操控上的困難,找出解 決的策略,檢視介入的成效。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二、 執行階段(2017 年 9 月至 2018 年 5 月)

研究執行階段包括「輔具評估與選配」「觀察及訪談使用狀況」「分析問題、提出 策略」、「進行修正」、「追蹤是否達成目標」。

(一) 輔具評估與選配

因學校、金門特教資源中心及金門輔具中心現有輔具資源不足,在參考文獻 資料後,團隊決定採取 SETT 之輔助科技模式(Student, Environment, Task, and Tool ),來思考涵涵的電動輪椅需求,並與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評估涵涵的能 力,再與廠商討論電動輪椅的選配。

(二) 觀察及訪談使用狀況

利用觀察涵涵電動輪椅的使用情形及與研究參與者的討論,紀錄涵涵在學校 下課、參與活動、校內及校外真實情境參與、訓練課程中電動輪椅的使用狀況。

(三) 分析問題、提出策略

利用電動輪椅使用狀況紀錄分析出涵涵使用的問題,再透過與研究參與者的 討論、閱讀相關文獻後,提出改善策略,並記錄在研究日誌內。

(四) 進行修正

與研究參與者討論出改善電動輪椅使用困難的策略,在執行改善策略的過程 中,持續透過觀察與訪談紀錄改善狀況,做為下一次改善方案的依據。

(五) 追蹤是否達成目標

本研究利用觀察與訪談的方式,分析是否還有電動輪椅使用上的困難,以及 經過改善後是否解決困難,若無法改善則重新回到方案介入,直到達成預定目標。

三、 資料整理分析階段(2018 年 6 月至 2018 年 7 月)

此階段為檢視電動輪椅介入方案成效,以訪談重要他人,以及研究過程中蒐集的質 性資料,作為成效評估,最後提出研究結果與討論,完成研究報告。

3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