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基本特性

自民國九十一年二月到民國九十二年八月,總共有 187 位病人經臨 床看診醫師安排進入研究,其中 36 位病人因未完成檢查、或經證實 非肺部病灶(如主動脈剝離血管瘤)、或缺乏確定之病理學或細胞學或 細菌學的診斷、或臨床病程追蹤中失去音訊,於最後統計分析時排除 在外。最後進入統計分析者共計 151 位病人:其中 31 位 (20.53%) 年齡小於 50 歲,120 位 (79.47%)大於 50 歲,平均年齡為 61.00

±

15.42 歲;女性 41 位 (27.15%),男性 110 位 (72.85%);良性病灶 61 例 (40.40%),惡性腫瘤 90 例 (59.60%);良性病灶中以肺結核最多、佔 31 例(31/151, 20.53%),惡性腫瘤中以腺癌最常見、有 42 例 (42/151, 27.81%),鱗狀上皮癌 26 例 (26/151, 17.22%)居次。女性以腺癌最 為常見有 22 例,佔所有病灶的 53.66%(22/41);男性以鱗狀上皮癌 24 例最多,佔所有病灶的 21.82%(24/110),腺癌居次有 20 例,佔 18.18%(20/110)。詳細疾病別及百分比詳見表 1 及 表 2 。

第二節 判讀結果

表 3 比較全體及不同性別的年齡分佈、疾病別、和二階段放射性

鉈元素單光子發射電腦斷層攝影不同判讀方法結果的比較。年齡的分

佈和平均值,不論在全體或在不同性別都差不多。151 位病人均接受 放射性鉈元素單光子發射電腦斷層攝影檢查,以肉眼定性直觀定性判 讀:66 例為良性,85 例為惡性。可以進行半定量判讀的只有 148 例,

其他 3 例無法計算早、晚期攝取率、滯留指數、和清除率,1 例纖維 胸及 1 例鱗狀上皮癌、在早晚期掃瞄時都無顯影;1 例絨毛上皮癌只 有在早期顯影,晚期完全沒有顯影。病灶大小以胸部 X 光或電腦斷 層攝影上病灶的最大橫徑(公釐)乘以最大直徑(公釐)表示。在全體的 病灶大小、早期攝取率、晚期攝取率、滯留指數、和清除率的平均值 各 為 2342.17

±

2458.72 平 方 公 釐 、 2.09

±

0.73 、 2.55

±

1.20 、 23.19

±

36.24、24.53

±

19.12。在單光子發射電腦斷層掃瞄造影上,所 能看到的最小惡性腫瘤直徑為 1.7 公分。再將不同性別分開比較,女 性良性病灶有 11 例(26.83%),惡性有 30 例(73.17%);男性良性病灶 有 50 例(45.45%),惡性有 60 例(54.55%)。定性的直觀判斷初步結果 如表,判讀圖例如附圖[圖一、圖二、圖三、圖四]。女性病灶相較於 男性病灶,其平均大小較小(P 值為 0.0115)、而且分佈也偏小。早期 攝取率和晚期攝取率在男女間並沒有差別。滯留指數在女性是 37.37

±

43.73,在男性是 17.94

±

31.69,P 值有意義。清除指數在女性 是 17.36

±

22.68,在男性是 27.18

±

16.99,也有顯著差異。

表 4 比較良惡性病灶間的差別。良性病灶 61 例,惡性腫瘤 90 例。良性中 29.51%(18/61)小於 50 歲,惡性腫瘤只有 14.44%(13/90) 小於 50 歲。以肉眼定性直觀法判斷惡性腫瘤時,全體的敏感度為 76.67%、特異度為 73.77%。偽陽性有 18.82%(16/85):膿胸 1 位、有 機化肺炎 1 位、肺炎 3 位、和肺結核 11 位。 偽陰性有 31.82%(21/66):

鱗狀上皮肺癌 5 位、肺腺癌 10 位、小細胞肺癌 3 位、精細胞瘤 1 位、

漿細胞瘤 1 位、和絨毛上皮癌 1 位;當中病灶直徑小於等於 2 公分的 有 5 例,1 例肺鱗狀上皮肺癌腫瘤壞死,1 例絨毛上皮癌晚期無顯影,

其餘原因不明。良惡性病灶間的病灶大小和早期攝取率沒有差別,晚 期攝取率和滯留指數的 P 值 都

<

0.0001, 分 別 是 1.98

±

0.75 對 2.95

±

1.30,以及

1.16

±

21.76 對 39.80

±

34.79。清除率在良性為 31.05

±

17.92,在惡性為 20.08

±

18.73,P 有顯著意義。

表 5 將肺結核從良性病灶中細分出來,與非肺結核之良性病灶及惡 性腫瘤再做比較:年齡、性別、病灶大小和早期攝取率都沒有差異。

在晚期攝取率及滯留指數上,惡性腫瘤相對於肺結核和其他良性病灶 有顯著差異,僅肺結核相對其他良性病灶則無差異。清除率以其他良 性病灶最高、相對於其他兩者有差異,但是肺結核和惡性腫瘤間則沒 有差異。圖 五 是三種病灶的滯留指數分佈與比較。

表 6 及 圖六 是用二階段放射性鉈元素單光子發射電腦斷層攝影 的不同半定量判讀指標,評估良惡性病灶的敏感度及特異度,在 ROC 曲線下形成的面積。不論是全體、或是就性別或年齡細分,都以滯留 指數所畫出來的面積最好:在全體時為 0.8517,單獨就女性來看為 0.8809,單獨就年齡小於 50 歲來看為 0.8750。若將女性、或年齡小 於 50 歲的影響因素考慮進去,都可提高敏感度及特異度、增加 ROC 曲線下的面積,最高達 0.9000。

表 7 是根據滯留指數的 ROC 曲線,選擇較接近左上角的不同切點,

與定性直觀判斷法比較對惡性腫瘤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及 陰性預測值。以定性直觀判斷惡性腫瘤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 值及陰性預測值都偏低,總體為 76.67%、73.77%、81.18%、及 68.18%;

但當病人為女性時,敏感度及特異度可提升至 80.00%及 81.82%、陽 性預測值可高達 92.31%、陰性預測值則降為 60.00%;男性較全體更 差。 若改以半定量法判讀時,結果較直觀判讀好。當滯留指數以 10.08(全體或男性)或 9.45(女性)為切點時:其敏感度最高、介於 81.36%到 93.10%,特異度偏低、介於 72.73%到 75.51%,陽性預測值 及陰性預測值在女性最高、各為 90%及 80%。當滯留指數的切點提高 為 27.94(全體或男性)或 27.95(女性)時,可提高特異度及陽性預測

值,在全體為 90.00%及 90.32%,在女性為 81.82%及 91.30%,在男性 為 91.84%和 89.74%。但敏感性和陰性預測值降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