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者將研究的重要性,簡述如下:

ㄧ、從孩子方面而言: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與家庭是不可分離的,父母的言行舉止、價值觀、

生活習慣或各項認知,都會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所以,身為人父人 母者,能為孩子塑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及親子關係是極為重要的。

親職的任務包含生育、養育、教育,以及工具性及情感性的功能,如對 兒童生理上的了解與照護、對其情感上的支持、對孩子的管教,與自身為人 父母的承諾等。所以,對特殊需求幼兒而言,親職功能不僅影響著兒童生理 及心理上的各項發展,同時,也影響著整個早期療育的過程與結果。

家庭是孩子第一個接觸的社會,孩子的行為態度深受父母的影響,而孩 子的行為也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父母的形象。因此,當特殊需求幼兒的母 職工作偏重於母親時,孩子的行為態度也就深受其母親的影響,並且從孩子 的行為映照出母親的自我形象。雖然,特殊需求幼兒的自我概念通常來自於 周遭人對他們的反應,與社會對他們的看法,但研究者認為母親對特殊需求 幼兒的教養態度,才是影響孩子如何看待自我,並適當的回應他人和社會。

據此,研究者認為特殊需求幼兒的母親除了生育、養育工作之外,她應該要 自我審視並正視其母職形象的存在意義與價值,以協助特殊需求幼兒的發展 與成長。

二、從社會支持方面而言:

社會支持是指個人主觀感受到支持的作用,意即個人透過人際關係的交 流互動,感受到他人對自己的愛與關懷,以及他人對自己行為與價值觀的認 同和肯定,而給予協助。社會支持依其來源可分為兩大支持系統:1.非正式 支持系統,通常是指家人、親朋好友、鄰居或同事等認識的人,給予個人日 常生活或情緒上的支持或協助。2.正式支持系統,是藉由組織的特質與目標 來提升個人的福利,包含政府機構、社會福利機構、宗教團體或社會團體,

例如:早療中心、復健中心等。除此之外,社會支持內容也可歸納為三種類 型:1.工具性支持,是個人在實質上接受到的幫助,例如提供物質與經濟上 的協助,或尋求社會資源的支援,以及實際照顧之協助和家事協助等。2.訊 息性支持,是提供個人想法或意見以利個人運用以解決問題,包括指導、建 議或回饋等。3.情緒性支持,是指個人可從他人得到關心或傾訴,包括正向 的情感表達及肯定的讚賞,例如,信任、關心、尊敬、讚賞。

當一般正常兒童的母親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遇上瓶頸時,常常需要藉助 外力他人的協幫助以渡過難題,這些外力他人協助包含長輩、親朋好友、街 坊鄰居的經驗談或報章雜誌等,然而,面對養育特殊需求幼兒所帶來的困擾,

對母親的幫助為何呢?研究者整理幾篇文獻(Mahoney、 O'Sullivan&

Dennebaum,1990;王天苗,1993;陳凱琳,2000;吳佳賢,2002)後發現,

特殊需求幼兒母親最需要的正式支持系統來源分別是老師、社工老師、治療 師,與醫師,以提供訊息性支持為主,如家庭指導、臨托、教育與復健的訊 息,及其非正式支持系統方面,以配偶為最重要的支持來源,其次為兄弟姊 妹、其他特殊需求幼兒的家屬、祖(外祖)父母,以提供情緒性支持為主,

並提供日常生活相關事宜的支持。

以少年天使-肯尼為例,母親認為失去雙腿的肯尼還小,就很自然的幫肯 尼打理一切,父親希望母親盡量讓肯尼獨立,母親總是偷偷的幫忙肯尼,直 到醫師明白地指出母親偷偷幫忙肯尼的行為與態度,將會造成肯尼未來生活 的限制,母親經過一番省思,終於放手「讓肯尼凡事自己做」(李家純,2001)。

當肯尼的母親忽略其對母親職責做省思的時候,醫療人員告知他並協助他,

使他勇於面對孩子的殘缺,自省其母親職責,讓孩子凡事自己動手做,而使 得肯尼雖然失去雙腿,卻能夠善用雙手處理自己身邊的事務。因此,當特殊 需求幼兒母親需要支持系統的時候,應使得特殊需求幼兒母親能從支持系統 中得著照顧特殊需求幼兒的力量,並且冷靜的面對這份長期的照護工作、接 受這份長期的照護工作、處理這份長期的照護工作。

三、從母親方面而言:

任何新生兒的誕生,都會造成家庭結構與動力的改變,包括家庭生活方 式、經濟狀況等等,當家中出現特殊需求幼兒時,母親需要對特殊需求幼兒 的障礙類別與障礙程度所帶來的照顧模式,投入更多的照顧心力與時間,例 如:復建訓練、醫療、教育、經濟與孩子的未來。洪惠芬(2008)的研究指 出,提供「依賴者」所需要的照顧服務是任何一個人作為照顧者必須要承擔 的道德責任,當「照顧者」在履行他對「依賴者」的道德責任時,她自身的 需要、以及他對自己人生的計畫將會因而受到的擱置與限制。於是,當母親 像顆陀螺般的隨著孩子轉呀轉時,這些特殊需求幼兒的「母職」工作是其沉 重的負荷?還是甜蜜的負荷?或者有其他的意義。據此,本研究希望透過特 殊需求幼兒母親對其「母職」的述說,進而呈現其多元豐富的母職形象。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