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結果與發現

1-1 整數的分解 原 本 的 素 材

請根據以下的觀念擬出一個數學題目來。

「 6=2×3 ,其中 2、3 都是 6 的質因數,像這樣,將 一個整數分解成質因數乘積的形式,就稱為質因數分 解。」

(仁林版課本第 18 頁)

事 建 議

同事甲:我覺得如果我是學生,這樣的題目我可能會出的與給定條 件類似,例如:「請將 910 做質因數分解」,如果大部分學 生都這樣出題目,會不會得不到預期效果。

同事乙:學生第一次接觸擬題,可能需要多舉些例子讓他們能從模 仿中學習出題目,所以第一次擬題以合作的方式很適合。

同事丙:沒有意見。

修 正 後 素 材

決定刪除

1-2 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

本 的 素 材

請根據以下的觀念擬出一個數學題目來。

「所有公因數中最大的數稱為最大公因數,所有大於 0 的公倍數中最小的一個稱為最小公倍數」

(仁林版課本第 26 和 35 頁) 同

事 建 議

同事甲:可以。

同事乙:可以考慮還是採用合作擬題的方式進行,畢竟現在班級學 生都是異質編班,低成就的學生要自己出題目可能還是有 困難。

同事丙:我認為單元 1-1 和 1-2 可以合併成第一章即可,因為「1-1 整數的分解」是學習「1-2 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預備知識,

重點還是在單元 1-2,所以可以不用細分成兩個部分。

修 正 後 素 材

請根據以下的觀念擬出一個數學題目來。

「所有公因數中最大的數稱為最大公因數,所有大於 0 的公倍數中最小的一個稱為最小公倍數」

(仁林版課本第 26 和 35 頁)

2-1 分數的除法

原 本 的 素 材

王家有 2

121公斤的米,如果每 3 公斤裝一袋,可裝滿幾袋?

請同學先解出上面的題目,然後自己再另外想出一個〝分 數除法〞的數學題目。

(仁林版課本第 55 頁) 同

事 建 議

同事甲:沒有意見 同事乙:沒有意見 同事丙:無

修 正 後 素 材

王家有 2

121 公斤的米,如果每 3 公斤裝一袋,可裝滿幾袋?

請同學先解出上面的題目,然後自己再另外想出一個〝分 數除法〞的數學題目。

(仁林版課本第 55 頁)

2-2 四則運算 原 本 的 素 材

請依據下列運算過程擬出一個數學題目來。

4

3+2×0.2 = 4

3+0.4=0.75+0.4 =1.15 (仁林版課本第 66 頁)

同 事 建 議

同事甲:數據部分可以再斟酌。

同事乙:可能需要向學生說明清楚一點,因為我自己看到條件也一 下子想不出題目來。

同事丙:要讓學生根據四則運算過程出題目好像有點難。

修 正 後 素 材

請依據下列運算過程擬出一個數學題目來。

(5+8)×

13

1 ÷4=13×

13

1 ÷4=1÷4=

4 1

(仁林版課本第 68 頁)

2-3 近似值

原 本 的 素 材

請出一個近似值的數學題目。

(仁林版課本第 75 頁)

同 事 建 議

同事甲:「求取近似值的數學題目」那可以出填充題嗎?

同事乙:可以

同事丙:第二章的確適合細分成三個單元,因為剛好涵蓋三種觀念。

修 正 後 素 材

請擬出一個「求取近似值」的數學文字題目。

(仁林版課本第 75 頁)

第三章 體積、容積與容量

本 的 素 材

請根據下表擬出一個數學題目

容量 1 公秉 — — 1 公升 1 分

公升 — 1 毫 公升

容積

(體積)

1 立方

公尺 — — 1000 立方 公分

— — 1 立 方公 分

(仁林版課本第 117 頁)

事 建 議

同事甲:要根據表格中的容量、容積轉換來出題,好像變化不多。

同事乙:要不要考慮加入第三章的其他概念

同事丙:這的單元可能需要讓學生進行討論比較好。

修 正 後 素 材

請根據課本第三章的概念,出一個應用問題。

容量 1 公秉 — — 1 公升 1 分

公升 — 1 毫 公升

容積

(體積)

1 立方

公尺 — — 1000 立方 公分

— — 1 立 方公 分

(仁林版課本第 117 頁)

第四章 數量關係 原 本 的 素 材

請利用三角形的各種變化擬出一個數學題。

(仁林版課本第 137 頁)

同 事 建 議

同事甲:「利用三角形的各種變化」是什麼意思可能要再說明清楚。

同事乙:這個單元,我發現學生比較不容易懂,若要學生出題目可 能不容易喔!

同事丙:沒有意見。

修 正 後 素 材

請利用三角形的各種變化擬出一個數學題。

(仁林版課本第 137 頁)

第五章 負數 原 本 的 素 材

請根據以下的算式擬出一個數學文字題。

〔 2 ×(-3) 〕+5= ( )

(仁林版課本第 180 頁)

事 建 議

同事甲:有些學生可能不瞭解什麼是「數學文字題」 同事乙:沒有意見

同事丙:我覺得擬題方式可以採取先合作擬題再進入個別擬題。

修 正 後 素 材

請根據以下的算式擬出一個數學文字題。

〔 2 ×(-3) 〕+5= ( ) (仁林版課本第 180 頁)

貳、擬題卷的設計

為了加深瞭解學生的擬題情形,研究者編好擬題卷並加以修 正,以下是擬題卷設計的每個部分,便於讀者瞭解,擬題卷設計 的用意。

「擬題單元」:說明此張擬題卷是配合課本哪一個單元。

「給定條件」:請學生根據教師所設定的條件來想題目。

「我(們)想出來的題目是﹍」:請同學將題目寫在此欄位中。

「我覺得這個單元的擬題 □很不容易 □不容易 □還好 □ 容易

□ 很容易」:設計這個部分主要是研究者想瞭解學生對於此單元的 擬題,覺得容易的程度。

「給第 組的建議:」 評審者:

1、我覺得這個題目的敘述 □看不懂 □有點不清楚 □清楚 □ 非常清楚 2、我覺得題目做起來 □很簡單 □普通 □很困難 □ 不知道

2、我覺得哪些地方可加以改善,讓題目更好:

敘述方面:

數據方面:

這個部分則是希望同學除了能出題目之外,也能學習評鑑他人的題

目。

「數學小日記」:請同學寫下今天上課的心得與感想,可以使研究者 瞭解同學一些不一樣的觀點,以及上課的情況。

第二節 擬題教學活動的進行

本節中研究中分別針對課堂中同儕合作擬題的運作和個別擬題 活動的進行以及教學設計的適用進行探究,便於讀者瞭解本研究的教學 結果。

壹、合作擬題

由於學生在以往的數學學習經驗中,從未接觸過擬題,因此研究 者在上學期預試班級進行擬題教學後發現,讓學生先進行合作擬題比先 進行個別擬題適合,因為合作擬題可以透過同儕的合作討論,讓每一位 學生早一點進入擬題的情境中,而且經過一、二次的擬題練習後,學生 已經比較能夠根據教師所給定的條件,變化題目的內容並且在評鑑其它 組別同學的題目,也比較能提出建議。因此,當教師透過全班討論後,

再請同學修正題目時,各組也都能適時地更正原先的擬題。接下來,研 究者就針對實驗班級的學生在課堂中所從事的合作擬題進行探究。

一、 第一次合作擬題……初探擬題 (一) 單元第一章 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

給定條件:『所有公因數最大的數稱為最大公因數,所有大於 0 的公倍數中最小的一個稱為最小公倍數』,請根據以 上的觀念擬出一個數學題目來。

【第一組擬的題目】(由 18 號同學提供)

美伊大戰阿干、阿民、阿尼三人分別拿火箭筒,連發散彈和狙 擊槍,火箭筒每 1 發要重新裝一次;連散彈槍每 10 發要重新 裝一次;狙擊槍每 3 發就要重新裝一次,請問三人何時要重新 裝子彈和火箭呢?

修改後: 維持原題目

〈教師分析〉:採用 18 號同學的題目,因為組員認為美國和伊拉克 正在醞釀一場戰役,以時事為題材融入題目中是不錯的想法,

另一方面 18 號同學的功課很好用他的題目,應該不會有問題。

而其他同學給第一組的建議是「題目的文字敘述應該簡潔一

點」,然而第一組看了建議並不覺得有需要修改,所以沒有修正 原先的題目。

【第二組擬的題目】(由 40 號同學提供)

有三個姊妹,大姊每 12 天回家一次,二姐每 24 天回家一次,

小妹每 36 天回家一次,請問三姊妹要多久才會在同一天回 家?

修改後: 有 17 個姊妹,其中二姐每天回家,老五每個星期三回家,

七姐每個月回家一次,請問什麼時候五姐會遇到七姐?

〈教師分析〉:組員的題目類型幾乎相同,都是課本和參考書籍常見 到的題型,之所以採用 40 號同學的題目是因為她寫得最快,所 以採用她所想出來的題目。其他同學給第二組的建議是「敘述 方面很清楚,數據方面可以再出難一點」,於是第二組修正原先 的題目,希望能符合同學給的意見,然而修正後的題目似乎沒 有比原先的好,因為數據變複雜了。由此發現,同學在評鑑他 人題目時,看到數據太簡單的題目,似乎就認為不夠好,而自 己在出題目時也傾向於以大數據來考倒大家。

【第三組擬的題目】(由 1 號同學提供)

42987652 和 24625432 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修改後: 429 和 246 求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教師分析〉:採用 1 號同學的題目,題目中同時運用到求取最大 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這是和其他組別不一樣的地方(其他 組別都只以一個觀念來出題目)。但是第三組的題目中「數據 太大」這一點是同學普遍給他們的建議,也因此第三組針對 數據部分做了修正,修正後的數據較小。

【第四組擬的題目】(由 33 號同學提供)

紅螞蟻老師想在她溫暖的家裝上總長 100 公尺、寬 67 公尺 的長方形燈飾,為了求美觀,有點窮的老師想要用最少的 燈飾來裝飾,請問燈飾的距離為多少?

修改後:紅螞蟻老師想在她溫暖的加裝上總長 100 公尺、寬 60 公 尺的長方形燈飾,為了求美觀,有點窮的老師想要用最少的 燈飾來裝飾,請問燈飾距離?

〈教師分析〉:採用 33 號同學的題目,題目中以任課教師的綽號 為題材,同學給了第四組建議「最好將數據 67 改為 60」,於 是第四組接受了建議做了題目的修正。

【第五組擬的題目】(由 45 號同學提供)

狼王和阿世因要賺錢一起去打工,而且在同一家卡拉 OK 打 工。阿世每 8 天值班一次,狼王每 12 天值班一次,今天狼 王和阿世在同日值班,那要再多久狼王和阿世會在同一天值 班呢?

修改後:狼王和阿世因家裡的事務,所以來賺錢,印巴說他也要 一起來打工,三人就這樣去卡拉 OK 打工,阿世每 16 天值班 一次,狼王每 64 天值班一次,印巴每 32 天值班一次,今天 狼王、阿世、印巴在同一天值班,那要在多久狼王、阿世、

印巴會在同一天值班呢?

〈教師分析〉:採用 45 號同學的題目,題目類型也是經常可以在 課本和參考書看到的類型,只是將人名做了修改,而其他同 學給第五組的建議是「不要一直抄課本」,也有些同學認為他 們的數據太簡單,因此第五組試著修正原先的題目,但修正 之後反而將題目複雜化了。

相關文件