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為配合教學活動之設計與進行,對於研究對象、教學內容、教學時間 與環境、學習方式和評量方式有以下之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國小六年級學習者,本研究之學習者於三年級開始學習 資訊教育課程,因此皆已具備基本的電腦操作技能,此外,多數的學習者同樣也 具備平板電腦的基本操作技能。學習者在國小三、四年級時均學習過晝夜與四季 的基本概念課程,因此具有基礎晝夜與四季概念的知識。參與樣本之所屬學校依 據國民教育法之規定進行常態編班,各班男女性別人數比例相同,具有代表性並 符合常態分配之基本假設,若學校依據學習者之能力實施分組學習或編班標準,

則無法推論之,因此,本研究結果僅能推論至類似的研究樣本。

本研究參與之研究樣本為新竹縣某國小六年級的學習者,此學校位於為該地 方之明星學區,為新建之學校。此學校計畫未來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育學習之課 程,目前學習者對於使用平板電腦進行教學活動經驗仍不多。

貳、學習內容

本研究之教學內容為研究者自編之 5E 探索式平板電腦遊戲融入晝夜與四季 課程。學習內容範疇包含「地球的特性」、「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及「地球公轉 與四季變化」等三個主要概念。因考量學校課程時間與學習者的學習能力程度,

本研究之教學重點在於讓國小六年級學習者具備晝夜與四季課程的基本認知知 識與日常生活應用技能,至於常見的教學內容,如竿影變化與太陽在天空中位置 之內容介紹則不做深入的探究與討論。

7

參、教學時間與環境

本研究為配合原班級的課程進度和教學時間,實驗時間總共三週,一週一節 課,一節課 40 分鐘,共 120 分鐘,扣除晝夜與四季課程先備知識測驗、晝夜與 四季課程學習成效測驗及晝夜與四季課程學習態度量表等施測時間,學習者進行 學習活動的總時間為 90 分鐘。由於教學活動實施地點以各班級教室為主,每位 學習者受座位空間限制,導致學習者使用平板電腦進行擴增實境遊戲教學時,無 法將實體教具與辨識圖卡全部納入平板畫面中,且由於本研究未能長時間進行探 索活動,因此本研究之研究結果只能針對短時間晝夜與四季課程學習活動之學習 成效與學習態度表現做推論。

肆、學習方式

本研究之學習者過去學習晝夜與四季課程概念以教師口說講解及使用課程 相關教具為主,學習者經由教師操作教具進行觀察與學習,但本校學習者從未使 用以 5E 探索式遊戲融入平板電腦進行晝夜與四季課程之學習。此外,本研究之 教學遊戲為單機版,無連結網際網路之方式進行,學習者依據教學者之課程設計 流程完成每周的學習任務,因此學習者需按照教學者的步伐進行遊戲操作,與平 常遊玩之平板電腦遊戲不同。另外,擴增實境遊戲中所需的辨識圖示卡,由於施 測場所在教室中,以至於辨識的程度降低許多,辨識度降低原因為教室內的光線 與電燈亮度不足。因此本研究之結果解釋與類推僅限於此類學習形式,不宜過度 推論之其他類型的學習環境與不同年齡大小之研究對象。

伍、評量方式

本研究中使用紙筆測驗卷及自評量表兩種教學評量方法。紙筆測驗卷包含

「晝夜與四季課程先備知識測驗」與「晝夜與四季課程學習成效知識測驗」,兩 個測驗皆為研究者自行編制而成,且經由專家修訂而成,測驗題型為選擇題,一

8

題皆為四個選項。自評量表用於「晝夜與四季課程學習態度」,採用李克特 5 點 量表,每題共有五個選項,1 代表非常不同意、2 代表不同意、3 代表部分同意、

4 代表同意、5 代表非常同意,學習者依據本身的看法與狀態來圈選最合適自己 之選項,由於本研究僅蒐集學習者之紙筆學習成效與態度之資料,因此無法過度 推論至實作評量與實地觀察等方式所獲得的研究結果。此外本研究之評量皆以紙 筆方式進行測驗,而非在平板電腦遊戲進行施測,對於不習慣以考試方式進行測 驗之學習者可能無法真實呈現其學習成果與學習態度。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